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岭南人士叶生


60年代那来的的确凉?到了75年左右才有好不好。75年之前有尼龙,75年之后有的确良,的卡,的丝绸,中长纤维,等依年代后推,工资大多数是60一70元,(还是七类地区的标准),多数人均生活费均10元左右,那时生活虽苦些,人的工作热情很高,干劲十足,没有现在人那样动不动讲金钱,每天粗茶淡饭,但很幸福快乐,没有后顾之忧,看病只花五分钱掛号费,毕业分配工作。结婚分配房子,上学几毛钱至一块多元学费,困难家庭免学费。单位还有生活困难补助!孩子随便生。


青哥136210132


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年龄不会多大,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四十年前就是七九年吧,那一年的事我记忆深刻,那一年我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当时我父亲在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那时叫地区,下辖七个县)最大的直属企业任职副厂长,我家隔壁是党委书记兼厂长家,他们都是抗日时期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了。当时书记的级别是正县,几级忘掉了,但是工资我是记得的,110几块钱(我那时的梦想就是我这辈子争取能挣到110元/月),他家儿子大了都有工作不在身边,老婆是全职家属,每天的事就是买菜做饭伺候老头子,110多块钱还要扣除一点钱固定资助老家的亲戚,那时候物资匮乏,但是只要能买到的肉类鱼类鸡蛋什么的老太婆想买就买,为了滋补老头子身体,老太婆还到附近农村找到养羊的人家订了鲜羊奶,每天早上拿个瓶子挤了奶送来。我父亲当时级别低些,工资七十多块钱,我母亲工资三十多块钱,加在一起也是一百出头了,我家加上我兄妹三人一共五口人,我家每个星期可以吃两次肉,这在当时已经令人羡慕了,当时猪肉八毛钱一斤有肉票很多家都用不完,当时还有节约粮的说法,就是计划分配给每个人的粮票实际上发到手上没有那么多,要扣除几斤就是节约给国家了,我母亲基本上没有为吃饱饭穿暖衣发过愁,每年过年还能邮寄二十块的钱给老家的亲戚。当时整个厂里正式职工五六百,我家经济情况当属前三,那时候工资从六十年代就没涨过,没有什么奖金一说,也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就是工资,非常透明,谁家大人工资多少,我们这群十几岁的小孩都知道。再说说职工中低收入的,我一个同班同学男的,姊妹七个,父亲是车间工人,每月工资三十多一点吧,母亲没有工作(后期照顾进了五七工厂也就是家属工),就是说全家九口人每天只能有一块零几分花费,每月入不敷出,父亲工资只能勉强一家人吃饭还略欠,每月发的劳保手套口罩什么的都不舍得用,积攒起来织成衣服,我那同学从小学到七九年初中毕业前一年四季都没有穿过鞋子,大冬天的也是赤脚上学,直到毕业前夕数学老师把自己的一双白田径鞋给了他才有了鞋穿。他家也是全厂最贫困的家庭,每年都有贫困补贴,一年最高也就补贴不超过三十块钱。其余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家庭,一家四到六口人六七十、七八十块钱收人,基本够用但也结余不多。现在想来,那时候每月有一百块钱,我那同学全家九口人也能够吃饱饭有衣穿,存钱是不可能的了,那时候大人小孩都穿补丁衣服,而且都是大的退下来的衣服再给弟弟妹妹穿,好在我们厂职工和家属看病不用花钱,有医务室,小孩自己去看病报大人的名字就可以了,这也减轻了不少负担。

啰嗦了那么多,就是想用我的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四十年前,每月有一百块钱,一家四到六口人的家庭可以基本衣食无忧,过的还算滋润,有病有灾的除外。但是那时候的生活标准和现在的标准是天壤之别,那时候是吃得饱穿的暖就叫生活好,现在吃穿不存在了,住的好玩得好想飞哪飞哪想买啥买啥才叫生活好。


用户66641349353


我1974年参加工作,因为是家中唯一子女,可留城没插队。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38元,几个插队的同学让我请客,我说你们挑地方。结果去了城里一家大饭店,点菜的时候,大家尽量不点贵的,我大方的点了一道油焖大虾,3.8元,同学们都说太奢侈了。这頓饭花掉了半个月的工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同学中最有钱的人,那个年代,独生子女是奇葩,我身边的同龄人家中都是四,五个孩子,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应该是得益于住房,教育,医疗基本免费,粗茶淡饭,布衣糙棉。那时候病也少,特别是富贵病,据说北京的第一例糖尿病诊断出来时还引起争论,这就是传说中的糖尿病吗?我一直有个观点,人这一生实际上就两个死法,一个是饿死,一个是撑死,自己选吧。


阎氏兄弟


老夫今年八十。七十年代,我工资五十六元,妻子四十二元,孑女二人,父亲去世早未成年弟妹五人,母亲无固定收入四十余元。孑女在单位幼儿园,弟妹全部上学。看病不收弗,弟妹,母亲半费,看一次病一,二角钱,公房二户共百余平方,交单位租金五,六元/月,未感到生活紧张。生活较宽裕。大家庭,和睦。油,猪肉,豆剩品,棉布计划供应,但鱼,鸡,牛,冰冻猪肉,经常有卖。当然这不是六十年代初那三年。但三年困难时,由于干群一条心,群众之间相互关照,精神奋发问上,也未感到什么大问题?


手机用户6445053857


75年参加工作,央企科研军工,第一年学徒18块3毛钱,三毛是洗理费,单位自己 澡堂理发馆。第二年23块三毛钱,第三年37块五毛钱。第四年43块四毛八,工资航空级,算高的。78年每月增加了18块钱事业津贴费,开始叫保密费。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停发了几个月。82年事业请帖费每个月又增加到23块。还加一块五毛钱自行车磨损费。并且开始有了奖金,一线工人每月二三十不等。机械加工零部件,奖金按小时计件,208小时基本工资没有奖金。208小时以外,每增加,多干出一小时,四毛钱奖金。一般等级工人每月多干出七八十个小时就可以了。干多了会修改工时的。80年代初,家庭开始使用液化气,标准气瓶十四公斤,每罐一块八毛钱。两年后涨到三块七毛钱一罐。后来每个职工每月又增加一块五毛钱煤气补助费。双职工如果每个月用一瓶液化气,相当于自己出七毛钱用一罐气。消费开支不大,米面粮油肉蛋凭票供应, 蔬菜单调,每年秋天当地蔬菜公司分配地区,单位派十几二十台东风五吨卡和其它类型的大小货车。自已拉自已分。每年到秋季,就分莱得折腾十天半个月,龙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自己派人停产配合拉菜分菜?土豆萝卜大白菜一般储存最少得够吃四五个月。 海鲜水产鱼类内蒙当地市场根本看不到,每个季度或半年中央给调拨一批,每个职工带鱼,或,海昌鱼能分四五斤,冬天分的多一些,特级带鱼八毛五一斤,昌鱼五毛。就那样好多老师傅双职工要一份,一来吃不起,二来有鱼没有油,每个市民粮本每月半斤四两油吃鱼根本吃不起。到冬季单位再派车拉冬储取暖煤。每户两吨,一车煤几户拨拉开几堆,自己搬回去。一吨大块煤不到五块钱。穿衣服大部分都是买布料,让裁缝铺加工。年轻想穿时髦的,都是让去北京上海出差的从外地捎回来的衣服。我在单位干了十几年计划采购,办事儿像个孙子,给人采购东西像个骡子。带大卡车去北京办事,那会儿大卡车能停在前门楼子底下。警察过来看看单位的介绍信登记个车号也不管就走了。八月十五节前买月饼,糖块,小孩吃的动物饼干,能买半卡车。都的自己一趟一趟从前门大街扛到前门楼子底下装到车上。去大红门给单位的人买裸体方便面,那会儿方便面没有包装,一大纸箱子20斤,全是一坨坨的方便面,调料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两毛五一坨方便面,要二两全国粮票。分完以后钱好收。全国粮票每次也收不齐。每次外地出差同事们让买鞋就得十几双,带车出差鞋买的更多。记得有一次去上海出差,第一次看到旅游鞋,白色的,真漂亮。在我心目中把鞋的样式,功能,工艺,材料都颠覆了,原来鞋还可以做成这样的。58块钱狠狠心买了一双。谁知找一下鬼了,回到单位,谁看着谁让给代买。简直没完没了。进入到80年代末期,吃穿出差在也不用带买了,上海的大白兔奶糖算是与我告别了,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开始增加,我买的第一台福日牌14寸彩电1050块钱,三年后,我同事的亲戚,农村娶媳妇儿没有彩电不行,1300块钱強行把我的电视机抱走了。后来冰箱进入了人们的主要视线,我一次给单位关系不错的工友代买过68台风华牌172升冰箱。用火车皮把货由外地发到本地货场。义务帮忙不挣一分钱,一生当中也算是一次大手笔了。前两年退休,工资收入不到三千五。同年参加工作退休的,退休金4500以上。我是离开了原单退休的所以拿的少。


三国老四


我1969年从部队复员回班时分到工厂,月工资39元,另有一元五角的粮贴。后升过两次工资,到1979年时工资为46元。老婆工资将近40元。也就是说,我们两人月收入为88元。当时不供房(自有住房),不供车。两个孩子,一个上学一个由丈母娘带。

我们这样的收入,仅能维持一家四口最基本的生活,添制家具家电完全是做梦。

最后补充一句,我们这样的收入,在本地的同龄人中绝对是高收入,连公务员都赶不上我们。当时的制度是统一工资标准,企业干部与国家机关干部完全一样。因为我所在的企业是国家一级保密厂,加上保密费工资标准还超过了国家机关干部。

所以说那时以一百元的收入养活六口人是可以的,但只能保证不饿死冻死。


gwb550


够!不但够还有节余!

我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在贵州深山里三线工厂,第一年21元,第二年27元,第三年31元,第四年37元,第五年转正定二级工44元。每月伙食费10元,朝阳桥每包0·27元三条8·1元,其它费用不到5元。每月总共23·1元。还余22·9元,这是单身时期,抽烟是转正定级之后!

结婚后,双职工88元,住房是厂里分配,每月房租、水电5元,大米每斤0·139共40斤5·6元左右,每星期赶集购买鸡蛋、鸡5一8元一个月从高算32元,(包括国家供应的肉,油,烟,肥皂等)医疗费全免,子女托儿、上学费用全免。不到三年,靠自己的力量淘汰了厂里配发的家俱,购置了收音机、照相机,电唱机、缝纫机、风凰单车,那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真正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小康家庭。

当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而农村,城市的干居民有许多的生活是不能以之相比的,不过贪富之差没有现在这么明显,只是吃好吃坏之分,穿好穿坏之别。现在收入翻了百倍,如果说还养活不了5个人,那是生活质量提高了,七、八十年代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高挡电器,汽车、手机、高档服装、旅游、住房……没有一样不要钱,如果能放弃高档的追求,只是为养活一家人,现在的工资还是有余的!


user5303762286193


100元算很有钱了,记得那时候,冬天有棉衣发(劳保),爸妈都领给我们小孩子穿,还记得用2分钱买了一根甘蔗,一整根的那种,现在要18元(本人喜欢吃甘蔗),我们家4个孩子,爸妈工资加起来150元,还要负担外公外婆和奶奶,感觉家里吃饱没问题,住房水电看病都不要钱,小病去医务室拿药就行,大病就转院。就是物资不够多,好多东西买不到,什么都要票,那时候大家都这样也没什么,无忧无虑,单位的氛围很好,基本家门锁形同虚设,大家互相帮助,努力工作,没那么多杂事,挺幸福的。现在看起来工资高,但开销大,什么都要钱,出小区门口就要掏钱,现在的物资丰富,什么都想买,过得累。还是以前好


小酷1234567890


40年前我父亲每月36.8元母亲挣的好像比父亲少 具体少多少我不知道 因为当时我母亲挣的钱自己攒着给姥姥家(我因此记恨母亲当时妹妹太小不知道这事,到妹妹懂事后也知道了母亲挣钱不往家里放时基本上就不去姥姥家了)再说父亲这每月36.8元的工资养活的是一家五口人当时奶奶健在,过的日子和其他人家一样都是蒸窝头贴饼子 白面少一个月都蒸不一次两次馒头,孩子多的生活上更是差点有的孩子多的粮食不够吃还得吃高粮面,当时在队里当书记 队长 会计 出纳 保管的生活比工人们好点,这就不用我说原因了 大家应该都明白。那年代挣钱少但物价低啊,夏天拿五分钱去村里的菜园子买菜瓜 一斤半一个的大菜瓜可以买三个,红糖颜色的糖块一分钱两块,大白兔两分一块。


先看有没有好评论


四十年前,也就是1979年之前,能挣100元的寥寥无几。别说一个人挣100元,就是夫妻二人加起来能有100元的也不多。

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和老伴1979年结婚,那时我挣36元,老伴挣42元,俩人合计78元。这78元要分成三份,1、生活费:40元;2、给老人:15元;3、存钱:20元,还有3元作为机动备用。

40元过一个月,可想而知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有多难。为了把日子过好,我每月开支后先把副食本、粮本上的东西都买齐了,剩下的钱分成4份,就是4个星期的菜钱。每个月都过得紧巴巴的,经常是离开支的日子还有好几天呢,钱就没了,盼着赶紧发工资。

1979年之前没有涨工资这一说,就是熬年头。工人按技术等级,一级工一级工的往上涨,涨到8级就不涨了;干部按行政级别涨,有半级、有一级,那时干部工资比工人工资要低,有些人为了能多挣1块钱,放弃干部身份按工人等级涨工资。

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逐年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这完全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

现在我们老两口都已退休,每月退休金共7000多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非常知足。

可以说: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