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算不算教育资源浪费?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alhqqcom我是扬


一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13名学生。从表面上看,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很多偏远山区这样的,学校不能称上是学校,可能就是一个教学点吧!它是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子女就学而设立的,如果把这样的教学点也撤了,那么孩子上学可能离家比较远。家长接送不方便,而且长途跋涉带来安全隐患非常大。



大约在十多年前,国家在进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撤点并校的工作方案,很多地方也轰轰烈烈的去开展。但是随着撤点并校的几年的实施,确实使农村小学的生源逐步扩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一些小的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孩子们要到镇上离家十几里地学校去读书。四年级以上的小孩儿还可以,低年收的小孩儿因为住校可能离家比较远,家长不放心,而且学校的容纳量有限。因此之经过实地调研,有关部门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实施撤点并校,要着重要考虑学生就学距离的远近以及家长的意愿。所以近些年撤点并校的步伐是放慢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从方便群众的角度讲,只能这样做,要不然山区的孩子不能让他们没学上。



目前从短期看这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国家对贫困山区的移民搬迁改造以及群众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实施。将建立集中统一的,移民搬迁安置房也配套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这种教学点可能随之就会消失,所以我们期待着山村教学点越来越少,山里的孩子都搬往山外去上学 ,享受到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


汇智坊


那是1993年秋季学期,高考落榜的我,在老家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山村教书 ,这个村叫洪水江村,这个学校叫做洪水江小学。

开学的第一天,我拿着教办主任给我的介绍信和17个学生名单,带上米和菜,带着六本教材,独自一人进村了。

一到村口,村长村口迎接我的到来,直奔学校——这哪是学校,没校门,一间以前生产队的老房子,青砖盖瓦,木板地,下面一米是地下室,进不去,专门养老鼠,二楼是也是木板的,上面放着村里老人的棺材,住着老鼠。地下室,老鼠们的追打声;中间,孩子们的读书声;上面,又是老鼠的群殴声。

门口,17个皮肤乌黑的孩子眨巴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亲切的叫着我,“老师好!欢迎老师!”,感动得我迫不及待要回教室帮他们上课。

饭堂是没有的,也没有老师住宿的房间。农村一个很好的大姐借给我一个五六平米的小房间,煮饭睡觉都在这里搞定。

工资?那会靠我去收家长的学费,家长们穷,没钱交学费,但是,农村家长人情味浓厚,经常送我一些小菜,让我在收不到学费的情况下解决温饱,渡过难关。

一所学校,一间教室,十来平米,一位老师,三个年级,十来个满身泥土味的孩子。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我教孩子们唱儿歌,歌声传遍整个村庄,这是音乐课,;我带孩子们上山抓鸟,下水游泳,留下脚印一串串,这是体育课。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17个孩子在这间窄小的教室里,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三块掉漆的木质黑板并排在教室前面。

我的上课程序是:二三年级同学先布置任务,自习看书,一年级的上课——语文;接着二年级——语文,一年级做作业,三年级还在自习;再接着——三年级语文,一二年级做作业,下课。这就叫做一节课。滑稽吗?等学生休息一会,上数学课就重复操作。

这办法很有效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会全部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1个老师17个学生,这是我教育生涯的第一段路程,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快乐而充实的时光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这不叫资源浪费了吧,校长,老师,教研,总务,政教,一切都我一个人搞定。

过去艰苦一点,老师工资低得买不起一只鸡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网络科技医疗教育国防齐头并进,国家繁荣富强,大家心怀中国梦,我们的教育资源也一定会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整合。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哪里有孩子,哪里就应该有教育,为了我们的孩子,必须重视教育,重视教师。


上山亩教育


我认为应当有,不浪费教育支援,早在毛泽东时代我所进驻工作的大村三千口人,带一个自然村,只有三个学生,-个公办老师,三个学生四个年级,为了写这篇顶报道我和这位老师几住了五天然而与学生交流而且学习都很优秀。而现在有很多老师名为老师不认教,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浪费资源,如果现在的老师象那时的老师,学生不明白找老师,有问必答,老师试范,课后辅导,老师备课,社会上能有那样多的补习班吗?老师有时间出外给别人补课吗?


箫剑367李占先


一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反而是投入的资源发挥了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题主认为,三名老师仅每年工资近20万元,花在13名学生身上是一种浪费,不值得。其实,这仅仅看到资源使用的表象。而这个表象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错误观点是:撤并该学校。

不错,近年来,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与人们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不少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因生源严重外流而被撒并。少量被保留下来的,基本上还是村民较集中,交通较便利,且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尽管如此,但片区内学生大多流入了县城及乡镇学校,剩下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少。


那么,这样的学校为何不撒并掉,保留它究竟有何意义呢?又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

“三味”从四个方面谈谈它的重大意义:

一、学校虽小,但它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已将它提升到战略性高度。

孩子就近入学,也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保障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

现在很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看管并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就近入学,便于老人的生活、生产、及看管孩子。

如果学校被撒并,孩子将面临着去离家更远的乡镇或县城上学。这样一来,就必须有人脱产“全日制"陪读,不仅耽误生产,而且还得花费房租及生活费,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生问题,既使涉及一个家庭,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二、学校虽小,它关系到孩子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的大问题。

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中,就包括了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虽然,现在农村中条件稍好的家庭,大多已将孩子转入条件更好的乡镇或县城学校上学,但少数没有转去的孩子,必然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

如果撒并了学校,很可能意味着这些孩子将面临失学。


三、每个学生都是学校一粒希望的种子。学校在,乡村教育发展的希望就永存在!

教育均衡发展,不能让乡村学校面临消失的命运!

“三味”亲眼目睹了多所类似的乡村学校被撒并的现实,可以说,从原因到结果,都是对教育的伤害!

撤并原因:客观上学生数量减少,教师缺念乏,原学校老师调离或退休后,新老师不愿前往。主观上,也让部分管理者产生教育资源浪费的错角。

撤并的结果:撤并基本等同于校舍的永远消亡。一所乡村学校,师生撤离后其校舍及土地使用权往往被村民侵占或毁损。

“三味"曾见过一所乡村教学点被保留下来的“传奇"经历:在上级决定撒并该校时,由于一位学生家长的极力反对,才没被撒并。一名老师三名学生保全了一所学校的命运。由于老师尽责,教学质量提升,获的了村民的信任,生源出现回流,如今已发展到三个年级学生已近50人,老师3位的规模。

四、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很轻松。

“三味”去考察过当地几所类似的农村教学点。学生总数虽然少,但往往包含多个年级。有个教学点仅8名学生,却包含一、二、三3个年级,共2名老师,常开设的课有语、数、音、体、美等,老师的教学任务并不轻,压力也不小。

俗话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所要求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开全开齐。上级照样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关键是还得给学生和家长一个交待。因此,教学压力并不小。


说心里话,这些老师很值得我们敬佩!他们长期坚守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容易。他们对教育的付出并不比城里的老师少。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在学校里,什么是资源浪费?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现象:

一、音乐老师教语文,体育老师教数学,美术老师教英语。

——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

二、篮球架放在操场上,从来不见学生用。

——为什么?伤着学生怎么办啊!

三、体育器材,例如,垫子,一摞一摞的放在体育室内,发霉了,坏掉了。一对对乒乓球拍,完好无损得睡在那里,不见一点使用的痕迹。

——不影响学习吗?

四、一台台电脑放在电脑室内,不让学生也不让老师用。


——影响学习,影响教学质量。

五、图书室里面的书整整齐齐,一点破损都没有,从来不让学生看。

——老看课外书,课本怎么学?

六,一捆捆毛笔字帖和毛笔,放在保管室内,都发霉了,也不给学生用。

——这是慢功夫,什么时候能见效?

七,刚刚修缮好的房子扒倒重建,没有使用半年的厕所,过时了,推倒建成水冲厕所。

——学校建设要跟上时代要求。

凡此种种,无论什么理由,算不算资源浪费?人尽其才了吗?物有没有尽其用?做不到就是浪费。

无论某个学校有多少学生,也不管有几个教师,或者说国家投入了多少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只要全部用在学生身上,那就不是资源浪费,而是属于教育资源的深度利用。即使学校里只有一个学生,只要他愿意学,难道老师不教他?能够让教育资源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就是资源更广更深的利用!

这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优化配置。

那种认为老少边穷弱的学校学生不需要更多教育资源的想法做法,都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

现在请大家讨论:教育资源用在只有几个学生的学校身上是不是浪费?


中小学教育者


一个农村小学三名公办教师,每人每月工资4500元到5000元,国家纳税人每年化20万,却只教13个学生。但这些乡村小学教师还天天上网喊工资低,嗑穷,诉苦,说没法活了,要大涨工资,这是当前社会的基本事实。更有比这更奇葩的是,吕梁山区一个乡村小学,共有四名老师,其中两名公办教师,两名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每月工资四五千元,民办教师每月二千多元,国家每月付出一万四千元,但教的学生有多少呢?让你大跌眼镜,两个学生。四个教师每年享受国家20万,只教两个学生,还叫苦不迭,喊穷,要涨工资,你说应该怎么评价这种社会现象?

劳有所得,物有所值,这是社会基本常识。如果三个教师只教13个学生,四个教师只教二个学生,国家化了20万,结果老师不感恩,还怨声载道,要与一二线城市教师比工资,要与大学教授比工资,要提前退休,要取消职称,要同西方国家教师比工资,要求国家给他们每月工资增长到三五万,这是不是有些令人不解了?

国家的钱哪里来?都是纳税人劳动来的。你拼命吸国家血,其实是拼命吸每个纳税人的血,难道不是吗?

目前这种三个教师只教13个学生,或四个教师只教二个学生的乡村小学,的确是资源极大浪费。但国家也有难处,这些小学教师尽管网上嗑穷喊苦,但想让他们辞职难于上青天。不辞职只要不犯错,没有法律制度对教师优胜劣汰,也就是这些包袱抛不掉,国家明知资源极大浪费也没法矫正没法辞退他们,必须养着他们,所以四个教师化国家20万只教二个学生的现状没法改变。

想改变也行,实行企业化管理体制,优胜劣汰,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实行宽进严出制每年流进大量新教师血液,将那些有令不从有禁不止不学无术教学水平低劣的教师一概予以解聘,令其自谋职业,要因事设人,不要因人设事,对于四个教师只教二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干脆撤并,那时才不会浪费教育资源。但是三千万教师其中小学教师一千五百万,网上抱团一声吼,齐声吼,又能怎么办呢?


东楚龙野虎


农村村小的教育在慢慢地萎缩,呈现三下降:学生数量的下降,有的达到个位数;教师数量的下降,老教师退去,新教师进不来;教学质量的下降,校园缺乏活力。教学资源是不是浪费,那要看站在哪个角度看待这种现象。笔者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一、学生少形成不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现在各校开通了校车,学生上学放学方便,路途不再遥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几个学校,行成规模化办学。这种遍地开花的投资,浪费钱财不说,学校小缺少教学氛围。你想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学生之间没有竞争氛围,学习风气也不浓,形成不了你追我赶的局面。有的人会说学生少,老师能够照顾到每位孩子,老师能手把手的教孩子,学生成绩肯定提高上来,暂时是可以收到成效,长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或许离开老师的看管就放任自己,不会主动学习。



二、教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老师就几个人,正常的校内公开课都无法开展,更不用说出去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一个教师出去各班的课都难以维持。搞课题研究,比学赛教等等活动,更加难以实现。一个学校几个教师只能把课上下来,把岗位站好,不空堂就万事大吉,学生不出安全比啥都重要,那有心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管理,大家一个萝卜一个坑。


当然站在家长、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数赞成保留这样的学校,孩子就近入学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孩子们的安全,这也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公平。其实我们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一所有规模的学校上,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集中资源办几所大一点学校,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江南烟雨220667845


领导最喜欢撤并学校了,家长最怕,上个小学都要去几十公里外,你说谁好?领导想最好学校全部在市区里,镇上的全部不要了。乡村学校是老百姓的福利你明白不?隔离村里一个小学撤了,他们村里人以为可以直接上中心小学读了好开心,现在后悔死了,家家户户都要专门一个人去接送,不用去工作了,收入少很多,以前小学阶段都可以在村里上,多小的孩子都不用送,就在家门口,几百米,又没有车,一年级小朋友都可以自己蹦蹦跳跳去上学,现在终于知道当初同意撤并是多么愚蠢了,可惜撤了就不会再恢复的。别村的人可以去制衣厂上班,小学下课,孩子自己就可以回家吃饭,再自己去上课,而她们村的必须要亲自去接送,离家三公里,经过大公路,车流量很大,六年级的都怕。回到话题,这样的学校撤了老师也没关系,去大约学校肯定是交通更好更便利的,不要以为老师占便宜了。


石头86966602


按照师生比来看,3位老师教13名学生的确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笔者熟知的附近有个教学点,小学学生也只有十多人,两个班,配三个公办老师还忙的要命,办学质量不咋地,活动几乎不能开展,我对这问题有体会也有研究。



按2001年规定,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2018年12月3日,我们湖北省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规定乡村小学师生比为1:19,小规模学校可以实行师班比3:1来配备。可见13名学生倘若一个班,配备3人是符合规定的,倘若两个班,哪怕配6个人都不为多。

但是,从算经济账来看,这的确是浪费资源,浪费国家钱财。三个老师工资计划20万,公用经费没满100人按100人拨付,我们湖北省是小学走读生每人每年600元,那就是6万,这还不包括必要的基建投入。也就是说,13名学生国家相当于每人每年投入2万元。有这钱国家每年出5000元的住房租赁费,再补贴5000元生活补,也只需投入1万,比现在节约一半。

还有倘若将此十多个学生放到完小,根本不需要加班,了不起每个班多加几个学生,而老师可以更充裕,更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可以缓解到处学校缺编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办学,从经济人力角度来说,的确是大浪费。你说呢?


文轩阁


渐渐消亡的农村学校,渐渐离去的农村教师,农村学校未来在何方?

最近一位网友吐槽说,他们所在的地区的农村小学,目前是3个教师教13个学生。他算了一下每年大概要花20万在这13个学生身上,觉得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这让我想起邮政快递,即使在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仍然设有网点。从效益上看邮政快递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因其公益性质,考虑更多的是服务群众。

农村的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只要有学生存在,学校就有存在的意义。但是从大的趋势来说,农村教育的衰落无法阻挡,部分地区农村学校的消失正在倒计时。大势所趋无可奈何!

请输入图片描述

1渐渐消亡的农村学校,渐渐离去的农村教师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学校状况了解最为深刻。曾经农村教育状况一点也不逊色于城市,有着不少中师毕业的教师补充农村的师资,他们曾经是班级最为顶尖的一批人,为农村教育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曾经农村教育一点也不逊色市区,我所在的初中,历年来中招录取情况都是压市区一中一头。如今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此消彼长,优秀教师基本上都被选拔走了。而年轻教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农村逐渐成了新教师历练基地。考试成绩逐年下滑。

请输入图片描述

随着优秀教师的离去,接着就是优秀生源的离去,每年期末考试都成了市区学校的掐尖考试。农村优秀学生被挖走的不计其数,为此上级不得不一再出台相关文件,然而收效甚微。

优秀教师、优秀生源的离去对农村教育来说就是釜底抽薪,而撤点并校对于农村学校更是腰斩,大批学生随着消失,农村学校基数一降再降。十几人的麻雀学校不在少数,消失也只是时间问题。

请输入图片描述

2农村教育未来晦暗不明

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农村教育问题出在根子上,很难得到实质性改变。

比如说工作强度问题,很多人都认为3个教师教13个学生手到擒来,老师十分轻松。事实是,教师需要讲授开设的所有课程,13个学生又涵盖几个年级段,也就是复式班,这个教学难度更大。而教师人数少,导致其请假什么都十分困难。而在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一主一托,或者一主两班都是正常现象,一个星期都是二十节课左右。

请输入图片描述

工作强度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而教师福利也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导致发放不到位,近来新闻报道了陕西300多名特岗教师工资都是拖欠状态,类似的情况导致农村学校剩余都是老弱病残,能坚持到几时实在难说。

请输入图片描述

佩弦教育语:

很多人说农村学校到城镇是个好事,我却觉得这只对于房地产商是好事。如今都是划片入校,没有房子没有房权证怎么进入学校?跟随父母到外地上学的学生更是颠沛流离,很可能克服重重困难上到高中,最终却要回到老家考试,随着而来问题更多。所以当下对于农村子弟来说真的是进退维谷,而13名学生有3个老师教育,换个角度说,他们也是幸运的。未来很可能后来者连这样的学校也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