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樑:人到中年的我,還願為他放下面子去當一個追星族

老梁:人到中年的我,還願為他放下面子去當一個追星族

2000年的時候我在上海坐飛機準備回北京。在候機的時候,離我大概有20米遠的位置上,坐著一箇中年人。顯得很安靜,個子高高瘦瘦的,而且梳著披肩的長髮。旁邊帶著一把從外形看像吉他,我怎麼看都覺得他眼熟,後來突然想起這個人的歌聲曾在無數個黑夜當中,陪著睡不著覺的我一起度過。他就是齊秦。

當時自己非常想走到他身邊跟他好好聊聊天,可是後來出於一種人到中年式的矜持,覺得自己已經過了追星年齡了。但是回到北京之後我有一絲絲後悔,覺得為什麼不能跟他一起聊聊天,把過去失戀的悲傷,無法安放的青春躁動,跟他一起聊聊。

我感到有那麼一絲後悔,但是後來我突然想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坐在那,能讓我義無返顧丟掉這些面子和尊嚴追星,這個人肯定不是齊秦,對於我來說那個人只能是羅大佑。

咱們有不少人,都聽過臺灣校園歌曲,典型的代表,童年,橄欖樹,門前一棵葡萄樹,蝸牛和黃鸝鳥,外婆的澎湖灣,這都是臺灣校園歌曲。

我們一開始接觸流行音樂,因為當時大陸沒有流行音樂,就聽著羅大佑的歌,開始成方圓唱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是羅大佑的歌,就覺得它清新好聽。“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長大的童年"就感覺那樣的歌詞如此傾心,一下子打動了我們。

老梁:人到中年的我,還願為他放下面子去當一個追星族

“福利社裡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一看這我明白了,隔壁班的那個女孩為什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

我們讀書時候早戀像洪水猛獸。老師上課把你叫出去,你還不能跟別的同學說,家長都得私下教育,所以在當時早戀是犯忌諱的。這些年我們大陸逐漸的走向一種開放,這個歌,其實不是羅大佑自個唱,最開始是羅大佑寫給張艾嘉的,所以說,童年,這首歌是羅大佑第一首在大陸流行開來的歌曲。

羅大佑詞曲都寫的不錯,但形象長得磕著點,讓大夥看了覺得對不起觀眾,所以羅大佑當時戴個墨鏡是一種自我掩飾。其實也代表著現在好多年輕人,他的思維沒有成熟。它表達一種憤怒的時候,內心還是相對比較脆弱的。

所以他外在的波浪卷,再加上大墨鏡也是它遮掩內心虛弱的一種反映。當時那個時代,羅大佑從校園民歌開始,一點點過渡到帶有憤青色彩的搖滾類格局。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沒有忘記人生的感悟,包括歌曲當中最淳樸的表達愛情這個層面,當時他創作了一首歌,我們讀書那時代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有一首羅大佑的歌,就堪稱是我們整個這個時代的一個寫照,這歌叫《光陰的故事》!

老梁:人到中年的我,還願為他放下面子去當一個追星族

咱們好多朋友都聽過,它也是採用常見的這種意向表述法,什麼叫意向表述法?我不需要把感情寫的如何透,我愛你,你愛我,過去時代多麼迷惘,將來多麼渺茫。他就是把你熟悉的東西堆到一塊,就把你那個時代對於懵懵懂懂愛情的回憶都給勾起來。所以光陰的故事,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畢業,過了多少年以後同學聚會的時候也要唱一個人的歌,那隻能是唱羅大佑的歌,如果要唱羅大佑一首歌的話,那隻能是《光陰故事》。

羅大佑是個時代性的歌手。什麼歌能流傳超過三年的?很少,但羅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為歷史,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羅大佑做到了,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