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许多地方的水稻苗床,由于干旱高温,稻苗被旱成白色干尖。一些不缺水的稻苗,也被高温烤得的发黄!有些高温高湿的徒长苗,由于叶片长,向下脱垂,接受直射阳光,导致叶片上半部分严重超温,叶绿素失去活性变成黑褐色,将会变成热害型生理性褐斑病!特别是通风不好的苗床,叶片长而嫩的稻苗,发病会更重!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1. 冷害型褐斑病

今年冷害型褐斑病将要严重发生,由于前期低温,第一叶生长期,遇到了多日低温,偶尔还有低于4℃的低温,使叶片达到受冷害程度。导致叶片组织失绿,形成褐斑病!冷害型褐斑病多发生在第一叶片上部,呈黑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新叶生长正常,属生理性病害。不传染,但是通风不良湿度大可能会感染细菌或霉菌,造成烂叶烂秧现象!下种量大和湿度大的苗床要加强通风。结合调酸杀菌,使用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2. 热害型褐斑病

今年热害型褐斑病多发生在第二叶上半叶上。大棚温度长时间高达40度左右,导致展开的上部叶片的上半部分,受高温热害。第二叶上半部失绿,组织坏死,形成黑褐色病斑。苗嫩,叶片长发病严重!也是生理性病害!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3. 缺锌红叶

由于磷过剩或PH值偏高,导致锌铁等微量元素不能吸收利用,叶片出现红褐色病斑,病斑可能有边缘,有红褐色斑点。病斑多发生在水稻苗第二叶片上,心叶发黄。主要是由苗床磷肥过大,氮肥过量,PH值偏高。磷元素与其他微量元素产生抗结,导致锌铁镁等量元素难被稻苗吸收,叶片叶绿素、生长素、酶合成困难,形成褐斑。加上低温冷害,稻苗产生抗冷应急反应,吸收大量的磷元素,导致其它微量元素难吸收,属于多磷缺锌症,出现红叶尖或红褐斑。病斑有点块状。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4. 细菌性褐斑病

氮肥大,湿度大,叶片长,放风小,容易发生细菌性褐斑病。病叶叶尖开始出现红色条状病斑,能够扩大成红色斑块,能使叶尖变成红色干枯壮!病斑多发生在水稻苗第二第三叶尖上,高温高湿发展迅速,要及时防治。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水稻苗黑叶,红叶,干尖咋回事?


水稻苗床控温管理

播种至出苗立针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

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温度不超过28℃,苗高在4.5~5.5厘米;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时期:棚温不要超过20~25℃ ,苗高在7.5~8.5厘米,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

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0℃,苗高12.5~13.5厘米,并加大通风炼苗,在移栽前3~5天与外界气温相等,遇到低温时,应当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3叶期以后遵循“宁冷勿热”的原则,夜间气温在10℃左右时可不用闭棚。

在大风的高温天气,切忌因担心棚膜被风揭掉而捂棚,秧苗被高温烤伤,会出现叶片黄叶,影响光合作用而成为弱苗。水稻苗床2叶期浇水管理

秧苗2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

秧苗2叶期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尤其是钵体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来确定,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叶片打卷时为缺水,要在早晨日出前或傍晚及时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

少浇水,保证床土充分的透气性。观察底土是否干了,如果不干,就不要浇水。

两叶一心期早上通风时间为3点左右,先开小口再大通风。白天要全棚通风与外界保持相近温度。

在水稻两叶一心期夜间是否要关棚的标准就是如果晴天最低温度低于5℃就要关棚,雨天温度不低于零度不用关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