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曾經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一千個品牌商心中有一千個新零售,新零售是創新的,是趨勢也是必然。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各中電商平臺、傳統商超、電商品牌、線下品牌等都蜂擁而至,都想搭上“新零售”的快車。

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但當馬雲把新零售玩的風生水起的時候,很多品牌也開始藉著新零售的旗幟照貓畫虎,電子商務品牌線下開店,線下品牌試圖做電子商務,但並沒有真正瞭解新零售業,尤其是服裝行業,2017年虧損,關門店和業績下滑仍然是傳統行業的背景和主流。

這是新零售嗎?當然不是。這些品牌商們看到新零售趨勢的同時,卻沒有讀懂新零售的本質,玩砸了新零售的套路,狹隘的把新零售當作“線上同步鋪貨”。

新零售的冰與火

新的零售業是由馬雲發起的,最暢銷的新零售平臺也是阿里系。

阿里的新零售大地圖,淘寶為天空,菜鳥為土地,在格式上,原有的在線電子商務平臺淘寶,天貓,以及阿里後來投資的銀泰,大潤發等線下實體商超,是從1到n,把傳統的電子商務和傳統商超升級和轉型為新的零售系統,是“老換新”的改進和升級。

作為阿里零售系列的新手,從0到1,從零開始,新零售作為DNA,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零售物種,這是土地的創造和顛覆。

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整個阿里的新零售佈局:線上線下融合、多業態並舉,驅動這個龐大系統運作的基本動能是什麼?在前端,雖然格式非常多樣且豐富,但它受數據和經驗的驅動因此,可以實現分散和不分割的“天與地”遊戲。

另一方面,阿里線上和線下全面佈局,可以獲得用戶數據的完整鏈接,以便更好地實現數千個人的個性化關懷。

以300億港幣賤賣的百麗鞋業,早就佈局了電商,實現了線上線下渠道全覆蓋。————但是照貓畫虎的所謂“新零售”並沒有拯救百麗。從2014年到2017年,百麗的收入急劇下降,利潤暴跌,市場價值下降。在高峰期,有300家商店在兩個月內關閉。

我們再來看看達芙妮吧。這款曾經光彩奪目的女鞋,曾經被稱為Belle的兩雙女鞋,達芙妮被譽為女性鞋業的“寶馬”,百麗則被稱為女性鞋業的“梅賽德斯”。在過去的三年裡,達芙妮關閉了3000家門店,三年內累計損失19.3億港元。市場價值已從高峰期的170億下降到今天的6.68億。

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當整個服裝行業處於低迷狀態時,互聯網快時尚品牌韓都衣舍也在不斷上升,實現逆勢增長。

當中國服裝品牌離線開店,以及整個渠道佈局時,韓都衣舍的戰略選擇就大不相同了。作為一個不斷髮展和成熟的在線品牌,韓都衣舍始終認為開設傳統的線下商店是歷史性的逆轉。

新零售:品牌在左,平臺在右。

無論是百麗,達芙妮還是美邦等等,他們的新零售道路都出了問題。根本原因是他們不瞭解新零售的本質是什麼,仍然使用傳統的“銷售”思想。設置新的零售。

換句話說,在韓都衣舍之前,中國只有一個新零售平臺,還有一些品牌只會空喊著新零售的口號

憑藉韓都衣舍服裝店的經驗以及其他服裝和鞋類品牌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新零售的核心是消費者體驗,而不是消費者(交易)體驗。

中國電商的成熟,全方位的物流,送貨上門,客戶服務的在線服務,信用評估的決策參考,隨時返回的售後服務等,在線,足以實現消費的完美體驗————買得到,買得好,買得快,買得方便。

韓都衣舍說為了賣貨的線下門店都是在開歷史倒車

為什麼?如第一點所述,他們沒有提供額外的服務和價值。其次,在服裝行業,線下商店的樓層效應太低。

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離線零售和電子商務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商店的規模也不同,這幾乎決定了運營成本。每平方米店鋪面積的年銷售額稱為坪效。這種影響與單價,流量,回購率和用戶密度等因素有關。

商超和盒馬的購物場景是家庭購物,他們的用戶是普遍的,而服裝的主流用戶是相對細分的。

例如,韓都衣舍的主流用戶是90和95,然後是相同的覆蓋範圍。在半徑3-5公里範圍內,後者的用戶密度遠低於前者。而且,這些90年代和95年代已經習慣了電子商務購物,品牌已經開設了商店,無法將它們拉到線下商店。其次,服裝相對於高價電子產品,客單價相對較低。再次,服裝相對於商超等,購買、消費頻次低,你可能一週逛三次商超,但未必願意一週逛三次服裝店。

總之,線上品牌商開設線下門店,確實是在開歷史倒車。阿里的大潤發,銀泰,盒馬,蘇寧等的佈局不同於服裝行業,具有不同的屬性和不同的消費特徵。

到底什麼才算是新零售?

新零售不僅僅是從線下走到線上,或者從線上走到線下。

香奈兒說:“女孩應該有兩件事,她和她想要實現。”在韓都衣舍的閃光店中,VR體感遊戲充滿了酷感,也可以獲得優惠券,90後的IP萌芽和95後的女孩,在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小屋中可以體驗科技感和 “外星生命”等。

上述快閃店都以消費者為中心,深入瞭解消費者體驗,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它似乎很有趣,可以長期銷售,而傳統的線下商店仍然以銷售商品為中心。客戶長期以來經歷過審美疲勞。

重新開放平臺和全新零售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於品牌新零售是線上商業智能算法驅動+線下更豐富更娛樂化的場景體驗,通過重構人貨場,不斷提升商業效率。

對於品牌所有者而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用戶的體驗將變得越來越關鍵,傳統的渠道思維和銷售思維最終應轉向“以人為本”。

法國哲學家讓·波德里爾曾經說過:“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人們總是把物品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己的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