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一提起我們國家的兵器,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從大到小的,從長到短的,從有刃的到沒刃的,無論是哪種兵器,其目的都是為了制敵取勝,所以在人們關注兵器的時候,最為看重的就是它的威力。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聽到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沒錯,兵器長短確實能成為判斷其威力大小的標準之一。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但是一提起長的兵器,槍和棍無疑是成為許多武術愛好者的首選,連《水滸傳》中的林沖都是憑藉著一手槍棍功夫,成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而關於槍和棍,我們的老祖宗流傳下來過一句俗語,用來在實戰的時候供人借鑑使用,這句俗語就是“槍怕搖頭,棍怕點”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這句俗語將槍和棍分為兩個部分,在上半部分,搖頭只是一種比喻,意思是在我們與人交手的時候,如果他用的是槍和棍的時候,如果是用槍,要小心它搖頭,而遇到用棍的武者時,要小心它向前點的那一下。

首先是槍,雖然槍這種武器很強,但是想舞出威力來,還要將搬、扣、刺三個動作連貫起來,一旦熟能生巧,將槍舞的能夠搖擺起來,甚至成為圓圈,那是要引起足夠重視的,而且畢竟槍是有尖的,一旦刺中劃到,是極有可能見紅的。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而為什麼能夠搖起頭來呢?因為槍尖在整根棍上佔比重比較大,舞槍的人能夠依據此重量借力,使槍飛舞起來。而槍又是棍的衍生,回頭來看,可能會有人認為棍子沒有槍的尖頭,威力肯定比不上槍,但是這卻是大錯特錯,在實戰的時候,棍子的威力不容小覷。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棍真正的威力就在於其勢大力沉,威力之大,在點出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忽視它,在棍子點來的時候,往往悄無聲息,而如果棍子真的點到身上的時候,用棍者全身力氣在一點爆發,其威力比之槍刺在身上差之無幾,所以說在真正實戰的時候也是萬萬不能忽視的。

我們所知道的許多英雄都是使用這些兵器的,包括趙雲、張飛,甚至在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都是使用這些兵器的,足以見其威力之大。不得不佩服的也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在對敵時能夠想出如此技巧。

俗語:“槍怕搖頭,棍怕點”,是何意?古人的實戰經驗值得學習

雖然說到如今我們很少使用這些兵器,甚至是很少能見到這些兵器,但是我們始終都不要忘記,這些兵器以及兵器背後所蘊含的東西,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我們應該銘記。不知道各位讀者又知道哪些有關兵器的趣事呢?歡迎評論並和大家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