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婆婆”關心,教育為啥沒有“負負得正”?

#減負#現在,學校要面對“婆婆”很多:教育、衛生、食藥、環保、消防、公安、共青團、文明辦……。“婆婆”也都為“小媳婦”送上關心、愛護、支持。

還有,學校要完成的創建考評工作也很多:雙高雙普、平安校園、法治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食品安全放心校園、智慧校園、健康學校、教育裝備示範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每一項創建考評工作,都是為了推動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促進學校辦學全面提升。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跟城市發展有關的大事攤到了學校身上,例如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森林城市……。這些創建活動有利於城市發展,大河有水小河滿,也最終有利於學校的發展。

可是,這些部門的關心重視、工作任務的考評推動,怎麼就變成了學校和老師甜蜜的“負擔”了?這些甜蜜的“負擔”怎麼就成為學校和老師工作不能承受之重了?原來各個“婆婆”層層加碼,各項工作簡單相加,做加法,好心好意成了負擔。方方面面都有幾斤幾兩,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說就是“百上加斤”,這幾斤幾兩的分量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番教育部長喊話,為教師減負。那問題是誰來減,教育部門的意見,其他“婆婆”聽嗎?怎麼減,哪項工作不重要或不那麼重要?此番減負不能做減法,要做乘除法,才能實現“負負得正”。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統籌。正如教育部長說的那樣:要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不準開展,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減負這事得教育主管部門說了算。

其次,學校辦學成果要共享。要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加強各項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可通過軟硬件平臺完成。

第三,學校辦學主體要賦權。要賦予學校、教師足夠的教育的主體性和話語權,學校和老師負責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可由學校根據實際作出安排。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校長,讓他們管理教育教學;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化水平。

眾多“婆婆”關心,教育為啥沒有“負負得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