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到底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喜欢喵星人1


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全都位于耶路撒冷城内,这里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位使耶路撒冷成为了各方争夺的对象,事实上各方势力围绕耶路撒冷的博弈交锋并不是近来才突然尖锐起来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被各方势力反复争夺数千年的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耶路撒冷至少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公元前14世纪的亚马拿泥板是目前发现的当地最早的文字记载。据《圣经》记载:耶路撒冷自古以来就是各族混居之地——历史上亚摩利人、赫人、非利士人、迦南人都曾活跃于此。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此后以色列人中的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相继来到耶路撒冷,当时迦南部落的一支——耶布斯人也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形成了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耶布斯人混居的格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王国的第二大国王大卫定都于此并将犹太教的圣物约柜放置于此,耶路撒冷从此成为犹太教的圣地。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与此同时原本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被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大卫死后以色列王国在其子所罗门的统治下进入全盛时期: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首都耶路撒冷的城防建设日益加强,所罗门王还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了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六座设防城邑。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

所罗门王死后其子罗波安受到其他支派的反对,罗波安无力平息国内的反对势力,这导致以色列联合王国在他手中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大王国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随即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建立一个波斯统治下的属国。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犹太人的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部将瓜分了他的帝国,今天以色列所在的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其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开始成为罗马治下的臣民。公元66~70年犹太人爆发了反罗马起义,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义军余部被彻底平定,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到136年这次起义再度被镇压。罗马人在平息起义后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从世代居住的迦南地区驱逐,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

罗马人尽管摧毁了耶路撒冷城,但这只不过是为泄一时之愤,时过境迁之后罗马人又恢复了耶路撒冷的城市建筑。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以《米兰敕令》的形式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境内合法且自由的宗教。67年后罗马帝国正式确立基督教的国教地位,这一时期耶路撒冷成为了罗马帝国东部的基督教传播中心。罗马帝国分裂后位于东部地区的耶路撒冷自然成为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领土,直到公元636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此地,此后耶路撒冷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阿拉伯帝国在控制耶路撒冷后对基督教执行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基督徒仍被阿拉伯帝国允许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此后的370年时间里穆斯林和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相安无事。公元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随后相继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等地。1010年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后摧毁了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断绝了基督徒的朝圣之路。1095年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彼得回到欧洲后四处宣扬”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备受穆斯林迫害“的言论,无论他在宣扬过程中是否有添油加醋,不过从结果来看:他成功掀起了收复圣地的宗教狂热情绪。1095年11月19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莱蒙召开宗教会议,邀请欧洲各地的主教和世俗领主参加,最终参会的神职人员、地方领主和骑士多达数万人。大会一开始和此前的历届宗教会议并没什么不同,谈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之事,直到27日身为教皇的乌尔班二世向全体参会领主发出了夺回圣地的呼吁。正是这次会议开启了持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在这近200年的时间里由西欧各国天主教士兵组成的十字军先后发动了九次东征,然而其中只有第一次取得了胜利,也正是这次胜利使基督徒们得以在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185年耶路撒冷王国的传奇国王鲍德温四世因身患麻风病而在24岁的年纪英年早逝。1187年9月2日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统治者萨拉丁攻陷耶路撒冷,萨拉丁特意选在登霄节这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1291年已失去耶路撒冷城的耶路撒冷王国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这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结束。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后耶路撒冷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

当耶路撒冷在罗马人、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人等各路势力之间反复争夺之时当初离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正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遭受了各种歧视、迫害乃至是屠杀,到了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理念开始应运而生。犹太复国主义者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世界大国呼吁支持,到1917年11月2日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呼吁在英国得到了回应——这天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战败,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同盟国的成员之一在战后被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彻底肢解。犹太人祖先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被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分割出来成为英国的托管地,犹太人随即开始大量涌入到巴勒斯坦地区,这激起了和当地的阿拉伯人的冲突。一开始作为托管者的英国人以为犹太人的迁移不至于会影响到阿拉伯人的权利,然而英国没能预料到事态的后续发展: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加强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程度,一时间大量德籍犹太人纷纷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使这一地区的犹太人数量由1919年的65000人猛增到1939年的45万人,而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则使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数量进一步飙升。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出于对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的同情普遍赞成犹太人的复国主张,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人,不过他们并不赞成让犹太人在其祖先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用他们的话说:“排犹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可悲的弊病,而我们从来都不是排犹主义者,然而由西方人导致的这个问题如今却是在使我们的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予以解决。这公平吗?既然是德国人对犹太人造成的伤害,为什么不在德国割出一块土地供犹太人建国呢?”尽管如此这时已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最大的外部支持者,而美国为实现自己牵制战略对手苏联以及分化制衡阿拉伯国家的目的仍想方设法使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治理的两个国家,各自拥有原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大约55%和45%的领土。犹太人同意这一分治方案并组建了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则拒绝了这一方案。在此之前耶路撒冷实际处于英国的管辖之下,理论上主权在巴勒斯坦,但当时的巴勒斯坦尚未建国,所以归属未定。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国两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受尽白眼乃至遭遇屠杀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然而仅仅就在一天之后的16日凌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4万多军队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才刚建国一天的以色列甚至还没来得及组建自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阶段以色列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完全不是阿拉伯国家的对手,这时以色列的美国盟友及时伸出了援手——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美国冷战对手的苏联也要求安理会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进攻。其实这是美、苏两个新兴的超级大国联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国的局——这时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国,尽管美、苏已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然而此时大英帝国尚未完全解体,余威犹在,于是急于上位的美、苏两国就联手做了这个局。很快英国因为国内财政的问题而有求于美国,不得不向美国屈服,阿拉伯国家就这样失去了外部支持。失去外部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而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组。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军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其中约旦与以色列的谈判于3月2日在罗得岛开始进行,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而以色列则得以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以色列就这样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新兴的以色列国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东战争并未能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纠纷,相反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增长导致双方在此后又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结果一连五仗打下来以色列屡战屡胜。以色列不仅牢牢控制着约旦河以西的整个迦南地区,还一度侵入黎巴嫩、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地,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一直迟迟未能建立起来。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由于约旦河西岸的土地被以色列牢牢控制,巴解长期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巴勒斯坦从1974年11月开始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的名义进行的——也就是说当时并没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巴勒斯坦国存在,而只能以巴解组织的名义进行活动。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巴解领袖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秘密谈判之后以巴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自治计划。如今国际社会基本都以公认在约旦河西岸存在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家在五次中东战争连续失利后逐渐开始缓和与以色列的关系,而以色列也顺水推舟把除戈兰高地外的绝大部分以色列实际占领的地区还给了阿拉伯国家。这时巴勒斯坦也想效法其他阿拉伯国家以默认既成事实的方式换取以色列对自己建国的承认,然而却遭到以色列的拒绝——以色列不仅迟迟不承认巴勒斯坦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还一再蚕食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给巴勒斯坦的地区。由于耶路撒冷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地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将其确定为自己的首都,但以色列一直实际控制着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政府实际驻拉姆安拉,但根据巴勒斯坦宪法的定义:这里是巴勒斯坦的临时首都而非正式首都。与此同时以色列也认定耶路撒冷为本国首都,但国际社会考虑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包括特朗普之前的历届美国政府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将自己驻以色列的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几乎成为以色列的外交首都,在此之前也没除以色列本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公开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耶路撒冷是宗教圣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的圣地,也是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认为的首都。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属于英国代管地区,一战时期英国人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拿到了耶路撒冷地区的统治权,也是英国人主导了现在耶路撒冷问题由来。

一战前后的耶路撒冷

在一战之前,耶路撒冷一直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耶路撒冷设置总督管辖耶路撒冷,当时的耶路撒冷不仅居住着阿拉伯人、还有犹太人(朝圣者以及受《贝福尔宣言》影响的犹太移民)、俄罗斯人(有近万人朝圣者,他们在耶路撒冷建立社区生活朝圣等活动)等,同时还有聚集了英国、德国等间谍从事情报收集等活动。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为了统治耶路撒冷对该地区采取高压的统治,血腥镇压起义者或者反抗分子、激进分子。

而当时散落欧洲各地的犹太人民族意识觉醒,他们认为要在耶路撒冷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称为“犹太复活运动”。早在1897年,以赫尔次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之家"的复国纲领。当时这项运动受到了欧洲犹太财阀集团的支持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支持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进行复国运动。英国人一直对巴勒斯坦地区包括耶路撒冷感兴趣,认为支持犹太人复国可以将自己的势力影响到巴勒斯坦,因此在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部长贝尔福代表英王陛下政府以通知的形式致函犹太复国主义联盟副主席莱昂内尔·沃尔特。政治地位不受到损害,英国则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贝尔福宣言”。

该宣言也明确犹太人,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这个宣言一方面是同意了犹太复国运动,同时也要求犹太人“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现在以色列的行为违背了该宣言的内容)。英国人的这项宣言使得当时许多人犹太人积极迁移到耶路撒冷及特拉维夫等地。这就是巴以冲突的根源,要是没有英国人主动支持可以说犹太人复活成立以色列没有那么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此后二十年近几十万的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

一战之前,奥斯曼帝国统治者为了挽救日渐颓势的帝国在种族主义和好战分子的鼓动下认为只有战争才能挽救颓势,因此就和当时德意志帝国结盟卷入一战之中。他们里面镇压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复活运动,同时也随时关注阿拉伯人建国运动。奥斯曼帝国为了攻击英国人向当时的英国殖民的埃及发起了战争,英国人随后也发起了反击,并攻到巴勒斯坦地区。在此期间英国积极扶持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势力,以便他们推翻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1916年在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领导下爆发阿拉伯起义,他们向驻扎在麦加附近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发起进攻,奥斯曼帝国在汉志的统治迅速瓦解。起义军连克吉达、麦加、塔伊夫等城。到1918年成立了阿拉伯政府,结束了奥斯曼帝国长达 4个世纪的统治,随后起义在法国等帝国主义镇压下失败了。1917年12月,耶路撒冷在英国军队几次攻击下,市长选择投降,英国开始接管耶路撒冷。

一战后到1948年的耶路撒冷

该阶段耶路撒冷的情况可以分为几条主线:一条是阿伯人抵制犹太复国运动寻求建立巴勒斯坦国;一条是犹太人复国运动;一条是英国人及国际上对阿拉伯和犹太人态度。

阿拉伯人抵制犹太人复国运动:阿拉伯人一直认为巴勒斯坦地区是他们的居住地,原本在此之前几百年也一直都是阿拉伯人居住在此,所以对犹太人复国运动积极反感,而此时英国人由于自己的利益对犹太人签证采取开放的政策,从1917年-1927年就有近十万犹太人迁居到巴勒斯坦地区居住。因此他们仇视迁居到当地的犹太人,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爆发几次围攻,枪杀犹太人的活动,这就是早期基地组织的来源。在1936年爆发了起义,以此寻求巴勒斯人的独立。虽然很快被英国人镇压,但阿拉伯人的反抗运动一直在继续。二战时,由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灭绝政策刚好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利益相一致,此时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纳粹德国联系,他们也希望纳粹德国也能对待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一样对待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这一切行动都在1942年蒙哥马利在北非击败隆美尔而停止。

犹太人复国运动:犹太人在英国人接管巴勒斯坦地区后由于政策的鼓励和犹太财阀的支持,大量的犹太人开始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短短的二十几年就有几十万的犹太人移民到该地区。而与此同时和阿拉伯民族的矛盾也日渐加深,为此犹太移民办事处专门成立了自卫性质的武装力量,保护犹太人的居住区。再加上二战时期阿拉伯人和纳粹联系精密,英国人为了更好控制该地区有意识地扶持犹太人武装力量,他们专门训练了一支两万多人的犹太民兵组织,这些都为以后犹太人复国和阿拉伯人几次战争准备了有生武装力量。

在1939年,英国人宣布制裁犹太人移民政策后,犹太人对英国人的行为感到了不满,因此就爆发了以贝京为首的黑色安息日运动反抗英国人统治。他们实施恐怖袭击,攻击英国人的警察局、车站等地。英国人也对此进行镇压,但犹太人袭击事件仍在持续。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犹太人开始建国。

英国人及国际上对阿拉伯和犹太人态度:在1917年英国人接管巴勒斯坦之后,对犹太人复国计划还是支持的,他们每年都开放大量签证,同意犹太人移居到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到1939年,英国人宣布制裁犹太人移民政策后犹太人开始不满英国人的统治,采取恐怖袭击的手段,英国人派军队镇压这种恐怖活动。

在1937年7月,针对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情况,英国内阁大臣皮尔提出一个两国分治的解决方案: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一个加入阿卜杜拉外约旦的阿拉伯区域(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七十)和一个犹太区域(占巴勒斯坦的百分之二十)。另外,他建议迁走犹太区内的三十万阿拉伯居民。耶路撒冷将仍是英国控制下的一个特殊实体。这个建议并未得到阿拉伯人的同意而作罢。

二战后美国人也开始同意犹太人建国,并建议将二战犹太人幸存者迁到巴勒斯坦地区生活。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原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该项方案得到犹太人的同意他们欢欣鼓舞开始建国,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并不同意该项方案,他们一直要求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包括耶路撒冷都是属于他们的,于是巴以冲突开始激烈化,此后也爆发了几次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国之间的战争。


山中茅店


历史上,耶路撒冷曾被完全摧毁过两次,被包围过23次,被抢夺和重新夺回来共44次,被攻击过52次。所以,如果要评选全世界最命运多舛的城市,这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必排第一。

在古代还没有国家的年代,巴勒斯坦地区混居着多个民族,但是后来的希伯来人逐渐崛起。希伯来各大部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后,大卫王所在的犹大部落,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联合王国,定都耶路撒冷。

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起了第一圣殿。随后,以色列与亚述、巴比伦、波斯多次作战,战败的时候多。巴比伦国王更是两次灭掉以色列,将数万以色列人抢去当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

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打败巴比伦后,放以色列人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园。以色列人于是在毁掉的第一圣殿上,又建起了第二圣殿。第二圣殿最后依然被毁。

波斯人统治时期,许多阿拉伯人和其他种族的人,大量迁到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大帝打败波斯帝国后,耶路撒冷先后成了马其顿、埃及、希腊、罗马帝国的藩属城邦。

作为罗马帝国的藩属国,希律王极大地拓展了耶路撒冷。他修建了无数的城墙、塔楼、宫殿。希律王死后不久,耶路撒冷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海外行省。希律王的后代发起战争,试图恢复藩属国的地位,但都被镇压下去。

哈德良皇帝不但将许多以色列人逐出耶路撒冷,还将其与邻近的行省合并,更名为卡皮托林纳。他颁布法令,只有在一年一度的禁食日,犹太人才可以进入耶路撒冷老城。除了这一天,任何进入耶路撒冷老城的犹太人,都会被处死。

于是犹太人到这一天,从世界各地来到耶路撒冷,聚集在西墙下面,默默哭诉自己的悲惨经历与复国愿望。“哭墙”之名,由此而来。这一禁令,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

在阿拉伯人统治耶路撒冷400多年后,罗马教皇的军队来了。持续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后,耶路撒冷落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手中。1917年,英国殖民者赶走了土耳其人。

1922年,当时的国联在洛桑开会,决定由英国托管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外约旦,最远处到达伊拉克,直到1948年。英国托管期间,种族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却日益尖锐,系列民生问题毫无进展,而以色列复国运动又如火如荼。

1947年初,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决议实行以巴分治,留下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成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理。但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都同时反对这一决议。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获胜。以色列在炮火声中宣布建国,定都耶路撒冷。虽然那时的耶路撒冷,还有一半在约旦手中。1949年,两国签订协议,约旦将耶路撒冷的另一半,也交给了以色列。

有这么悠长而复杂的历史,所以,你说1948年以前,以色列到底属于哪一个国家?


世界真的很大


近代耶路撒冷的主权是由奥斯曼帝国转移到1917年德国的法尔肯海因元帅的托管下,之后被英国将军公牛艾伦比攻下,作为圣诞礼物献给了大英帝国。

同时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信锡安主义组织领导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这就是《贝尔福宣言》。



在一战结束后,1920年召开的圣雷莫会议将巴勒斯坦划入英国的势力范围,1922年国际联盟正式宣布巴勒斯坦处于英国的委任统治下,此后一直到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

在英国委任统治期间,自然巴勒斯坦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持不同政治理念的阿拉伯贵族家族之间的竞争激烈。主要就是侯赛因家族和纳沙希比家族,英国人认识到要避免市长和穆夫提(教法解说领袖)这两个职位掌控在同一个家族手中。

这些阿拉伯大家族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政党势力,1935年成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党处于侯赛因家族的控制下,而1934年成立的民族保卫党处于纳沙什布家族的控制下,1935年成立的改革党处于哈立德家族的控制下,1932年成立的独立党处于哈迪家族的控制下,1936年诸多政党共同组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最高委员会,扩大阿拉伯人的自治权力同时抵制犹太移民。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阿拉伯人拒绝和英国人委任统治当局合作的倾向越来越明显。1936年4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罢工,抗议英国委任统治和锡安主义,进而演变成暴力冲突。1937年英国建议巴以分治的方案受到犹太人支持,但被阿拉伯人拒绝。

这个时候,二战爆发了。耶路撒冷的穆夫提——侯赛尼寻求纳粹政权的合作,认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和犹太人。当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向埃及推进的时候,俨然成了阿拉伯人眼中的解放英雄。


当战争结束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依旧处于紧张的对峙中,在181号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在欢呼,一些阿拉伯人暴徒纷纷涌入市中心,用私刑处死犹太人,在两个星期内就有74名犹太人,71名阿拉伯人和9名英国人在这场冲突里丧生。离英国托管正式结束的这几个月里,伤亡人数持续攀升。最终在英国人离开的前一刻,阿拉伯人占领了老城和东城,犹太人占领了西城。


普鲁士之魂


提起耶路撒冷我们脑海中想到的肯定是宗教圣地,还有美丽的风景。虽然现在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历史建筑,还被大家称为是犹太,基督,伊斯兰教的圣地。但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历史上却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曾经多次‘嫁作他人’,也曾经多次重新建造。直到今日它还在被争论是谁的首都,在1948以前它还一直是属于英国的代管地区。

据历史考究,耶路撒冷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之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不断地进行流浪。在公元前1000年,这个地方被定名为了耶路撒冷。在国王所罗门去世之后这个国家就进行了分裂。成为了以色列和犹太王国。

而在当时,耶路撒冷是属于犹太国的,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四百年,新巴比伦王国强大起来把这个地方占领起来了,于是犹太人不得已只能开始流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家园。

他们的第一次流浪只维持了半个世纪,占领他们家园的新巴比伦王国就被兴起的波斯帝王给灭亡了,当时居鲁士看到这些人离开自己的家园于心不忍,于是就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里面。

但是当时的战争是无常的,曾经强大的新巴比伦会被灭掉,波斯帝国也逃不过它的命运。而耶路撒冷也被希腊人和波斯人接换着统治,这个地方就好像是隔不了太久就会换一个新的国王,大家也都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第二次流浪也很快的来临了,罗马人来到了这里,罗马对他们不太友好,将他们驱逐出境。有了第一次外出的惨痛经历,这一次犹太人决心不能再任意摆布,发动了反抗运动,失败之后这个地方就被夷为平地,并且将他们再次驱逐出去,这一次又是一千年。在经历过一战,二战以后它被反复的抢占,反复的易主。最后在1948年之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

而在1945年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美国想要把那里的犹太人进行移民到美国,但是英国却并不支持,这是我的地盘,你随意拉走人,这肯定是不行的。

当时两方的关系非常敏感,没有办法英国只能是放弃了对这个地方的统治,交给联合国两个方案。最后决定将巴基斯坦分为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直到这个时候它才脱离了殖民地的身份,自己成立了一个国家,很多人都对这次决议有所异议。

为什么当时苏美国家支持他们独立呢,其实也有两个理由,一个当时犹太人内部不知道也在有争议,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来自苏联,肯定是亲苏的,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也有很多的社会主义试点。但是国内的斗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到底是靠向苏联还是美国。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肢解英国的殖民体系是大家都需要努力的地方,不仅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想为自己目标努力,因为这样的体系往世界来说阻碍了当时的世界和平和平等,肯定是不道德的行为。往他们的自身利益来说,这也不利于国家之家的贸易往来,所以当时他们都非常支持犹太人复国。

这个地方因为它自身的宗教独特性和历史特殊性被完全摧毁过两次,被包围过二十三次,攻击过五十次,来来回回的争夺也有四十多次。

这个国家现在的美丽也掩盖不了曾经在‘哭墙’之下的悲哀,这个希伯来语有着和平之都美好意愿的城市,背后经历过的战争却令人唏嘘。


无笔史官


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国的殖民地。

1945年后,美国等试图移民犹太人去巴勒斯坦但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英国宣布中止移民但犹太人就开始反抗和袭击英国人。最终,焦头烂额的英国政府于1947年2月宣布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交给刚刚成立两年的联合国处理。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

联合国设立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特委会向联国大会提交了两个方案:

1、巴勒斯坦分割方案: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各自建立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2、巴勒斯坦联邦方案: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治的联邦国家。

1947年11月29日,美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强行要求联合国大会对巴勒斯坦分割方案进行表决,这个代号为181号的决议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11国和希腊、古巴等13票反对,英国、中国等10票弃权的结果,获得联大通过。

这就是1947年分治决议的领土划分:其中,灰色部分为阿拉伯国家领土,黄色部分为犹太人国家的领土,白色的耶路撒冷暂由联合国管理,等待两个新国家的最后谈判结果。

🐧🐧🐧🐧🐧🐧🐧🐧🐧🐧🐧🐧🐧🐧🐧

看了诸位的发言。多说两句。

本人对阿以争端无立场,只是说明一些事。

一、181号决议本身是有瑕疵的

作为殖民地,原巴勒斯坦地区应采取居民公决来决定是否独立及独立后的立国问题。但1947年犹太人口稀少,任何在此时举行的居民公决都将令犹太人毫无建国可能。这是美国操纵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搞出分治决议的由来,也是强行推动表决的原因。

当时,美苏都在支持犹太人,他们的仆从国很多,而多数欧洲国家还存在强烈的对犹太人的歉疚心理,所以181号决议得以通过。

但不能因为181号决议通过就否认181号决议本身对联合国宪章的违背。因为这个决议剥夺了原巴勒斯坦地区居民的自决权,而是通过联合国大会其他成员国的表决来“帮助”原巴勒斯坦人做出了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最初拒绝承认181号决议的根本原因。

二、犹太人土地问题

1947年分治决议前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拥有的土地不超过6%。阿拉伯人也没有93%。因为这些土地多是不毛之地,也是属于殖民地当局所有的。而阿拉伯人实际居住占有的土地当然比犹太人要多。但是多好多呢?不知道。也没有统计数据,更找不到。

可是,以所谓祖先曾在巴勒斯坦建国,就说犹太人有权在这个地方复国,是荒谬的。如此美国就不该存在了,所有土地都应还给印第安人。

三、第一次阿以战争

当然,1948年阿拉伯人既然选择战争手段来消灭新建立的以色列,就要承担后果。也别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善茬,是无辜的。如果不是当时犹太人拼命血战,苏美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武器军火,呵呵,获胜的阿拉伯人会怎么对待犹太人,是可以想象的


四、苏美为何支持犹太人复国?

首先,当时很多犹太人来自苏联,他们天然带有一定的亲社会主义倾向。

其次,犹太人在当地进行了很多社会主义性质的试点,1920至1950年,国际社会也很流行左派观点。实际上,在以色列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内部争论相当激烈,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靠向美国那都还在两可之间。

第三,肢解英法殖民体系是美苏两国共同努力的主要目标。


四川達州


1948年之前耶路撒冷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法用一句话回答的,因为耶路撒冷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易手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所以说是属于谁的,必需要加入一个年代限定词,不然会有无数民族和国家都会声称耶路撒冷是自己的,也都会认为自己有权拥有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历史——近代以前

说耶路撒冷历史的复杂,可以先用一组数字来说明:耶路撒冷历史上曾经52次遭受攻击,44次被攻陷,23次被包围,其间还有两次被彻底毁灭。

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东楔形文字石碑,其中提到了耶路撒冷

根据近代考古发现,耶路撒冷地区大概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了,不过那时那里的人类并未进入文明时代,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所以也根本无法确定是哪个族。后来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耶路撒冷成为了古埃及的一个诸侯国。后来埃及衰落之后,耶路撒冷周边地区发展出一些独立王国,其中比较主要的是一个名叫耶布斯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从耶布斯人手里夺取了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王国。但在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之后这个城市又随着波斯人灭亡巴比伦成了波斯人的领土。期间虽然波斯君主居鲁士大帝准许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但这块土地还是波斯帝国的领土。

(波斯统治时代在耶路撒冷通行的银币

后来波斯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耶路撒冷又先后被几个希腊化王国所控制,最后又被罗马帝国占领。罗马分裂之后这里又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领土。但中间也曾短暂被萨珊波斯占领。

罗马帝国时期耶路撒冷流通的刻有犹太文的铜币

阿拉伯帝国兴起之后,耶路撒冷在公元638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来经历了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白衣大食)、阿拔斯(黑衣大食)和法蒂玛等几个王朝,但在400多年里一直是阿拉伯人的地盘。到公元1071年,耶路撒冷又被塞尔柱突厥帝国占领。但塞尔柱人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因为对基督教朝圣者征收重税,因此引发了十字军东征,结果在公元1099年,十字军又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

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耶路撒冷地图

公元1187年,阿拉伯人在萨拉丁的率领下又十字军手里夺回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公元1243年,十字军再次攻入耶路撒冷。但仅仅一年之后,来自中亚的花刺子模王国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但也只坚持了3年就被阿尤布王朝驱逐。但后来阿尤布王朝又被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所率领的西征蒙军灭亡,蒙军也曾打到了耶路撒冷附近。不过最终耶路撒冷落入了突厥人在埃及建立的马穆路克王朝手里里。

马穆路克时期的耶路撒冷城市景观木刻图

之后到公元1517年,耶路撒冷一直由马穆路克王朝所统治。但在这一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马穆路克王国,耶路撒冷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耶路撒冷历史——殖民时代

奥斯曼对耶路撒冷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917年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年英军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

1917年耶路撒冷奥斯曼军队举白旗向英军投降

而英国人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开始建设耶路撒冷新城,同时犹太移民开始从世界各地大量涌入。阿拉伯人期间曾几次反抗,但都没有成功。同时犹太人开始自己组建民兵,以色列的雏形开始形成,而希望建国的犹太民兵组织也开始对英军发动袭击。

(20世纪初的耶路撒冷


最终在1947年,联合国决定在这块土地建立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之后的历史大家就很熟悉了,不断的战争,直到这几天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血腥冲突。谁是谁非,恐怕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石头君就不多说了。


桃花石杂谈



耶路撒冷1948年前一直由英国委任统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 - 18年),一场阿拉伯起义和埃德蒙·艾伦比将军领导的大英帝国埃及远征军在西奈和巴勒斯坦战役中将土耳其人赶出了黎凡特。



英国在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中同意,如果他们反抗奥斯曼人,英国将尊重阿拉伯独立,但是双方对该协议有不同的解释,最终,英国和法国根据赛克斯-皮科协议分割了该地区,这在阿拉伯人眼中是一种背叛行为。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1917年的《鲍尔弗宣言》,承诺英国将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族家园”。战争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叙利亚成立了一个联合的“被占领的敌人领土管理局”。


1922年6月,英国从国际联盟获得了一项授权,从而获得了继续控制的合法性。国际联盟委任制度的正式目标是管理自16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中东的已不复存在的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直到他们能够独立。”1923年,根据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经国际联盟同意,民事委任统治正式成立,涵盖两个行政领域。

在英国委任统治期间,该地区经历了两大民族主义运动的崛起,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是阿拉伯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以及与英国政府之间相互竞争的国家利益演变成1936 - 1939年的阿拉伯起义和1947 - 1948年的内战。



内战的后果以及随之而来的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9年停火协议。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今日的圣城耶路撒冷的建成时间已不可考,古名称也已失传,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已经存在。星月流转,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犹太人首领摩西率领族人离开埃及,来到以色列地方定居。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犹太大卫王建立希伯来王国并占据此地,将其更名为耶路撒冷。(详见《旧约全书》)

后历经战火纷乱,亚述人、巴比伦、波斯先后入侵,占据此地。曾经强大一方的犹太人被周边阿拉伯人打得龟缩在圣城周围苦熬日月。

犹太人的苦难远未到头。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地中海变成了强大无比的古罗马帝国的内湖,沿岸所有土地尽归罗马帝国。犹太人彻底失去了家园,只能携带着《圣经》流离失所,奔往世界各地谋生,主要流落在欧洲。

因为犹太人没有土地,只能做生意挣钱。两千年后,犹太人竟然赚的盆满钵满,引发了欧洲本土居民的嫉妒和愤怒。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是嫉妒的欧洲人对犹太商人的抵毁。

接着人类狂魔希特勒横空出世。为了发动战争,以人种论为基础,疯狂杀戮犹太人,夺取他们的金钱和财产。犹太人大量移民美国,再次大发其财。今日好莱坞就是在犹太大亨的控制之下,金融行业更是如此。

犹太人从未停止谋化复国。战后国际社会同情犹太人的遭遇,决定在以色列地方划分两块地方分别交给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建国,以色列在南,巴勒斯坦在北。当时,耶路撒冷当地的殖民者是英国。二战中损兵折将的英国因此被动离开,圣城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共有。



全世界的犹太人蜂拥而回,仅用了三年不到就在1948年建立了以色列国,并迅速得到美国承认。而巴勒斯坦由于内斗不止,建国晚了几十年。因此1948年后,圣城实际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并宣布为其首都。

巴勒斯坦也在1980年宣布将圣城作为其首都。围绕圣城的争夺从未停止!

三大宗教共享的发源地一一圣城耶路撒冷,命运多桀的应许之地!


猴思猴想


题主说的是1948年以前,没有时间上限,那么这问的就是耶路撒冷的历史了。

由于耶路撒冷这名字是古代以色列人给取的,所以本人以耶路撒冷这名字出现时期为时间上限。

(取名耶路撒冷——1948年)▼

公元前1050年-前931年,耶路撒冷属于以色列联合王国,从此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正式出现在历史上。

公元前931年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变成以色列国和犹大国,从此耶路撒冷属于犹大王国统治了。

公元前10世纪—前6世纪,耶路撒冷属于犹大王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今伊拉克)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

公元前532年,耶路撒冷为波斯大琉士王侵占。

公元前4世纪后,耶路撒冷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

公元前63年罗马攻占耶路撒冷。

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败了罗马人,此后,耶路撒冷长期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

公元1099年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随后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延续近一个世纪。

公元1187年,阿拉伯的苏丹萨拉丁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赫淀一役,大败十字军,夺回了耶路撒冷。

从公元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耶路撒冷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干翻了奥斯曼帝国,1917年成功进入耶路撒冷。1922年起耶路撒冷由英国“托管”,一直到1948年,巴勒斯坦地区都由英国统治和控制。

总结:这地方不是巴勒斯坦人的也不是以色列的,谁强就是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