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如今对于“中产”的定义不断在变化,界限也越来越广泛,但今天的话题,笔者标题选用了“中等收入者”,在笔者看来,界定中产阶级要复杂得多,两者差距在于是否掌握资产,比如房子。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37%-50%左右,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年轻的时候可能没太觉得,到了35岁以后,感觉压力所带来的焦虑感,几乎让人窒息,对于在大城市想要立足的他们,所有的焦虑感可能都避不开“住房”。


职业生涯进入瓶颈期,置业预期受到影响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不管是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这也让这一人群,在职场上变得小心翼翼。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某招聘网站2018年统计报告中显示,工作年限1年以内及10年以上的跳槽率最低,前者顾及缺乏工作经验,后者由于年龄的增长,需要更周全考虑!

普通本科应届生在23岁左右,工作十年以上,也就差不多3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大多都要承担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职业规划也就更趋稳定,跳槽也更为谨慎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仍然还在从事

最基层的工作,职场上的竞争力远比不上年龄更小的求职者,甚至是应届毕业生。由于基层工作对经验的需求很有限,往往这些职场老人唯一经验上的优势,也会被无限削弱。目前职场上存在着这样的偏见:


· 薪资拼不过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数据分析认为,一线城市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起薪为5.2K,二线城市的本科毕业生起薪为4.4k。企业对于基层员工,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聘用相对成本更低的应届毕业生

· 学习能力下滑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25岁大脑达到巅峰,之后便进入漫长的衰退过程,所以再学习能力以及新事物接受度上,年龄越大,劣势也就越明显,特别是在想象力和创新方面。

· 工作激情被主观否定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未来的一切都是崭新的,给社会和企业留下的印象,就是刚毕业一定是充满激情的。然而,对于工作10年以上,仍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即使和年轻人一样有激情,但是也很难改变大多数企业的主观看法

对职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也让他们对于居住的规划,产生了很多问号,是买房还是租房?如果买房,什么房适合,现在的积蓄够不够?是马上贷款还是等待全款?什么时候买?


租房度过余生,可薪资涨幅追不上租金?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 租房成本占收入5成?

《2018年亚洲财富报告》显示,香港、上海和新加坡蝉联亚洲高端生活成本最贵城市的前三甲。其实不用报告,衣食住行,身在其中,必然感悟颇深。租房族的房租对比有房一族来说,成了额外的生活成本,并且还占收入的很大比重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数据分析认为,房租收入比来看,四大一线城市都处于高占比的状态,上海达到49.8%。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上海工作,那按照人均房租和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来说,你可支配收入的5成是用于租房的。

· 薪资增幅追不上房租?

租购并举不断深化,以解决老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大城市人多房少的基本事实。

据上海统计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8.33万人,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新增3.6万外来人口,无疑增大了租房市场的需求量,成为租金上涨的背后推手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数据分析认为,上海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同比去年增幅最低,即使如此,租金也已经占了收入的很大比重,近两年上海调薪幅度在7%左右,根据两组数据计算,上海的收入增幅似乎已经追不上租金的增长幅度了。

35岁以后,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成本水涨船高,然而,每个月仍有一笔雷打不动的开销,占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并且占比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如果维持这样的状态,想要有积蓄就会变得更难,与此同时,必然也会不断压榨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追求全款买房或尽量多的首付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如果“不差钱”,无论全款买房还是贷款买房,怎么操作都行。如果不是,那就得考虑清楚。


· 首付比例越大,选择越被受限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首套房票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能够低门槛进入,门槛越低,选择范围越大。到了35岁以后,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往往需要更大的户型才能满足需求,如果一味的追求高比例首付或者全款,想要短期内挑选到满意的房子几乎不可能,起码在上海是这样的情况。

首套房,可以将最低门槛拉低到房价的35%,他们会担心房子确实有更多选择了,那不是在为银行打工吗?


· 观念驻步当年,贷款=为银行打工?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数据分析认为,贷款和非贷款的客户在总成交中的占比非常悬殊,贷款买房的购房者占8成,绝对是买房的主流方式

经历了市场周期的这代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确实那时候全款买房是主流,十几年前,觉得贷款就是为银行打工,想攒足了钱,全款买房,但是不知不觉为房东打工了十几年后,现在依然要面对贷款,时代真的变了,观念也是时候改变了。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分析认为,从近期的利率调整情况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除北京持平外,其余,3个城市均有下调。年初以来,全国多个城市住房成交量有明显回升。而在年初就开始有所松动的房贷利率,随着住房成交量的上升,也出现了下行的趋势,未来下调力度和影响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其实房贷是目前成本最低的资金之一,我们按照上海首套房平均利率5.06%来计算,贷款100万、3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总支付利息约为94万元左右,如果按照近十几年来通胀率8%计算,30年以后的利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想成为高位站岗的“中年人”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多年来,这一群人经历了市场的起起伏伏,就算把握不住房价的最低点,但绝不愿意高位站岗。所以市场下行的时候,他们驻步观望,如今,市场回暖的时候,他们秉持怀疑。

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人气是他们了解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场热度越高,意味着大多数人认为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那么现在的市场如何呢?

· 人气稳步回升,房价低位行走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3月的成交量果然没让人失望,全月成交近2.6万套,不仅同比去年3月大涨50%;更是创下两年半以来单月成交新高,上一次上海月度二手房成交超过25000套,要追溯到2016年的9月,当月成交29417套。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3月新房成交

,达到2019年峰值,供应激增,本月出现了2019年首次供>求,由于年初供应没有跟上需求,很多人转向存量市场,但是随着供应逐渐释放,人气稳步提升,这股回暖势头,4、5月仍有进一步升温的可能。

· 房企优惠力度或被持续点燃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市场回暖,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今年一直到2021年,都是房企的还债高峰期,资金快速回流的需求将延续下去,这也就给了置业者更多的机会能够买到更优惠的项目

· 政策明朗稳预期

目前上海调控松绑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预期稳定的情况下,房价也相对稳定,在经历政策调整的市场后,房价一直维持在低位小幅波动,要知道现在几乎是最严厉的时代了。

关于住房 | 35岁以后,中等收入者的焦虑!

总结:

35岁以后,会有更多的压力,如果可以,把压力尽量留给更年轻的自己。在大城市里,对于住房的焦虑感,其实是因为不够了解,准确衡量自己的能力,明确自身需求,抛去传统的错误观念,也许才能从焦虑中获得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