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盗蜂的一些观点及体会:黄成泰

盗蜂的危害大家都清楚,在这里就不提了,主要对盗蜂的一些观点及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要谈的是盗蜂的情绪,以在我省采荔枝蜜为例。荔枝刚开花,蜜蜂在采蜜时发现花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采蜜并不积极,当花开到中期时蜜蜂采蜜的积极性才不断提高。到了后期,蜜蜂外出采蜜时发现花一天比一天少,采蜜积极性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了一定程度便由量变到质变,由采集情绪变为盗蜜情绪,会经常出现摇蜜时蜜蜂冲入摇蜜桶抢蜜的现象,我们叫“追机”或“抢桶”。同时会到其他蜂群里去抢。

采蜜与盗蜜是两回事:采蜜是从植物上采集,有益无害;盗蜜是从其他蜂群中抢夺,对养蜂是有害的。也有例外,如 1996 年荔枝花期,由于附近蜂场少,加上后期一直是好天,所以一直到蜜源即将结束时取蜜都没有出现摇蜜时蜜蜂“追机”的现象。这是蜜蜂采蜜的积极情绪在进蜜量缓慢下降的情况下也在慢慢释放而没有转变成盗蜂情绪。相反在采蜜高峰时天气突然变化,蜜源中断,蜜蜂高涨的采蜜情绪无处发挥会转为盗蜂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蜜蜂采蜜情绪的惯性也可在养蜂生产上得以利用。例如在早场地荔枝花蜜快结束时,蜜蜂的采集情绪已非常高涨,此时如转地到还未大流蜜的场地时蜜蜂会保持原来的高涨情绪而积极采蜜,使早已从繁蜂场地进入该场地的蜂场望尘莫及。中蜂进场后一般都会闹分蜂,但从早场转到下一个场地时都不会闹分蜂,而会积极采蜜。

本人近年来将数十群意蜂 (继箱) 与近百群中蜂同场饲养,度夏场地附近有细叶桉而不多,在 6月份桉花结束时意蜂常常因采不满蜜而去盗中蜂,所以我在桉花结束前将意蜂喂足,将继箱上的蜜脾贮满,使意蜂采蜜积极性慢慢降低,这样中、意蜂才能相安无事。否则很容易出现盗蜂,届时则要花很多精力才能摆平。

蜜蜂在采集方面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流蜜的中前期,并不喜欢采我们放在蜂场上的蜜脾和摇出来的蜂蜜,而喜欢到树上采集花蜜。摇出来的蜜不是更现成吗?花蜜要进行“深加工”。原来蜜蜂在采蜜时就像人们用吸管喝饮料,太浓了就会吸食困难,所以蜜源充足时蜜蜂喜欢吸食含水量约 50%的花蜜。由于意蜂的吻要大一些,所以意蜂喜欢吸食的浓度要高些。当蜜源不断减少或缺蜜时,蜜蜂对花蜜浓度的要求就会降低,最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稀的稍差的都会去抢。

盗蜂应与蜂种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因饮料还未盛行,我地蜂蜜畅销,因此本人就开始对意蜂进行定向选种。任何蜂种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当时我认为即使其他方面差一些也要产量高,例如同样的蜂你能繁到 10 框我只有 6 框,而我 6 框蜂能有你 10 框蜂的产量时,我还省了饲料及人工,转场也不用搬得那么辛苦。到了 1998 年冬蜜时虽然获得丰收,但在流蜜中期开始出现盗蜂,退场后全场通盗,后来只得将蜂分放各处,直到翌年 2 月份有大量油菜花盛开时盗蜂才停止,结果每群蜂由三四框平均剩不到 1 框。1999年采荔枝蜜时用的还是冬糖育的王,产量达到平均每框蜂 6 kg 以上,但盗性强是很麻烦的事,只好换种。采集力强的蜂种并非盗性都强,守卫力强的蜂种也能止盗。

蜜蜂是用嗅觉来寻找食物,所以盗蜂与气味有关,一些气味较浓的蜂蜜如鸭脚木蜜等就容易引起盗蜂,但盗蜂对被盗群气味有时会有专一性,如在1999 年左右广东佛岗县水头镇冬蜜场地曾出现少见的一幕:1 个来自辽宁一百多个继箱群的意蜂场出现通盗,全场蜂你盗我抢连天空都变了颜色,附近约300 m 内的稻田里有近 10 个蜂场,最近的只有一路之隔,却都没有受到盗蜂干扰。2015 年春繁时,在附近 200 m 左右有近 200 群意蜂,本人的意蜂被盗了近 10 群 ,而被盗群附近有近 60 群中蜂却没有 1群被盗。

鸭脚木蜜气味很浓,蜜蜂对其非常敏感,采过鸭脚木蜜的蜂场特别容易引起盗蜂,所以有的蜂友将蜜摇出再喂足白糖后才转场,这样可大大减少鸭脚木蜜的气味,减少盗蜂发生的几率。

盗蜂对被盗群位置有记忆,出现盗蜂时如将被盗群搬走,盗蜂会对旁边的蜂群继续攻击,所以要搬走的应该是盗蜂群。本人曾将一字排列而有多个盗蜂群的意蜂全部蜂箱位置倒转 180°,由于全场蜜蜂都要寻找巢门,所以盗蜂立即停止。但当蜂群恢复正常后盗蜂又出现,这是因为蜂箱在蜂场的位置没有变,盗蜂很快又凭着记忆找到被盗群的位置。当 1 群蜂盗另一群蜂时,只要将其位置对调,盗蜂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把蜜蜂的记忆打乱了——本来记忆中应该从东边盗蜜到西边,而自己的家已从西面搬到东面了,哪有将自己的蜜盗给别人的道理!此法对 1 群盗 2 群有效,对 2 群盗 1 群效果没那么好,但不适用于意蜂和中蜂之间。

有一次本人在采冬蜜后将发生严重盗蜂的意蜂场中约 10 群蜂搬到另一个地方分散放置,结果依然猖狂互盗。马上将它们围成 1 个井口状的圆圈,由于箱体是 35 cm 宽,所以圆圈内径只有 1 m 多,盗蜂马上停止,以后这圈蜂群再没有发生盗蜂。后来发现在这个蜂箱圈上再加 1 层空箱或变为继箱使其成了烟囱状效果更好。

我认为蜜蜂回巢基本是水平状飞行的,当蜂箱未成井口或烟囱状时蜜蜂回巢就要经过水平飞行和垂直飞行,即由平面飞行变为立体飞行,这样是否由于认巢难度加大而使盗蜂行为停止呢? 《蜜蜂的行为》 一书也提到:再严重的盗蜂,如果搬进弄堂 (胡同) 放蜂,能马上得到制止。不过在荒郊野外是很难找到胡同来放蜂的,围个小圆圈倒是容易得多。

2015 年由于气候等原因,冬蜜未满花已不多,1月初转场回家后由于缺蜜源巢内又有鸭脚木蜜味,所以蜜蜂较乱,白天都不能开箱检查。加上气候恶劣,经过大量喂糖后仍有数群被盗。1 月中后期寒流来袭,蜜蜂近 20 d 不能正常出巢活动,到 2 月 4 日天气好转,蜜蜂盗性消失,不但白天可以喂糖,随时检查中蜂或意蜂都没有其他蜂来干扰。所以用冷藏或幽闭等方法是可以使蜜蜂的盗蜜记忆逐渐消失的。

在取蜜期,摇蜜时如出现蜜蜂“追机”严重时(特别是冬蜜),可在夜间取蜜,但较辛苦和麻烦。本人采用关门取蜜法,在早上蜜蜂出勤前把全场蜂群的巢门关上,摇蜜时把第一箱巢门打开然后取蜜,取完蜜后再打开第二箱巢门继续摇蜜。等打开第三箱摇蜜时第一箱抖落在巢门附近的蜂已进得差不多时把第一箱巢门重新关上,如蜂进巢慢就迟一些再关,这样开一箱关一箱摇一箱,整场蜂就只有二三箱巢门是开着的,这些蜂刚摇过蜜所以不会盗。等全部摇完蜜后稍等片刻再将全部关上的巢门打开,这样可避免因摇蜜时引起的盗蜂或“追机”造成的损失。不过附近还有蜂场时他们最好也能关巢门协助,如果附近蜂场较多不能配合,此法也有一定作用,因为刚摇过蜜的蜂群内部秩序大乱是完全没有防守能力的,全场关了巢门起码减少了本场的自我攻击。

中意蜂混养的蜂场,虽可采用防盗器来防止意蜂攻击中蜂,但缺蜜时检查中蜂有时会有意蜂来干扰,此时可先把意蜂群巢门关上再检查中蜂。

谈盗蜂的一些观点及体会:黄成泰


谈盗蜂的一些观点及体会:黄成泰


谈盗蜂的一些观点及体会:黄成泰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