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唐門憶舊

唐門憶舊

一、丈夫立身當如此

唐師維祿喜歡穿白馬褂,那天他拿了碗醬面,一邊吃一邊給我們講拳。我們幾個徒弟都很調皮,一擁而上撞他,想用他手裡的醬面弄髒他的白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腳,走了一圈,把我們都撂倒了。

他說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這種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

逝去的武林——唐門憶舊

一天,唐師被輛大馬車攔住。馬車伕是練拳人,車欄上有一個鐵環,馬車伕用胳膊在鐵環上撞了一下,鐵環就歪了。他問:“唐師傅,您能再把鐵環撞回去嗎?”

唐師說:“你的胳膊比鐵環硬,我就不撞鐵環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車伕連連叫疼,瞅著唐師的胳膊發呆。唐維祿說:“你胳膊撞過來時,我的胳膊擰了一下,說是咱倆撞胳膊,其實是我打你的胳膊。”

後來唐師又跟弟子們講,這一擰不但要在胳膊上還要在全身,擰來擰去,就會發力了。形意拳發力不是直的。

逝去的武林——唐門憶舊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注2),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隻站樁不打拳——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裡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

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亮麗,就是氣的作用,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作“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逝去的武林——唐門憶舊

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

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感到氣息鼓盪,全身毛孔開合。薛顛說過:“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

許多人身體都有隱疾,以劈拳練息可以將其滅於無形。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練息將氣補足。

氣息充沛,這是習武的基礎,所以形意先練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鑽拳的姿勢,練好劈拳接著練鑽拳較容易,正是“金生水”(注3),劈拳屬金,鑽拳屬水。而再學一個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較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