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无锡“蠡园”的历史不足百年,但中国有关范蠡和西施的传说却已经有了两千多年。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蠡园所在的这片水面是太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称“漆湖”或“五里湖”,后因相传范蠡和西施曾经在此泛舟,故改称“蠡湖”。而蠡园的出现,要追溯到民国年间。1927年,无锡青祁村人、时任无锡县第三区区长的虞循真注意到蠡湖北岸的风景价值,开始带领民众筑堤理水、修亭建桥,营造湖岸风景区,计有“青祁八景”,此为蠡园之始。在此基础之上,无锡籍企业家王禹卿效仿范蠡“货殖起家,散财以治乡”,用3年时间,斥资20余万元大肆营造园林,蠡园始得其名。1930年,虞循真又受无锡籍工商界人士陈梅芳之托在蠡园西侧建造“渔庄”,又名“赛蠡园”。1952年,将原有的长廊向西延长200米,使蠡园和渔庄得以相通。现在的蠡园包含了当年的蠡园和渔庄两个部分。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蠡园正门面阔三间,石砌硬山顶,石库门样式,门楣上嵌“蠡园”石刻。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门厅后墙开有八角形门洞,引出一截暗廊。出暗廊,即为障景假山。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穿过假山看到的第一景曰:蠡湖烟柳。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可惜不是柳絮飘落的季节,无法欣赏到唐代诗人张仲素在《春游曲》中描绘的景色:“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但缤纷的细雨,却让我们体会了一把“蠡湖烟雨”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意境。湖岸边立有一块“蠡湖烟柳”景名碑,题写者是曾任江苏省政协主席的孙颔。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景名碑对面还有一块横碑,上面以隶书镌有《养鱼经》全文。《养鱼经》相传为范蠡所著,为我国最早的养鱼著作,但古本已逸,我们现在的看到的《养鱼经》引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这篇短文中,范蠡以回答齐威王问题的方式,讲述了养鱼的多种经验,并将自己家资巨万的主要原因归功于养鱼。据说,今天在太湖一带依然传颂着“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的顺口溜。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蠡园中的主要水面大多被横平竖直的堤坝所分隔,这让刚刚读罢《养鱼经》的游人,还真有走进鱼塘的感觉。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在主水面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基本为方形的湖池;湖池东、南、西、北岸边各有一个建于1954年的单檐歇山顶方亭,合称“四季妙亭”。东亭为春亭,亭额:溢红;南亭为夏亭,亭额:滴翠;西亭为秋亭,亭额:醉黄;北亭为冬亭,亭额为:吟白。这四亭的亭额为1980年公开征集所得,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四亭所倚湖岸遍植梅树、夹竹桃、桂树和腊梅,四季花开不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我们游览的时候,正值冬末春初,腊梅已经开始凋谢,梅花开得正盛。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在四季亭北亭的东北方向,有一构筑在湖池中小岛之上的八角单檐攒尖顶小亭,称“涵虚亭”。亭名取自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涵虚”的意思为水映天空。涵虚亭原在蠡园的东部,建造渔庄时将其移建于此,并将四周的矮墙和花窗去除。亭旁立有一碑,上镌“渔庄”二字,当为从前渔庄旧物。这“渔庄”二字的题写者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谢霈。谢霈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工书法。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由涵虚亭向北,即进入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林区域。这里林木茂密,假山耸立,湖岸曲折,亭台错落,显然经过精心设计。从位置上看,这里应该就是当年的渔庄。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月老亭”是一座四角全竹小亭,不施彩绘,简陋古朴。亭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侣;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的上联出自元末戏曲家高明的《琵琶记》,下联出自元代另一位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月老亭旁植有数十株桂树,花开时节,香飘满园,故称“桂林天香”,为当年虞循真所造“青祁八景”之一。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月老亭背后的假山有相当的规模,峰回路转,好似迷宫。假山最高点名“归云洞”,登临其上可观全园景色。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在里面转了好几圈,终于转到了“莲舫”上。莲舫建构于1930年,与多数石舫船头向水不同,其一侧与湖岸相连,其他三面临水,呈靠泊之态。舫口有联:“锦缆常系衿香薄;舡窗暂启雨声稀”。好多网上有关蠡园的游记、随笔都把“衿”字误认为“拎”字。“衿”指衣服,“衿香薄”是说衣服又香又薄,那“拎香薄”又当何解呢?作为游客,你在记录你的所见所闻时,一定要认真求实,不能人云亦云,遗误给他人。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莲舫对面是一座歇山卷棚顶小轩,称“邀鱼轩”。该轩穿粉墙而建,两面均筑有临水月台。从墙的两侧看,邀鱼轩分则为两个半亭,合则为一个整轩,分和自然,构思巧妙。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轩内面东悬有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题写的“邀鱼轩”匾额。在蠡园内已经看到好几处与鱼有关的景观,足见无锡人对范蠡在养鱼方面所作贡献的念念的不忘。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从邀鱼轩东出,可远远看见伫立在湖池中间小洲上的西施汉白玉雕像。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中的“大姐大”,也是结局最为完美的一个。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西施在吴国灭亡后,被越人沉于江中。也就是说,在吴越两国眼中,西施都是红颜祸水。我们今天姑且还是把前一种结局作为西施的归宿比较好,因为美好的东西毕竟可以给后来的人们带来愉悦。这一景为什么叫“西施映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西施不是“沉鱼”吗?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西施雕像对面的湖堤上有一座石砌单拱石桥,半圆形桥拱倒映在水中,恰似一轮满月,该桥因此得名“映月桥”,同时呼应“西施映月”之景。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过映月桥北行,可见一座名为“柳荫亭”的圆形攒尖顶小亭。该亭最大的特点,是在其圆顶上嵌满了紫陶碎片。有文章介绍说,这些紫陶碎片在阳光下会熠熠闪光。但前一天夜里降下的雪此时还覆盖在亭顶上,让小亭一下子变成了一座素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转出柳荫亭,我们被不远处飘来的香味所吸引,进入到一个叫“桃源居”的所在。这桃源居其实就是个特色餐厅,主打饮食是范蠡酥饼和西施豆腐花,酥饼5元一个,豆腐花6元一碗。由于临近闭园,豆腐花已经售罄,只买得几个酥饼充饥,味道也还不错。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接下来游览的是整个蠡园最主要的景点——“春秋阁”。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春秋阁坐西朝东,建于1978年,面阔三间,高三层,重檐歇山顶,中间一层建有开放式环廊。底层檐下悬有国画大师刘海粟题写的匾额“春秋阁”,两边有联:“鸥侣无猜四面云山谁作主;鸱夷安在五湖烟波独忘机”。“鸥侣”是说以鸥为友,引申为隐居;范蠡在经商时曾自号“鸱夷子皮”,“鸱夷”在这里代指范蠡。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底层堂内正中奉祀范蠡青铜坐像,上悬“儒商鼻祖”匾额,两侧是一副篆书对联:“兴邦济世千秋商圣出三户;纬地经天八斗奇才泛五湖”。在这里,范蠡已经不再是叱咤风云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报仇的政治家,而是“三成巨富,三散家财”的义贾侠商。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二楼正壁是一幅《范蠡泛舟图》,范蠡和西施在船头似乎正在说着什么,惬意非常。但两边的联语“生意兴隆福星照;财源广进好运来”实在是俗不可耐,大煞风景,而且也与画作的意境不相合。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两面山墙上各有一副大型漆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范蠡和西施的传奇故事。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顶楼正壁上是两件颇有来历的书法作品,中间一幅是稽曾筠所赋并题的一首七律:“白云深处几株红,点染秋容见化工。但觉踈林盛花事,不知青女斗春风。溪山有色迟归鹰,桃李无言让晚枫。落向仙源流出去,定教错认引渔翁。”稽曾筠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善治水,有政声。两边的一副对联“衔其山川拾其香草;烝以灵芝润以醴泉”则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刘墉之手。这两件书法作品虽然不是原配,但风格相似的书风和一致的装裱让它们显得珠联璧合、宛若天成。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春秋阁北侧,有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厅堂,称“红蓼榭”,檐下悬左手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层波叠影”匾额,门前抱柱上有两副对联,其一:“百尺爱长廊风景宛如游北海;四时饶胜概烟波不再忆西湖”,撰题者是民国年间无锡知名教育家蒋士松。其二:“一舸来时正春水犹香好山未老;百花深处有明月作画微风动裾”,撰题者孙揆均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工诗善书。现在该厅堂已经辟为茶室。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沿春秋阁南侧的曲廊南行,即是纵贯蠡园东西的“千步长廊”。这座长廊始建于1927年,最初不足百米。1952年,为沟通蠡园和渔庄,使两座园林融为一体,将原长廊向西延长了200米,始成今天的“千步长廊”。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长廊曲折迂回,中间有多处亭台出于水上,是休闲、赏景的绝佳去处。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廊内墙壁上嵌有米芾、苏东坡、王阳明等历代名家碑刻数十方,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千步长廊”东端有栈桥伸入湖中,栈桥尽处有一座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的水榭,称“湖心亭”。湖心亭建于1935年,亭额为“晴红烟绿”,内有一幅名为《蠡湖佳话》的壁画,主角自然还是范蠡和西施,两边有联:“大好湖山平生能着几两屐;只谈风月与尔同销万古愁”。亭额由近代无锡著名实业家、书法家华绎之书写;对联则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秀才、无锡籍教育家、书画家缪海岳手笔。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湖心亭东湖面上,耸立着一座五层八角楼阁式小宝塔,是蠡园最东端的景观。这座小宝塔叫“凝春塔”,建于1936年,主持者是蠡园创建人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

因临近闭园时间,去往西施岛的游船已经停开,故未能游览“西施庄”。

范蠡和西施的泛舟之地——无锡蠡园

蠡园历史虽然不长,鲜有真正的古迹,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以水景见长的风格逐渐形成,在江南诸多名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