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惠農政策逐年在向農村傾斜,可為什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還是越來越多?

鄉村小丁哥


國家惠農政策逐年向農村傾斜,可為什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

首先,明確一下因果關係。國家惠農政策不是農民工外出的因,農民工外出也不是惠農政策的果。

農民工為什麼外出,因為種地收入太低;國家政策為什麼向農業傾斜,因為種地收入太低。這是一個原因產生的兩個結果。種田效率低,農民相對貧困,所以國家才出臺越來越多的惠農政策,以其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而農民工進城賺錢,一方面緩解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壓力,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現金收入。所以,惠農政策與農民工外出,雖然不是互為因果關係,但同時都是農村改變目前貧困狀況的必要措施。



我國農村勞動力實在太多了,比種地所需要的勞動力多出若干倍。但國家政策能夠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卻不能成倍增長,所以農村的根本出路還是要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目前農村有3.7億勞動力,而種田有7000萬足夠了(美國才250萬)。這意味著有3億人要轉移到非農產業。這個任務是艱鉅的,需要30年到50年的努力。


種田博士後


歌星一首歌頂農民種十萬年地,磚家一個月的待遇比農民種十年地還要多!,老子給算筆賬,老家河南鄭洲丘嶺地帶靠天吃飯每人一畝半地畝產小麥六百斤左右,秋季玉米也就七百斤上下,要好地,不好地減半,種麥,桔杆還田耕地,180元/畝,播種30元/畝,種子70元/畝,農藥兩次30元/畝收100元/畝,化肥,複合肥180元/袋每畝共590元/畝,運輸,曬乾,入庫,最少加上20元/畝,加上人工等於小麥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不賠不賺,秋季玉米播種30元/畝,種子50元/畝,化肥180元/畝收100元/畝運輸,脫粒,曬乾入庫,40元/畝共400元/畝,玉米七毛一斤,700斤/畝,買490元/畝在風調雨順,一畝地收入90元,每人每年收入135元,,你在農村種地嗎,毛澤東時代農業是低投入,高回報,風臉低,現在是高投入,低迴報,老天少下一場雨就得賠錢,高風險,本人回家鄉種一年地還算運氣好,風調雨順,就地不好地,自己搭工不算,小麥成本一塊二壹斤,市場價一塊一毛五,每斤賠5分錢,玉米每斤賠一毛錢,鄰家地種樹長大對秋作物影響很大,要是算上自己工錢就賠大了,這樣地你種嗎?


wtf909


國家惠農政策逐年在向農村傾斜,可為什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還是越來越多?

這麼多年了,國家的惠農政策,農民能得到的,只有一個糧食直補,就是一畝地70多元錢,一家10畝地,也就700多元錢。其他的惠農政策,好像還有很多,但都是給極少數人的,大多數人是沒資格得到的。

一畝地補了70多元錢,但每斤糧食價格卻下跌了三四毛,按每畝1000斤計算,農民一畝地就少收入了三四百元。農民種地不掙錢,在家又沒有地方就業掙錢,不外出打工還能怎麼辦?


華月一牛


國家對農村政策的傾斜在哪裡?

為什麼農村土地荒蕪,而沒人種地?

為什麼農民工在城市被新名詞所帶替,而自願加入打工潮中?

為什麼中央一號文件年年 發佈而三農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針對上述有關農業和農村的現狀,只有真正是農民或農村工作者才有調查發言權。我是農民我也在種地,現在新疆,結合老家四川實際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在內地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適用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僅有的一畝二分田難以增產增收,陷在農村只能是死路一條。只能解決溫飽,無法達到小康水平,任何高水平的鄉長書記也只能望洋興嘆,而無能為力。

2.農村部分農民覺悟低,創新意識不強,靠各自為戰沒有抱團取暖意識,改變耕作模式或採取科技致富無法施展農民的才華,採取遠走高飛是明智選擇。

3.每年大量農村人來疆,我經常尋問和了解。人多地少,沒有礦藏企業落戶,經濟十分落後,交通封閉,農副產品價格低,農藥種子,化肥昂貴,年年漲價,農民辛苦一年無法增收,在四川內地人情客往多,辦酒做席盛行,多年來這種舊風俗未得到根本改變,愈演愈烈,呆在家種地,難以支撐一家人零用開支和請客送禮。

4.農村農民勞力結構發生改變。50至60年代出生的人進入老年,他們的下一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許多有能力的人都培養出了大學生,在外面有了工作,沒有工作的都在外有職業,七八十年代的人和他們的後代早早地選擇了在外創業,儘管農村新建樓房較多,幾乎都是空殼村,只有個別老人看房和帶孫子上學。

5.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不公開透明,許多補貼到農民手上都被鄉村組幹部層層卡壓截留。鄉村各種申報的行目和建設集資款,被村鄉幹部貪汙利用,低保和各種應該得到享受的人而無法享受,百姓怨聲載道,農民賭博和各種歪風邪氣在農村漫延,個別人寧肯背上窮的名聲也不進地,在家靠自己勤勞雙手致富的時代已經不見,寧肯地長草,不如麻將館裡跑一跑成為佳話。

6.打工在外高收入一年盛過在家五年的收入。他們每年3月份來新疆,12月份左右回川能掙上五萬元左右,辛苦大辦年,夠一家人零用開支,還存款何樂而不為?誰還稀罕種你那地啊,國家補那點錢,還不夠化肥漲價那點錢。

7.在新疆地方上,內地人來開荒因林果業的過剩,果農面對國家從未扶持和補助,年年農資漲價,果價下跌,農民虧著種地。水土資源費由每畝20元漲到200元一畝,地方士政策亂收費,農民還要上交,抗交上訪,放棄種地,荒蕪果園地到處可見,這些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8.兵團也因勞力結構發生變化,出臺許多優惠政策,年年招人,包括地方但還是收效不佳,因為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了勞動力的睏乏,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9.面對內地農村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少,新疆士地豐富,水源不足,穩定邊疆,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加大漢族人的優惠政策,包括生育政策,放寬落戶政策,關愛農民工讓他們安心在新疆,加快引藏入新疆的水利工程等民心工程,讓真正有地種的人安心種地,減輕他們的負擔,讓沒種地的人也能加入種地的隊伍中,實施高科技現代農業新理念,讓大批有文化知識的農業管理人才和隊伍立足新疆,將農業發展戰略轉移新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10.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天下最苦不過農夫子。自古以來岐視農民,廣大農民在地位上未能真正享受平等的社會待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幾年都能享受社保的工齡,而農民自己掏錢種地養活城裡人,無私奉獻公糧,而當官的和城裡人沒人從心裡和口頭上喊一聲,謝謝農民伯伯,他們老了國家有幾幹至一萬元工資,而農民靠自己種地養老,地位的鴻溝拉大了貧窮的差距,他們也為國家著了貢獻,種地也是工作,未能從根本上讓農民享受改革開放的紅利,誰再去當這個倒黴的農民呵,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我是農民的後代,我為農村人吶喊!

個人意見,謝謝!


用戶陳4874902700182


因為現在的人們都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因為現在人們生活壓力普遍比較大。因為農村收入來源太過單一和匱乏。

雖然國家給予了很多的惠農政策,甚至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但相比外出務工每年掙的錢,惠農政策就顯得捉襟見肘了,而且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在這種情況之下,農村勞動力自然而然的就會選擇常年外出務工,而不是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說白了還是在城市工作機會更多一些,掙的錢更多一些,畢竟現在農村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都需要大筆的費用,靠種地是真的難以實現。

另外,農村有一些廣為流傳的話:國家的惠民政策是好的,可在一層一層往下傳的過程中,真正到老百姓手裡的實惠的東西真的就太少了。究其原因,是因為農村的“蒼蠅”太多了,各種關係戶頻出且監管不到位,在這樣的基層環境下,農民自然而然的覺得缺少發展,缺少前途。

因此,國家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傾向農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迫於現實的壓力,農村勞動力更傾向於外出務工,這是不爭的事實。只能說解決農村問題,發展好農村三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童童話三農


原因有兩個:|1我們都知道水是農業的命脈,可是中國的現狀是大中小型水庫,湖泊,及堰塘都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以承包管理為由私自佔用。老百姓種地是望天收,乾旱時不能得到澆地所需水源。2糧食價格一直跌浮不定。涉農物資穩價銷售。造成農業投資過大,收益偏低,所以農民才被迫棄田外出務工。

如果要想農民重新回到春播秋收的勞作生活中去,國家必須制定有利於農業長期發展的法律法規。比如:收回大中小型水庫,湖泊,及堰溏。使百姓種地不再擔心天1旱時無水可用。涉農物資價格逐漸下調,讓百姓感到稅費真正在減少。

以上的看法及感受是我做為一位普通農民的真實想法,不代表任何單位及個人關點。


正在奮鬥617


三農政策確實是好,農村本身存在很多不完善問題?如硬化村組公路,一公里路還得農民自已出大頭,路基、超出由農民自已全部承擔,一公里硬化指標還需自籌6萬元上繳,土地不成方園,梯級,劣級土地普遍,水利供水設施陳舊,農作物保收不到位,農民主體敢想不敢做等主要因素,(農民精英不到位),本人認為新農村建設還得依靠60,70後這一大批老農民功臣。


破浪行舟102253266


1.政策的傾斜和外出務工沒有必然的邏輯推理。外出務工也有從事農業或者和農業有關產業鏈上的工作。這個問題要釐清,須放置更高層面來解讀。

2.政策的利好,並不意味在農村創業就變的容易。在拋開人文情懷來講。一行有一行的屬性,農業更是如此。農產品的週期性波動,技術的運用,信息的辨別和分享,人才的儲備以及市場的掌控,這些工作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換句話說,無論政策是否利好,願意幹農業的始終還是那些人。比如袁隆平,褚時健等前輩。政策的利好的只是說解決了綜合農業或者整個產業鏈上的某一個或者幾個關鍵點,不是全部。未來的發展紅利有一部分絕對會來自三農。這不表示以人數取勝,如果一定要說有人的因素,那也是一定比例,金字塔結構的人需結構。

3.我出生在農村,大學專業依然選擇的農學。現在回鄉創業依然和農產品息息相關。但是,如果有一天很多人都會農村來創業,我絕對會另謀出路。相反,如果沒有或者只有少數人紮根農村,服務基層,我絕對會堅持。沒有為什麼,辯證思維和逆向商業邏輯。

個人觀點,絕非抬槓。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





書劍475


國家惠農政策逐年向農村傾斜,可為什麼農村的外出打工人員越來越多?這是各地區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就是隻靠在農村種地,滿足不了農民朋友的生活需要。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國家的惠農政策,比如各種補貼,給予農民一定的幫助,可農民的土地畢竟是少之又少。隨著農業的發展,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的人員越來越少。於是農民之中的青壯年,便走出農村,到各地打工,來補貼家用。你們那邊還有沒有其他情況呢?歡迎大家來評論交流。


曹智哥


國家目前針對三農補貼卻是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可是到農民手裡,卻是零寥寥無幾,而且還是少數的人,基本都是那些親親戚戚罷了,至於其他多數人,都是靠自己外出打拼。所以農村就流行那麼一句話:“中央政策好,到了地方就亂搞”。這句話就是說惠農政策到了縣級和鎮級以及村級,基本就沒有了,偶爾漏點到小組長手裡,就全不見了。

由其現在人又多地又少,而生活水平又不斷提高,農民只有外出拼搏才能維持家庭開支。所以一般農村孩子成年,都會選擇外出務工。沒有多少人願意留在家裡種那一畝三分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