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能折騰”的作業在折騰孩子的同時,也為他們的各種軟硬實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不是死記硬背知識,而是在無限拓展的知識邊界中,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作業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趨勢。

作者:靜思,座標美國 專欄作者 育有一子


提問:作為一名家長,朋友圈什麼時候最peace and love?

當然是春節!如果你家裡有一名上學娃,一年365天,也就春節這十來天爹媽們看孩子還算順眼。一開學,家長們就被打回原形,朋友圈的畫風又變回來我們熟悉的味道。

大學室友第一個週末就不消停了,忙著幫三年級兒子的優秀作業做ppt,直到半夜。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小時候我們的作業橫平豎直、公式符號、26個字母白紙黑字印在書本上,只有難和不難兩種分類;

而現在孩子的作業/考題真的是“鬼見愁”,花樣百出,能讓家長分分鐘懷疑自己的學歷是假的。


01 手腦並用型


之前,看過四年級的小侄子做科學實驗作業,“雞蛋保護傘”——如何讓雞蛋從三五米左右的高空降落不會被摔碎?小侄子動用了膠布、報紙、棉繩、收納盒等各種材料,摔碎了7、8個雞蛋後終於做出了一個“雞蛋降落傘”。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別人家的作品 孩子們的腦洞都不小呀)


我看了一下練習冊上的實驗目標:

瞭解空氣阻力和地心吸力的概念;

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不同物料的防震效能;

媽呀!想當年阻力、地心引力這些概念我是在中學物理課上才學到,而且老師也沒用什麼實驗,就是口頭播報了一下,完事後大家開始刷題。現在的小學生不僅超前學習科目,自己還要手腦並用。

孩子們做科學實驗作業還是很開心的,不過真的會把家長弄得很抓狂!

實驗材料得專門去買吧?做實驗的時候不能離開,得適時適量地“點撥“一兩句;實驗完了還得打掃戰場(那麼多雞蛋摔碎了也還怪心疼的呢)。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02 大步跨界型


前段時間有套“博物館套餐”試卷讓家長們震驚了——這是河南鄭州一所民辦中學“小升初”的考卷,大家感受一下難度: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其中,有一道題目讓我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

“骨笛中不同音高之間的關係很接近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三分損益律,根據給出的相關步驟,推出“羽”的頻率是“宮”的多少倍?”

不要說知道答案,請問有多人少和我一樣連骨笛是什麼都不知道?

家長們紛紛表示:

“這些題目讓大人做,百度兩小時都不夠”;

“以後又多了一個補習課:歷史。”

其實現在跨學科型的作業很多,比如語文課的作業會和藝術結合起來,問你“野獸派”代表作的特點是什麼?或者把物理和古詩結合在一起去探索: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我上學時流行的口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部分學生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刷數理化的輔導教材,然後高中文理科分班時也是近2/3的人選擇理科班。

可現在跨學科作業告訴我們,只學“數理化”是搞不定的,文學、歷史、藝術你都不能落下,要全面開花才行!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03 搞個大項目型

大家看下面這本書,猜一下作者的年齡?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這是我前上司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出版的英文作品!從寫作、排版、裝訂、印刷、發行到推廣,堪比職場人做得一個完整的項目!

而小朋友在這個項目中得到的鍛鍊絕不僅僅是寫作,你要設計出吸引人的海報、做出足夠打動人心的演講,能夠和團隊裡的每個人磨合、合作,最終才能讓這樣一個作品誕生。

所以,即便當媽的心疼孩子辛苦,但內心也是認可和支持的。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以為娃終於熬過了小學階段,應該一頭扎進“刷題”的海洋裡,就再也不會有這類刁鑽事兒多的作業了?

too "old", too simple啊!

如果說之前那些小學生的作業還帶有“玩一玩”的性質,那現在的中學生,學的內容可是既高端,又嚴肅!

我家附近有一所著名的IB中學,不少鄰居的孩子都就讀於此。偶爾閒聊中,我發現他們現在的作業是這樣的:

提示題: 找出一個或多個象徵符號、中心情境或形像的線索。它們在作品中發揮什麼作用?

作品: 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格醫生》

論文標題:冰和雪在《日瓦格醫生》中的反襯作用(撰寫一篇1200-1500個詞的英文論文)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在我的印象中,這種論文型的作業,得是大學生的水平吧??

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面試題目:

現代語言學科:既然英語是全球性語言,為什麼要學法語?

經濟管理學科:銀行家們的所得與付出是否成正比?政府是否應限制其所得?

......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這些作業和考題,已經不是單純考察某一學科知識點這麼簡單了,而是手、腦、口、各種思維方式和多項學科知識並用才能完成。

珍惜還能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吧!到了這階段,你的智商已經分分鐘被孩子碾壓,連題目都看不懂,老老實實當保姆吧!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孩子們的奇葩作業,難嗎?真難!

這麼“折磨”孩子有必要嗎?還真是——非常有必要。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你會發現,小時候這些難搞的作業和考題對孩子未來進入社會是頗有助益的。

好處一: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高等教育


我的一位朋友,本科就讀於國內一所很不錯的985工科高校,畢業後又在中科院讀了碩士、留下來工作,自認接受了比較系統的工程學實驗訓練。

工作幾年後他申請到美國一所高校讀博,他的同窗是一位小他10歲的伊朗女博士。在共事中,朋友發現這位女生擁有紮實的電子工程基礎,從原理概念、實驗思路到上手操作都非常厲害,完全不像本科畢業就來讀博的學生。

聊過後才知道,

這些知識和實驗她從高中起就通過學校的作業和實驗學習、掌握了,而她本科期間做的課題、實驗操作水平遠超同期國內一些高校研究生的水平。

當我們在大學才開始訓練要 “專”時,從小就接觸專項訓練的孩子們對這些“套路”早就駕輕就熟,你不會擔心他在讀大學時因為論文、調研報告不規範,不會擔心他實驗操作不標準而造成事故。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好處二:幫助孩子進入職場後更加遊刃有餘

想想前文提到的那位三年級就舉團隊之力出版英文書的小朋友,美國的孩子從小就在做類似的項目作業了:

做讀書海報;展示一項科研成果並做成展板進行講解;“研究市政府的照明系統”,完成數十頁研究報告(美國小學四年級作業)...... 孩子們就像職業經理人那樣把自己的作業當成一個個項目去完成。

被這樣的作業“虐”過的孩子,你會擔心他在未來的職場中搞不定人際關係、團隊合作有困難、無法出色地完成一個項目麼?絕對不會!

還有那些跨學科的作業。現在,職場上越來越需要符合性人才。做市場要懂營銷、做營銷還要懂數據分析。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小時候要孩子文理兼備,研究“古詩中的物理”,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了吧?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好處三:讓孩子離“高分低能”更遠

我們80後這代人剛進入社會時總被戴上“高分低能”的帽子,比如數學拿滿分,但在菜市場卻算不清賬不會討價還價;學了多年電子電路,但不會換燈泡……成了典型的書呆子。

仔細想想,正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的作業通常是知識型作業(Knowledge-based),基本都是脫離實際的死記硬背河演算。

而現在孩子的作業是是項目型作業(project-based)。他們也讀書學習,但待人接物、獨立自主、創新這些社會所需要的實力他們也沒落下。

“能折騰”的作業在折騰孩子的同時,也為他們的各種軟硬實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史課講家族史要做海報、學數學要擺檸檬攤賣檸檬水、介紹博物館的展品要做專業的presentation,沒有一項是省心的。但正是這些“不省心”才練就了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未來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不是死記硬背知識,而是在無限拓展的知識邊界中,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作業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趨勢。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而身為家長,面對這些“奇葩”作業,我們能做的也許有兩件事:

第一是別抱怨:用我們曾經在做作業時走過的彎路,幫孩子們更好的理解現在這些作業背後的積極意義和閃光點;

第二是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注意不是監督、輔導、陪讀。在陪娃的同時,也培養自己終身學習的能力。

日劇《女王的教室》裡有一句經典臺詞:


零零後孩子的作業,“難哭”一批名校畢業的家長……

正是因為相信孩子身上會發生奇蹟,身為家長,蹚入“刀山火海”的作業,我們在所不辭!

-end-


Barab, S. A.& Landa, A. (March 1997). Designing effective interdisciplinaryanchors.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 Issue 6, 52-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