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臣吕震:数次忤逆朱棣却都没有被怪罪,原因是什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于榆木川去世,对新皇帝立下遗诏,说举朝上下服丧二十七日后,便可脱去丧服。

二十七日之期到后,吕震向新皇帝朱高炽上书,建议群臣都换上乌纱帽和黑角带。遭到杨士奇的反对。吕震勃然变色,公然厉叱反对他意见的杨士奇。

新皇继位,一切礼法都需要倚仗礼部为其谋划,作为礼部尚书的吕震,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权威。加上他作为永乐皇帝的宠臣,他听从永乐遗诏,改易服饰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虽然明仁宗朱高炽最后并不采用吕震的建议,改换了素冠和布腰带,但是,吕震却带着举朝上下除了杨士奇、张浦两人外,都改易了服饰。

宠臣吕震:数次忤逆朱棣却都没有被怪罪,原因是什么?

不理会新皇帝的诏令,直接拿老皇帝的遗嘱去跟新皇帝对着干,这算是吕震身为礼部尚书忤逆皇帝事件中最有理的事情了。

吕震字克声,陕西临潼人。洪武年间以乡举进入太学,燕王朱棣起兵时直接投降,成为朱棣的宠臣,官至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

作礼部尚书这段时间呢,吕震是想方设法地去拍朱棣的马屁,又是上报曹县进献驺虞,又是主持榜葛剌国、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进贡麒麟,三天两头的向朱棣请祝贺。

朱棣什么人,自然不会因为他两句话就找不到北,对吕震说:"天下治安,没有麒麟又有何损?"

宠臣吕震:数次忤逆朱棣却都没有被怪罪,原因是什么?

但是吕震身为国家大臣,不以辨别是非为宗旨,只想借各种机会献媚,这岂是君子事君之道?

比如,郎中周讷请求封禅,吕震就在旁边摇旗呐喊,极力赞成。在朱棣看来封禅这事完全没有意义,未避免劳民伤财,他就责备了吕震荒谬。

吕震虽然屡次当面受到斥责,但终不能改。金水河、太淮池结冰,结出楼阁龙凤花卉的形状,皇上召群臣去观看,吕震借着机会又是请祝贺。

而有人上奏太和山出现五色云,或者是有人画瑞光榔梅灵芝献上,吕震也是率群臣借机上表祝贺。

宠臣吕震:数次忤逆朱棣却都没有被怪罪,原因是什么?

这位吕震,能做到礼部尚书,自然也是不同凡响,吕震的记性特别好,每次奏事,别的尚书都手拿副本,又与左右侍郎轮番上奏。吕震呢,任由情状多么复杂,多么千头万绪,他都能背诵如流,不曾有误。

明史中,有记载这么件事情,说吕震曾扈从朱棣北狩,朱棣在沙碛中发现了个石碑,曾经率群臣去读碑文。

过了一年,朱棣又与文臣谈到了这块石碑,诏令礼部派官去录回碑文。吕震却说不用派,让人备好笔纸,就在皇上面前给写出来了。

后来,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对,果然是无一字脱误。

宠臣吕震:数次忤逆朱棣却都没有被怪罪,原因是什么?

虽然呢,吕震有本事有才情,但是呢,他为什么就被评价为:“然无学术,为礼官,不知大体”?

原因就是,他做的那些事,真的不符合礼仪规矩。

永乐十七年(1419年),朱棣在北京,因事索要章奏,侍臣说留在南京了。皇上忘了吕震先前的请求,便问吕震是不是做了调整。

吕震害怕得罪皇帝,说:"没有,奏章应当送达行在所。"朱棣再三询问,吕震仍这么说。朱棣于是以擅留奏章之罪,杀右给事中李能。

吕震还曾经做过,私下把妻子的丧柩和祭祀用的香帛,同载在一辆车上,这在古代那完全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宣德元年(1426年),吕震祭祀太庙时设斋,在西番僧人住处饮酒,大醉而归,当晚死去,结束了他罪孽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