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臺灣半導體領先大陸五年以上這件事?

用戶282993681


這個問法是錯的,誰說臺灣半導體領先中國五年?張忠謀敢這樣說嗎?確切的說是“半導體代工”臺灣領先五年,而且參考標準是臺積電最新7nm的製程和中芯國際14nm的製程比較,而其它行業差距就沒這麼大,比如半導體封裝上,張虔生認為臺灣和大陸的差距只有3年,大立光的手機鏡頭出貨量在2018年被陸企舜宇超過,在技術上,大立光目前有一定優勢,但總類沒有舜宇多,大立光和舜宇目前可說各有所長,不能以年作為差距,IC設計,手機CPU出貨量,大陸己經遠超臺企,昔日的臺灣之光聯發科,排名落後於海思,僅在展銳之上,受中美貿易大戰影響,展銳超過聯發科也只是時間問題。半導體另一大塊液晶面板,京東方出貨總量世界第一,整體陸企面板出貨量遠超韓國,只是目前質方面還不如韓國,在這方面,中國廠商的對手只有韓國,昔日面板強省臺灣現在連陸企的尾燈都看不見,臺灣目前也只有零配件上稍有存在感而已。DRAM方面,陸企三大廠方面雖然目前沒有什麼發言權,但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反觀臺灣在美韓的擠壓下卻是苟延殘喘。


雁過無聲2004


如果看臺灣節目比較多的話,半導體的確是臺灣節目中常常談到的一個話題。尤其是過去一段時間,當大陸的半導體發展規劃出臺,和所謂的紅色資本大舉收購臺半導體公司的消息出來,引發了島內一陣的騷動,甚至被視為是國家安全問題。

從臺灣經濟高速發展和近期的經濟發展構成來看,電子產品出口佔據了很大的組成部分。2016年蔡上臺以來,雖然很多領域受到了衝擊,但電子產品的強勁出口還是使經濟數據看起來不錯。目前,臺積電在南京設了第一個三奈米廠,反映了臺灣半導體行業佈局和戰略的變化,大陸的市場擁有更大的吸引力。對臺灣來說,半導體產業的出走令他們擔心,尤其是技術的被迫轉移問題。這會使得臺最大的經濟優勢也失去。

目前島內談論半導體問題的時候,有幾個重要的關注點。首先,臺的半導體顯然相對於大陸是有很強的競爭優勢的,但這個優勢在不斷地縮小。第二,半導體尖端人才的出走比較嚴重。第三,核燃料被運出臺灣,核電發展計劃被完全否決,缺電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是半導體廠選擇出走的動力增強。第四,目前的貿易摩擦,對臺出口和代工行業的衝擊越來越大。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依託半導體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並依然享受著他所帶來的恩惠。但目前的政策受政治影響太大,產業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郭臺銘不久之前,在大陸和美國都擴大了投資,並說了一句,島內的官僚主義和惡化的經濟環境,是他不願意再向臺灣投資。這句話聽上去不中聽,但似乎反映了目前產業界的憂慮,以及未來西進的動向。


稻門YAO


這很正常啊,五年前我們甚至落後了十年甚至更久。臺灣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晶圓製造工藝。臺積電一直以來都是最先進的晶圓廠之一。


現在是2018年,實際上我們的14nm工藝還沒有完全研發出來,但臺積電在幾個月前就基本解決了第一代7nm工藝的各種問題。7nm和14nm工藝中間隔了一個10nm,而根據新工藝研發週期為兩年來算。臺積電現在的確領先我們四年半到五年,因此臺灣媒體說的沒錯。


實際上,如果沒有臺積電,那麼我們現在可能才研發出來28nm。中芯國際在2016年成功研發了28nm,這一工藝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從臺積電學來的。與此同時,這次的14nm也出現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臺積電的前高管。可以說,沒有臺積電,我們現在可能會落後的更多。我真的不理解有個別回答為什麼不肯直視差距。


看球人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對與中國半導體技術確實是比較落後,目前14納米的技術也是在今年才成熟,不過真進步已經很大了。臺灣省的半導體之所以領先其中關鍵人物就是臺積電的張忠謀了,1987年創辦了全球第一家半導體代工公司,臺灣也就那時候開始做代工電子產品,郭臺銘的鴻海在大陸叫富士康,還有臺達,聯發科等等。

1. 臺灣發展電子行業比大陸早很多,臺積電的技術很多連美國的做不到。

2. 半導體投資門檻高,技術高,投資資金大,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和自動化設備。

3. 臺積電半導體技術要領先於三星,電晶體技術一直是半導體的核心,也是臺灣半導體的核心。

4. 半導體我們中國基本依賴於進口,就讀半導體的學生很少,美國對此技術不向外面技術交流和學習,導致半導體行業人才大量緊缺。

不過我們的半導體和內存行業已經是突飛猛進了,未來肯定會超越臺積電,對此張忠謀也有預感和憂慮,臺灣人才已經慢慢外流不願意留在臺灣了,因為他們覺得在臺灣沒有機會沒有市場薪資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張忠謀來南京設廠是因為臺灣給不了對晶元廠設立的保證,因為臺灣薪資是五缺,缺電,缺水,缺工,缺地,缺人才。

如果你還沒有方向,還不知道學點什麼好,那我就告訴你,半導體這條路是你走向人才走向成功最好的路。如果成功你就是焦點人物,是被崇拜,被學習,被羨慕,被記住的高科技領先技術人才。


竹炭者官方


臺灣領先大陸五年,對大陸來說是個喜訊。這裡說的五年是按最先進的技術而言。如果加上品牌品質規模管理等因素,應該遠不止五年的差距。

其實大陸的半導體能有今天這樣大的進步,臺灣技術力量起了決定性作用,張汝京、梁孟松都是臺灣人,都在美國半導體企業幹過。

臺灣早在五十年代就大規模留學,並在發達國家工作,等到七八十年代都回臺灣創業了。中國八十年代才開始派遣留學生,這批人成才的00年後開始回國,也就是這個時候中國科技才開始大規模起飛。隨著中國人才的迴歸,中國科技指日可待,再有20年幾乎在各領域都會接近美國水平的。

再以後就是制度競爭了,看誰的制度優越,更有利科技發展了。追趕容易,保持領先更難。

中國社會太浮躁了,最致命的是不能容忍失敗。社會寬容也是成功的要素。

中華民族很幸運,有兩個實體,兩種制度,相互補充,這也許是最有利的。


微涼雲意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公佈,2018年度半導體代表企業重點數據(換算人民幣)對比參考如下:

臺積電:1997上市

資本額: 564.26億

營業收:2244.53億(+ 5.53%)

淨利潤: 834.78億(+ 2.34%)

員工數:48602

中芯國際:2004上市

資本額: 67.68億

營業收:225.55億(+ 8.35%)

淨利潤: 9.00億(-25.39%)

員工數:17826

數字會說話,合理判斷5年後能不擴大差距就算好了!

備註:2019上半年度華為芯片出貨量將要超越蘋果成為臺積電第一大訂單商。


前朝地主


正常情況差距變化,第一年5年,第二年3年,第三年一年,第四年擋不住了,第五年崩盤!——中國大陸就是這樣的!


海邊兔子


嘴巴長在他臉上,愛怎麼說是他的事,耳朵長在你自己的腦袋上,要怎麼想是你的事。對於這種隨口就來的段子,看看樂呵就行,不必較真。話說回來,這董事長還算是比較厚道了,放隔壁韓國那,至少也得領先我們一個世紀。對比需要有嚴謹的兩方數據,沒有的話,一個計算錯誤,可就成了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了。數據不足 ,答案當然也就不足為信了。


The菜刀


大陸的半導體收音機創新不夠,質量也不行,根本不講究三級變頻,我認為半導體還是祖國臺灣的強項。


巍林543


準確的說應該是芯片製造領先大陸,臺積電不僅領先大陸,甚至領先英特爾和三星。但芯片設計大陸領先臺灣,華為設計的芯片世界領先,已經趕超高通和三星。不過三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同時設計和製造高端芯片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