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在哪里吃的?

勇哥看世界58396773


美味无法形容!也太多了!但是我从小到大吃过次数最多的而且一点不厌烦的菜就是小鱼酱!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小鱼酱是什么菜?可能有些人都没有听说过!只有北方人可能会有体会。

我是东北人小时候河里鱼太多了!鱼的品种也好多,我最喜欢妈妈做的小鱼酱!里面有船丁鱼,麦穗鱼,还有一些小虾米,!下面分享一下美味。

大约二三斤小鱼小虾,用清水洗干净,不用去内脏,因为鱼太小了!而且肚子里干净,河水也干净,可以放心!

准备农家大酱一斤,干辣椒五个切碎,葱姜,大蒜五瓣拍碎,香菜段,

首先锅里放底油,再放入大酱一斤,十三香少许,把大酱炒熟,放入热水,然后放入小鱼,干辣椒,葱姜,注意水淹没小鱼即可!小火炖十分钟。

十分钟后收汁,放入味精蒜末香菜段出锅!

美味的小鱼酱就完成了!配上一碗大米饭那真是美味至极!下饭菜开吃吧!



阳光勝男


要说吃过最好吃又终身难忘的美食是什么,我脑海中立刻闪现出我难以忘怀的美食一一粑泥鳅。

2o15年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自驾游去四川成都游玩,到成都时已晚上9点钟了,各个都饿的不行,经几方打听去了一家较有档次的饭店,里面装饰古色古香,中式风格,很有韵味。我们一坐下服务员就拿着菜单才点菜。因为第一次来这家店对菜口味不熟悉,就让服务员给配了一些拿手菜。

不一会儿上桌的第一道是油闷对虾,味道鲜美,加上有点饿,大家狼吞虎咽吃的津津有味。第二道菜便是粑泥鳅,只是一大盒像干锅似的,上面漫着一层油,红椒,花椒组成的色彩很易有食欲,泥鳅是纯统的农村土泥鳅,我忍不住抢先夹了一块放入口中,啊,入口即化,鲜嫩无比而且清香四溢,回味无穷,我不得不承认,走南闯北,这是我最难忘的一道美食!

回到自己的农庄,立即吩咐厨房做粑泥鳅,可惜由于材料原因(四川的环境气候生长的辡椒,花椒等调料与我们当地的有出入),始终无法达到成都的口味,总感觉稍逊一筹。





大学生村官创业餐厅


谢谢。

说到吃,我又想吹一下我的“三无”。

1989年,跟首长陪国防部长到福州雕刻总厂,厂里把镇厂之宝、整个福州唯一的一块鹅蛋大小的田黄拿出来,让大家摸了摸。从此,天下无石。😃

1985年,随首长去武夷山,星村公社书记从一个里外三层的油纸包里,拿出四两母树大红袍,用玻璃杯每杯一小撮泡了3杯给我们喝,他自已舍不得喝。从此,天下无茶。😀

1975年,师新闻干事朱其善带我们几个通讯员到黄歧苔菉村,住渔民家,吃地瓜米。有一天他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去买了一条约5斤的黄瓜鱼(现在市场价得一万多),入锅加水,上面加一层豆辦酱煮好请我们吃。那鲜美之味……从此,天下无鱼。😂



董叔58272873


作为一个专业的吃货,有幸走过全国各地,吃过各种小吃,口味各异,难以取舍。但是所有的美食都是一段记忆,当这个美食被注入了爱,它应该就是最好吃的吧。

我最爱吃的是妈妈的豆腐花卷,老婆的水饺,和女儿最爱的的醪糟汤圆。



妈妈的豆腐花卷。

妈妈不吃肉,所以我们家从小到大,包的水饺,大包,花卷都是素馅的。小时候觉得别人家包的大肉包子好好吃啊。长大后,离开了妈妈,除了过年回家就再也吃不到这种包子花卷啦。于是妈妈做的素馅儿的花卷便成了我一年中魂牵梦绕的美食。

妈妈的豆腐花卷做起来也很简单。将面用擀面杖擀成很大的一张面皮,在上面撒上豆腐调制好的馅,然后卷起来,切成段上锅蒸就可以啦。

虽然妈妈做的花卷可能还不如街头小吃店做出来的美味,但是只要吃到它,我就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还会有人抚着我的脑袋嫌弃我的各种不是。哪怕两鬓已经有了白发,我还依然是个孩子。

我爱妈妈做的豆腐花卷,朴素的馅料如同妈妈朴素的爱。


老婆做的水饺。

我们毕业后即相逢,相逢即相识,相识便成伉俪。她了解我的身体各个方面,包括我的胃。她知道我爱吃韭菜肉的饺子,每次都是包两种馅儿的。无论什么馅都少不了我的韭菜水饺。

我爱老婆做的水饺,那是体贴的味道,不敢不爱。

同样也是女儿最爱的醪糟汤圆。

那是很早之前我们一起去成都重庆旅游时吃的,在锦里。成都的小吃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女儿却独爱这个涝糟汤圆。这种略带酒味儿,还有一些酸腐感觉的小吃,是真真正正俘虏了女儿的胃。以后每次到其他地方旅游。若遇到汤圆一定要买来尝尝,比如前几天去南京,就吃过赤豆汤圆。

我爱涝糟汤圆,这酸酸甜甜中有着女儿的欢乐。

全文手打,喜欢的话赏个赞吧。裁神每天还会更新外卖美食视频哦。


裁神爱生活


我最喜欢吃的是我奶奶做的红烧鲫鱼!现在工作在外,每年也难得回去三两回,每次回去的时候奶奶都会给我做。可能鱼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怀念那时候的味道!

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再也吃不到她亲手做的红烧鲫鱼了。对那个味道的依赖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时候穷,每次奶奶都会把鱼留给我吃,自己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现在自己已经长大了,多希望奶奶还在,由我来亲手为她做一顿饭菜!



蒲苇7


对于一个常年离乡在外的人呢来说,最好吃的,最怀念的,当然就是家乡的味道。

我是一名定居在山东的福建人,我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是我的家乡,福建莆田一道的特色小吃--海蛎饼。


关于海蛎饼,民间传说在清初福州有一位年轻人,继承父业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亲。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成家立业,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你的后运好!”他急问:“好运向何处求?”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他追赶不上,这时只见天上月白云清清,星星闪闪,他看了出神,接着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



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为原料磨成浆,把似明月般的海蛎饼放在油中炸。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海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海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海蛎饼以沿海所产的新鲜,味道鲜美的海蛎(一些地方叫生蚝,生蚝较之个头稍大),为主要原料,加上瘦肉.地瓜淀粉.芋泥.少量豆腐.蒜苗,调味料等等,准备的过程有些繁琐(各地做法不同)。



将这些材料按照比例逐步搅拌均,加入调料,调好味道后,放置一旁腌制一会儿。接着就可以拿出炸海蛎饼的花柄勺,锅里加油,油温七八成热,就可以用勺子把搅拌好的“面糊”状的海蛎面糊舀到花柄上,薄薄的铺一层,然后放上一块肉和两三个海,最后再盖上层“面糊”就可以下锅油炸,等到海蛎饼差不多呈现金黄色,就可以用筷子夹出来,海蛎饼就算是完成了。



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口味蘸些醋,味道就更完美了。一些老字号做的比较好吃的店,都是口口相传,要是在饭点,买的人很多,就得排队等候。



在外地还真吃不到的这个味,所以每年春节回家的时候都会去街口那家老店,排上长长的队,也一定要吃上这口代表着浓浓乡愁的海蛎饼。


小吴在山东


我吃过最好吃的美食是烧乌鱼,是我们哥俩自己做的。

这都是五十好几年的事了。那时不象现在有通济堰,水库作保障,垻上都是干田。那时四野都是冬水田,只种一季水稻,就象杜甫描述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那样。我和同一座房子的堂哥用自己编的虾耙去捞鱼,哥捞我就捡来朝笆篓里装,每次都有收获。捞得多就分做两份,捞得不多就凑在一起养着,等够吃了就随便给哪家。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粮食不够吃,经常吃不饱,哥俩都很馋。记得那时我们常把捞回来的鱼烧着吃,尤其是逮到的乌鱼,是我们的最爱。二三两的,四五两的乌鱼,我们用新鲜的菜叶把它裹上几层,再用浸湿的稻草缠上几圈,放在煮饭后柴灶的灶堂里用雅火煨着烧,估摸着时候把它掏出来,剥去烧焦的菜叶,拍去鱼身上的柴灰,就着一点盐巴,那香味真的不摆了。用我地的方言来形容,那就是好吃得连舌头都要吞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种香味还在鼻腔中萦绕,一触及到那段往事,就象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地回放,在眼前晃悠。我们也曾故伎重演,但再也吃不出那样的味道,闻不到那种喷发的清香;无论是现在吃海参还是燕窝,都无法与当年吃烧乌鱼的香味比拟。这究竟是我们老了,味觉和嗅觉都反应迟钝了呢,还是现在的物质丰富了,把味觉和嗅觉都惯坏了呢?




记得生病,很重脑膜炎,住院治疗恢复期。中午下雨,饿呀?妈妈陪着我等爸送饭来。眼吧吧靠窗看外面,来了,手里拿着凉的韭菜肉馅包子两个,更失望没别的的了。。。好吧,妈妈倒碗开水,把包子掰开泡进去,哇⊙∀⊙!香气扑鼻👃开吃,带汤碗底朝天!哈哈哈哈,,现在再这样吃,一点都不好吃!但是很还念这个味道!!!


启黑星


最好吃肯定是饿了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觉得特别香。本人认为我吃过好吃有自己老爸做的啤酒鸭,还有老妈的柴火烧鸡,说到最的话,肯定是自己女朋友自己完全拼想象力做的排骨。

我们刚进入社会,工作很忙,难得有一天休息,在自己的单间出租屋里,新买的电压锅,女朋友没有做过菜,因为是个吃货,凭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硬是焖出了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排骨。

我们的电锅是会自动跳闸的,从来没做过,没有完好的设备,我也是佩服她做得出来。


酒窝里有小胡子


炒鸡蛋,是过去农村人炒一点点菜用的那种小铁勺在锅台的锅洞里炒的,是我记忆中第一次美味。

不记得是我几岁的生日了。那是夏天,那时候的夏天不像现在这么燥热。那天晌午,母亲正在做着晌午饭的准备工作,父亲挺神秘地把我叫进厨房,母亲从锅洞里抽出来黑黝黝的炒菜勺,里面居然有半勺金黄灿烂的炒鸡蛋,喷香喷香的,这可是给一大家子人吃饭的大锅里都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啊。父亲拿过一个搪瓷碗,小心翼翼地递到母亲跟前接住,等母亲把炒鸡蛋倒进碗里的时候,父亲眯缝着眼睛递给我:“俺娃今天生日,给你吃一顿好的。”我赶紧端过来,拿着筷子很吃了一大口,那个香啊…………抬起头时,看见父亲竟凑到我跟前憨憨的傻傻地笑着,母亲一边说“小心烫嘴”一边忙手里的事情。

十几年后,作为村里唯一一个考学跳出农门的我,第一次从学校回到家里时,父亲坐在村口看见我时,又是那样傻傻的憨憨地笑着…………

一辈子,再也没有吃到比那次炒鸡蛋香的饭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