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本文作者黄强

清末民初建立的教会大学,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有很大推动的,如果没有教会主办的大学,在中国的实践,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就不可能赶上世界。有很些人戴着有色眼镜,说教会办大学的目前是奴隶中国。教会在中国办大学当然会有目的,培养亲近教会的人,但是目的并不是都是险恶的,客观上让一些中国人受了良好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教会学校毕业报效祖国,为国家奉献了力量。

教会大学有它的优势,尤其在医学方面非常突出,齐鲁大学、北平协会医学院、华西协会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都是医学突出的大学,其中还有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学科的湘雅医学院,也很出名。当时有“东齐鲁、西华西、北协和、南湘雅”之说,说明湘雅的医科是与其他医科院校是齐名的。

湘雅医学院在湖南长沙,一所闻名世界的医学院校。它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美国雅礼会选定长沙兴医办学,建成雅礼学堂。1906年美国人胡美在长沙西牌楼,开办了湖南省内的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联手创立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一所新型的西式医科大学,开创了中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先河。1915年2月,湘雅医学会接收雅礼医院,更名为湘雅医院;雅礼护病学校则更名为湘雅护士学校。“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院和湘雅护士学校,在湘雅医学会管理下,彼此独立,互为依存,紧密合作。

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图94,1921年的湘雅医学院】

1915年9月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获得北洋政府核准立案。随后,学校在长沙市北门外麻园岭购地54. 9亩,建设新校园。设计师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其建造群,成为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

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图95,湘雅医学院的建筑】

1925年5月8日,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会续约十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学校的管理权移交中方。在大革命时期,由于排外,外籍教师、中方教师相继离开了湘雅,湘雅医科大学停办。

1929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政局稳定。湘雅医科大学恢复办学。王子玕博士出任湘雅医科大学校长,兼湘雅医院院长、湘雅护士学校校长;学制改为七年。1931年学校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年底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37年11年长沙城遭遇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接着南京陷落、武汉告急,湘雅医学院决定西迁。原先计划迁往广西桂林,但是搬迁途中,得到广西省政府的通知,要求抗战胜利后湘雅医学院须留在桂林,不再返湘。院长张孝骞与学校师生难以接受,遂迁贵州贵阳。

在贵阳期间,学校先后在东山、南门外石洞坡办学,租赁民房,草建校舍,在山沟里流亡办学整整8年间。1938年11月23日凌晨,长沙城在“文夕大火”中几为灰烬,仅湘雅建筑幸存。1944年日军进逼长沙,湘雅建筑群遭遇破坏。

湘雅医学院以治学严谨著称,培养了一些医学界精英,“南湘雅”之誉闻名遐迩。也正是因为湘雅名气响亮,毕业生优质,成为中国医院的中坚力量。经过考核,1940年学校由私立升格为国立,更名为国立湘雅医学院。民国教育史上有多所私立大学因为办学水平高,输出毕业生优秀,由私立变为国立,如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都是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湘雅医学院能够进入国立梯队,足以说明它的影响。抗战胜利后,湘雅医学院回到长沙复校。

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图96,1940年国立湘雅医学院】

湘雅医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仅多而且优秀。中国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开拓者谢少文、病毒疫苗培养法创始人李振翩、中国神经科鼻祖黄友岐、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王肇勋、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林筱周、中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黎鳌、微生物学家陈文贵、神经解剖与生物学家鞠躬、流行病学家魏曦、生化药理学家刘耕陶等医学医学名家都是从湘雅医学院走出来的。

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图97,世界知名医学家汤飞凡】

最著名的是第一届毕业学汤飞凡、张孝骞。汤飞凡是中国免疫学开拓者、微生物学先行者,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该病毒也因此被称为“汤氏病毒”,并获诺贝尔奖提名,如果他不去世,有可能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张孝骞是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在医学界有“内科全才”之称。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

十一声叹息 民国后消失的名校湘雅医学院

【图98,内科全才张孝骞】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7日长沙市军事管会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1953年10月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学院(湖南医学大学)。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等著作13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