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酒泉,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之間。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藝術的故鄉,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瓜州縣城南70公里處,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創建年代雖無文字可考,但從洞窟形式和有關題記推斷,當開創於隋唐以前。從現存壁畫風格和遊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模的興建。現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3個,其中東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著彩塑272身、壁畫5650餘平方米。第6窟高約25米的彌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燦然如新、金碧輝煌,顯得極其莊嚴雄偉。第11窟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啞羅漢,上身前傾,張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靈活現,堪稱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五個廟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區(今瓜州、敦煌地區)以敦煌莫高窟為中心的外圍中、小石窟之一,位於莫高窟正南約100公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20公里的黨河西岸峭壁上。洞窟開鑿在黨河水沖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約30米,洞窟懸於半崖,距地約12——15米。在由南向北長約300米的懸崖峭壁上,現存的洞窟共有19個,唯有中間5窟可以登臨,故被人們稱為“五個廟”,其中1個已在早年被毀。在與五個廟石窟相對的黨河東岸上,存有4個殘窟。從五個廟上溯約5公里處,存有1個石窟,俗稱為“一個廟”。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酒泉鼓樓:位於酒泉城中央,最早創建於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公元346-353年),是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也叫“譙城”,即為守城戎卒打更巡邏、報時、防寇報警的地方。現存的鼓樓,是清朝光緒31年(公元1905)重修的,基座是方形,上小下大,底部周長100米,外包青磚,有四向券門,四門額題分別為“北通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嶽”、“西達伊吾”。樓臺頂端的裙牆內居中處,又築一方形土臺,在此土臺上方為三層方木樓,城樓東西兩邊二樓高懸“聲振華夷”、“氣壯雄關”木匾各一塊,與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遙相呼應。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大黑溝巖畫:位於肅北縣大黑溝,大黑溝巖畫畫面的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巖畫畫面分佈零亂,位置高低不等;圖像由淺鑿點組成,鑿刻不深、刻痕呈黃色或褐色;畫面技法單純,形象生動,畫境古拙,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果園—新城墓群:

位於酒泉市肅州區西20公里處的果園鄉和位於嘉峪關市區東18公里的新城鎮連接地段的礫石灘以及部分農田耕地當中,時代為魏(三國)至唐(公元220-907年),遺存墓葬1400餘座。墓葬多存有砂礫堆積的封土、墓道,大型墓或家族墓群處在砂礫圍成的塋地中,發掘所見為磚室墓。魏晉、十六國墓葬的墓門上方砌築雕磚的門樓,雕磚造型有側獸、力士、雷公、雞首人身或牛首人身像。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踏實墓群: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鎮政府東南7千米處的戈壁灘上。踏實墓群規模大,保存較好,是研究漢、魏晉、唐時期瓜沙地區喪葬制度變化的重要歷史資料。踏實一號大墓墓闕是已知國內現存唯一的東漢時期土坯壘築的子母闕遺存,體量尺度也遠大於內地的漢代諸石闕,是研究漢至魏晉建築史的重要材料。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居延遺址:

分佈在甘肅省金塔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遺址包括漢代張掖郡居延、肩水兩都尉所轄邊塞上的烽燧和塞牆等遺址在內的遺址群。邊塞遺蹟自東北斜向西南,全長約250公里,始建於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廢棄於東漢末年。這條防線是漢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到了切斷匈奴與羌聯繫的作用,在漢對匈奴的戰略上也有特殊的意義。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蹟,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東西走向的長城蜿蜒逶迤,一望無際,每隔5裡或10裡,就築有一座方形烽火臺,在長城烽燧的周圍,還有明顯房屋遺蹟。在東西長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長城,繞過玉門關西側,向南直達陽關,關城北坡東西走向車道直通西域。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鎖陽城遺址: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亦稱“瓜州古城”、“苦峪城”,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這裡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範本。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懸泉置遺址:位於敦煌市,因出土的漢簡上書“懸泉置”三字而定名。1987年首次發現了該遺址,1990年至199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3000多平方米,出土15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2014年6月22日,懸泉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西河灘遺址:位於隴西縣城西西河北岸臺地上,臺地距西河床高 20 米。從臺地斷層看,上為 5 米厚黃土堆積,以下 15 米為沙層。1956年附近發現動物角化石一件,1964年又在灰層中發現加工較好的石紡輪一件、骨刀一件,殘石斧三件,屬青銅時代火燒溝、騸馬類型文化遺存,是西羌、烏孫、月氏等遊牧部落文化遺址。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火燒溝遺址: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是甘肅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197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在遺址中心邊緣發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陶器、銅器、 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銀器。因其遺址內有紅土山溝,土色紅似火燒,被考古界稱為"火燒溝文化"。現已成立玉門火燒溝博物館。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破城子遺址: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常樂村西,城牆為夯土版築,城內疊壓兩層文化層,厚0.76米,內含房屋倒塌的土塊、花紋磚、紅、灰泥陶片、黃釉瓷片、開元通寶錢;中為流水沉積層,未擾亂,厚0.7米;下為漢文化層,厚0.9—1.2米,內含夾砂紅陶、繩紋、水波紋、垂帳紋、附加堆紋灰陶片、磚塊、獸骨、炭塊、紅燒土等。從文化層和沙流水沉積層上、中、下疊壓關係、出土器物形制來看,上層為唐文化層、下層為漢文化層;

15、缸缸窪遺址:位於酒泉市金塔縣大莊子鄉永豐村三組東南6.6千米處的沙漠腹地,該遺址文化堆積厚1~2米,地表散佈有大量夾砂紅陶、彩陶和石器殘片。採集有彩陶罐、石刀、石斧等。中部沙樑上殘存陶窯4座,灰層中包含有木炭。遺址西部為墓葬,多為豎穴土坑墓。東部風蝕臺地上有銅渣、銅器殘片及碳釉結塊。遺存物為研究我國早期銅器的起源和銅器製作及冶煉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6、火石樑遺址:位於酒泉市金塔縣大莊子鄉頭墩村東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遺址中心地區為沙土梁,遠眺紅如烈火,故名。面積約9.5萬平方米。屬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四壩文化。1987年被發現。有陶製、石制、銅製、碳結塊等遺存。遺址東北部碳燒結塊富集區,遺址西部邊緣為墓地。

17、砂鍋梁遺址:位於玉門市小金灣鄉東南3千米處的戈壁上,因地表陶片密集,故名。1976年發現。遺址中心有高大的沙丘。文化層保存較好處大約在1.5~2.0米左右,包含物豐富,有大量石器、木炭、陶片等。在遺址上發現有陶窯痕跡,並採集到成組的完整陶器,可能屬於墓葬中的隨葬品。

18、六工城遺址:位於酒泉市瓜州縣南岔鎮七工村西2千米處的荒草灘上,該遺址是絲綢之路上兩漢以來一處重要的城址,初步考證大城當為“宜禾縣”,小城當為“崑崙障”之故址。始建於漢代,城外有農田水利遺蹟,證實當時宜禾城既是軍事要塞,又是農業屯墾區,為研究絲綢之路發展和各民族交往有重要的價值。

甘肅酒泉這19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9、玉門油田老一井:坐落在玉門市區南端,最早建於清同治二年,因抗日戰爭期間在此發現和開發當時國內最大的油田而聞名全國,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中享譽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