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留種:為什麼引種必須經過試種?

有機農業不允許使用轉基因種子,強調保護自留種的重要性,那麼如何保護自留種是我們平臺一直關注的,今天分享一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我們知道外地有一個優良品種,是否就可以馬上大量地引種到我們這裡來,而且也一定能夠得到高產呢?事情可不是那麼簡單,有時不但得不到高產,甚至還可能落得顆粒無收。例如,1952年把河南省的冬小麥引種到廣東,1971年把福建省的晚稻引種到湖北,都沒有能夠抽穗,給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保護自留種:為什麼引種必須經過試種?


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左3)在墨西哥採集玉米種子,她是第一位單獨獲得該獎的女科學家,因在玉米中發現轉座基因而名垂青史。

農作物是有生命力的生物體,它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一切的生命活動,都是與周圍的溫度、陽光、水分、土壤等環境條件密切相關的。

植物的長期生長髮育在某種環境下,就逐漸形成了某些特性,稱為遺傳性。


保護自留種:為什麼引種必須經過試種?


轉座基因或跳躍基因的存在讓同一玉米上可以有不同顏色的玉米粒。

在植物的個體發育中,有兩個最重要的階段,一個是以溫度為主導因素的階段,叫做感溫階段或春化階段;第二個是以光照為主導因素的階段,叫做感光階段或光照階段。這是植物遺傳性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感溫階段,作物對周圍的環境中的溫度條件反應最敏感,如果在這一階段得不到所要求的溫度條件,它就不能完成這個階段的發育,也就無法進入下一個發育階段。

植物生育前期對溫度的要求,可分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類。

例如我國北方高緯度寒冷地區的冬小麥,屬冬性類型。晚秋播種出苗後氣溫較低,它長期適應了這種低溫的環境條件,形成了生育前期需要低溫的習性,在0〜5°C下經過30〜70天才能通過感溫階段。

假如不瞭解這一點而把它盲目地引種到溫暖的南方低緯度地區,由於冬季氣候溫暖,生長前期得不到它原來所要求的那種低溫條件,因而就只能一直停留在枝葉生長階段,雖然長得很茂盛,但卻始終不能抽穗、開花、結實。


保護自留種:為什麼引種必須經過試種?


天仙子成花誘導對低溫和長日照的要求

在感光階段,作物對每天光照和黑暗時間的長短反應最敏感,如果在這一階段得不到所要求的光照條件,也就無法開花結實。

植物對光照時間的要求,可分為長日性和短日性兩類。

例如我國南方的晚稻,屬於短日性類型,它長期適應了光照時間較短的環境條件,形成了需要在日照時間少於12〜14小時的條件下才能通過感光階段而開花結實的習性。

我國在水稻生長期間,越是往北,日照越長;越是往南,日照越短。假如不瞭解這一點而盲目地把南方的短日照水稻引種到長日照的北方地區,就會因光照時間太長而不抽穗。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在北種南調和南種北調的時候,如果不考慮作物的這種特性和各地的具體氣候條件,就會發生許多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引種,情況當然就更復雜了。


保護自留種:為什麼引種必須經過試種?


中國的春麥和冬麥分佈疆域

所以在大面積引種之前,一定要先進行引種試驗。

試種的目的是要觀察新品種在本地的適應性和各種經濟性狀、生物學特性的表現,作為生產上能否直接應用的依據。試種一般要進行兩年,假如兩年中各種性狀表現優良又比本地品種增產,第三年才可向原產地大量引種,投入大面積生產。

此外,引種還必須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防止引進新的病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