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毁掉了中国足球的青训?

片片木叶


经历过那段时间,总体对。但是那时的区体校从各小学选的孩子叫“体育棒子”,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身高马大的孩子。有很多是上学晚,比同班同学大一到两岁,或发育早显得体格大。有天赋的真没被选上几个。当时,主要是基层根本不懂选材。象李铁、李金羽、肇俊哲等这批沈阳大东区204等地区出来的,真是遇到了好伯乐。那时,下课或放学后,学校操场上都是踢球的孩子。放假,在沈阳204的黎明体育场里满满的都是学生踢小场。不用约人,拎双球鞋,到哪不认识的打个招呼就一起踢球。那个年代在沈阳,足球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运动。每年全市高中还有高中联赛。许多高中各年级也有自己的比赛。绝对有群众基础,踢球的孩子是真多。


用户8544617170720


我是58年生人,在小学时到处是踢球男孩子,我在小学踢球就点小名气,72年上中学,刚到中学体育老师让我的新生组织比赛,我代表新生了比赛,我踢前卫,比赛中十分活跃,我的长处是传球和远射,比赛完了体育老师找到我让参加校队训练,我记的我们首先参加区中学生比赛,我的在区拿了第一名,代表区中学参加市中学生比赛,打比赛时体校教练在场观看,比赛完了,老师通知我到体校参加训练,我和少年队队友一起训练,吃饭,住宿,每月体委补偿每个队员8元钱,自己交8元,我们都是工人子弟,家里4,5孩子,让我拿8元也很困难的,想想现在的孩子8元早点都不够,说实在不能吃苦,也是中国足球落后的原因,我提议应该去贫困地区开展青训运动。


羽飞


懒惰功利毁掉中国足球。我是68年的今年52岁,年轻的时候枚园里生龙活虎,踢球都是自发组织,踢一下午有时晚上在路灯下继续。经常组织比赛邀请赛都恩标准场地,大都是自费很少有赞助。

凭的就是热爱,而这批人也是学校的精英,现有的在美国有的北京上海南京……

我每周六要踢一下午球,感觉一代不如一代,现在和比我儿子还小的在一起踢球,踢小场地,标准场地根本没有人能踢。各方面感觉还不如我这个老头。

况且现在学校里踢足球太少了,也没有那种炽焯,勇敢等等品质。

过去的球友有许多在教育部门也有是领导,兄面时我也呼吁他们多引导学生。都说很难,家长的思想决定学生的命运。

我们那一代球友大都是父母国企事业单位的,对孩子教育理念应该是很先进……


马可MAKE


80年代我们四川地区小学生男子足球开展得还可以,每年都有全省的三好杯。市县体委、教育局为了成绩,也很重视。那时候踢球的人很多,经常因为争场地而打架。大学的时候(2000年左右)回老家,已经看不到几个小学生,中学生踢球了。小孩要不玩电游,要不打篮球。

那时候青少年培训也有一些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改小年龄,以大打小,获得好名次。还有选材标准是否科学也值得疑问,普遍看身高。记得小学四年级,重庆体工队去我们那儿选材,选了最高的两位,另外两个技术意识更好的都淘汰了。训练上貌似太早重视力量训练,记得校队曾经以踢实心皮球和压杠铃方式提升腿部力量。

现在社会给小孩们的学业压力这么大,青少年工作就更难。听说现在专业队青少教练都要收钱才肯用小孩,也不知真假。我们的青少体系,难!


何小胖9



青训是中国足球的根本,造成目前国内青训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专业队时期,足球青训工作属于地方各级体委管理,各地体委统筹规划这个事情,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时期是属于供给制足球。一直到1977年龄组的球员,也就是孙继海、李铁、李伟峰这一届球员,接受的是完全专业化的训练。

这个时期我们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很好,很多青少年训练场还是泥地,甚至缺乏一些专业的训练设施,北方青少年球队连冬训都无法正常保障。但是,当时的孩子比较能吃苦,也肯下狠心练,像孙继海和李伟峰都是出了名的能练,球队正常训练结束后都会主动加练,否则他们也不会进入国家队。


上世纪80年代,全国的学校都在抓足球,比现在所谓校园足球不知道要好了多少。进入到区一级体校的小球员,都是经过教练在所在区域内各小学精挑细选,遴选出来的有一定足球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材过程。

那个时期青训的任务主要是以选材为主,后来随着踢球孩子数量的减少,就变成了只要是肯来就是培养对象。缺乏优良选材的过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球员能力普遍降低。

南勇/谢亚龙主政中国足协这段时间,假赌黑等违法行为充斥着中国足坛,也渗透到了青训的发展。在青年队,不给教练塞钱,不仅无法上场比赛,甚至连替补名单都进不去,中国足球风气不正,长此以往怎么可能让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呢。

像1981年龄组的球员,也就是曲波、杜威这届国奥队之前,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出身,有一些都是工人子弟,父母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他们知道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从这一届再往后,足校模式开启,基本上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已经踢不起足球了。

目前,足球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贵族运动,能够负担得起足球学校费用,家庭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纨绔子弟少伟男,一群娇生惯养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压能力很差,注定不可能担负起中国足球的未来。

中国足球不行,根本一点就是青训出了大问题。中国足球起起伏伏,既不是队员的问题,也不是教练的问题,关键就是作为足球方面的管理层没有把全盘工作做好。如果管理层有一个正确有效的整体规划,所有的足球参与者都是按着规划认真执行的话,中国足球不会出现大问题。

悟空独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体育一席谈


我耐心观察了一下,国足这几年有啥因素是一直没变得。

足协领导换了吧,主教练,球员换了吧,俱乐部经营者也换了一批了吧。

但是,终于发现有一个因素一直没变。

那就是北体大!

前几年被抓紧去的领导全部北体大背景!

现在风口上的傅明裁判和他老婆都是北体大背景。

今年中超和中甲的北体大系队伍成绩一塌糊涂。

可以猜测,北体大派一直前赴后继的把持着中国足协的利益,而他们能力有限,但是赚各种利益是一把好手!

成绩好点的项目,篮球的姚明,乒乓球的历届领导,和北体大似乎没有那么深厚的关系!

即使是足球,青训出色的徐根宝,鲁能队,和北体大也没有关系。


杜凌云1983


其实,这个题目的答案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是足协,有人说是俱乐部,还有要说是社会大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毁掉中国足球青训的原因,但最根本的,确实是教练。

有人总爱拿中国足球的人口基数或者注册球员来说事,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一些祖传的美食小吃、一些祖传的手工艺品如陶瓷、雕刻,包括农家鸡、农家猪等等,名声传开后,消费者络绎不绝。于是便有商家前来洽谈,希望能够扩大生产。但如果扩大生产,便不可能按其祖传或禽畜的生产规律,最终口味或生产工艺必然与手工生产相差较大。其结果,也必然或很可能是一段时间的所谓繁荣之后被消费者抛充。

假设中国足球的注册人数是3万人,这虽然比起日本、韩国相差很多倍。但如果这3万人全部经过严格、专业、规范的训练,即便最终只有30人出类拔萃,也足以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国家队。

在90年代中期,徐根宝老师曾提出一个“抢逼围”的概念,并在他所执教的上海申花队中实践,效果不错。其实,这只是徐根宝老师历经多次失败之后对中国足球的认真思考和一次有益的尝试。但由于他不是最基层的足球教练,他所使用的球员,也只能是中国足球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说是不合格品。但即便如此,徐根宝老师也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抢?如何逼?如何围?这需要技术、体能和意识等等,其中核心要素就是技术。

几十年来,中国足球也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讨,比如组建健力宝少年队。虽然其中仍然难以脱离“机器生产”的影子,但至少已经认识到青少年技术的重要性。其中的李玮峰、李铁、李金羽、张效瑞等球员,后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确也是中国足球精英级球员。可惜的是,这些尝试总是浅尝辄止,既没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没有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

前段时间,上港青训梯队的日籍教练清水一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孩子的身体强于日本,但一停二看三传球的习惯不好。清水一男刚到上港03梯队时就发现,球员不习惯于拿球前先观察周围的情况,而是拿了球之后再去观察,然后考虑如何办。换句话说,如果日本球员有中国球员的身体条件,两国足球水平相差可能更大。

其实,这不仅是上港,也不仅是03梯队,全中国足球运动员基本上都如此,因为从小就没有教练告诉他,究竟是拿球之前先观察还是拿球之后再观察,甚至中国足球的基层教练根本就没有教过学生如何观察。

前国家队主教练、德国人施拉普纳不是对国家队员恼火地咆哮:不知道球往哪里踢就往对方球门里踢!据早些年传说,某位(后卫出身)目前仍在位的足球教练在训练时,就曾要求球员往对方腿上踢、往死里踢。可想而知,这种教练教出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在犯规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像现在学开车,停车时到底是先熄火挂档,还是先挂挡再熄火,不同的教练有不同的要求。最终教出不同的司机。如果路试时考试官要求不严格,各种各样的司机就应运而生。有的司机开车到老,也不知道哪一种方式才是标准的停车程序。

这段时间,关于为什么国奥队没有鲁能青训的球员议论较多。讨论之后,比较集中的一个看法是,鲁能青训出品确实不少,甚至目前在中超踢球的球员中,最多的就是来自鲁能青训的球员。之所以没有鲁能青训球员被希丁克相中,一个原因是没有精品。说白了,技术不行。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说教练毁掉了中国足球的青训,有点像说教练毁掉了国家的人才一样,有点残。但如果不敢直面事实、讳疾忌医,即便真的如某些球迷说的停了联赛、全国大办青训,直至踢球人数比日本、韩国还多,如果都是粗制滥造,一个个都是大老粗,量多又有什么用呢?


(今日头条悟空独稿,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久古gg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毁了中国足球,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算是体育生,美术生都会被瞧不起,更何况是去专门踢球呢?况且有多少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加上学校要求政绩,只是单纯的抓学习,什么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可以说在我们这里的学校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味的抓成绩,我们上高中后三年学校没有组织体育活动,只是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来应付一下形式,这样下去别说是足球不行,现在绝大部分高中生的体能都比不过初三的学生(体育生除外),因为中考需要考体育,当然也是为了上品的学校。

中国也许有梅西,只是在刷衡中题

如果高考加个足球,那中国足球就无敌了😂️😂️😂️(开玩笑)



跳蚤216267692


借用网上一名青训经历者网友看法,所谓青训完全没有咱们想的那么简单。这位网友曾经与好友创建过一支足球俱乐部,他对此发表了一篇长文很有深度可惜没人关注。

青训其实是大海捞针 咱们观念里青训不就是挑选有足球天赋的小孩子嘛?远没有这么简单,这其中存在一个“存活率”问题。第一,大多数苗子从六岁开始被挑选,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第二,六岁的孩子要他有耐心上完20节课,留下来的孩子又少了。第三,剩下的孩子每周能坚持训练一次的又更少了。



最大的问题来了,一名足球苗子从六岁到十二岁踢了六年球,十二岁普遍是孩子们开始上学的年龄。国内的足球学校本来就不多,又有多少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呢?学业还是足球,十二岁的孩子没法自己下决定,掌握权在家长手上。而且培养一位职业素养优良的球员,不光俱乐部,家长也要付出大量资金,你敢保证每位孩子都家境优渥吗?独生子女这么多,多少家长愿意拿家庭的未来去冒险。 究竟是谁毁了青训? 学校。大都数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但是他们没想过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球员,只是为了在市级比赛、省级比赛中拿到奖项为校增光。

每天下课后重复那一套枯燥的、无谓的训练方式,球员的兴趣会被消磨。 球迷。球迷嘴上喊着发展青训,然而他们只是动动嘴皮子。当这位网友发布自己俱乐部下面孩子们的青训视频时,换来的却是网友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 中国足球缺的不是专业的足球学校,缺的是摆脱无目踢球的普及。


家乡足球


其实中国真的不缺好苗子足球球员,最近比较关注小学生的足球比赛。说天份和能力真的不差。问题来了,为什么一长大就不行?我身边也有很多例子了。小学5年级前,家长还给孩子报足球,篮球训练班。5年纪开始,基本就是语数英训练班了。没有一个好的培训环境,好苗子都被教育制度抹杀了。再者,到了初中,高中时候,打篮球,可以短时间耐凑齐人玩耍。足球,太难了。在校的时间也不允许。我觉得这个原因真的最直接了,不是没有好苗子,而是被抹杀了,不是孩子们对足球不喜欢,而是不允许。在此不谈论长大后足协的作为问题了。所以再怎么样,中国足球也难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