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故事传说——黄巢落马在莱芜!


莱芜故事传说——黄巢落马在莱芜!

香山一带有座山峰,平地突起,陡峭高峻,流泉鸣琴,松柏滴翠一路通山外,险要又秀丽,这便是人所共知的黄巢崮。因黄巢曾在此招兵聚将而得名。

黄巢崮东溪畔有一古刹,主持和尚叫扁地,此人粗通文武,小有谋略,起义早期黄巢曾视他为心腹,与之共议大事。谁知这扁地却是个居心叵测之徒,起义前夕便将此事悄悄密报了官府。黄巢得知是他汇密,怒发冲冠、拔剑而起,发誓要杀秃驴。他遍寻寺内外,却不见扁地踪影。黄巢余怒未息,咬牙切齿,忽见寺内一古槐,便要以此试刀。他围着古槐左绕三匝右绕三匝,突然振臂一挥,手起刀落,喀嚓一声,将古槐拦腰砍断,随着树身的倒下,里面竟骨碌碌滚出颗和尚头来。原来这古槐早已中空,扁地和尚就藏身于空心之中,黄巢这一刀不偏不倚,不上不下,正从脖子上将他的秃头砍下来。

唐僖宗乾符五年,黄巢退出长安,接连失利,最后来到狼虎谷(即今之莱芜圣井乡祥沟村)战死在这里。后人在山崖上刻下“黄巢落马处”几个大字。在祥沟村前的石光梁上,一步之内,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三个圆洞,直径约三十厘米,很象三眼水井,这就是传说中黄巢用枪搠的“一步三眼井”。

当年黄巢退兵来到这里,正值旱魔横行,河水干涸,禾苗枯焦,百姓忧虑的时节。看到这凄惨景象,黄巢也不禁忧心如焚。他来到村前河边,见一白发银须的老人正跪在地上用一个瓦罐在沙坑里接水。黄巢及其部属们长途行军早已口干舌燥,走近老汉想要点水喝。一看,老人的罐里只有半罐水,沙坑里面也只有一线细流。黄巢正在犹豫,他弟弟黄揆从后面赶来报告说:“皇嫂昏过去了,请黄王速去看看。”听说“黄王”二字,老人猛地抬起头来,看着黄巢,口中说道“黄王,你就是黄王?老汉有眼不识泰山,请黄王莫怪。”说着,一边捧起半罐水送了过去一边泣诉情由。

原来小河上游有一眼泉,泉水清洌,日夜流淌,村里人吃水都到那里去挑。谁料上个月来了一支官兵,霸住泉水不让百姓饮用。

祥沟村当中,有棵古老的槐树,遒劲挺拔,虽已半边枯焦,但仍生机盎然,粗大的树身三个人扯起手还搂抱不过来。这棵参天古树就是有名的“将军树”。

当初黄巢退兵至此,见这里四面环山,中有南北通衢大道,进能攻,退能守,是屯兵的理想地方。便决定在这里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他每天早起在这槐树下习刀练武。外甥林言是他的待卫队长,自然每天陪着他操练。这时候,唐王朝正用重金悬赏黄巢的人头。林言看到当初进兵长安时的几百万大军只剩下不足百骑,心灰意冷,为求得自身的富贵暗暗起了叛意。

这天早起,黄巢又象往常一样来到树下习武。眼见东面凤凰山头朝霞绚丽,西边旗山巍峨奇拔,南面操武山,北面云台山,紫雾缭绕。他顿觉豪情满怀,精神抖擞,正要举枪操练,冷不防树后闪出林言,举枪刺向他的咽喉,立时倒地身亡,林言急忙割下黄巢的头,去唐营领赏。唐将时溥见状大喜,心想你领赏不如我领赏,遂令武士将林言的头也割下来,同黄巢的头绑在一起,派快马飞送长安。

威震寰宇的一代豪杰被惨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槐树叫做“将军树”,并在树的周围筑起石栏杆,竖一块“将军树”的刻石。今天,石栏仍忠实地护卫着古槐。


莱芜故事传说——黄巢落马在莱芜!

黄巢的头传送到西京长安,唐僖宗喜出望外,当即提笔挥毫,写下“降寇庄”三个大字,以永志降伏黄巢位置所在。紧接着令人将这三个大字星夜兼程送往莱芜县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