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踏著朝霞,由西安沿著古子午道南下,開始了我逐夢的旅途。漸行間,想到天寶年唐明皇取悅楊貴妃,命涪州貢生荔枝,為保其鮮美,貢隊取道西鄉驛沿子午河入谷,經石泉至長安不過三日,由此子午道才熱起來,究其淵源,原來也是為了佳人啊!

此番,我們溯源子午貢道逆行,經戶縣,穿澇峪,過寧陝、兩河、饒峰,最終到達了讓我魂牽夢繞的漢水明珠——石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如果在唐朝,楊美人的荔枝應該會更加鮮美吧!想到此處,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提起石泉,難免讓人聯想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佳句,雖不知兩者有無關聯,至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石泉真正得名,緣自石泉縣城南漢江邊,一股靈泉由石眼中汩汩湧出,夏日凜冽,冬日溫潤,石泉由此得名。

選擇石泉縣城為落腳點是再明智不過的了,隨著旅遊資源不斷挖掘,石泉這座漢江邊的古城也煥發出了一種新的活力,路寬了,樓高了,縣城的老街卻依然古雅。在飽嘗了石泉地道的“麻辣魚”和“豆腐乳蒸臘肉”後,不由得驚疑,漢江裡的魚究竟是吃什麼長大的,竟然如此美味。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清水養好魚

石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傍晚,朋友們一起在濱江大道上散步,扶著欄杆眺望著五彩晚霞,漢江隨波的風輕撫臉上,怎一個愜意了得,朋友打趣道:在上海的濱江大道一眼望去,是繁華的燈紅酒綠;在石泉的濱江大道一眼望去,盡是詩意的青山綠水,小舟江上。

翌日,大夥起的很早,我懶洋洋的拉開窗簾,卻被眼前的美景震住了,霧繞半山,霞光一縷縷穿雲過霧灑落在這江邊古城,漢江上小舟清音,候鳥成群划水面而起,儼然古人的水墨山水寫意是緣自這番美景,空氣清涼中夾雜著水與草木的氣息,天哪!作為驢友,我去過很多地方,但不知怎的一種莫名衝動,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一輩子留在這漢水江畔。

其實想在縣城多留,但又很期待下一站美景,畢竟石泉的天成之美現在才始於足下, 後面應該會有更多的驚喜……

我們在蓮花古渡乘舟沿漢江三峽直下,載舟於漢江三峽才發現蓮花石位於三峽的鳳凰峽,朵朵白蓮躍舞於江面,看似石動實為舟動流影。此行青波引路,秀山麗水相輝,景色清幽,河流依山而轉,形成峽谷,景緻也最是迷人,尤以鳳凰峽、柳溪峽、香柏峽為勝。置身山環水繞之中,舒目觀光,只見山山側列,峰峰相連,兩岸群峰形成了兩道夾江舒展的天然翠屏,漢江則象一條綠色的綢帶在峽谷中飄拂,此漢江三峽雖無長江三峽雄渾,但卻也別有一番秀麗和傲人氣質。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隱約體會到李白的境意了;在水路經過三峽後,終於在石泉風光集大成者——漢江燕翔洞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山門抵岸了,石泉的山民古鎮、湖光山色和溶洞奇觀均在此地,激動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

熨斗鎮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了,古時是由陝入川的商貿貨棧之一,來自全國的客商入陝或入川、鄂,均取道於此,屬古子午道分支。熨斗鎮雖不比石泉縣城繁華,但卻更加古樸和滄桑,青石鋪就的老街,高聳飛簷的戲樓,原生態的明清風格古鎮和樸實的山民尤為可愛;午後,我漫步在老街之上,來往的山民依然保留著先民的傳統,首纏頭帕,前開襟或斜開襟的布衫顯得格外乾淨,褲子上白布褲腰,以帶扎於衣下,下纏“綁腿”,腳登麻耳草鞋,身背藤簍穿行於街間。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一路上,時有樸實的山民向我招呼,更有一長者將我邀進了家門,為的只是招待我這個山外人嚐嚐他家自釀的新米酒,酒未下肚,長者又端出了一碗肉,告訴我此肉叫“槓子肉”,是他們山裡人打牙祭的,面對老人單純的盛情,我的推託之辭顯得那麼無力,及至告別老人的時候,他還硬塞給我一紙包木耳和香菇,說他們山裡也沒什麼好東西就特產這個,殊不知城裡人吃怕了“生化口糧”,到處在找原生態綠色食品,對我們而言這山裡的特產已經是非常珍貴的美食。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後悔連老人姓氏都沒顧上問,卻有感於此地山民如此般熱情樸實,回想雲南灕江古城今天的喧囂和“繁華”,象熨斗鎮這樣民風依然純樸無汙染的古鎮全國應該也所剩無幾吧。

由熨斗鎮至燕棲燕、燕翔洞只有一里路,陸路只有棧道一條可走,水路撐一杆竹筏也可逆流而上,我還是選了水路,不知怎的,對石泉的水總是情有獨特;竹筏通幽的穿過這漢江的支流——富水河,兩岸的山民小築,只聽對我們一聲招呼,連那鄉音都帶著山歌調子迴盪在山水間,此時,我只有慶幸了。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竹筏在江崖陡壁下流蕩,但知舟伴山行,不覺山回浪轉,及船伕說此處為燕棲湖,這才恍然大悟,湖面一潭碧波,抬頭間,天藍的那樣澄澈,雲白的想讓人生出翅膀。最可愛是山峰倒影,山腰上燕翔洞投影於燕棲湖,幾分朦朧中看到“燕翔洞天”四個摩崖石刻大字。湖面漁舟幾點,從山峰倒影的畫面上流過,大有“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我陶醉的用目光愛撫著眼前的景色,努力將一切留在眼眸深處,奢望別後在記憶中相親。

燕翔洞當地人俗稱燕子洞,這裡是西北地區保護最完好、洞內景觀最豐富、容量最大的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經地質學家對此洞鐘乳石和洞內地質變化考證,此洞形成需至少數億年,並且此洞究竟有多長,支洞有多少至今未探明。

燕翔洞生態旅遊風景區皆因此洞得名,足見燕翔洞舉足輕重了。行走在洞內,溫差與洞外極大,洞頂倒掛鐘乳石懸天連地,而且還有一條暗河,潺潺流水中盡顯洞天水世界的幻境天成,洞中有廳、有殿,大者可容千人;在燈光的投射下,流光飛影,石色洞天,可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一邊走一邊聆聽叮咚水聲,那水與石的清音合奏甚是悅耳,恍若置身瓊瑤仙境,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巖宮水府”,如此奇美的洞天景緻在西北實屬罕見,真可謂世上方几日,洞中數億年。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享受石泉的那份愜意應當是從容不迫的,如果匆匆而過,留下的不僅僅是遺憾。我喜歡在品嚐不同的五香豆腐和臘肉後,加入老街從容的時尚人群中,也喜歡找一個清新的雨後細細品味燕棲湖中的竹筏與蓑衣;或者乾脆到熨斗古鎮小住,在朋友中“失蹤”幾天,把自己溶入清茶、音樂與山水中……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遊記 | 踏夢石泉(黎春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