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3歲娃學輪滑摔折胳膊 這些運動5歲後再學

看到小哥哥學輪滑很拉風,3歲男孩小新(化名)也吵著要學,誰知在小區練習時,不小心摔斷了胳膊。武漢兒童醫院專家稱,市民對成人運動損傷關注較多,但忽視了兒童運動也可能有損傷。為安全起見,不建議孩子過早學習輪滑及接觸性運動。

心急學輪滑

3歲男孩摔折胳膊

小新家住漢口後湖,經常跟爺爺奶奶到附近商場遛彎。看到廣場上有教練開班教輪滑,小哥哥小姐姐戴著頭盔、腳蹬旱冰鞋,一路左衝右突,小新也很動心,吵著要學。

奶奶打聽發現,好幾家培訓機構都推薦孩子3歲就可以學輪滑,於是給小新找了一家就近的培訓機構。小新學習熱情高漲,白天不上課時,也會在小區裡練習。3月底的一個週末,小新練習時被石頭絆倒,直喊左胳膊疼,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拍片檢查,確認骨折了。

武漢兒童醫院骨科主任沈先濤分析,低齡幼兒學輪滑的優勢在於重心低,但同時他們平衡感較差,必須在專業人士陪護下運動。出於綜合考慮,“不推薦這麼小的孩子學輪滑”。

兒童運動損傷不少見

別讓孩子“忍痛”

春暖花開,正適宜戶外活動,不少家長忙著給孩子報培訓班學運動。沈先濤說,隨著兒童運動的專業化、訓練及競賽時間的延長,容易產生運動過量和勞損,以及各類意外傷害。醫院每年都會接診不少運動損傷的患兒,最小的僅兩三歲,初高中生佔多數。好在,大多數運動損傷較為輕微,恢復也快。

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是踝關節扭傷、膝關節軟骨炎、髖關節滑膜炎等,年齡大的孩子在進行激烈的碰撞類活動時容易遇到,比如打籃球、踢足球等。

“如果是骨折或當時感覺劇痛,趕緊就醫,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怕就怕有些孩子太會‘忍痛’。”沈先濤說,有些孩子運動後感覺腿疼、關節疼,但不願意上醫院,寧願自己忍著,結果拖延出更麻煩的情況。同一部位反覆受損,還要提防患上骨性關節炎的風險。

將滑膜炎誤認為生長痛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曾有個5歲小患兒,爬山後腿疼,家長認為是生長痛,直到孩子疼得不願意走路才來就醫,最後確診為滑膜炎。其實,生長痛多見於膝蓋、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如果孩子關節疼痛就要多注意了。

兒童運動也要做好防護

適量運動、注意減震

沈先濤建議,兒童運動時也要做好防護工作。

注意散熱。兒童對高溫更敏感,因此,最好選擇涼爽、避免太陽直射的地方鍛鍊,換穿吸汗透氣的衣物,及時補充水分。

注意減震。選擇合適的場地運動,避免讓孩子在堅硬水泥地上跑、跳,可減少對踝關節、膝關節的衝擊,也可避免摔倒時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做好防護,比如戴頭盔、穿護膝等。

避免運動過量。有研究表明,如果運動量過大,會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易感性,也就是說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如果女孩子運動過度,還可能導致經期推遲,或成年後有侏儒風險。

O型腿、X型腿、扁平足要適量運動。有些孩子膝外翻,也就是俗稱的X型腿,過量運動後容易腿疼。O型腿、扁平足、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運動也要多加註意。

這些運動5歲後再學

沈先濤說,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運動技能培訓班,但兒童身心發育有漸進過程,最好不要“拔苗助長”。游泳:建議5歲以上兒童學習,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乒乓球、輪滑、足球、跆拳道:5—6歲以後再學,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更好,更有自我保護意識;籃球、高爾夫、騎馬:建議初中以上孩子學習,安全係數更高。

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 張璟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