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浙江平陽是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在當地一直流傳著“男壯皆練武,村村有拳壇”

的說法。

兩宋時期,平陽共出了15名武狀元、6名武榜眼、7名武探花、296名武進士、18名文武雙科進士。這其中有3名武狀元:林管、林夢新、林時中,來自同一宗族。今天介紹的是武狀元林管的趣聞軼事。

林管(1152—?),族譜名林初,字誾,浙江平陽林坳 (今蒼南縣藻溪鎮三岙村) 人。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林管在家排行第三。相傳林母臨產前,接連幾個晚上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自家後山的竹林中長出一株巨大的竹子,需要幾十個人方可合抱一圈。竹子下邊鑽出一個孩子,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剎那間就把大竹砍成幾十段。滿山的竹子頓時都變成了士兵,成了他的部下。他們把大竹子製作成幾艘大船,滿載將士,上京城護駕去了。

林母把夢境告訴自己的丈夫林一鵬。林一鵬心想,這孩子會不會是天賜的“抗金大將軍”?根據夢中的意思,他給孩子取名“林統領”,說明兒子將來會統領千軍萬馬,但又覺得這名字太土氣,就改為“林管”,意思是如果兒子將來是帶兵的,就做御林軍總管;如果是做農民,就做這片大竹林的總管。一家人都在期待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林管自幼聰明過人,身體強壯。當他稍微懂事,父親就告訴他金兵南下,生靈塗炭,南宋江山難保,期望他苦練武術、為國殺敵。林管一邊讀書,一邊習武,智勇雙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紹熙四年(1193年),林管參加朝廷武科考試,得廷對第一,中武狀元,授樞密副使。該科共錄取武進士41人。同年錄取文進士396人,文狀元是著名學者陳亮。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林管中武狀元后,主動請纓,帶領部隊北上抗擊金兵。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英勇無比,很快就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升任三軍副統帥。

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投降派不斷從中作梗,暗算排擠林管,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

林管的父親得知兒子的處境後,去信詐病,要求兒子立即回家處理後事。林管告假回家後,又遭到奸臣的汙衊。從此,失去兵權,再也無法帶兵為國殺敵。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迴歸故里後,林管在老家林坳村建造狀元府,過著平淡清閒的日子。林管頗有文采,作有多首詩文傳世,比如《竹坡》:“瀟灑山隈處,交加盡此君。平安終日報,晚節鳳來群。”

林管賦閒在家,仍然憂國憂民,鬱郁不得志,最後在老家病逝。逝後與夫人繆氏安葬在藻溪九堡村瑞應寺後。

林管的兒子林獻可(林蓋),字君猷,“…嘉定十二年(1219年)已卯試追補,以壽九十而不祿。”由於林管是主戰派,因此兒子林蓋也受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擠,一直到九十歲還沒有得到一定的待遇。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林管曾作《林氏宗譜·合族重修新譜序》,序言記載了平陽林氏的源流。唐朝末年,開基祖林護從福建準備遷居

“溫之橫陽”(現在的平陽縣城),從靈溪過橫陽支江,至樓石 (現名“流石”)段時,聽到金雞報曉之聲。林護認為這是天公有意留他在此,於是決定在樓石定居。

後來這一支脈的林氏家族,出了30多個文武進士,四個武狀元(林管、林時中、林夢新和福建福鼎番溪的林汝浹),宋末著名詩人林景熙也屬這一支脈。根據《林氏宗譜·五服支圖》:林管系林護十世裔孫。

據林氏宗親考證,林護的父親叫林嵩,系福建長溪(今福建霞浦)第一位進士,歷任金州刺史、禮部尚書,為霞浦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林嵩生三子:林可萃、林可聚、林護。唐末戰亂,林護舉家遷往浙江橫陽(後稱平陽)定居,繁衍生息,開枝散葉,時至今日後裔達20萬人。

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

另據考證,林嵩系莆田九牧林氏六房蘊公的曾孫。蘊生願,願生賦,賦生嵩。因林氏宗譜裡記載有兩個林嵩,故哪個林嵩為武狀元林管的先祖亦有不同說法,有待方家補充指正。

(作者簡介:林興華,筆名琪翔,高級編輯,廈大歷史學學士,北大文學碩士,今日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福建狀元的那些事》《尋找南少林》《西部娃的渴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