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萬歲》,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我們一起回顧一部老電影,《青春萬歲》

五四 | 《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青春萬歲》是作家王蒙創作於1953年的長篇小說,講述了19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爛漫的北京女中學生的生活故事。

五四 | 《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青春萬歲》1979年版書影

1983年,導演黃蜀芹將這部小說拍攝成電影,任冶湘、張閩、梁彥、秦嶺、施天音等演員共同再現了一個洋溢著青春朝氣的1950年代的北京的中學校園。

五四 | 《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黃蜀芹老師委託給上譯廠蘇秀老師組建了配音班子,丁建華、程曉樺、童自榮等配音演員的聲音和影片演員的表演相得益彰,影片呈現的青春味兒、北京味兒獲得了王蒙先生的認可。

影片在一場篝火晚會中拉開帷幕,久久迴響的是丁建華的朗誦——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共同經歷了生活的風雨和心靈的波折後,女孩子們長大了,她們要畢業了——

這時,片尾打出字幕:

五四 | 《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談起上譯廠和《青春萬歲》,黃蜀芹老師說:

記得“文革”時期,一切外國影片都停譯停放了。可是上世紀70年代,“無產階級司令部”——中央文革小組要看參考片,這就需要中英文都好的翻譯者。上面命令全市抽調人才。我的父親黃佐臨,原上海人藝院長,“文革”中的“反動權威”,就在這個時機從“牛棚”抽調到譯製廠去翻譯那些“內參片”去了。雖然是廉價使用,但他很快樂。因為在那裡,他又享受到一種認真、敬業的專業氣氛。當年的譯製廠廠長陳敘一先生是他幾十年的老朋友,竟仍帶頭稱他為“黃先生”。父親幾次提醒他不要這樣稱呼,陳敘一依然不改。他們下班回家常常騎著自行車共行一段路。那時期,看到父親神情放鬆了許多,我們對譯製廠充滿了感激之心。


後來,到了80年代中期,我導演了一部電影——王蒙的名著《青春萬歲》,反映的是50年代初北京一群女中學生的故事。那時候,多數影片不做同期錄音,都是在後期由演員自己來配音的。但此劇演員們多是普通中學生,很難做到“帶京味的普通話”這一要求。於是我想到了譯製廠,去請求蘇秀大姐——我很敬佩的譯製片導演。蘇秀大姐以極大的熱情與責任心接受了這件事。她組織了譯製廠最合適的人選,日夜兼程地為影片配了音,力顯50年代初期共和國青年們火熱的情感。


後來,《青春萬歲》原作者王蒙先生看完影片後特別對我說,略帶北京味兒的普通話很好。當他知道是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後,說他看過很多外國片是他們配音的,沒想到自己的片子也是他們配的,非常貼切。


譯製工作“名”與“利”都不沾,但他們幾十年來為譯製片事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對各種語言、各類文化的傳播、溝通起了大作用。藉此機會,再次向蘇秀大姐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為促進各國影像文化的交流作出的努力與貢獻。

今天,重看《青春萬歲》,我們要致敬的首先就是為藝術奉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的這些藝術家們。致敬青春,致敬所有的日子。

五四 | 《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青春萬歲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園的歡舞,

細雨濛濛裡踏青,初雪的早晨行軍,

還有熱烈的爭論,躍動的、溫暖的心……

是轉眼過去的日子,也是充滿遐想的日子,

紛紛的心願迷離,像春天的雨,

我們有時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

我們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飛。

是單純的日子,也是多變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樣樣叫我們好奇,

從來都興高采烈,從來不淡漠,

眼淚,歡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的向前,

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

多嚴峻的戰鬥,我不會丟臉。

有一天,擦完了槍,擦完了機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

並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