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

創業那麼久,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團隊人還沒多少,書卻到處堆滿了。搭檔莉莉就常笑我,“

萌芽的焦慮指數和買書的頻率幾乎是成正比的”,這個是我們團隊大家都認同的話。

前段時間辦公室搬家,書就運了20幾箱,沒想到自己可以把辦公室堆成了書海,有點可以開圖書館的美美噠的小確幸。其實,對於一個教育研發類的創業公司,不間斷的、高強度的系統輸入,幾乎是我們的共識。

後臺希望我推薦書的媽媽們很多,但前段時間參加朋友的活動,聽到一個媽媽憤憤地說,“我最討厭別人總是給我推薦書單了,讓我很焦慮”,我當場是有點尷尬的,因為朋友當時介紹我說,如果你哪塊知識有空缺,問問萌芽,總能給你推薦靠譜的知識源頭…

我常覺得,很多時候焦慮是因為半知半解

當你在某個領域完全空白的時候,你不會產生焦慮,因為無知者無畏;當你對這個領域完全瞭解的時候,你也不會焦慮,因為信手拈來;知道一點,又不知道一點,遇到的問題,又總和手頭上的資料、教材差那麼一些,這種半知半解的狀態,才最磨人,最讓人焦慮。

很多時候,在半知半解的狀態裡,我們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知識的不繫統性,而是錯誤地把原因立刻歸因給旁人:“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導致我的教養出現了偏頗”,“一定是這個學者說錯了,誤導了我讓我如此難堪”,甚至也聽過一些媽媽氣憤地說,“學這些都是智商稅”……

其實我會覺得挺惋惜的。不要因為別人放大養娃的輕鬆,就過分簡單自己的問題,也不要因為別人放大生活的痛苦,就過分焦慮遇到的難題。可以幫助你係統錘鍊基本功的,不是雞湯式的安慰,不是拒絕討論的逃避,而是真正沉下心來的閱讀和學習

你需要找到靠譜的知識來源,並且靜下心來吸收知識養分,到最後,現實操作中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好像砌建築,地基需要手把手地加固,樓層和格局需要設計妥當,最後我們才能真正搭建起一所優良的房子。

今天和大家推薦的8本書,是關於自我成長的主題,包括

人際溝通、自我管理、情緒管理、批判思維和學習思維等五大類專著。我在這幾年裡反覆看過的,覺得不錯的書。

我時常覺得,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的是父母自身的難題。育兒的前提一定是先育己,只有自我足夠成長,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各種難題。這些書並不是最新的暢銷書,但我認為它們是需要時不時去翻閱的內功心法,都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01

人際溝通類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高難度溝通》

作者:賈森·傑伊、加布裡埃爾·格蘭特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難度指數:★

《高難度溝通》的行文風格比較枯燥,相比起很多10萬+的文章來說,它不像是寫給習慣看公號爆款文的人看的。

作者賈森是哈佛大學畢業生,也在麻省理工任職講師,應該是美國比較少見的專注在溝通領域的學者,所以他的整個行文風格其實還是篇學術化。讀這本書時,你需要選擇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仔細地做筆記。

但我為什麼還是給他難度只有一顆星呢,是因為這本書所提出的指導路徑、實戰練習,真的是太入門太容易實踐了。它就像是一個教新手入門溝通學的老師,手把手告訴你在遇到不同問題的時候,該用哪套武功招數來對付。

我從文章裡看到

大量的關於反思和共識的剖析,比如你需要找到僵局的原因,找到自己溝通中的引爆點,怎麼樣讓別人接受我們的觀點,是基於強權,還是基於情感的共識,是基於誘餌,還是基於道理的說服?

這本書更合適成人之間的對談,比如工作中面對客戶,生活中面對婆婆,家庭關係中的難題等等。而閱讀此書的目的,其實是幫助我們先搭建基礎的思維模型,從溯源,到分析,到引用,再到練習和落地,只有先建構思維模型的整體性,才能調整自己在溝通中的狀態,避免總是緊繃著神經去看待溝通中的問題。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難度指數:★★★

相對於《高難度溝通》的入門級別,《溝通的藝術》更學院派,理論體系也更為系統,是專業的心理學書籍。

我很喜歡看書先看教材,特別是這種包羅萬象、淺顯通俗又不失專業性的心理學語言,幫我從很多表面現象溯源尋求答案,結合《高難度溝通》,很多在溝通上的人際與溝通的參考原型,都可以讓你有跡可循。這本書很有參考價值。

讀大部頭的書,肯定不輕鬆。首先你需要先了解整本書的脈絡,別忘了看目錄大框,捋清楚全文的知識邏輯,接著你可以根據知識邏輯來進行速讀,這裡可以幫助你比較快速,且有趣地通讀全文,最後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書筆記了,你需要對核心內容和知識要點進行思考、記錄和運用。

像溝通學其實是一套非常生活化的,幾乎人人都能有感知的領域,你更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來重新理解自己所認知的要點,來消化艱深的要點,才能真正有作用

02

自我管理類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沃頓商學院自我管理課》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難度指數:★★★

作為職場創業媽媽,很多時候我都會調侃自己,真的是“隨時做好著為錯誤買單的覺悟,也隨時做好著為失敗負全責的決心”。創業幾乎是一次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賽,而平衡家庭和生活的過程,其實更需要一套有效的自我效能管理方法和情緒調節技能。

我很喜歡弗裡德曼關於生活、工作和家庭平衡的觀點,那就是“超越平衡”。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平衡,是因為我們在考慮利與弊。當看到別人在家庭和工作之間遊刃有餘的時候,我們也許會覺得愧疚,為什麼賺得沒有別人多,卻過得比別人苦呢,是我們的活兒真多,還是平衡生活工作本就是一個徹底的謊言?

但在我眼中這些確實都是片面的,它不僅誤導人,還只會讓我們聚焦在衡量利弊的思維模型裡,忽略了和諧共處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無論你是否工作,都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兩分法。一天24小時之內,你一定會給自己的狀態排個優先級。在單位時間裡,一個人能左右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只有一個,可能是你個人的空間,也可能是家人,甚至可能是社會活動等,這便是你對自己單位時間的規劃。

弗裡德曼將生命實際上劃分了四個維度來闡釋,包括工作或學習,家庭或家人,社區或社會,思想、身體和精神的私人領域。也就是說,他將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二維關係,拓展成了豐富的生命四維關係。

放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兩分法,其實也給我們調整自己的生活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如果你覺得自己時刻在跟時間賽跑,不妨試著從全新的視角,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狀態。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必讀:自我發現與重塑》

作者:彼得·德魯克、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羅伯特·奎因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難度指數:★★★

我是一個常年訂閱《哈佛商業評論》的人,至今仍是忠實訂閱用戶。我有常年訂閱報刊的習慣,從最早期的《南風窗》、《三聯生活週刊》、《財經》等,到現在的各種兒童期刊、《時代週刊》等。閱讀《哈佛商業評論》也算是一直持續的習慣吧。

但鬱悶的是,我2017年沒攢夠時間精力閱讀完全部期刊,去年的閱讀量大概是以往的一半(哭……),不過還是要和大家強烈推薦這本經典教材:《自我發現與重塑》。

我覺得步入社會越久,其實越需要慢下腳步不斷回看和自省。這可以讓我們保持持續的動力和源泉。因為很多時候,人怕的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在千篇一律中侷限了自己,讓自己如坐井觀天,停滯不前。

因為《哈佛商業評論》的風格,德魯克的文風比弗裡德曼的要更精煉,雖然同樣高屋建瓴,但有時候你會覺得,它並不那麼落地。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離《哈佛商業評論》有點遠,有點抗拒這本書,其實沒必要,它甚至比第一本書更容易讀懂,因為它裡面是一個又一個單獨的、系統性的文集,你甚至只選擇你感興趣的主題,單獨來閱讀。

03

情緒管理類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重要》(系列共6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難度指數:★★★★

戈爾曼(Goleman)所提出的情商能力,和我導師戈特曼(Gottman)的情緒管理研究都是我專業必學書籍啊。

《情商》的書閱讀難度其實不低,主要是這十年來,它已經累計出版了5本,如果算上實踐本,就有6本專著了。如果你想系列瞭解什麼是情商,到底為什麼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趕超智力水平,這套經典專著,一定可以給到你係統的答案。

簡單來說,其實情商能力分為五個層面,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自己、認識別人和管理別人。情商能力很多時候是可以慢慢在後天塑造的,即便是現階段覺得自己情緒管理能力特別差的人,只要你願意進行有效的努力和訓練,個人的習慣和反應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很多時候,孩子學習情緒管理能力,最初的示範來源是父母。情緒具有傳染性,就好像二手菸一樣,不良情緒的宣洩也會傷害到周圍無辜的人。

儘管我們知道情緒之間彼此影響,但是我們卻往往不能掌握情緒誘因和傳染因素,而讓自己週而復始地在情緒旋渦中打轉。

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到自己的練習模式,只有這樣,當我們面對生活中“hard模式”的時候,才能夠找到轉化為“easy模式”的正確方法,這裡包括了自我審查,也包括了對別人情緒的覺察力。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難度指數:★★

情緒管理,其實是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學的,這便是戈特曼理論體系中很重要的實操部分。結合戈爾曼的《情商》,針對親子和養育關係,和孩子一起去重新調整彼此的情緒管理狀態,離不開這本書的系統指導。

真正的情緒管理是一套系統的療法,是一套理論結合實際的長期訓練。它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從察覺,到把握指導機會,再到共情和同理心,幫助孩子找到情緒表達的方式,最後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我們調節彼此的情緒,不是為了逃避問題,恰恰相反,是為了積累更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孩子學習情緒管理能力,一定來自效仿父母。

作為系統情緒管理專業出來的人,我覺得我的抗壓力、情緒適應力還是比較強的,也得益於此,我想兩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穩定度,也真的是值得欣慰了

很多時候,當聽到媽媽們的提問,“萌芽,有沒有速成的情商大法”?

其實真沒有,你需要一套靠譜的理論依據和一位實際指導導師,在反覆修煉和浸泡中,更快地幫助你迅速調整狀態,從而面對生活中想也沒想到、甚至避也無可避的艱難險阻。

04

批判思維篇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學會提問》(系列共2本)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難度指數:★★★★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大多數人從小沒有機會好好學,長大後因為缺少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到處碰壁。

我們小時候提倡海綿式的知識吸收能力,以為孩子的知識庫存只要灌溉夠多,就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但這種吸收方式,是相對被動的。而淘金式的知識吸收,更注重知識和信息的篩選,用互動的方式和提問的態度,辯證看待每一次知識的灌溉,讓知識成為自己的主控場。

普通人閱讀起來這本書,特別是那些從小並未接受邏輯學練習的人,有點難度。但這本書並不單單介紹了一套系統的邏輯思維論證方法,還提醒我們在生活裡如何通過正確的提問方式,避免好心辦壞事。正確的交流方式,應該基於彼此尊重和興趣愛好,讓雙方都能從中受益,但要做到這點,其實相當難。

學習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顯擺自己有多聰明,也不是為了證明別人的錯誤,而是幫助我們能夠以謹慎和緊密的邏輯判斷去面對生活。因此當你學習批判性思維的時候,最重要的,你要去行動,讓它成為你生活中不斷練習的自我修養。

05

學習思維類

你的焦慮都是因為半知半解,這些書專治你的焦慮和不足!

  • 《第五項修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難度指數:★★★

我做過一段時間的兼職撰稿人,寫過文化、經濟、社會類特稿。我最早獲得這本書,其實是作者聖吉當面送給我的簽名版,那會兒他正準備在中國發行這套書,在北京舉行籤售會,那年是2009年。

2009年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年,參與了很多公益事務,創辦了很多新的模式,碰過壁,也獲過獎,那會兒和聖吉聊天,我還不過是一個藉著專訪趁機問問迷茫未來的小女孩。他卻送給了我這本書,並且讓我先看第九章

我記得他當時和我說,“我相信你是一個充滿夢想和潛力的女孩,但最重要的是你如何通過創造來亮點自己”。

他推薦我看的那個章節,是“自我超越”。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中,如何讓自己的個性和美好的內在不消失在日常俗務中,又如何讓自己能夠保持熱血和激情?

他回答這個問題並不是從大眾化的勵志角度出發,而是用睿智和縝密的思考方式,將個人的自我完善和學習型組織的整體管理結合起來,告訴我,我們需要選擇更實際的方向,選擇更實際的行動,擁抱更適合自己的組織,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也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根基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書櫃裡反覆翻閱,幫助我時不時移除習慣性防衛的學習障礙,這也是打破過去的侷限性的重要一招吧。



不知不覺就8本書,我都寫了近5000字了,我本來還想把教養和親子話題類的書一起放上來……

求告訴我怎樣才可以不寫那麼多字的秘訣,哭......

教養和親子關係類的書單,我也有很多很多想和大家分享的,包括家庭關係、親密關係、養育和親子溝通

但是為什麼選擇自我成長的題材為先,是因為我真心想分享給大家,在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之前,得先讓自己成長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

讓自己保持對自我成長的渴望,保持對自我夢想和潛能的不放棄,因為只有這樣子,無論生活狀態如何,我們都會有機會成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讓自己不因千篇一律的生活,遺忘了當初那個曾經朝氣蓬勃、擁有夢想和渴望的自己。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