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春天將去了,三月盡四月來,農村大部分地方農人忙。從春到夏的氣候變化比較明顯,春溫夏炎,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日立夏來了,立夏物候變化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民農諺“春爭日,夏爭時”,說的是咱農民更加繁忙了。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立夏,即將告別春天,炎暑漸起,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是農作物生長的旺盛季節。今年南方地區普遍降雨為少,在西南地區很多農民人都正等一場及時雨。透雨好下玉米種,而立夏時節正是玉米種植的最佳節令,農村農諺“立夏的玉米穀雨的谷。”正是這個理。眼下,今年三月盡,四月第二天是“立夏”,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在南方地區,要想吃一口早米,應該不算早了,這是南方地區一句老農諺,意思是四月正是插秧的好時節,這個時候插秧,穀子收成一般都會好。而到了五月就相對不理想,如是到了五月底,對於南方部分地區插秧已經明顯晚了,晚了收成就出問題了。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過去常聽農村老人說起這句話,剛開始以為“三七”是田七。後來才知道,說的是農曆三月中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說的是怕這三天都不下雨。對於南方人來說四月初一怕不下雨,因為氣候特點為,初一不下一般就是八九天這樣又沒雨了。像今年南方很多地區都普遍降雨量偏少,很多農民都在盼望下雨種玉米。如是,初一還不下雨,心裡會更加焦急。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

在北方農村地區,特別是此時田地裡麥子,將進入最後收穫環節的地方,四月二十幾剛好是要收麥子的時間段,農諺的意思是,如果農曆四月十二下雨,淋溼了烏鴉的羽毛的話,那麼之後就會迎來持續的陰雨天氣,一直到麥收時節。收麥子就難了。

牛欄要通風,豬圈要軟松。

農諺的意思是告訴農村養殖戶,立夏後夏天開始了,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炎熱的氣候家畜的圈舍要加強管理,要多注意通風效果等,預防換季引發的各類疾病。在農村類似俗語還有“養牛要知牛脾氣,餵養使活要仔細”。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四月第二天是“立夏”,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

(1)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2)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3)立夏無雨,碓頭無米。

(4)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5)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

立夏,來臨,關於立夏時節的氣候變化,是我們農村人廣為關注的,與我們的莊稼種植與成長是息息相關的,此時正是農忙作物成長之時。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村中王大爺說:“天大地大,就怕四月天不熱也不下。”還說老輩人留下話“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意思就是四月是該熱的季節了。

不過在鄉村小單看來,農村農諺老話具有很大地域性,農民種地因地域性,按時節勞作,才是農之道。農村農諺老話,雖具有地域性,但很多都是無數農民先輩們的生活經歷及經驗。很多老話如是應用的恰當,對農民的農業生產,糧食的收成,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通過農諺老話,我們還可以感受農民先輩們智慧所在。

初二立夏,天氣如何,“四月不拿扇,急煞莊稼漢”,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