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榆树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树皮还能磨面吗?

棒奔霸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五谷杂粮可是稀罕物,那个时候小麦水稻的产量比较低,还需要缴纳一部分充当公粮,交了之后家里就没有多少粮食了,这个时候一家人的生活都成为了难题。听奶奶说,那个时候我爸就是吃着棉花籽才活下来的,而吃树叶树皮都是常有的事情,野菜一长出来就被吃光了。



到了中秋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吃顿饺子,以表示团圆。不过当时的面粉可是稀罕物,很少会有人家能够吃上它。而在这个时候,家里多数都是玉米、高粱、红薯等,但这些东西的粗纤维太多,根本就合不成面,加水根本就不成团,想要包饺子吃更是很难。


不过在这个时候依旧难不倒农民,大家都会将家门前的榆树,刮开一层皮。将它清洗干了,然后将外面的老皮用刀去除掉,只留下白色的一层纤维层,别小瞧了这层纤维皮,农民都会将它当成宝贝,因为其中的粘液比较多,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将其研磨成面粉之后,大家就会将其和玉米高粱面混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其糅合成面团,接下来就可以包上饺子,也可以包包子吃。

而它的味道还是很甘甜的,吃起来的口感比较好,也可以用它制作成面条吃,这样一来就可以代替小麦面的作用。 不过榆树皮是不能多吃的,吃了之后就会便秘,之后大便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不吃显然是不可能的。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惠农圈


首先要了解榆树皮面中的榆树皮是树那个部分的,不是所有的榆树皮都可以磨面。榆面是选用榆树根部的树皮,榆树根是红色的,然后把皮扒下晒干,洗净在碾子上压碎,才可以磨面。榆面只是起粘合和光滑作用,单一食之。味苦、难以下咽。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榆面的食用方法。

榆面加上荞面或白面和匀,可以制作把条、可以擀面条吃,不光筋道还入口光滑。

榆面加红薯面放点白面揉匀,然后用饸饹床子压,面随孔出,面条落入开水中,煮熟即可。这就老少皆宜的饸饹面。

还可以和高粱面揉匀蒸窝窝头。

说真的,现在虽然到处都是卖饸饹面的,不管荞麦面的还是红薯面的都吃不到面的味道了,主要原因还是白面放的太多。吃饸饹还是放榆面的好吃!

我是河北保定的,我的观点只代表我们这一小片。有喜欢和不喜欢的都可以留言交流。

希望大家关注我人生坎坷,一起讨论咱们家里的家常便饭怎么做才会更好吃一些。




人生坎坷8376


榆树皮确实可以吃,而且在大饥荒年代救了很多人。可能会有许多人认为粗糙的树皮怎么能吃,这里先给大家澄清一下,外面的树皮确实不能吃,其实吃的是里面的真皮。小时候听奶奶说,大饥荒的时候家家户户没有粮食吃,许多人家吃的是磨碎的红薯秧、花生壳、甚至还有吃观音土的,这些东西不易下咽和消化,吃完容易腹胀、便秘,还死了不少人。那时榆树皮就是好东西,把外面的老皮去掉,把里面嫩滑的真皮取出来,晒干、磨成粉,可以和其它食物掺起来一块吃,可以增加其它食物的粘性。同时,榆树皮还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降低便秘程度。靠着榆树皮、野菜等食物,救活了很多人。 榆树皮性甘、平、无毒,具有利水、通淋和消肿等作用,可以治疗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等疾病。


首都农业人


榆树皮在生活困难的那些年里,曾经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当年唯一一种可以掺在面粉里乱竽充数的树皮。

记得当年小编偏食厉害,不喜欢吃玉米面饼子和红薯,瘦的没个人形,母亲晚上搂着我,抚摸着小编脊背上的肋骨说道:总不愿意吃饭,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头了都。小编不是故意不吃饭,而是真心吃不进去。

那年春天,门前的榆树砍倒了,母亲把榆树叶子摘下来喂鸡喂猪,又用一把镰刀把榆树皮刮了下来,清洗晾晒干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树皮面。

一开始不明白母亲磨出来榆树皮粉是干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农民不用去山里干活了,母亲就在家里给小编做好吃的东西,当年吃饺子必须得用白面,别的面粉粘性不好,包不出来饺子,比如玉米面和高粱面,它们根本包不了饺子。


那天母亲把榆树皮面跟家里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里的野菜做馅,馅里面搁了猪油,竟然包出来一蓖子饺子,煮熟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吃了,在过去,除了过年,过十五,哪有机会吃到饺子啊,而那年春天母亲竟然利用了榆树皮面粉的粘性,和着高粱面给我们做了饺子。

后来母亲还用剩下的榆树皮面合着高粱面做面条吃,味道有点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东西的原因,小编觉得榆树皮面做成的饺子和面条格外好吃。

从那以后,小编知道了榆树的真正作用,榆树钱可以蒸熟了吃,榆树叶子可以喂鸡喂猪,榆树皮可磨成粉包饺子,榆树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树全身就没有没用的地方。


悠然见东山


我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老家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榆树皮磨成的面做的:“榆面饸饹”。并且小时候我也吃过榆面高粱包子榆面玉米饺子。可以说,榆树皮面是伴随着我小时候最困难的人生一路走来的,现在回味起来,我是真的不会再吃榆树皮面了,更多的是一种难忘的回忆。现在回到老家偶尔吃一下榆面做的美食,还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先说说我老家的特产“榆面饸饹”,在我小时候,村里小麦产量有限,秋收之后,大量的麦子交公粮后,剩下的一些麦子一般我们都不舍得吃,而家中玉米、高粱极多,单独吃既不好吃也不容易成型,因为在玉米和高粱里几乎不含面筋,想吃一顿饺子都不能包成型。

但是榆树皮有一项神奇的特性,磨成面的榆树皮面溶于水中会表现出很好的食用粘性,对于没有粘性的玉米面和高粱面来说,算是一种补不足吧,但是小麦面粉我们一般是不会加入榆树皮面的,一是没必要,二是破坏白面本就好吃的口感。

上图中这碗看起来好吃的面条,就是我们老家的特产“榆面饸饹”,主要成分就是榆树皮面和高粱面,因此面条呈现高粱色。单独吃高粱面的话,你会发现这种面硬且没有劲道,不好吃。不过高粱面中加入少量的榆树皮面后,就会让高粱面发软且有弹性,包饺子都不在话下。

当然了,榆树皮面和搞两面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毕竟榆树皮面也好,高粱面也好,两个单独来吃都不好吃。但有机的结合之后,却又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风味。我们老家吃榆面饸饹通常是搭配肉酱来吃的,如果没有肉酱的调味,我们也不爱吃。

不过你不要以为榆树皮面很容易得到,首先你需要在榆树皮生长的温暖季节取树皮,树皮外面的老皮要清理干净,取内里的白嫩细皮,然后将白皮晒干,越干越容易出面,即便如此,真正的出面率也不高。而做美食的时候我们老家那边也不会虽然使用榆面,毕竟取材麻烦,产量不高,榆树生长周期又长。

以前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吃过榆面玉米面条,细细的黄色面条,味道也不错,但和我们这里的榆面饸饹差不多,都是少量榆面掺杂大量玉米面或高粱面制作而成。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真正吃榆面的人也不多,但榆面作为一个可以当粮食吃的树皮,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营养价值,掺杂到五谷杂粮中作为胶黏剂或者平衡食物营养来说,是一味难得的好东西。

对于现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来说,榆面应该是不错的存在,否则我们老家的榆面饸饹也不可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榆树主要生产在北方,榆面的存在也是过去人们对长期吃不到白面的一种无奈之举,现在保留下来更多的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也不是任何树皮都可以做成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选择。


李阿冰


榆树是农村比较“美味”的一种树了,榆钱、榆树皮、榆根皮都能食用,并且味道还不差。其实现在吃过榆树皮的人很少了,吃过的人中大多都是“五八年过来的”老人。父亲是五二年生人,母亲是五三年的,他们在饥荒中度过了童年。据他们回忆能吃到榆树皮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榆树皮不是直接啃着吃或煮着吃,而是磨成面再食用,并且榆树皮磨成的面跟其他的粮食面粉不同,在食品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榆树皮面主要起黏合的作用。榆树皮面的最大特点就是“黏”,那种黏黏的感觉我们也可以从吃榆钱的时候体会到。

过去在吃粗粮的时候,地瓜面、高粱面、豆面都很“粗”,和成的面“不壮”即不耐抻拉,而加入榆树皮面,会提高混合面的黏性,和成的面易成型,且口感也更好。榆树皮也无苦味或其他异味,所以在吃不上饭的年代,榆树皮是最先被扒光的。

榆树皮粉也可以称作是一种“植物胶”,之所以会有黏性是因为榆树皮粉中的聚戊糖与可溶性纤维素等成分在遇水后与水分子间的氢键结合,增加了榆树皮粉分子间的接触及摩擦力,在宏观层面上表现出黏性增加。

现在人们在“忆苦思甜”的时候还会用榆树皮粉来做成面食来吃,除此之外榆树皮粉还可以作为中药丸的黏合剂及堵水施工中的堵水剂。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大乡


这个问答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因此我放下了手机出门转了一会,待情绪降下来后再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五六年岀生当我能记事的时候也就是五八年一后,记忆最深的就是六一二年,全国形的三年自然灾害,加上美国封锁苏联逼债,抗美援朝,将介后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国内形势用一个字来形容,愁,当年的交通运输也不方便,农民产的粮食给国家交过后最多只能维持半年,剩下的半年只能用草根树皮,野苸来充饥,要说榆树皮还算是好的,因为最其码吃下去不怕拉不岀来,记得我们村好多人吃的稻糠拉不出屎,屁股翘起让人用铁钩往外钩,当时我们村有三四百口人,其中饿死的就有十几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浮肿病,据说是人体缺乏蛋白所致,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正是天地之差,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粮食 。


姜水生


我在小时候就吃过榆树皮磨的面,那只是为了增强其它粗粮的润滑度和劲道,否则那些面因松散而不能够形成面条,这也是在粮食困难时农民的一种发现和创造。近年来有些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又想吃一些以前吃过的粗粮,比如说高梁面、玉米面、还有荞麦面,这些面要吃面条非常的疏散,加一点榆树皮磨的面,和下的面就有了劲道,下到锅中怎么煮也不会成为糊糊和散乱,熟了后吃起来非常光滑顺口,我还给一些人专门搞过。榆皮面在特定的时期起过很大的作用,也救过很多人的性命。现在因小麦面不再短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变,榆皮面逐步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你若想吃到真正的荞面河捞,没有榆皮面就不是正宗味道。

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绝巧,这都是生活中苦苦的寻求和总结的经验,比如说什么野菜可吃,什么野果有毒,都是农民尝试后的结果,也许第一个试吃螃蟹的就是农民。我们要尊重农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生活要幸福离不开农民,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李增喜3


上了年纪的人们对于吃树皮的年代那可是记忆犹新,如今重提话题真是感慨万千。在那个缺少粮食的几年中,挖野菜、吃树皮那是常有的事情,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当然,那种情况下吃树皮是迫于生活,因为不吃就无法生存,而榆树皮是当时最不错的可以替代粮食饱腹的东西。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都是光溜溜的,树皮都被扒光了。

吃榆树皮,是将树皮从树上扒下来,然后只留取树干与树皮中间那层白色部分,然后晒干后磨成粉,掺在玉米面或高粱面、地瓜面中,做成窝窝头吃,也有的人家用掺有榆树皮面的面粉包包子、饺子,擀面条等。因为榆树皮磨成面后,掺进各种面粉里,增加了它们的粘性,也改变了这些面的口感。

小时候玩耍的时候,特别是撸榆树钱的时候,常常会折断榆树枝,将树枝的树皮扒下啦,抠出里层白色那层皮,塞进口里嚼。那些嫩皮嚼起来粘粘的,甜甜的,口感还不错呢。

如今,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再和年轻人说起吃榆树皮,他们都会觉得很诧异。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人们平日里吃的比过去人们过年时候吃的还好。吃树皮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如今有的地方将这种用榆树皮、高粱、黄豆、红薯等磨成的杂粮面混合在一起做成的饸饹面,成了特色小吃,深受人么的喜爱。

饸饹面做好煮熟以后,再加上焯好的绿豆芽、生菜等,再加入芝麻酱、蒜汁、芥末等调料一拌,入口粘滑,劲道十足,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来说,又成了一道地地道道的美食了。


建行渐远


农村老人说榆树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树皮还能磨面吗?

榆树皮磨面吃,绝对真,这也算是贫困岁月里农人最辛酸的智慧代表作了。

因为这里所说的榆树皮面,并不是指所有树皮,而是去掉老皮后很薄的一层内皮,出面率也是极低的。榆树皮面的作用不是充饥,而是作为食用胶起粘合作用,可以让高粱面、地瓜面等没什么筋力的杂合面粗粮,能够很容易揉成面团擀成饼,甚至能做成稀罕美食,包包子饺子,做手擀面等。

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挨饿的日子,自然不懂以前农人的苦。说实在的,能有榆树皮面掺和了把杂合面做成美食,吃饱肚子,这已经是那些年代了不得的“小康之家”了。更多的农人在青黄不接时,顿顿吃的是野菜粥,地瓜,玉米饼子都不能管饱。

阿兮是六零后,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放学后,漫山遍野都是拎着篮子挖野菜的孩子,给人吃,也顺便打猪草、兔子草、羊草、鸡吃的菜。大孩子还要去拾草。

有人好奇阿兮植物知识丰富,农村的什么野菜、野草、植物都认识,其实换了任何人有这样的农村经历,都会像我一样对农村植物如数家珍的。你如果分辨不清,误挖了有毒野菜,会出人 命的。

那么,榆树皮怎么磨成面呢?这操作还真是蛮复杂:

1、去山上挖榆树根。

榆树、柳树、洋槐树,被称为农村备荒树,饥荒年里,这三种树的叶子、花,榆树和柳树的树皮都能吃。因此,农家庭院外栽种这三种树的比较多。阿兮老家门两侧,一边是一棵龙爪柳,一边是一棵榆树,南院墙外是一溜数棵洋槐树,都长得很高大了。

长成树木的榆树,是没人舍得这样剥下榆树皮的,而山野里的榆树,榆树钱(榆树种子)一成熟掉落,就随风吹得到处是,成活率非常高。去山上挖丛生的野榆树,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榆树根,粘性比榆树皮还大,挖回来晒干备用。

2、刮榆树皮。

榆树皮晒干后,是要先处理的。要剥取下树皮来,再刮去外面的老皮,只留着很薄的一层内皮。

3、上碾磨榆树皮面。

把树皮磨成面很费劲,是个细致耐心的活儿。榆树皮面磨出来是红色的,因具有粘性,清理起来也很难,常常碾子都变了红色,要认真刮和清理收集。

磨好的榆树皮面,农家人可宝贝着呢,有了它就可以粗粮细作,主妇终于能松口气,用杂合面给孩子和老人们偶尔改善次生活了。每次使用的时候也不敢浪费,加的量勉强能让粗粮面粘合起来做面食就行。

综上所述,就是阿兮所知道的农村榆树皮磨面的知识,给大家参考,希望能让未经历过挨饿岁月的年轻人了解过去,从中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乐观精神,再困难局面也有勇气想办法面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