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法明明像鬼画符,却能得好评,有的书法明明很漂亮如田先生的欧楷却被诟病?

寻常状态


我是一人。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明清那会就开始了。

傅山“四宁四勿”开书法审丑之路,毁审美至今。

我们现在书法界审丑,并不是从这几年开始的。没有“依据”的事情做不长久。名不正言不顺,书法审丑一般引用的就是明末清初傅山的“四宁四勿”。

上图来自《清代学者象传》,一部清代名贤画像的集成书册,共两集,由叶衍兰、叶恭绰祖孙完成。

傅山(1607.8.11 -1684.8.2)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

傅山“四宁四勿”内容:“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率真勿安排”。

傅山这一套理论,确实有一点老庄之徒的意思,但是我们当代书法界有些人把这个”四宁四勿“总结成”丑拙“。

我们先看看傅山写得《心经》如下。

我们再看看赵孟頫写得《心经》如下。

傅山经常批评赵孟頫的字,主要原因是因为傅山觉得赵孟頫,赵宋投元名节不保。傅山因人废字,可以说傅山清高不洁,也可以说傅山迂腐酸书生。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要拿傅山“四宁四勿”,丑拙做为书法的方向。

下图是“吼书”曾祥在自己小楷书法展中的一幅。没错这样的“字”可以开书法展。

下图是沃兴华在自己的书法展中的“作品”,没错这样的“字”可以开书法展。

这些推崇书法审丑,“推崇丑拙的书法家们”他们书法以外的实力非常强。现在成为“书法家”,写字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要求,有其他实力也可以成为“书法家”。

一人有感

傅山“四宁四勿”内容:“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率真勿安排”。如果结合他老庄思想是合理的,但是我们现在极端化。

我们现在书法界出现了审丑的潮流,说明两点:一、不喜欢书法的人是写不好字的,但是现在不需要会写字就能成为书法家;二、我们当代书法平均水平不高,美丑不分。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有的鬼画符而评论为好书法,而书写的漂亮而诟病,现在到底对书法欣赏审美到底怎么样的?

出现了两极分化格局,漂亮的字与“鬼画符”书法,两种术语经常在评论留言中常见。朴实的之言,属于直爽,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判断,凭着直觉,就有的断论,漂亮,力赞,诸如“鬼画符”书就斥责。

现在的鬼画符,代表的含义有两层,一是真鬼画符,一是因为自己无法识读或是书写的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

就有了如此的标志“鬼画符”。

当今学书法者,文化艺术理解能力有参差不齐,而度量胸怀也是等等不一。强烈情性有之,中庸之道有之,稳和而又彬彬有礼有之,持有水准者而又中规,怀有偏见者而又固执。书法艺术高雅有之,低俗有之。

排斥与我不容者,皆“鬼画符”不论你的书境如何。

而真有此类不伦不类的“鬼画符”。而对此盖帽,名符其实。

而对于自己不懂而乱盖鬼画符之帽子。有误会之嫌疑了。属于无尊称佛了,自称大。

谦能引和的道理,自古有之。还是本着谦虚学习。风清月朗,天地大。

因此对与于漂亮书法不要责备求全,而对于“鬼画符”要火眼金睛识妖,方能盖冠定论。




狂喜淡墨a


这个问题相当的复杂,像鬼画符是不是真正的鬼画符?某些字体表面上很像鬼画符,实际上它已融入了多种书体在里面。像郑板桥的字体就是个经典案例,郑板桥的字,五体熔于一炉,分别是:草书、篆书、楷书、隶书、行书。所以他的字依然有法则在里面,明显是苦练过书法的人 。时人云:“郑板桥的作品如乱石铺街”。这样的作品,你能说他是鬼画符吗?对于一点书法都不懂的人,看到他的字,确实会把他的字看成鬼画符。但却不是真的鬼画符。




有些人压根没有认真的学习过书法。又不懂得欣赏。只是看到某些大书法家写的字,自己觉得有点不伦不类。觉得书法都可以乱画。于是自己乱搞、乱画。其实他不懂。这种没有任何法则的字体,乱画一通,基本上也可以说他是鬼画符了。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明明是一个扎扎实实的书法家。到了后期书风一变,变得让绝大多数人包括书法家都看不懂他的字,到底好还是不好?像弘一法师的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前期的字扎扎实实临古帖,明显是书法名家,到了他出家之后写的字,有些字体特别的嫩,像刚刚上学小孩写的字差不多,而且也没有讲究太多的书法法则。令绝大多数人包括部分书法家都看不懂他的字了。他出家之后的字,已经不能按照一般的书法去理解了。对于他后期的书法作品。也有人喜欢,但是争论不休。像他后期的字,按照传统的书法眼光去看,他的很多字体已经没有书法法则了,那他的字算不算鬼画符呢?



现在有一部分人写的一些字,连很多连书法家都看不懂。如果你觉得别人的字像鬼画符一样看不懂,那你就老老实实的学别人能够看得懂的字帖吧。

以上论述如有遗漏,请各位大神补充


xiang古


书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丑与美只晨欣赏的角度不同,艺术的高度不同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书法的丑与美跟身份地位也有关系,你写的最好没有平台也不行,没有平台也就没有了话语权,有了宣传才有了名气,有了名气你怎么写都是书法,所为名人字画,并不代表字写的有多漂亮,因为名气就可以买钱了,官大字贵,并不是当官的就是书法家,贵在他的身份地位,你书法写的好代表不了地位,名人也是一样字写的不怎么样,但名气在,影响力在,随便鉴个字都值钱,为什么别人不去电脑上挑几个漂亮点的字,而要名人书写呢,也有商业目点,一但名人官员失去了职务,一分不值,有些书法是平常人不能审视的,所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丑书也有艺术的一面,美书也有不足之处,你认为丑的别人认为是美的,你认为美的别人说是俗气的,皇帝的新装,总有人把他说穿的,也不代表所有的名人官员字不行,书法不分地位身份,名人官员,名人也有书法家的,历史上许多书法名家来自官员,











诸暨岭北书画周荣奎


看了几人的高论,大概明了题意。实际上写字不是书法,但是书法是写字的再创造——艺术性。写字达到书法境界需要书法家自己境界提高,明白写字与书法真正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王羲之是书圣,王铎却不是,虽然后世有论“后王比前王”更加精彩,吾论以为凡有风格特征书法家者,皆不可达神逸境,几乎没有谁能超越自我,几乎都固步自封了 ,我观王羲之几十帖几乎皆不同——十七帖跨度二十五六年虽有共同的东西,但是各个不同还是明显的,所以书圣就是书圣,正如伍子曰:“一叶开百枝”。

风格是书法家的标签,也是一种阻碍,故书家当不断超越自己,破除己法——临帖作用之一,如此才可以辉煌。











伍增杰书法诗词工作室


有的书法像鬼画符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真的鬼画符,一种是写的很好但普通人看不出好在哪里便认为是鬼画符的。第一种以跑江湖的居多,不会写的,不临帖的,各种动辄超越王羲之齐白石的,把书法当杂技的,这种鬼画符就很低俗,迎合了很多审美底下或者没有审美的人。第二种是写的很好,境界很高,但普通人觉得乱写一气的,例如很多人会觉得杨维桢和王铎的行草很乱,都是胡涂乱抹,其实不然,他们的书法中包含很多专业的审美,包括技巧的和非技巧的,须经过系统的熏陶或训练才能看明白,这种则不是真正的鬼画符。

有的书法明明很漂亮也包含两层含义额,一种是写的真的好,真的漂亮(漂亮在形容书法水平上是个肤浅的词,此处不论,且取问题中“漂亮”的涵义)。一种是写的并不好但是普通人看不出哪里不好便认为很好的。首先是写的真的好的,二王的,陆柬之的,欧阳询的,这些人的作品雅俗共赏,无论懂的不懂的大家都觉得不错,因为确实不错,且征服了大多数人,名副其实。一种是写的不好的,有的人写字很“漂亮”,横平竖直,工整光滑,让人一看就觉得非常漂亮,这种字的取法有很多起源,但是共性就是没特点,死板,庸俗,格调低,的确很漂亮,但漂亮是个肤浅的词,只是得到了书法中最不重要的那一方面的其中一处,这种书法自然没有很高的艺术性,但是会让没有经过训练或熏陶的人臣服,从而造成了他们“很有影响力”的样子。

所以,我们现在对书法的审美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中包含着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如上所说,审美区分人群,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向古代经典学习,就能明白当下。

田先生的楷书,硬笔字对书法的普及和普通群众学习书法都有很多积极的意义。软笔取法欧体和清人学欧的那些人,沿袭馆阁窠臼,整体上是吸收了欧阳询和赵孟頫的缺点,低级化的简化了古人的笔法和结构,甚至有些错误,格调不高,用笔结构都较简单,单一,无甚变化,很漂亮。


王献之stark


说起来会话很多,因为事情有点复杂。

确实,有些所谓的书法很丑,禁不住端详,书者缺乏审美能力,而有些貌似丑,却禁得住端详,越看越有味道,这些很有味道的作品,有时也被当做丑书了,有点冤。

技术需要标准化,而艺术不是,艺术更强调个性,也就是不可复制性,而很多书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尽量避开标准化的字,那些看惯了印刷体的人,可能就有些不适应,欣赏不了。

当然,避开标准化的字要有度,也就是说,避开标准化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进入了丑的范围。所谓限度,举例说,一个字,无论你写的多么个性,多么与众不同,也必须做到整体结构稳定均衡,否则就是失败的字。


孤独D时代


书法是经得起考验的视觉艺术,不可能在视觉感受上产上混乱。对书法的美、丑伯审美,任何人都有本初(人生理上的感性认识)的共性鉴别标准,有些人处于不良目的,会恶意贬低具有美感的书法,扰乱大众共性的审美意识,这是艺术行业指鹿为马的现象,是道德品质败坏的表现,是艺术腐败的表现。


智慧书法


一个字野,另一个字还是野。


夜色主义绘画


说到底是写字与艺术的冲突,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