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这么想“搞垮”伊朗?

将军也是战士


因为伊朗不听美国招呼

稍微关心政治的人都知道,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非常差,伊朗是美国最讨厌的几个国家之一,美国的小布什政府甚至把伊朗称之为世界邪恶轴心。而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再度加剧了美伊之间的敌对情绪。不过追根溯源,其实美国和伊朗两国在历史上原本没有啥恩怨,而在40年前,美伊的关系反而还特别密切。

伊朗地处西亚东部地区,这里北临中亚,南邻波斯湾,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且作为中东大国,伊朗的国力在本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在二战后美国一直在极力拉拢伊朗。

在伊朗巴列维王朝时代,美伊两国是铁杆盟友,亲密程度类似于今天美国和沙特关系,甚至已经逼近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当年伊军的武器装备都是美国提供的,美国甚至曾主动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

美伊关系的紧密主要得益于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的努力,巴列维国王早年曾留学英美,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在思想上非常亲西方。

1941年巴列维的父亲礼萨王国因为亲善纳粹德国,并且试图收回国内的英美垄断公司,因此被英美联手赶下台,巴列维于是回国继位。

在巴列维上台之初他就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亲西方态度,不就之后就将境内苏军全部驱逐出境,转而全面倒向美国和西方。

(巴列维携王后与英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合影,巴列维时代是伊朗与西方的蜜月期)

巴列维希望将伊朗变成一个世俗国家,他推行了一些列改革,例如普及教育,司法独立,建立全民医疗,限制宗教权力,倡导西式生活,这些改革被称之为“白色革命”。

在巴列维的统治下,伊朗经济开始了高速发展,甚至一度跻身世界前十大工业国行列。但他操之过急的改革政策也得罪了国内的保守派和宗教势力。这些人抓住巴列维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利用民众对这些社会弊病的不满,准备发动革命推翻巴列维。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政权垮台,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其实在革命刚刚发生的时候巴列维曾向美国求救,希望美国能武装干涉,保住自己的政权。但在一开始的时候,伊朗的政局显然没有引起美国卡特政府的足够重视。直到大局糜烂之时卡特政府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但这个时候卡特仍旧不愿意武力介入伊朗国内事务。

卡特认为伊朗是一个大国,贸然干涉伊朗内政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卡特认定巴列维大势已去,美国犯不上为了一个过气的政治明星去得罪伊朗新政府。不过巴列维和美国毕竟是老基友了,美国政府也不可能扔下巴列维不管。在巴列维的请求下,卡特同意了巴列维全家的避难要求,巴列维成功逃亡美国。

对于美国收留巴列维的行为,伊朗新政府非常地愤怒。原本伊朗的革命者就憎恨美国长期对巴列维政府和以色列的支持,如今美国还收留巴列维,这是赤裸裸地敌视伊朗革命。

于是在1979年11月4日,在伊朗新政府的纵容下,大约500名自称“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朗学生攻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了馆内的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危机”。

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国内一片哗然,美国军方曾试图派出武装直升机进入伊朗营救被扣押的人质。但百密一疏,营救行动最后因为直升飞机的机械故障而以失败告终。事后美军擅自进入伊朗领土的举动也进一步激化了伊朗国内的反美情绪,而由于在伊朗问题上处置不当,卡特总统也在次年的大选中也没能获胜。

伊朗人质危机前后僵持了一年的时间,直到作风强硬的共和党人里根获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利,事情的发展才出现了转机。

里根在伊朗人质危机的态度上非常强硬,他在竞选之时就警告伊朗政府立即释放美国人质,否则后者后果自负。(美国总统里根)

面对着里根的强势,伊朗政府担心华府会以此为借口攻打伊朗。而且当时两伊战争已经爆发,伊朗不愿再在此问题上继续纠缠,于是便请求阿尔及利亚从中调解,此时美伊两国都希望问题能在里根举行总统就职仪式之前解决。最后在阿尔及利亚的斡旋下,被扣押的美国人质终于在里根就职之前得到了释放。(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逃离德黑兰》就是讲述的伊朗人质危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很精彩)

虽然这一事件的得到了较为完美的解决,但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却从此却跌入万劫不复之地。此后美伊两国互相敌视,在两伊战争中美国对伊朗进行武器禁运并暗中支持伊拉克,白宫希望战争能拖垮伊朗政府。但这场战争不仅没有打垮伊朗,反而使得伊朗国内更加地团结,这进一步巩固了伊朗伊斯兰政府在国内的地位。

9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借此加大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而伊朗也多次威胁打击以色列以及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如今伊朗伊斯兰革命已经过去40年了,但美伊两国的关系仍然没有解冻的迹象。虽然在2015年美伊达成了《伊核协议》,美国也开始解除了对伊朗的部分经济制裁,但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伊关系再度跌入低谷。

特朗普认为《伊核协议》对伊朗作出了太多的妥协,是奥巴马政府外交上的失败,因此早在大选时期特朗普就表示要废除《伊核协议》。而在特朗普上任后他果然迅速废除了《伊核协议》并重新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直到今天美伊之间依旧剑拔弩张。


千佛山车神


为何他们水火不容,还不是和石油有关!

话说中东没发现石油之前,不算好地方除了丝绸之路兴盛那段时间外,就没过几天好日子。除了沙漠就是沙漠,比较不适合人类居住。

而一切的转变都在英国人的刻苦地质发现之后才出现!

1908年5月26日,在英国科考队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处发现第一个巨量油田:马斯喀特苏莱曼油田,就此中东历史发生改变,随后二三十年英国人在中东发现无数油田。

有油田当然要开采,于是投资来了,无数英法资金投入中东。

而伊朗油田,主要由英国投资,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英伊石油公司”。

当时英国人不太厚道,石油利润他们要的很贪心是二八分账,伊朗二,英国八。伊朗也没啥好谈条件的,国家实力不够,只能默认。事情在二战后发生变化,英国越来越衰弱,开始猥琐发育流,结果在伊朗石油投资中占比重越来越低,原因是美国资本来了。

美国资本逐渐占据伊朗石油资本,他们不仅在石油投资领域越来越重要,还聪明的扶持巴列维上台,伊朗巴列维王朝就是美国扶持的。

美国比英国厚道点,在石油利润分配上不像英国搞2-8分账,他们弄5-5分账,你一半我一半大家都开心。

美国给钱大方,巴列维开心啊,于是对美国也很好,当时美国在中东主要的盟友就是二个,一个是大儿子伊朗,另一个是干儿子以色列!

这左右都有美国儿子,美国在中东当然是左右逢源!也顺带着以色列这干儿子连续打赢几次中东战争,伊朗的帮助就是他打胜仗关键。

而巴列维是一个比较西化的人,他最喜欢的就是学习西方文化文明。

为此他不惜重金玩花活。

比如:1971年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他居然花3亿多美元办庆典,那时三亿多美元可是很值钱,盛会场景大气,无数国家政要赏脸参与,光酒就用了3万多瓶,为凸显格调巴列维还特别从法国米其林餐厅弄一百多星级厨师过来。

当时伊朗王室,如果说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王室,估计没人敢说第一,沙特都不如伊朗壕,这样事情办多了后。我们就会发现,这家伙肯定是大蛀虫,虽然是王朝但国家不是你一个人的啊。石油出口钱都被王室还有军官团拿走了,普通老百姓日子肯定不好过呗。

伊朗日子不好过也是有数据支撑的。

首先是人均寿命:伊朗人均寿命不过50岁,而同期沙特63岁,伊拉克61岁差距真大。

其次是教育程度:伊朗文盲率几乎达到70%,这在现代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是人均收入:那就更不值一提,除了皇室有钱,大众几乎都是赤贫阶级。

也因此,伊朗当时几乎民怨愤腾。

在这样民怨愤腾情况下,巴列维还胡搞乱搞,为向西方靠拢开始宗教改革,其实是好事,不过不符合伊朗特色,于是民怨更沸腾。为平息民怨他就搞工业建设,哪知也没搞成,最后经济改革失败,宗教改革失败统治就不稳固了。

最后大家都知道,巴列维被推翻了,背后主使,除了伊朗本土宗教反叛者,还有个关键点就是苏联的统战。

顺带一提的是,跑路的巴列维还是很富有,79年出逃时,带了足足300亿美元,估计和现在3000亿美元差不多还要更多。

1979年伊朗暴发的伊斯兰革命,不好评价是否拯救伊朗,但绝对坑死美国,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打土豪分田地,当时伊朗最大的土豪除了巴列维王朝就是美国。巴列维被赶走资产充公,美国当然也如此。美国在伊朗投资的所有产业包括石油全部被伊朗没收充公。

而这才是美国和伊朗不对付根源。一直做抢劫犯的美国人,居然被伊朗人抢劫,你说气人不气人?

美国当然气急败坏啊,可是他也不能做啥,因为伊朗背后有头北极熊。于是他只能学中国。不停谴责,说啥伊朗独裁啊,政教合一啊,民主退化啊,经济退化啊,什么不好说什么!

可伊朗不为所动,你就嘴巴说说而已,我怕你个球,就开始了自己的建设时期。

当时伊朗,在巴列维被推翻后,国家发展有目共睹。

首先人均寿命:从巴列维时期的50岁,跃升到60多岁。

其次国家工业:在政教合一政府领导下,独立自主的伊朗居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中东唯一工业大国。

再次教育领域:伊朗终于不是文盲国家,不仅不是,还在不学习的中东国家鹤立鸡群,成教育强国。(仅和中东比)

最后国家实力:伊朗因为改革的卓有成效,一举成为中东首屈一指强国。

伊朗强大,美国不舒服,于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和沙特越来越靠近,目的是以沙制伊。付出代价就是沙特石油权益要多分点给沙特。同时为防止沙特成为下一个伊朗,美国对沙特说,你看你隔壁兄弟巴列维。就因为太贪心,最后玩脱了。你不要学她,要对自己人好点。也因此,沙特开始改变国家政策,让利于民。目的当然是为了不学习巴列维呗。

借助伊朗巴列维被推翻,沙特才开始翻身之路。要不你以为美国会扶持他们?

以上就是沙特美国还有伊朗的恩恩怨怨,然后整个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又让这仇恨越来越深。

伊拉克是沙特扶持对抗伊朗的挡箭牌。土豪沙特怕死,美国说,你上,去扛伊朗。沙特说,我不行,我给钱,换个人吧。于是美国和沙特就都看中了伊拉克。

最后结果大家就知道了,二伊战争一直打了八年,最后伊朗还是没倒。

不仅没倒,伊朗还越来越强,据说原子弹都快出来了,而且他们也学会美国招数,就是扶持敌对国家反对派。

于是才有了伊朗中程导弹技术的提升,至于这技术哪来的,大家呵呵吧?

明眼人都知道。

通过导弹技术提升,伊朗居然可以直接威胁以色列,然后,大家就陷入一种恐怖平衡中。也就只能打打嘴巴官司,
整个中东也因为伊朗崛起,没按照美国利益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首先,美国在伊朗投资打水漂这是,一大恨。

其次,伊朗崛起后美国只能扶持沙特,最后让出石油利益这是,二大恨。

再次,美国干儿子以色列居然被伊朗威胁,这是,三大恨。

最后,原本可以不劳而获,赚石油收保护费的美国,居然要花钱维稳!

这就完全无法忍受了!

看完前因后果,还看不出美国为何恨伊朗吗?

不过客观的说,伊朗YSL革命其实也是落后的,独裁政府,但是比原来的巴列维王朝强那是客观事实。美国反对伊朗政府长远看符合伊朗人民利益,当然这并不代表美国是为了伊朗。


阿斗不傻


民主的国家,全体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仅仅只是管理者,不是统治者,管理者们的工作是为国民提供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国民也只要求生活能过得好,生活得自由自在就行了,因此对他国的领土没有去霸占的想法和要求。

而独裁专制的国家,国家是“家天下”或“少数人利益集团”的,他们是国民的统治者,国家财富都属于统治集团,他们可以任意调动国内任何资源,出于个人(或集团)利益贪婪的需要,存在霸占他国领土和财富野心,所以,独裁专制国家最容易发动对他国的战争。

由此看出,民主制与独裁专制最大的区别是:民主国家,领导是管理者,由民选决定,有任期期限,手中权力极度分散,无权随意调动国内资源,所以,对外发动对他国国土的侵占,对他们个人来说没有利益动机,故很难发动霸占他国的战争。

而独裁专制国家,国是他们的“家天下”,霸占他国的财富,就是自己的财富,对他们来说,有很强的利益动机。

因此,民主国家会将独裁专制的国家视为“危险性国家”或者“邪恶的国家”,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思考的困惑


这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需要。美国世界霸权的根基是美元和军事力量,美元霸权是军事力量的经济基础,没有美元就养不起庞大的战争机器。而战争机器反过来又为推行美元霸权提供保驾护航,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美国霸权的根基美元霸权,建立在石油美元的基础上,所以控制石油绝对话语权。如果一旦美元霸权旁落,没有美元盘剥全世界,以目前美国工业状况,恐怕美国支撑10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都难。那就意味着霸权的迅速衰落。

19世纪末,英国的鼎盛时期,英镑占世界流通的95%,统治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英国的衰落也是从英镑被美元取代开始的,断续用了40年时间。

近年来,美国动作频频,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围绕巩固美元霸权,怎么巩固?自然需要巩固石油美元霸权,石油美元霸权就取决于石油的绝对话语权,这个话语权进一步细化,就是主要产油大国听不听我的招呼。

所以围绕这一点,也就看出为什么美国一定要“搞垮”伊朗,搞垮委内瑞拉,甚至俄罗斯也要数年如一日的经济制裁。这是三个不听美国招呼的产油大国,分别采取不同策略分而治之。

对战斗民族俄罗斯,美国联合北约盟国在军事上施压,在俄罗斯门口部署反导系统,大力推进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发动一系列颜色革命,把传统亲俄的独联体国家,纳入美国阵营,包括乌克兰。在经济上数年如一日制裁,目前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广东省。

对委内瑞拉,积极扶持亲美势力发动和平演变,演变不成搞政变,甚至闹出自己宣布自己是总统这种人间闻所未闻,只有3岁小孩才玩的闹剧。但美国是认真,不但第一时间承认,还强迫全世界承认。

对伊朗这个世纪宿敌,亲美势力在伊朗没有市场,不可能和平演变政变,伊朗也有没有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就采取极限经济制裁,禁止你卖石油,断了你的生路,让你变成下一个委内瑞拉,一贫如洗,然而国内生变生乱,我才有机会。那怎么禁止你卖石油呢?当然是军事恐吓,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一是给伊朗看,二是给以中国为首的石油买家看。伊朗卖,我要收拾;你们敢买我也要收拾。

但美国打不打伊朗,大打还是小打?总兵哥哥以为,小打不太敢,大打绝对不敢。最多也是闪电战式的空袭一下战略目标,宣誓一下自己的决心。最大可能性是相安无事,继续打口水仗。

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伊朗属于中等国家,有一定战争潜力。打伊朗代价比伊拉克更大。二是伊朗战略位置有优势,霍尔木兹海峡是天然护城河,最窄只有30多公里,你航母就是个靶子。火箭炮都可以全覆盖,不说导弹。伊朗对海峡海况熟悉,潜艇分分钟伏击你,还可以布雷,导弹艇狼群战术。所以不太好打。三是现在美国债台高筑,20万亿美元债务,每天一睁眼就还20亿美元利息。而且债务还在加速,如果和伊朗再打个三年五载局部战争,离大国衰落也就不远了!


总兵哥哥



美国想要搞垮伊朗,既是历史的需要,更是其中东政策和地缘政治的需要。

在历史上,由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事发突然,完全超出美国的战略预想,激进的伊斯兰革命迅速推翻了美国的中东盟友——巴列维国王。出于道义与面子,美国外交庇护了巴列维国王。这一来,就惹恼了革命群众,于是上演了青年学生攻占美国驻伊大使馆的事件,美国的拯救行动又失败了,搞的美国懊恼不已,灰头土脸,从此心生怨恨,与伊朗结下了难以化解的梁子。



其二,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以色列为楔子,打入中东心脏位置,离间中东各国关系,控制中东局势。原本美国的盘算是一个锋利顺手的以色列加上一个实力雄厚的伊朗,再有忠心耿耿的土耳其,就构成了控制中东的铁三角,可以牢牢钳制中东各国,完成对中东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掌控地位。


谁知伊朗形势的突变让美国始料莫及,伊朗从朋友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美国的战略铁三角从此跛脚,这让美国愤恨不已,也因此让美国始终无法顺利全面掌控中东局势,还给了苏俄可乘之机。

由于伊朗坏了美国的好事,伊朗自然也是美国的肉中刺眼中钉。再者,伊朗的战略地位特殊,如果控制了伊朗,不但在地缘政治上可以挤压俄罗斯,还能辐射东西亚,而且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又可以掐住一些潜在敌对国家的咽喉。反之,美国的行动自由反而被霍尔木兹的限制。这对一向傲慢无礼,喜欢到世界各国家门口耀武扬威的美国来说,岂不如芒刺在背?



明德山人6998


因为“反美”是伊朗现政权的合法性之一。所有以“反美”为根基的政权,美国都想搞垮之。

曾经,美国与伊朗是亲密盟友,这个时间并不久远,就在40多年前,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铁的盟友之一。

然而,巴列维王朝统治者的过分亲美,以及该政权在内政上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流亡海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随即远程领导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

就在40年前的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于是,伊朗成为了一个与美国相敌对的存在。

政治上的反美和信仰上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是伊朗现政权的两大特点。

而就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际,发生的美国驻德黑兰使馆人质事件,以及美国随后的一些列强硬措施,使得美国与伊朗新政权的关系陷入冰点,并且双方都意气用事无意缓和关系。

这一冻就冻了40年。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经济上的施压和政治上的围剿,而地产丰富(至少相对中东其它国家丰富许多)的伊朗却也能自给自足,在美国的封锁中顽强生存。

不仅如此,借着美国相继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随后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给周边阿拉伯国家带来的剧变,政局稳定的伊朗反倒在地区中一枝独秀,相对优势和势力越来越大。

这也就导致了美国越来越在意伊朗问题。

奥巴马的思路是“谈”,通过伊核协议把伊朗纳入世界运行框架下,使之行为变得可控。而特朗普的思路则是“打”,通过一系列施压要让伊朗无法动弹。

为此,特朗普上任后的国际“首秀”,就是跑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了一场泛伊斯兰国家领导人会议,拉起一面“反伊联盟”大旗。

另一方面,除了美国自身的直接利益,美国想要搞垮伊朗,还出于对盟友兼政客们对金主以色列的保护。

对于以色列来说,他们的地区敌人第一是伊朗第二是伊朗第三还是伊朗。

伊朗是一个让以色列睡不好觉的存在。所以为了绝对盟友以色列的安危,美国也不惜与伊朗为敌。

综上,美国为什么这么想“搞垮”伊朗?只因利益。


尼基Li


当你结下一个仇家,而它的实力还不容小觑的时候,也会产生“快点除掉他,免得日后越来越麻烦”的想法。

美国害死了伊朗的老国王,赶走了伊朗的首相,还让自己的小弟伊拉克去攻打伊朗,险些让伊朗灭国。这仇深不深?而且多年经济封锁,伊朗居然挺过来了,过得比朝鲜还滋润些,整天琢磨着对付美国,你说美国害怕不害怕?

1979年之前的伊朗,是巴列维王朝统治的,其实国王总共有两个,父亲礼萨·沙阿·巴列维(简称老巴列维),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简称小巴列维)。老巴列维在二战之前就跟纳粹德国走的比较近,引起英美不满,1941年前后,同盟国和苏联集体向老巴列维施压,宣称德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里有大量的间谍,要求老巴列维把全体工作人员交给他们处置。老巴列维拒绝交出德国人。因为,按照伊斯兰世界的规矩,绝对不能出卖自己的客人(无论他是罪犯还是被人追杀的受害者),否则这个当叛徒的主人要被所有人唾弃,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一辈子抬不起头。其实,他也不是没有给转圜的余地,提出能不能把德国人送到土耳其之类的中立国去。但是,同盟国就是摆明了欺负伊朗,直接大军压境,逼老巴列维退位,把那几百个德国人通通抓走,一半流放澳大利亚吃沙子,一半流放西伯利亚挖煤,然后苏军出兵占领了伊朗西部,打通到波斯湾的交通线。

巴列维王朝的两代国王

对于伊朗人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老国王被迫远走他乡,先是避居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群岛,后于1944年在南非病逝。而继位的小巴列维,一点也没有为父报仇、一雪前耻的念头,反而被吓破了胆,抱着西方的大腿再也不敢松手。后来,在六十年代,伊朗首相摩萨台试图把美国在伊朗控制的石油资源收归国有,美国再次大军压境,把摩萨台赶走。小巴列维继续躺尸。

后来,美国的基辛格回忆:在六十年代,我们五角大楼里的越南问题办公室很大,有上百名办事员,我打电话问,中东问题办公室能否帮我解决问题?他们回答:我们没有中东问题办公室。当然,我们都知道,那时伊朗国王在帮我们把守着海湾。现在,中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基辛格说的还是太拐弯抹角了,“把守”,其实说白了就是“看门狗”。当时的伊朗人觉得世俗主义小巴列维是美国养的一条看门狗,于是他们选择了“德高望重”的老阿訇霍梅尼。

老阿訇有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美国是大撒旦,苏联是小撒旦,我们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

要注意,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之后建立的共和国,石油资源是国有的。现在伊朗最便宜的东西有两样,政府补贴的馕饼和汽油。

这个共和国,一开始就打算跟“大撒旦“对着来的。他们绑架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做人质,把憋了几十年的恶气都撒回去了。美国不甘示弱,第八舰队击落了一架载有几百名乘客的伊朗飞机,海豹突击队数次营救。对伊朗搞起了石油武器禁运,最绝的还是,与此同时,赞助自己的小弟——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打伊朗。两伊战争惨烈至极,双方伤亡惨重。由于伊朗前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小巴列维时代留下的军事底子比较差,所以,伊朗死的人比伊拉克要多很多。伊朗人自然跟美国的冤仇结的更深了。

让美国没想到的是,这么多杀招下来,伊朗居然挺过来了。而且,自己的小弟萨达姆变成了陌路仇人,自己还不得不动手清理门户。

萨达姆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坟头的草已经三尺高了,而当初和霍梅尼一起干革命的哈梅内伊老阿訇还乐呵呵地活着,今天在instram上开直播,明天去看年轻人踢球,隔三差五还纪念一下伊斯兰革命的重要日子,发一些心灵鸡汤,顺便骂美国两句…

美国的决策者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它拥有令人敬畏的东西——不是极端教义,而是一种文明的韧性。他们现在是贫穷的,但是过去不是,未来不一定是,而且一直是骄傲的。美国冒犯了它,心里也没有底,甚至有点心虚。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请切莫吝啬您的赞,它将是俺不断前行的动力!


彼得堡的肥天鹅


美国想搞垮伊朗,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控制中东,第二,削弱俄罗斯,第三,旧怨。

美国想要控制中东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在整个进程中,伊朗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找不到有效手段解决伊朗。

1、控制中东地区

中东,战略重心,全球焦点

中东地区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向西可以进入地中海,对欧洲和比较发达的北非施加影响,向南可以进入印度洋,从印度洋向东航行,可以进入亚洲。中东地区四通八达,是全球的战略重心。

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会想方设法控制中东,古罗马帝国如此,大英帝国如此,就连二战期间的德国都有入侵中东的计划,只是没有打赢苏联才没能得以实施。

二战期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拖住了日军,避免日军进攻印度,并且一路向西与德国会师中东,如果两国真的会师,击败德国日本就更困难了。

无论是哪个超级大国,都会向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通过与以色列,沙特,约旦等国结盟,全面渗入中东,虽然伊拉克挡路,但是被干掉了,美国当然想搞垮拦路虎伊朗。

石油产地,伊朗扼霍尔木兹海峡

中东地区盛产石油,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石油,基本上每一个国家都会陷入瘫痪。

如果美国控制中东地区,也就控制了石油资源,美国并没有想要切断各国的石油供应,而是把石油与美元绑架起来,购买石油必须使用美元,这就稳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美元与美军是美国统治世界的工具,通过调整石油价格也可以打击其他的石油出口国,比如俄罗斯和伊朗。



中东产油国虽多,但是90%以上的石油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因此霍尔木兹海峡也被欧洲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把这样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道交由伊朗控制,美国自然不放心。

2、削弱俄罗斯

俄罗斯在国际范围内,真正的盟友并不多,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是叙利亚和伊朗,叙利亚由于陷入内战,还要依靠俄罗斯的支援,根本不可能向俄罗斯提供支援。


伊朗虽然也不会帮助俄罗斯做太多,但是可以帮助俄罗斯稳定中东局势,尤其是支持叙利亚政府军,避免叙利亚也落到美国手中。

如果搞垮伊朗,俄罗斯随时都有可能被彻底逐出中东,在俄罗斯西部边境与乌克兰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多条路总是好的。


美国的不断增加石油产量,压低石油价格,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便宜百姓的考虑,但是更重要的是打压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压低国际油价可以直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这也是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3、旧怨

美国原先支持的是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但是经过伊斯兰革命之后,巴列维王朝被彻底推翻,作为巴列维王朝的重要盟国,新兴的伊朗打心里仇恨美国。


美国支持巴列维王朝,自然得到伊朗人的强烈抵制,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将50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超过一年之后,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美国是民主制,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制度,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自然难以互相接受。伊朗研制核武器,搅动中东局势,美国也会把伊朗看成是敌人,所以想要搞垮,但是能不能做到,还是很考验美国的。


视野新观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个石油大国不听话,而且对美国产生了威胁。

在上世纪70年代,伊朗和以色列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支柱。伊朗可以说是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尤其是在1979年以前的巴列维统治时期,伊朗完完全全成为了美国的走狗,美国通过这位统治者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

但是在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成功推翻巴列维王朝,美国苦心经营的这块中东战略根据地,被这场宗教革命冲击的支离破碎。当时美国并没有意识到事情会发展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局面,在巴列维王朝即将被推翻之际还站出来维护,这就惹怒了革命群众,也就有了后来青年学生攻占美国驻伊大使馆的事件。美国的拯救行动也失败了,这是美国在二战之后少有的丢面子情形。

从伊朗进行完这场革命之后,美国一直视伊朗为眼中钉,想着处之而后快,并联合欧洲各国对其进行打压、封锁,这是美国的拿手好戏。结果没想到伊朗变压力为动力,国内各项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军事上,武器装备不断改良,实现了自给自足,也建立了完善的军工体系。

在美国联合多国对其打压下,伊朗还将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一幕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伊朗陆军的坦克、大炮、反坦克导弹,伊朗海军的潜艇、鱼雷,空军的隐形飞机、防空导弹等,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上伊朗有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很可能形成一个伊斯兰力量中心,这对美国以及欧洲的意识形态将形成巨大冲击,美国是绝对不能容忍他人对其意识形态造成威胁。

说到石油,还要提一下美国和伊朗签署的石油协议,伊朗不但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石油储备,而且伊朗出口石油所得到的利润,有一半都流入了美国的账户,这其实也为两国关系破裂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美国是一个只看利益的国家,任何盟友都能舍弃,只要听话,一切好商量,如果不听话甚至对其造成威胁,那只有搞垮你。


国际视角浅说


美国和伊朗不喜欢彼此。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相互咆哮。伊朗领导人称美国为“大撒旦”。作为回报,美国总统称伊朗是全球“邪恶轴心”的一部分,并将其称为“流氓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和伊斯兰伊朗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似乎也不是很对,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高度伊斯兰国家,但它是美国的盟友。

另一个简单的答案是,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并将50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超过一年之后,双方矛盾就已经无法调节。


要了解伊朗和美国之间的敌意,首先要了解的是伊朗和美国一样,是一个以过去为荣的国家。伊朗曾经是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但在近代外国人开始干涉其事务。在1800年代,俄罗斯征服了该国北部,而英国商人在南部进行单方面交易。1901年,伊朗国王将该国的油田签署给英国,仅换取了16%的利润。 英国于1911年入侵以保护其利益。

伊朗人开始厌恶强大的外国人将伊朗视为全球战略游戏中的典当。德黑兰的街道上有抗议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承诺遏制俄罗斯的蔓延,这意味着要介入中东。

因为两个原因,伊朗成为美国重要的利益之地。首先,它位于俄罗斯南部边境和重要的航运路线上。其次,它拥有美国武装部队和返回美国的郊区通勤者所需的巨额石油储备。 伊朗像英国一样憎恨美国的干涉。在伊朗政府领导人控制石油工业之后,1950年代初期关系触底。英国和美国的回应是派军情六处和中情局特工帮助推翻政府。之后,伊朗谈判达成了更好的石油协议,但50%的利润仍流入外国银行账户。 这是伊朗与美国之间恶劣血液的真正开端。

在接下来的25年里,美国用金钱支持伊朗,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因为沙阿利用他的大部分石油资金从美国购买武器。 伊朗人对沙阿政府越来越愤怒。腐败无处不在,卫生条件差,失业率高。

伊朗政府的主要批评者是流亡中的阿亚图拉霍梅尼。支持者将他的政治指控讲述的录音带走私到伊朗并在全国各地传播。他的主要目标是沙阿,但不甘落后的是那些使他的腐败政府活着的美国人。

霍梅尼是第一个将美国称为大撒旦的人。1978年,数十万伊朗人反对沙阿。沙阿命令他的军队向群众射击,数百人死亡。最终导致沙阿逃离伊朗。

之后人质危机爆发,彻底使得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