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都是什么题材,你喜欢莫言的小说吗?

娱乐刀锋A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引得诸多不服。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和读文习惯,但是实在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以嘲讽他人为显己之本事。莫言的作品取材不是现代生活,而是上个世纪中叶之交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说实话,虽然看过他一些作品,但是实在谈不上喜欢,因为看得太过压抑,但是却有值得一看的理由,当然许是我境界未到,重形式多于内容之故。丰乳肥臀,书名俗气,内容一观之下也是十分压抑,但是却在那重重压抑的生活里,讴歌赞美了女性和母亲的伟大。檀香刑,似为写一种刑罚,但是对义和团那段时期的反思以及对主人公孙眉娘之父站在十分朴素的良心与实际情况的冲突之下的人性光芒。生死疲劳,蛙,以及最为人所知的红高粱。跨越的时间线基本是以民国初到改开初的为主。和现在的实际生活有了隔阂之故,被人所不理解。

就拿最为俗气的名字丰乳肥臀来说,主人公母亲一心要生一个男孩,但是却总是未能如愿。一连生个八个丫头,最后才生了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就是小说的第一人称。很多人会诟病和不解的是,母亲虽说有一定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但是其实八个女儿却有各自不同的父亲,而最后的儿子确实和一个洋人牧师所生。人物关系复杂,而且所遇境况悲惨,在当前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不为人喜欢其实是我们的悲剧,而绝不是作品真是人们所批评的揭疮疤,讨好国外评审的缘故。

主人工我在书中实在是一无是处,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却一直是母亲和几个姐姐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用尽一切来供给,而几个姐姐嫁的人更是充满了意味。嫁给了土匪,国党,我党,还有被卖入妓院,被外国人收养的。虽然她们都和她们的丈夫走到了一条路上,但是对书中我的照顾却从未改变。只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变幻实在太快,每每一个姐姐遭到了打击,最后的苦果永远是母亲在承担,就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护着那还没长大的儿子。

书中的姐姐为了弟弟上官金童就是第一人称的我都做出了自己的牺牲,为的是让那个外表好看,头脑好,而且中西结合的弟弟有一个好的成长和未来,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其实至此,脉络已经很清晰,几个姐姐的不同遭遇是一代代不同理想和信念的人的奋斗,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这个苦难深重的家庭的唯一希望,就是上官金童得到一个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把所有如上官家经历的平民百姓在那个战火纷飞,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候所面临的苦难一点点展现出来,实在是十分高明的写法。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这既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国家史,而这个家里所有人不管是走上了哪条路,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上官金童,在此过程中,他们可怜的母亲承受了许多难以承受的苦难,而这个母亲实在是这个大地的化身,不论儿女们如何折腾,最后一家的奋斗得来的那个中洋结合虚有其表的儿子如何不济,都未曾后悔。

莫言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往往都十分复杂,不能单纯以好坏一概而论。这实在是真实社会的投影,可是人们的看书体验早已改变了吧,往往未看其书,便骂其人,往往更是道听途说,实在没有接触到书中原意。我虽不喜欢这种文风,但是深深觉得是自己境界不够的原因,还是推荐大家一读。这是在一位伟大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如酒神等我实在看不明白。


白石龙寄居蟹语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莫言作品及题材

莫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其比较有名的小说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1987年)、《酒国》(1993年)、《丰乳肥臀》(1995年)、《生死疲劳》(2006年)、《蛙》(2009年)等。

1986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年,担任影视改编编剧,被张艺谋拍成了电影《红高粱》,巩俐和姜文主演。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蛙》获得矛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的小说基本都是农村乡土题材,充满了“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因此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的小说可能不太好读,原因有这么几点:

1,莫言是1955年生人,童年时代经历过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青年时代又参军,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很多人和莫言不是一代时代,所以自然代入感差一些。

2,莫言的小借鉴西方现代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等较多,跳跃性极大,所以不太好读。

莫言的小说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意识流是莫言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也有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实交融的手法;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戏剧的夸张、变形,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

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还有引用生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等,这都是来自他对自己最推崇的两位西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作者)的模仿。

        

莫言具有对西方现实主义探索精神,所以他写出了《酒国》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3,更可怕的是莫言不仅借鉴西方的,还努力从齐鲁文化、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以及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传统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生死疲劳》是是最能体现《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的一部小说。

4,莫言的小说极具辨识度,因为他的作品都具有强悍的暴力美学。举个例子,大家熟悉的《红高粱》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因为它用原始的语言和表达,验证了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基本暴力的语汇。

《檀香刑》是最能代表莫言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莫言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惊人的想象力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惊心动魄的酷刑场面,像是一种来自地狱的悲惨光辉,不是卡夫卡式的阴郁刑罚,而是混合着极度虐待和受虐的肉体狂欢,犹如帝国没落钱的最后盛宴。

 

最后一个问题,喜欢还是不喜欢莫言的作品,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人欲罢不能,不喜欢的可能立刻扔书呕吐。但是,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否认莫言作品的成就,莫言以狂欢化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他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他不断进行文学形式的探索和语言的创新。

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说明莫言就是世界第一,但是这是世界文学对莫言作品的一个绝对肯定。








柏拉图有个理想国


我读的书少,莫言先生的作品没读过,但我知道《红高粱》是莫言先生写的。莫言先生的作品应该有他童年记忆的成份,在那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山沟沟里,才产生出一批特色的人物。之所以知道莫言老先生,还是成年后再次看《红高粱》这部电影才晓的(原谅我孤陋寡闻)。孩提时就看过张艺谋和巩丽版的《红高粱》,那时更不知莫言,也不知艺谋和巩丽。只记的了一个电影情节,一个穿着红花花袄的大姑娘,被一个土匪头子,强行拉入了一片高粱地中,后来衣衫不整的躺在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中间,两眼空洞的望着蓝蓝的那片天,周围的高粱在风的推动下無动着身姿,如同水波,一波推一波。这个场面在我幼小的心理埋下了深深的铬印,一直觉的那个叫九儿的花姑娘好可怜,又好惋惜。长大后再次看《红高粱》才明白,原来那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总算多少年的心结,一朝释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没有好人坏人太明显的区分,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就不算是恶棍。特殊的年代,匪民共生,大多也是乡里乡情,同饮一方水,同耕一片土。在国恨面前,却也同仇敌气,一切的个人恩怨也化做乌有。面对日寇的侵略,保卫家园,鲜血染红了那片祖祖辈辈的高粱地。像莫言先生这样的文学家,他们大多不会去读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都有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老先生的文学文格,任何词语都不足以评述,就俩字"真实"。老先生的作品,应该有很大一部份来自于耳闻目睹,内心装的都是生活感悟、人情评判、喜悦的、忧愁的、感伤的、不满的、矛盾的,都是内心活动的一种真实的表达。


东春1008015132909


喜欢,乡土题材


纷吾内美


莫言的小说尽写的是中国当年贫穷落后的内容,好的他不写,他的作品就是反动言论。莫言是大右派卖国贼,所以他的作品才得到那些反华外国人的好评。


手机用户6355393029


莫言的乡土题材我比较喜欢


江辉3


不喜欢。说实话莫言的文字驾驭功力,比冯骥才,张贤亮等差的远。


安静冯


莫言的文章都是收罗了极少数的人渣的行为,以点带面的抵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知莫言先生是近视呢?还是有意而为之!你为什么对正面的绝大多数人的满满正能量的行为视而不見,偏偏只暴光少数人的不耻行为!你这是在赞颂中华还是毁誉中华?


老叶爷635


我最鄙视、憎恨莫言这种汪精卫的传人!


一介草民68323097


小编,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谈莫言?在小说中丑化中国人,特别是在《蛙》中讨西方国家的欢心,迎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蔑和攻击,胡乱编造小说故事情节。这样的人,早已受到人们的鄙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