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报考须知在这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十二年苦读不容易,莫让报考耽误了前进的行程。

对于报考的细节如果你还没来得及明白,如果你还对报考几乎是一无所知,那么你首先应该知道大方向如何区分,方向对了,即使你走了些冤枉路,你也落不下多少。

高考报考就像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大的十字路口,如果把分数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这类细节问题比做盘根错节的城市巷道,那么站在十字路口需要选择东南西北高速路就是方向性的选择,对于报考来说,这类方向性问题也不少。比如你首先应该知道报考批次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官方是这样解读的-高考报考批次线是根据各批次招生计划及考生成绩确定的。各批次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只有线上考生可以在该批次线内有录取的机会,低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不能被批次线以上的院校录取。由于高考改革正在进行时,目前大多省市合并了二三本的录取批次,但不是全部省份。但即使是合并了二三本,甚至是一二本,也会有提前批次。这是由于院校性质决定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 “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但这有个前提,是在同一批次内,对于不是相同批次是不管用的,莫要混淆概念。简单的说,你如果被提前批录取了,你是没有机会报考一批次的。同理,你被一批次录取了,也就没有二批次录取的可能了。

这里提到了提前批,就多说二句,提前批多数是武警,公安,军校,公费师范生和身体受限专业对应的院校。分数也是从近七百到一本线下,囊括了大部分考生。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好与不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接触报考多年,见过太多你无法理解的事情,后悔到大二仍旧弃学重读的大有人在,如鱼得水的也大有人在,看性格,看兴趣,因人而异。很多家长喜欢从众,看见别人幸福的目光就照猫画虎,这里我给大家的第一条建议是,量力而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高考倒计时,报考须知在这里

2018黑龙江省军校提档线

上面提到的各个批次实际上都属于本科范畴,高等教育实际上分为四个层次和等级:专科教育层次;本科教育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总之,本科高校只有一个层次和等级,就是(本科教育层次)。1、2、3本高校是同一个层次和等级的“本科高校”只是侧重不同。“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高校”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应用;大专教育主要也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后者重技术。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本科之间所谓的区别:一是录取批次不同: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本科录取结束开始专科录取。 二是收取的学费不同:一本、二本相对稍少一些,但一些转设二本学费也相对稍高一些,三本院校学费相对也稍高一些。三是办学性质上的不同;一本是“公办范畴”的;二本大多数是“公办范畴”的,但有极少数也属于“民办范畴”的;三本: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本科院校”等,是“公办民助范畴”的。总体上说,123本本质上没有区别同属本科学历,差别在软实力上。

当你确定了自己大致的方向,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院校的方向性问题了。这是一个几乎年年都避不开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个人建议,同层次院校以专业为主,不同层次院校以院校为主,专项领域(比如医、师)选地域。一般来说,准确选择专业比准确选择学校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填报专业志愿,把它放在比选择学校还重要的位置上。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都应当考虑就业因素,但也不可盲目地把就业因素放在第一位。在选择专业时,应该尽可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志趣去选择。

这里需要补充二点,一个是特长,兴趣与爱好不是说生活,是学业。另一个是要尊重孩子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学习的是孩子不是你。你给孩子报考的过程是在给孩子一个指路明灯,前提是基于你对孩子的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高考志愿填报由父母包办往往事与愿违。这样不仅不利于考生个性发展, 也会影响考生在以后学习中积极性, 还会让考生和父母之间产生分歧,影响家庭的和睦氛围。当家长建议孩子报考某个专业而孩子却不喜欢时,家长要给孩子讲明白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工作领域、职业发展等,以理服人;对于孩子喜欢、家长不赞同的专业,家长也不要急着否定,要跟孩子一起了解这个专业以及所在行业 ( 或将来从事的职业 ),多向业内人士或高校老师进行咨询,分析利弊,共同探讨。其实,家长在孩子报考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是对考生负责的表现。家长的爱子之心可以理解,但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可越俎代庖,替孩子决定。而考生也需充分尊重父母的人生经验,不可一味逆反,在听取父母建议的同时,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做出最终的选择。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是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对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反馈存在滞后性。现在查阅的就业率反映的只是过去一两年或当下行业的人才需求,并不能完全反映四年后的形势。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的就业趋势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因此,考生和家长还要最大限度地去了解某些专业未来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宏观趋势。总之, 考生和家长报志愿时不要被就业率牵着鼻子走,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就业率。建议大家在多方考虑的基础上,理性选择所报专业。

高考倒计时,报考须知在这里

高考倒计时,报考须知在这里

我给大家第三条建议须知是要读懂招生章程。大家都知道,买卖需要签订合同,但对于报考,很少有人看院校的招生章程。什么是招生章程?通俗讲就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和简章最大的本质区别。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基本上你想要的在这里都能寻觅到踪迹。

招生章程作为高校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示。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每年4月、5月)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公示。大家可以点击院校官网或者本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关注最新发布的高校章程。这里友情提示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专业名词可以找今日头条,只要你静下心来,用心寻找,查看和比对,那么搜索引擎会让你豁然开朗,切忌不要不懂装懂。

我给大家的最后一条建议须知是谨慎对待“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就是退档后只能参加下一轮录取。那么,这个风险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要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说起。平行志愿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投档规则。投档时,同一批次线上所有考生先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再由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学校逐一进行检索,并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考生档案投进院校后是否意味着就一定会被录取呢?不一定,这要看考生填报的志愿是否科学合理。如:当考生档案投到A 院校后,如果填报都是分数较高的热门专业,但本人成绩达不到所选报专业的要求,或由于单科成绩低、身体条件受限等不符合院校的录取要求,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则这名考生将被院校退档。考生被A 院校退档后,能否再投到B 院校呢?不能。因为,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实行一次性”投档。因此,考生一旦因各种原因被高校退档,即使他的投档分超出后续高校的调档线,也不能被投档,只能参加下一轮投档录取(下一志愿组、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换句话说,同一批次平行志愿里虽然可填报多所高校志愿,但考生档案只投一次,实际只是一个志愿起作用。造成退档的原因很多,除了总分偏低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服从专业调剂。

那么,什么是服从专业调剂呢?“服从专业调剂”是指考生同意被该志愿校在本省市该批次招生的任何专业录取,但不会被调剂该校未在本省市投放计划的专业。由于考生填报专业志愿不均衡,专业录取生源冷热不均,有的专业出现计划空额,有的专业考生爆满。高校为完成国家招生计划,需要将志愿专业落选考生调拨到招生不满的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在每所院校中,除了可以填报若干专业外,还设置了“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栏,由考生自愿选择。如果考生填了服从专业调剂,当其所填专业志愿全部无法录取时,高校会将其调剂到尚有计划余额的其他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当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全部无法录取时,直接做退档处理。可见服从专业调剂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承诺“只要服从专业调剂,提档后不退档”。因此,服从专业调剂可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降低退档风险,考生要理性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