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出|位于芜湖与马鞍山之间,这里风景独好!

西梁山散记

▓ 理喻

两岸青山相对出|位于芜湖与马鞍山之间,这里风景独好!

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当年李白老先生乘舟过天门山而作。把天门山的险境、江面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天门山位于马鞍山市上游36公里,芜湖市下游12公里。江南为东梁山,江北为西梁山,两山合称叫天门山。江中远眺,水天相接,色如翠黛,妩媚恬静,酷似蛾眉,故又称“蛾眉山”。因两山一立一伏势如雌雄二虎盘踞,民间又叫“二虎山”。此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西梁山在马鞍山和县白桥镇境内。或许是笔者居于西梁山下,觉得它文化底蕴似乎更加丰厚。这里有历代诗人曾到此游览,题咏赋诗。如李白、王安石、李赤、贺铸、郭祥正、杨万里、汪广洋、解缙、杜浩、王士正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永和三年(公元347),书法家王羲之在大矶头东侧临悬崖峭壁上,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隐约可见。更是引得书法大家、考古爱好者云集山下。

两岸青山相对出|位于芜湖与马鞍山之间,这里风景独好!

2003年秋,笔者有幸和中国收藏委员会委员、安徽书协会会员、巢湖印社副社长裴建华先生等六人,攀崖亲眼目睹这四字。首字“振”,只剩下“扌”旁,“辰”已风化无存。不知哪位好事先生在“扌”旁上添上一横,形似“丰衣濯足”。裴先生立马指正,公元347年是没有“豐”字简化的。他又感叹地说:“可惜呀,这千古难得的历史痕迹没保护好,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啊!"他取出纸墨将已不见“羲之”二字的残缺“足濯衣扌”托下保存。不过明代天启年和州州守池显京摩崖刻“天门”二字笔法遒劲,依稀可见。还有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及清朝道光年间所书“洪水至此"的石刻七处,已成珍贵的水文资料。

据和县志记载,不仅六朝建都金陵在西梁山屯兵据守,称梁山戍,西梁山还有“天门八景":

天门晚泊月辉映,似是蟾光碑水中的“天门夜月”;

淋浴晨曦薄雾里,浮鱼霞色映金蚕的“愽望朝霞”;

大矶头下潮声大,却应回声唤渡人的“陈桥唤渡”;

参差怪石悬佛像,俯首江流至此回的“万庵观澜”;

碧霞宫里雪飞晴,红妆素裹看江景的“龙宫熏雪”;

云阁飞来峭壁上,远近皆闻两三声的“云阁疏钟”;

暮色秋雨细漾濛,烟波浩淼白浪滚的“荻州暮雨”;

西梁山下柳月堤,悦耳黄莺枝上啼的“柳岸春莺”。

这八景不是游客一次就能玩得到的,要在不同季节里才能感受到的,没有当地向导你是不易找着。至于山前怒吴阁、龙王宫、玉皇阁,山后的普光庵、石庵、山尾的碧霞宫等建筑物,屡遭战火,均已不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光庵、碧霞宫在政府和民间筹措下,已恢复建筑,香火正盛;在大矶头临江峭壁和山尾处分别有凉亭供游客休憩。

两岸青山相对出|位于芜湖与马鞍山之间,这里风景独好!

西梁山还是一座烈士山。1949年4月渡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二六九、二七O三个团奉命攻打盘踞在山上的国民党六十六军十三师三十八团敌人,以牵制敌人兵力,为渡江战役创造条件。敌人重兵把守,江面还有舰艇配合作战,战斗十分激烈。战斗结束时,二七O团团长和一百多名战士光荣牺牲。1952年,和县人民政府在山顶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每年清明,本地和周边城市的学校、机关团体,组织学生、青年职工前来扫墓。2008年,在半山腰建立“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室内利用声响效果、实物展示、资料佐证等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拙笔勾勒不出西梁山的惊奇险峻和雄伟壮丽。还是看李白老先生《天门山铭》是如何评述!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坐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匪德无亲。

2019.05.03于九华山.池州

两岸青山相对出|位于芜湖与马鞍山之间,这里风景独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