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吳謝宇涉嫌弒母背後,是教育的缺失,人格分裂,還是社會環境所造就?

三毛的教育視界


北大學生吳謝宇涉嫌弒母背後,是教育的缺失,人格分裂,還是社會環境所造就?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我們的教育是不是重分數而忽視了孩子的人格成長?其次,孩子的人格教育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其三,為什麼有些天之驕子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來?最後我們的教育應該去向何方?

1、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種重分數而忽視了孩子的人格成長?

有人說,我國的教育就是培養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話似乎有道理。道理在哪裡呢?就是我們學校和老師要的是孩子的分數而不是孩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那麼 有人就說了。健康的和健全的人格是什麼樣的?應該怎麼去評價和衡量?雖然心理學發展了上百年,但對一個人是不是人格健全和健康還是很難來評價和衡量的。而且,就算是人格足夠健全,和健康就一定能保證他不會違法犯罪?更何況,學校和老師要的所謂品學兼優,品是主觀感受,學是成績排名。

2、孩子的人格教育到底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

有人說,所謂老師無非是:傳道、授業、解惑也。請注意,這裡面沒有人格教育的意思。有人說了,正因為學校不重視人格教育才發生很多高分低能和高智商犯罪的事件。其實,老師能不能負擔起學生的人格教育還值得爭論。因為所謂的人格形成,一部分是遺傳因素,一部分在一個人7歲之前已經固化。人格這兩個觀點沒有爭議,那麼老師能做的非常少,所以,孩子的人格教育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責任。

3、為什麼有些天之驕子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類似事件引起人們的廣泛討論,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天之驕子的人,最後讓我們大失所望。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甚至讓社會和大眾無法理解和接受。其實,國內外對這些事件的研究很多。大多數研究結果認同事件的發生和這些孩子的人格特點有很關係。也就是說,種子早在幼年已經種下,發生問題只不過是由於一些特殊的社會或家庭變故擔當了導火索的作用。

4、最後我們的教育應該去向何方?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們的應試教育紛紛吐槽。大家渴望素質教育真正的落地,真真正正的為孩子的成長撐起保護傘。但是,教育的改革和任何一項改革是一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是整個教育體質和評價機制的轉圜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只能寄希望於潤物細無聲的點滴改變。也就是說,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還任重而道遠。


聚焦三農熱點說


吳謝宇比我女兒晚一屆,同一個院系,他們曾經有過一次交流,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異常言行。據說他身邊所有的人都很難相信他涉嫌弒母。

殘忍的手段,周密的計劃,高智商犯罪,給這個極端的案件帶來諸多疑團。太多問題沒有答案,太多謎底未能揭開……當吳謝宇被抓消息傳出,人們彷彿找到了一個久違的出口。

(題外話:國內待了三年多竟然沒被發現,這次機場被抓也是計劃好的吧?)

2015年7月23日左右,吳謝宇把他的母親謝天琴殺害,2016年2月5日,吳謝宇主動自露馬腳,給舅舅發消息,說他和母親要從美國波士頓回來,將於2月6日到達福建莆田高鐵站,希望舅舅接母子倆回家過年。

發完信息,自己即失蹤。

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前,每個人都心中充滿各種猜疑,並將矛頭指向教育,指向家庭。

吳謝宇上學期間一定是他母親、老師和學校的驕傲吧?高智商,高能力,母親也許正在以子為榮的喜悅中等待享受即將到來的美好生活。

他的母親一定也辛苦付出許多,孩子肯定也曾經感激母親為自己的付出吧?

為何最終孩子選擇如此手段結束母親的生命呢?

是否是因為他看不到獨立活著的希望?

從事件分析,母親對他依賴和管控是過分的,也許母親一直在用這樣的“愛”告誡孩子要爭氣,要努力。孩子確實爭氣,讓母親面子有光,孩子卻將自己所有的不愉快鬱積心中。

孩子上了大學,吳謝宇和母親電話聯繫頻繁,母親依然可以遙控他。

當孩子以為出國留學可以擺脫母親的控制,沒想到母親又提出一同前往陪讀!至此他才發現,他無法拒絕母親,無法擺脫母親,無法對母親說不,似乎只有讓母親消失自己才能解脫……

人只有看到希望才不會絕望吧?但願更多的母親明白這一點。


媽咪老師



吳謝宇被抓捕歸案了,這個長達3年的懸案終於宣佈劇終。

原生家庭對吳謝宇的影響

最近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隨一部電視劇進入公眾的眼簾,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性格及心理塑造的關鍵,而吳謝宇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從吳母來看

  • 吳謝雨的母親是一個性格極為要強、清高、保守刻板,有著嚴重潔癖的人。每次她每次從外面回來,進了家要聽脫掉外面的衣服拿去洗,外人去她家做客,她就在客人走後把接觸的東西全都洗一遍。你否是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強迫症。除此之外吳母的種種原則性,其實也是一種不同形式的完美主義,所以她的生活一定是緊繃的,時刻防禦著外界的墮落、骯髒與醜惡,無異於無論在家中,還是去學校吳謝宇都是單獨和母親在一起的,他作為一個孩子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兒童在受到社會的馴化前,都是基於本能而逐欲的。有什麼慾望,便希望立刻滿足,但吳謝宇幾乎沒有經歷過兒童時期的自私、淘氣、頑皮而轉眼到了青春期,依然沒有經歷一點點的叛逆。

在經歷丈夫的出軌後,吳母歇斯底里,她的點滴情緒都在影響著吳謝宇。但吳謝宇從不對人發火,從不情緒失控,從不和人爭執,但那些被壓在潛意識裡的痛苦,一直在慢慢發芽。



  • 吳父: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父親都曾是自己的偶像,吳謝宇也不例外。他因運動和性格而親近自己的父親,童年時曾其視為偶像,但父親的出軌卻是自己心中的神壇轟然崩塌。

分析一下吳謝宇的精神問題

他或許能在某些程度上理解父親與母親生活的壓抑和出軌,但母親懸在頭頂的烈日讓他接納不了父親。他痛心父親最後孤獨死去,但又恨父親是自己的錯誤造成這一切。他同情母親受到的傷害,但又恨母親在父親臨死前如此殘忍。他愛他的母親,但又對她的高度緊張的人生充滿憐憫。矛盾和痛苦吞噬他的內心,讓他的心理走向抑鬱和最終的崩塌。

在2013年的時候他能表示,自己好像患上了抑鬱症,覺得大學很壓抑,沒有能夠說話的朋友,想自殺。他當時的心情就像“茶杯裡的風暴”,雖然對於外界來說風平浪靜,但在他的心中卻早已經是驚濤駭浪。

抑鬱症的患者有15%死於自殺,但更可怕的是擴大性自殺。“我不想活了,那麼我們就一起下地獄吧”的想法,常常在腦中迴盪。他殘忍的殺死了母親,親手結束了譜寫他悲劇人生的“編劇”。

原生家庭的悲劇,我們沒法回到過去去改寫這一切。但我們可以從改變自身開始,作為一個有“缺憾”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手打不易,請多多支持


精神科李文惠


“如果拿你身上20斤肉換取母親的十年長壽,你願意嗎?願意的轉走。”這是2013年3月6日吳謝宇轉發的文字,圖片上是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形單影隻坐在一盞油燈下,吃著一碗熱氣騰騰麵條的圖片。


而在大一的聖誕節,吳謝宇轉發了一張玩文字遊戲的圖片,依稀可以看到寫著“love u mom”的模糊字樣。

在外人看來,這樣一位懂事的學霸,為何成了弒母的惡魔?面對獨自供養自己上大學的母親,視自己為生命唯一寄託的母親,怎麼下得去手?


但是回顧吳謝宇的成長軌跡,這個可以稱為天之驕子的孩子,似乎在自己冷靜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副更加殘酷的皮囊。


1、完美無缺的天才少年


中考是以全校第一名考入全省最好的高中福州一中,各門功課優異,作文還寫得很好。2012年,順利進入北大經管學院就讀。在北大,大一大二期間多次獲得獎學金。


有同學這樣評價他:“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然而。這樣一個完美的人為何會殘忍殺害自己的母親?


2、邏輯縝密的犯罪過程


在殺死自己的母親後,吳謝宇將母親的屍體用塑料層層包裹,並在每一層的夾縫中放入了活性炭,以此來掩蓋屍體發生腐爛所發出的腐爛氣味。


之後在房間安裝了攝像頭時刻可以發現房間裡的任何變化,還用母親的名義向親友借錢和貸款。如此縝密的犯罪過程可以看出吳謝宇的高智商和心思的縝密,但是卻用錯了地方,讓母親的生命從自己手裡消失,怎麼忍心?

3、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在這個沒有任何缺點的孩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高度自律,成績優異。或許在自己高度自律的背後早已有一顆疲倦的心,最明顯的一次表露自己的心思,還是和朋友的一次表露:“大學生活有些壓抑。”


當一個人在極致維護自己慣有的美好形象時,他內心的孤獨與無助是很難表露出來的。就是這僅僅一次的表露,沒準兒吳謝宇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4、母親是呵護還是控制


性格內斂的母親是一名教師,自己的閒暇只是看書,從不參加同事之間的各種議論。母親以兒子為榮,丈夫去世以後更是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從高中起就每天和母親通話,這是吳謝宇自己為之,還是母親要求?無論如何,能夠感覺到母親對於兒子的愛變成了控制。在加上自己在人才濟濟的北大承受著學業的壓力,最後壓死駱駝的一棵稻草就可能是一句話……

所有的猜測都等待著真相大白。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社會,學校,家庭對於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已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個悲劇應該引起所有人的警醒: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個高智商的學霸,卻低情商的學子。一個孩子的成長,走錯了路會鑄造一個不可逆轉的局面,而且永遠也找不來孩子的複製品。痛不欲生,痛心疾首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畫面。


餘爭的世界


2015年7月11日。謝天琴被兒子殺害後,整整在家裡躺了家裡躺了七個月,吳謝宇給他舅舅打了個電話,他舅舅發現異常之後,才被警方發現。然後至到現今2019年4月才被警方抓獲。曾經是高考狀元,北大的獎學金獲得者,被同學稱為“宇神”!


吳謝宇弒母后,對案發現場的處理佈置,以及外逃,顯然都是經過了其精心策劃的,是有預謀的。這些表現和他平時的陽光,開朗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說是人格分裂,精神缺陷,也是不太可能,個人覺得倒是和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

給孩子幸福的童年,才能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壓抑的童年,讓孩子失去成年後的快樂!

縱觀吳謝宇的童年生活,其母謝天琴的保守,傳統,正直,好強性格總是貫穿了吳謝宇的童年生活。這是母親對孩子的專制嚴格的要求。很少顧慮到孩子心理和天性的發展。使得長大後的吳謝宇在母親的教導之下,中遵循社會規則的同時,自身的個性和人的本性在不斷的被壓抑累計,可能在他內心深處,他最想要的,最想做的,很簡單的要求,卻從來沒有被實現。這樣專制,而又嚴重失衡童年生活,可能使得他對母親的對立情緒慢慢積累,最終因為某個誘因成為導火索,一下爆發!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小時候的性格缺陷,正是長大後造成不健全人格的主要原因,也是成人以後的精神缺陷之一。

正如上一個問題,孩子小時候沒有快樂的童年,孩子不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長大以後就會體現在一些為人處世,做事方法當中。成人體現出來的精神缺陷,正是因為小時候的家庭教育不當所造成的。

對於吳謝宇的行為,說他是人格分裂也好,精神疾病也好,我們只能確認在他的性格當中存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個性,在一些光環豔麗的外表之下,有著致命的精神缺陷。在心理學上認為極端性格的形成,正是另一種極端的思想所造成的。只有極端才能培養出極端。


學霸天才的光環,讓行走在社會規則之下的本性得到束縛。人性的本能和衝動更加得不到發洩,無法解決的矛盾,造成現在的惡果。

作為母親,謝天琴在培養兒子成材的同時,卻也可能讓兒子的心裡住了一隻魔鬼。兒子成才的同時帶來的榮耀,在這普世規則之下,仍要維持自己和母親心目中的形象,家庭教育所引發的矛盾,和社會環境所帶來的雙重壓力,早已打破了其心中的天秤,產生了魔鬼的想法。

最後,希望所有的父母,不要過分強加自己的意願給孩子,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有了幸福的童年,才會有快樂的人生。


中學教之道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我來回答。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案,一直讓人很難理解,讓很多人震驚,也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一個優秀的大學生,竟然做出弒母的舉動,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關於吳謝宇案,我之前曾經有過重點關注,也回答過與此有關的問題。探索吳謝宇弒母背後的的原因,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毫無疑問是教育的問題,但對應在吳謝宇身上的教育問題,與其他的案例又有明顯差異。

一、足夠優秀,但主要是學業上的優秀,從成長的角度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關於吳謝宇,他的同學和好朋友自然地給予他的一個標籤是“大神”。學業優秀的他,的確配得上這個稱號。從小就成績優異的他,一路開掛式地當學霸,高考之前,被自主招生到北大,而且當時的成績位列全國前幾名。即便在強手如林的北大,他依然綻放出自己的光芒,大一學年,吳謝宇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獲得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他在校外英語培訓機構學習GRE,獲得極高分數,至今還能查閱到吳謝宇分享GRE考試經驗的相關文章,而他的GRE成績排名全球前5%。


這樣一位優秀學生,可以說,是中國所有學校和家長夢寐以求的存在。然而,他的優秀,主要是表現在學業上,從教育的角度說,從成長的角度看,這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教育歷來重視學業而輕視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讓學業優秀變成了一切優秀,這是會落下某些隱患的。而這,在吳謝宇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

他是一個學業優秀的大學生,但從心理的發展角度來看,他遠遠沒有達到健康的程度,這從他弒母過程的“冷血”不難看出,雖然看起來他似乎一直都很“懂事”。

二、被稱為“完美”,但實際上並不接地氣,情感沒有歸宿

“完美”,似乎是福州一中幾乎所有與吳謝宇打過交道的老師和同學貼在他身上最契合的標籤。

有位高中老師是這麼評價他的:學校裡優秀的學生很多,但畢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吳謝宇始終完美。

另外一位高中老師說:如果非說他有什麼缺點,那就是,他完全沒有缺點。

他青梅竹馬的老鄉梅子是這麼評價他的:優秀的男生我見過很多,但他真是完美到可望不可及那種;情感方面,我不太敢聊,他太優秀了。

但吳謝宇的“完美”,只是在外人眼中的,簡直不接地氣。在大學渴望愛情的年紀裡,吳謝宇並沒有與周圍的同齡女生戀愛,而是旁逸斜出,極為出人意料地結識一位性工作者,並與之談起了戀愛,這是他與母親發生矛盾的直接導火索。以其母清高的性格,這麼優秀的兒子,怎麼可能和一個性工作者談戀愛,甚至還要與之結婚?於是母子發生口角,產生矛盾,進而發生了弒母的慘劇。


如果他不是看起來那麼“完美”,完全可以和一個同齡的女生談戀愛,感情不可能投注在一名性工作者身上,並且因此走上極端的道路。

三、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改錯的過程,而不是一開始就“完美無缺”

普通小孩,在童年時代,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頑皮、胡鬧,會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誤。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並逐漸糾正錯誤的過程,教育也就是在這種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起到逐漸引導的作用。

但吳謝宇並沒有淘氣的童年,沒有頑皮的表現,一直以來,在父母的教育下,表現出強大的自律作用,但這樣的“完美無缺”真的就是好的嗎?真的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嗎?

孩子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的,而不是壓抑,不是規矩;教育的目的是在順乎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地引導,不斷地糾錯,而不應該是壓抑孩子的天性。

所以的這些,都造成了一個表面上“優秀到完美”的吳謝宇,而實際上,他接受的教育是有很大缺憾的,這種缺憾,最終引發了他不可理喻的反彈,誰能說這些似乎是“小節”的東西就不是釀成他最終弒母的元兇呢?

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把孩子“訓練”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樣

吳謝宇的父母,特別是它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無疑是花了很大力氣的,而且似乎非常成功,因為後來“優秀到完美”的吳謝宇就是他們心目中想要的孩子的模樣。眾人對吳謝宇不絕口地稱讚,一個學業優秀的孩子,一個生活非常自律的孩子,一個一直以來都很懂事很聽話的孩子,就是很多中國家長夢寐以求的“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吳謝宇的成長,僅僅是遵照母親的意願,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設而活著,這嚴重壓抑了作為一個孩子應有的天性,而這,是很多中國家長不願意去面對的事情,很多家長往往想要把自己的孩子“訓練”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樣,而不是根據孩子的天性因勢利導,他們需要的是優秀甚至完美的孩子,而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想法和需求,至於在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走偏,則關注甚少。

五、我們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發?

相比於通常那些身上毛病多多、壞習慣多多的所謂“問題少年”,吳謝宇其實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問題少年”,這種少年看起來並沒有問題,也許還很優秀,甚至優秀到完美。然而,表面的優秀,也許卻掩蓋了潛藏著的嚴重問題,而這些問題,也許就是潛藏的“定時炸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激發,在這方面,吳謝宇是典型中的典型。而主要問題,其實還是出在教育上。

順乎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楊柳青青和草長鶯飛,而不是壓抑天性的所謂優秀乃至“完美”。孩子需要長成的是他應該長成的本來模樣,而不是父母和老師希望的模樣。教育的功能是讓人獲得方方面面的成長,而不是優秀而“坡足”的孩子。

吳謝宇的所有悲劇,希望永遠不要再有!


燕園博雅教育


隨著吳謝宇的落網,曾經哄動一時的北大學子弒母案,真相很快就會水落石出。究竟當年,吳謝宇與其母謝天琴之間曾爆發過什麼衝突?是什麼原因令吳謝宇這名“完美”青年殘忍殺死恩重如山的親母?殺死母親後,他又做了什麼?如何逃走?這些年,他過著怎樣的生活?相信大家都迫切想知道答案。就目前所知,他在重慶被抓時,身上帶有30多張身份證,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進一步的消息,有待警方發佈。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當年的案情:

吳謝宇,男,1994年10月7日出生,漢族,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成績優異,多次獲得校內獎學金。

2015年7月11日,應該是悲劇發生的具體時間。

2016年2月14日,警方接報警發現,受害人謝天琴死於某中學教師宿舍內,其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據警方調查,吳謝宇在殺死母親之前,有周密計劃。提前一個月準備了剔骨刀、繩子、手套、防護服、塑料布、活性炭等作案工具。將母親殘忍殺死後,用塑料布包裹了十幾層,每層中放入活性炭防臭。

殺死母親後,吳謝宇還以母親名義,向親戚借款144萬元,謊稱母親陪自己去了美國。

此案,引人注目處甚多:北大學子、弒母、計劃周密,非衝動犯罪、極殘忍。可以說,每一點都挑戰人類認知底線。

是教育缺失,人格分裂,還是環境造就?

教育的概念是很寬泛的,既包括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們共處同一社會,因而無需討論社會教育。只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毫無疑問,吳謝宇接受的學校教育,在世俗觀念中,是優質而完美的。教師家庭子女,從小成績優異,就讀名校。如果說,這樣的學校教育是問題根源,那是對我們學校教育的全盤否定。雖然 我們的學校教育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應試教育令學生壓力巨大等,但也絕非吳謝宇弒母的深層原因。

從已知信息中,我們瞭解到,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是個非常要強的人。2010年,吳謝宇的父親吳志堅患癌去世,當時吳謝宇16歲。丈夫的去世,對謝天琴打擊很大,從此變得寡言易怒。這樣的家庭中,母子關係到底是否如外界所言那般和諧?是存疑的。是否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塑造了吳謝宇扭曲的性格?大概率上是如此。

不過,當年報道的案情中,有一條重要線索引起了人們注意。那就是吳謝宇大學期間,曾與某性工作者談戀愛,曾拿出十幾萬向對方提親。以謝天琴的性格,她是不可能同意這樁婚姻的。兒子是北大高才生,如此優秀,是她生命全部意義所在,她絕無可能讓兒子與一風塵女子結婚。母子之間是否因此爆發激烈衝突,才導致吳謝宇陡起殺心?這個判斷,有待案件進一步審理驗證。但從目前信息來看,應該是最合理的推斷。

當然,家庭教育中長期缺乏愛,母親要求嚴格近於苛刻,對吳謝宇性格的養成、三觀的塑造,肯定有不良影響。由此導致吳謝宇對母親的怨恨一直潛藏心中,然後在一個觸發點的引爆下,終於向母親舉起屠刀,才釀成這起人間悲劇。


毫米


昨天,北大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被抓了!

吳謝宇,福州中考狀元,高中提前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錄取,北大研究生,準備赴美讀博,他是高中同學眼中的“宇神”,他是北大學生眼中的“大神”,他是籃球場上的“籃板大師”,他是鄰居眼中的乖孩子。


2016年情人節這一天,他用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了他唯一的親人,他的母親,並用他的高智商讓他的母親的屍體在宿舍躺了半年之久,而在事情暴露之後,他用20張身份證在國內躲藏了3年之久。

認識吳謝宇的女孩說:“她太優秀了,優秀到女孩不敢跟他談戀愛。”熟悉吳謝宇的人說:“我們寧願相信自己殺人,也不相信他回殺人。”這麼一個完美的人,為何會做出如此殘忍的事?也許隨著他的落網,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有人說:“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問題的家庭和學校。”

一、我們的學校,在培養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提高一分,乾點千人”,我們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了功利主義者,培養成了冷血動物,他的同學不再是朋友,而是要被他們“幹掉”的敵人。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學習和死亡聯繫在一起,學習成了學生的唯一。

這一點,在尖子生中尤為突出!

我們這裡為把最好的學生,組建了“奧賽班”,這些全市最優秀的學生,目標就是通過奧賽進入北大清華,通過降分,進入名校。但是,這些學生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叫“功利主義”,什麼叫“利己主義者”,一切和奧賽無關的學科,他們堅決不學,學習態度極其惡劣,不僅如此,對待老師,也沒有應有的尊重和熱情,除了對於他們“有用”的學科和“有用”的老師之外。而在其他班級,情況完全是相反的。


當然,在普通班級,尖子生和普通生也是有差距的,所以有人曾經提出過著名的“十名現象”,班級裡10名左右的學生,是以後發展最好的。

有的學校,學生每年都會出問題,有的學校,從來沒有出現問題,學校的教育理念,真的很重要!

二、我們的父母,也許正在毀了孩子

吳謝宇的家庭,並不是一個原生態的家庭,父親在他小時候因為癌症去世。母親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平日裡,母親往往會表現為“要強、忠貞、刻板、道德潔癖”的印象,而這一切的完美人設模版更會在長年累月之中加載到自己的親身兒子身上。


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大的孩子,孩子會完美的偽裝自己,偽裝到迷失自我。而吳謝宇在弒母之後,和一名特殊身份的女子的交往,這完全能說明這一點,他被壓抑的太久了!

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恰恰是他們很少思考的,因為他們一直為別人而活。

北京大學教授曾經對北大的高一新生做過統計,其中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意義;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而這些,都是大家眼中的“天之驕子”。


當分數成了培養孩子的唯一時,我們的家長似乎忘了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

三、生在教師家庭,是幸運還是不幸?

吳謝宇的母親是一名中學老師,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思考,老師的孩子往往會走極端:要麼特別優秀,要麼特別頑劣。

北大教授對38個有自殺傾向的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分析,想知道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職業的孩子更容易出問題,更容易嘗試自殺時,得出的結論竟然時——中小學教師!因為這38個學生中,50%的來自於教師家庭。


當片面追求分數的老師,成了家長時,這個家庭就會一切向分數看,忽略了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培養,老師會把他的教育觀變本加厲的實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分數不能成為孩子的刺激時,當孩子無法從分數中得到滿足時,這樣的孩子,就更加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且,越優秀的學校的老師,越優秀的老師,似乎越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學生太優秀了。

確實,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是一個問題的學校和問題的家庭!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看到這則新聞,我的心是相當沉痛的,我無法去想象吳謝宇怎麼去面對他母親的最後一刻,我也不能去想象那一刻有多麼的悲涼……



在我們眼中,北大學子,天之驕子,品學兼優,社會棟樑。然而事實讓我們回到現實,回到那喪心病狂、大逆不道的兇手身上,看看究竟是什麼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年,購買了三十多張身份證,瘋狂以母親名義貸款借錢一百多萬,到底這筆錢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有從已知的蛛絲馬跡去假設,去推測。

第一種推測:根據消息透露,上大學期間吳謝宇認識了一位性工作者,竟然要求他拿出一筆錢提親娶她。不知吳謝宇是被逼或者被利用,被引誘,在無法拿出這筆錢的時候,心生惡念,對母親下手,為的就是以母親名義借貸,把錢籌到手。到底是不是錢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案件的進展,證人的陸續浮現,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第二種推測:從面相學上看,此人不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存在著嚴重的心理疾病。作為北大學子,父母眼中的驕子,幹出如此不可饒恕的事來,著實讓人匪夷所思,這和他平時的表現,和在大家眼中的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到底是什麼事件造成他心生惡念的根源,我們不得而知,有的人說是母親的控制,有的人說是他想自由,在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撐這些觀點的時候,為了不誤導試聽,謹慎起見,我們暫不下任何結論,這需要專門的心理專家組和他面對面的交談分析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

第三種推測:吳謝宇處在一個單親家庭,幾乎沒有得到父愛,那麼可不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因為父愛的缺失在他內心種下了恨的種子,後因為各種因素的刺激,激活了這顆沉睡中的種子,成為了悲劇的開端呢?我們也無法得到肯定的答覆,因為我們不能簡單的說單親家庭造成了他人格的缺失。

三年,和同學親戚照常通電話,鎮定自若,沒有絲毫慌張和懺悔,靠著借貸的錢在國內活動,最終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這樣一個人,心如鐵石,我們很難想象這個人的內心深處到底掩藏著怎樣一個真實的人性,我們可以想象交連母親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殘害的人,一定十惡不赦。我心中充滿了疑問,我相信很快會有一個肯定的結論,那時我再對整個案件的脈絡加以分析,去說明是教育的缺失,人格的分裂,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人是複雜的,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等待心理專家與吳謝宇面對面的交談,我們需要等待最終的水落石出,為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指明方向,等待吳謝宇的將會是法律的嚴懲不貸!


潤心雅正


北大學生吳謝宇涉嫌弒母背後,是教育的缺失,人格分裂,還是社會環境所造就?

從最近最新的新聞報道中可以分析得出結論,北大“學神”,“天才少年”吳謝宇弒母絕不是教育缺失,但是人格分裂了,與社會環境確實有很大關係!

1.吳謝宇出生“書香門第”,不缺失教育。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是中學歷史老師,她自己從小學習優秀,懂的道理與掌握的知識很多。父親吳志堅是國營企業的經理,也是有知識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所以在品格方面的家庭教育上,理論上來說比一般家庭要強很多。可以這樣說,吳謝宇是出生在“書香門第”的,而母親謝天琴對他的影響巨大。在這樣的家庭中,不可能缺失做人道理的教育!這也可以從天才少年吳謝宇的學業優秀,待人熱情,喜歡幫助人得到印證!中學時就是班長,處處比同齡人強,怎麼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2.吳謝宇之所以弒母,在我看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母親對其要求過於嚴格,對其束縛太大,沒有給吳謝宇一點點自由的空間引起的由愛生恨、由恨到殺。網上有自稱是吳謝宇朋友在2016年發佈的帖子,被網友認定就是吳謝宇自己發的貼子,可以說明這一點。請看下圖:

這個帖子中說道:他是“一個長期受至親控制壓迫,卻以愛的名義,嘴上時常掛著這都是為了你好”,“以前確實是愛過母親的,上大學後還是沒有自由,她把好的一面留給別人,把壞的一面帶回家,她說過,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除非殺了我。受夠了,真的受夠了,所謂最深的愛也是最深的恨,死就死吧,誰都別想好過”。這樣的文字流露出的情緒和語氣,不是當事人寫不出來。


3.為什麼說北大“學神”、天才少年吳謝宇弒母與社會環境有關呢?大家想一想,中國有多少家庭因為父母想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導致父子、母子成仇,最後被父母打死,或被子女殺死的悲劇?網上一搜,全國各地到處都是這樣的案例。就其原因,還是中國目前的就業環境壓力大、教育環境競爭激烈、人文環境不完善等造成的。從情感上來說,誰願意父母死或誰想子女亡?

4.吳謝宇高學歷高智商弒母案要引起世人的深思。雖然最新的報道說警察對吳謝宇進行了初審,他不否認弒母但他迴避核心問題,不談細節,只談與案件無關的知識性話題如黑洞等問題,也就是他還沒有吐露他弒母的真實想法。但是吳謝宇的悲劇可以再次證明的是,小孩的健康成長絕對不能以學業優秀來代替!心理與身體健康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家長也應該給小孩一定自由的私密空間,小孩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有獨立思想與情感的個體,父母的想法不能打著“愛的旗幟”強加給小孩,如果這樣,就是害了小孩也就是害了自己!

關注師範生活,一起交流學習方法與教育相關的問題,歡迎轉發、評論、點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