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为6.4%,好于市场预期,为今年国内经济开端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经济该怎么走,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如何判断?

在近日召开的高层会议上释放出重要的经济信号,其中关于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如何变化?房地产的把控是怎样的?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国内经济企稳,但仍存在下行压力

一季度的政治局会议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但重要性丝毫未减。会议认为:今年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可以看出,一季度经济表现出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会议指出:” 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这句话中有两个重点,一是当前国内经济仍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而这种下行压力既有周期性因素,经济有涨有跌这是经济自然规律,目前处于经济周期下行阶段。

从经济内部看,更多的是结构性的,一些经济传统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遇到的成长压力更大一些,而一些新兴产业,或者是中高端产业在国内经济中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不过,新兴产业还不足以代替传统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

所以说,经济仍需持续调结构转型升级,以此接力经济增长。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另外,还有一点是外部性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经济的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并不能独善其身,所以外部的经济不确定性风险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

二是首次提到经济下行压力因素包括“体制性“的。这里面的内涵就比较丰富了,接下来通过体制性改革来减缓经济的下行压力,值得期待。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侧重于为实体企业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侧重于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或通过“精准滴灌”来定向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的企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心并没有变,随着两大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今年我国经济预期保持相对乐观。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在我们关心的房地产领域,今年一线城市房地产有小阳春的行情,而接下来对于房地产的“定调”是,会议要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种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而且“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各个城市要因地制宜,管好自己城市的房价和市场成为一种责任。

综合来看,房价或很难重复过去暴涨的故事。

综合来说,当前即肯定了今年来经济所展现的成绩,同时也看清了经济中所遇到的困难,只要认识到经济所处的问题,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一季度市场信心明显提升的环境下,随着更多有利的经济政策持续落实,那么从信心到经济向好这条路径会不断强化,为今年国内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消费呈现企稳向好,但汽车消费市场在拖后腿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26亿元,同比增长8.7%,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为近半年新高,环比增长0.91%。

该消费数据在去年11月进入低点后,逐渐出现小幅反弹,并且,反映出终端消费市场活跃度在提高。从这方面来看,随着国内经济政策在持续落实,消费市场出现了向好的正回馈反应,这也反应出当前国内经济正式出现企稳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体消费企稳向好发展的过程中,汽车类消费成为拖累消费后退的因素,汽车类消费在一季度同比增长-3.4%,是201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统计数据中唯一负增长的指标。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汽车市场在近年来进入寒冬,其行情并不景气,从消费品角度来讲,汽车是居民消费的大件,侧面反映出居民对大额消费意愿并不强烈,而这又跟消费的前提收入及收入预期相关。潜在的透露出当前居民对收入的态度。

(多说几句,汽车市场的寒冬,原因在于:过去十多年中国的汽车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产量、销量都保持高增长。目前来看,居民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得到了不断提升,汽车的生产销售可能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另外,二手车市场比较景气)。

从当前消费市场结构上看,一季度,化妆品类增长10.9%,加快6.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7.8%,明显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据测算,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和餐饮收入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可以从上述数据中看出,当前消费结构在持续优化,对消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从需求端来正向推动企业供应的产品升级,潜移默化的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出炉的多个经济数据都比较乐观,一季度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趋势,为今年经济开局打下良好开端,这带动了市场的信心,同时,也有望带动居民收入预期(经济企稳向好,容易带动企业及就业收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消费活力。

并且,随着减税降费及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总体上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将继续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添加力量。


投资增速保持企稳并向好的态势,为经济添加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这是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保持小幅反弹,并且也是投资连续6个月保持企稳状态。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投资已经不再是拖经济增长的后腿,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0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比1-2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3224亿元,增长4.2%,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66240亿元,增长7.5%,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

可以从数据中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并不是很乐观,尤其是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更是不容乐观:采矿业投资增长14.8%,增速回落26.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6%,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只有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可圈可点。

值得一提的是,基建投资增速小幅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4%,增速比1-2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基建类财政支出增速看,对于后期基建投资大概率进一步上行。

基建投资能够短时间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对于后期持续带动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所以说,基建投资的作用更倾向于托底经济,而持续拉动经济的关键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在这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称:“一季度国内技术改造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一些短板领域投资都持续较快增长”。说明投资结构在持续优化,并且为国内经济未来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相对于基建投资,虽然带有技术含量的投资带动经济会慢,但是其后劲充足)。

站在一季度经济行情上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前低后高的态势,一些有利的经济政策将持续落地,从4月1日开始,增值税率下调的政策已经开始实施,配套细则也会很快出来。

5月1日以后,社保费率企业上缴比率下调也要落地,这些有利措施将减小企业的运营成本,给予企业信心,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生产。而且,随着经济调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对于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投入或将继续加大。

而投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接下来,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下,投资这一驾马车将会更健康的带动经济发展,虽然带动经济发展的步伐会慢,但是其后劲充足。同时,这也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提出要防范风险,源于内外部经济因素?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一季度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仍然较多。

从今年一季度国内外经济来说,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我国经济在一二月份经济表现平平,但是进入到三月份后,我国经济从目前出炉的进出口、制造业PMI、金融三大经济数据上来看,一股强烈的经济企稳并向好的味道扑面而来。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而且,这三大经济数据尤其是制造业PMI和金融数据中的社融数据,更是展现出强势的一面,要知道这两大经济数据都是具有宏观经济领先性的指标,所以说,这两大数据强势的背后,说明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积极向好的一面。

不过,环顾国外其他经济体,貌似经济放缓的压力一直徘徊在他们上空,比如欧元区多数发达国家,亚洲的韩国、日本经济体等。这也就从外部带给我国经济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这也是我国央行在会议中重提防范风险的一大原因。

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这是央行重提防范风险,也是当前在国际经济复杂视野中增强忧患意识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在货币政策中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刚刚,一场全国性重要会议释放重磅信号,谁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央行重提“总闸门”,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在三月份金融数据的强势下,削弱了对货币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去年我国GDP增速为6.6%,今年三月份m2为8.6%,两者之间相差两个百分点,如果两者相匹配的话,那么货币供给中的m2有可能会降下来(今年市场预期我国GDP或将放缓)。

不过,从当前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来看,货币政策对缓解经济放缓已经起到有效的作用,若再进一步通过货币来促进经济,有可能对一些经济领域起到负作用,从

而形成风险,而现在央行在会议中指出的做法,也是对经济防范风险的潜在表现。

进入三月份,我国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显现,对经济接下来的表现乐观,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国际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增长中一些潜在风险。增强忧患意识,能让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