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道歉吴亦凡

作者/郑卓然

来源/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


直男苦流量明星久矣。

在蔡徐坤律师函警告后没多久,吴亦凡发布了新歌《大碗宽面》。在吴亦凡与虎扑互怼后,《大碗宽面》的发布无疑是在向直男们主动示好,B站因此掀起了一阵为吴亦凡道歉的风气,Kris Wu与直男们正式握手言和。


直男道歉吴亦凡



1

偶像在初生时,人物形象往往扁平化、青春化,也正是因为这种轻薄的“人设感”,让偏低龄的粉丝群体狂热追求,但大众、媒体并不追星,大众接纳的是一个艺人,我们需要时间去逐渐了解这些偶像明星的不同侧面,偶像也由此蜕变为一个具有立体深度的艺人。

相比于刚刚二次出道的蔡徐坤,资历更老的吴亦凡拥有更多的丰富面,比如节目中方言的即兴说唱、《中国有嘻哈》上颇为到位的点评,以及一手捧红抖音李雪琴的迷之幽默感。如今通过《大碗宽面》,如同备受争议的流量女星杨幂一样,通过自黑的方式让不少人“黑转粉”。

但大众的艺人审美与追星的偶像审美往往是互不兼容甚至互相对抗的,一方面是因为群体年龄代际所产生的审美差异与相互较劲,另一方面是因为群体评价标准的不同,有趣的是,二者的评价标准往往都不在艺人的专业能力上,大众喜欢用艺德、价值观去评价,追星族喜欢用个性甚至外貌去评价。

但追星族意味着大量流量与声量。在大众逐渐接纳吴亦凡的同时,是追星族的逐渐冷静与脱粉,而庞大的狂热分子拒绝“理性回归”。观察周杰伦、李宇春等艺人明星都能发现,被大众正式接纳的同时,就是潮水渐渐消退的日子。


直男道歉吴亦凡


在国内男性偶像更迭如此快速的情况下,吴亦凡事实上存在着流量危机,正式露面仅一年多蔡徐坤热度已经全面超越吴亦凡。

从百度指数来看,就算在2018年7月吴亦凡与虎扑互怼时,“吴亦凡”百度指数依旧没有超过“蔡徐坤”,而唯一一次超越“蔡徐坤”则是2018年11月吴亦凡被爆在Billboard上刷销量的负面新闻。在追星族粉丝逐渐脱粉吴亦凡转向蔡徐坤的同时,《大碗宽面》的发布可以看做是向外寻找更长期的流量增量。


直男道歉吴亦凡


“蔡徐坤”百度指数稳定超越“吴亦凡”

单个偶像明星的流量热度下滑是一种必然,明星的个人品牌向上升级则成为一种通用的应对方式,放下“量”追求“质”是吴亦凡进军时尚圈的底层逻辑。

如今早已看不到吴亦凡代言麦当劳、应用宝、剑侠世界等大众消费品牌,取而代之的是巴宝莉、LV等顶级大牌。也正是如此,吴亦凡今天的主要营销对象未必是狂热的低龄追星族,而是更具消费力的成熟大众群体,吴亦凡所腾留出来的空间,则将被蔡徐坤等新生偶像填满。

小结一下:面临流量下滑压力的吴亦凡,近两年正在个人品牌升级,其营销对象从偏低龄的追星族转变为更具消费力的大众群体,《大碗宽面》意味着与大众握手言和、获取信任;而蔡徐坤则依然需要抓住掌握大量流量的追星群体,保持人设与形象的完美是目前首要目标,一纸律师函状告B站也不难理解,B站多数用户也未必是蔡徐坤目前的目标人群。

2

在C端技术快速发展时,媒介创新会将社会文化引向男性化,而C端技术发展相对停滞时,内容创新会带来更多的娱乐性,社会文化偏向女性化,再加上大量中产的崛起,“她经济”便是这个女性化背景下的产物。

在女性化社会之下,女性更乐于分享、男性更加沉默,在沉默的螺旋中,占据优势的女性审美改造了诸多事物,其中当然包含偶像明星与男性气质。而关于男性气质“阴柔化”的问题,去年甚至引起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的针锋相对。


直男道歉吴亦凡


但不仅两性对偶像的审美偏好不一致,对待偶像的态度也大为不同。以男性偶像来说,其作为一种女性理想伴侣的化身而存在,天然与男性大众存在竞争关系;而“偶像”更具有高高在上的光环存在,给予了男性大众挫败感;因此,直男们更希望与“男性偶像”平等对话,以满足直男们内在的雄性骄傲与虚荣心。

当以流量小生为代表的女性审美,傲慢地入侵到传统的男性领域(如ACG、体育、军事、财经、时政等)时,男性便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弹,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表达了这种心理:

“当你们黑鹿晗不会演戏的时候,我没有跟风,因为我不会演戏;当你们黑吴亦凡说唱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会说唱;当你们黑蔡徐坤打篮球的时候,我要站起来了,因为我真的会打篮球”

而男性偶像的自黑,就是男性大众苦苦追寻的平等对话的机会,它把偶像从光环处拉下凡间,这种自我让步,让自黑的男性偶像们赢得了直男们的尊重。B站上踩蔡徐坤为吴亦凡道歉的满屏弹幕,便是直男们朴素的回礼。


直男道歉吴亦凡



小结一下:被女性审美塑造的男性偶像,之所以成为直男们的天敌,是因为他是饭圈女性理想伴侣的投射,想要让直男们接受男性偶像,需要让偶像跌落神坛,自黑(吴亦凡)或犯错(陈冠希)之后,直男们则会“绅士地”接纳他们。

结语

直男喜欢用反讽一切去消解现实的生存压力,崇尚“认真你就输了”的自我娱乐;而饭圈女生喜欢用狂热追求去补偿现实中的力不从心,抱有“总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严肃信念;二者在网络环境中往往各自不屑、互不来往。

无论是蔡徐坤的NBA代言,还是吴亦凡的怒怼虎扑,都意外打破了话题的圈层壁垒,在二个群体交战甚欢之时,虎扑与B站都提前完成了自己的KPI。或许在一段时间后,流量渐退的蔡徐坤也会发出自己的全新单曲《大灌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