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英雄”在烈火中永生

蒙山含悲,沂河呜咽。

4月2日,四川凉山州火灾牺牲的30名消防员烈士名单公布,其中有4名烈士是临沂籍。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徐鹏龙,张帅,赵永一和康荣臻。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这一点,在临沂表现得尤为突出。临沂市民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悼念。他们通过网上致敬、朋友圈转发、微博评论、主动捐款等形式追寻着英雄的足迹,怀念着英雄的过往,甚至乘车前往英雄们所在的村子,只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而人们更为不能忘记的是,烈士们曾经的选择和希冀,这群只有19、20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愿望直接而淳朴:刚满19岁的徐鹏龙谈起当兵眼里都放光,曾经有退役机会的他选择留在了消防队;赵永一从小就想做许三多那样的兵,即使再想家想朋友,依然坚守在那里;渴望当兵的张帅,想在部队做了贡献再回来;听话懂事的康荣臻,打算在消防队再干3年。

在八百里沂蒙大地上,“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从来不是虚无缥缈。它是深植沂蒙人民灵魂深处的坚定信仰,是矗立沂蒙人民心上的高大丰碑,是汩汩流动在沂蒙人民血脉之中的天性和热爱。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老区40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先烈血洒沂蒙。沂蒙精神就诞生于这样的战火硝烟中,这样的鱼水情深里。

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浸润在英雄的故事中长大,沂蒙孩子长大后都有做英雄的梦想,而父老乡亲给予他们的是无限的支持和赞扬。

在新的和平时期,传承着沂蒙精神的沂蒙儿女,依然将参军报国、无私奉献视为最大的骄傲。他们响应着祖国的召唤,穿上绿色的军装,守卫着华夏的高山、大海与边疆。据统计,作为全国著名的兵员大市,现役军人每90人中就有1个是临沂人。留在家里的沂蒙人,也坚守着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她们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只为了向子弟兵们送上沂蒙父老的关心和爱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