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之間不足90年,為何斷代如隔世?

CJ-J


中國歷史上也有好幾次,類似這樣的“斷代如隔世”。

其實,就好像東漢和西晉相隔了一個不到60年的三國,卻總覺得兩個朝代差得好遠;

唐朝和宋代,相隔了不過就60年的五代十國,唐詩宋詞卻是兩回事了;

再來40年前和4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應該也是這麼恍如隔世吧。


這裡有一個道理,就是歷史的前進不是勻速的,某些時候,整個社會會發生一些質變,產生了一些質變。

讓你覺得好像幾十年發生了幾百年都沒出現過的大變革。

我們以前經常說唐宋元明清,我們總會感覺到宋朝和唐朝是一個時代的,明朝和清朝是一個時代的。


首先,唐和宋的制度上面都很相似,宋在唐的三省六部的官員分權制衡的制度上面,又發展出了中書門下省等等分權制度。

明清的制度就更像了,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地方制度,也發展出了邊疆地區的將軍制度;而中央,也在繼承內閣制度上面,繼續發展出軍機處等,讓中國的封建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雖然後來的明朝也是有學習過元朝的某些制度的。比如,元朝的管理制度,元朝有中書省直接管理地方,明朝有直隸;元朝的軍隊制度是萬戶,明朝的衛所制,也是有點類似的。

但,好像在元朝,既不太像前面的宋朝,後面的明朝也不太像前面的元朝。

元朝的文化、制度,更多是像和宋朝對立的金朝。元朝繼承了金朝,金朝繼承了遼朝的胡漢雙軌制,只有幾個官職是從北宋那裡學過來的。

最主要原因,漢人根本不把元朝當作正統。看後面明朝推翻元朝的時候,用的詞是“光復”,就是漢人認為你蒙古人是短期的佔領者,而不是正統的統治者。

崖山之變後,這是漢族第一次亡天下。


蒙古人對待漢人,和遼、金一樣,都說不上有多重視,把人分了四等,南方的漢人被劃歸到第四等,那漢人怎麼可能會認為你是正統呢?

再來,蒙古人起源草原,對漢族文化嗤之以鼻,就算忽必烈啟用了多少漢族士人,但漢族讀書世代傳承基本被廢,所謂“九儒十丐”,整個元朝的漢族士人覺得自己也就比乞丐高那麼一等。

元朝不重視科舉,不重視讀書人,更遑論傳承儒家文化了,淪為下九流,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漢族士人們自然不可能把元朝和唐、宋、明這些漢人王朝相提並論,而是把元朝認為是一個斷代。


史思明先生


蒙古人雖然統治中國短短92年,但漢人幾乎被滅族。1122年,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只剩下887萬,損失率高達91%。蒙古滅西夏,殺了八十餘萬人。在蒙古人西征中,只要對他們有抵抗行為的,在破城之後就實行屠城,前後屠殺了數百座城池,其中包括巴格達的數十萬人口,導致整個中亞變成一片廢墟。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可以說在蒙古整個征戰過程中,所到之處,用寸草不生來形容也不為過。

元代政府將人分四等:一等為蒙古人,又稱“國人”。二等色目人,又稱“諸國人”;三等漢人,即原受遼金統治的漢人;四等南人,即南宋統治的漢人。

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頭毛驢價錢。漢人村裡新媳婦的頭一夜一定要給蒙古保長,由於屈辱的初夜權,所以當時的漢人結婚後都是把第一胎摔死,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來歷,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麼無奈,但又堅決的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淨。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在這種殘暴的統治下,漢人和漢文化遭到嚴重摧殘,也就不難理解明朝和宋朝之間的差距為什麼那麼大了,早知道宋朝時,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已是屹立在世界之巔了。而且元末大混戰的時候,本就不多的漢人又被清洗了一遍,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繼承的都是元朝留下來的東西,而元朝又比宋朝落後好幾百年。






眼觀世界


蒙古帝國的影響太嚴重。

蒙古帝國南下時,曾經打算殺光漢人、南人,將良田變成草場。一路屠殺下去,直到有人說服大汗。蒙古帝國開始任總漢人、南人為官。之後蒙古順利依靠金國、南宋的兵將將其打下。

而且蒙古帝國的範圍廣,見識也比中原王朝多,中原王朝大多數耳聞,但是蒙古帝國很多人甚至是直接目睹過。

有阿拉伯的伊斯蘭文化、東歐的基督教文化、印度的文化等。四等人制度,就有點印度風,可惜沒有印度那麼強大的宗教背景,要不然都可能成了。

而且色目人直接在元朝為官,所以元朝的制度不止只中原文化,還糅合了其他已知世界的文化。

而且元朝一度停止科舉,在文化上有諸多明令禁止,朱元璋的原名連朱八八,可見一斑,也催生了元曲。

到了明朝,其實也就是朱元璋時期,朱元璋本人由於元朝滅亡宋朝的緣故,表現出看不起宋朝文化的意思,明朝的政治是建立元朝的基礎上,並且帶有小農經濟風。

例如,朱元璋認為元朝是因“松”而失去天下,所以明朝要以“嚴”制天下。


咱來了


90年的時間並不短啊,如果按照古代的生育年齡,90年的時間足以過四代人了。試想1900年和1990年之間,中國所發生的變化,是否也像隔代一般。尤其是元代97年,戰亂和災荒有特別的多,足以改變很多很多。

宋代的先進政治制度和文化體系,大元基本上都沒有繼承。相比於宋代,大元的政治加強了皇權,強化了相權,而且大權基本握在蒙古貴族和先前投降蒙元的漢族門閥手裡,這樣的政治局面與魏晉時期中國政治十分相似,所以說,在元代,中國實際上至少倒退了三百年。



再加上這90多年裡,蒙古政治和華夏政治的雜糅已經讓後來繼任的大明搞不清楚什麼是華夏原來的東西,什麼又是蒙古的東西。所以明政府直接制度襲承大唐,也就是繼續了政體後退三百年的這個過程。


再者,朱元璋貧民出身,雖然英明神武,終歸是逃不過階級對他眼光的限制。因為文化自卑,所以朱元璋大搞文字獄,目的就是要文人乖乖聽話。政治概念的模糊,讓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國,繼承了元代的獨裁統治,並且在胡惟庸案之後,索性廢除中書省,保證皇權一家獨大。

所以說宋明之間如同隔代,並不是個大問題。


火器工坊


文革到現在也才40年。

浦東新區也才30年。

pc互聯網時代也才幾年前的事。

移動支付也才這幾年的事。

歷史前進的車輪不是勻速運動。

有高潮迭起,有倒車迴旋,

有指數爆發的時段,也是長達千年的黑暗時光。

當下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就是普通小老百姓生活水平也遠超古時皇帝,趕上了最平和富足文明智能的年代。


南朋友l輕奢禮品定製


撇開其他詩詞歌賦、漢民族思想文化方面等傳統文化不說,單單提一下在cctv科教頻道看到的一個關於絲織品技術的報道。約二十年前一個日本人慕名來到中國江蘇蘇州,拿著一塊原存於日本神社寺廟的宋代絲織品的遺存樣品, 找到中國古絲織品復原方面最有名的數位專家,希望中國專家能給予重新複製。蘇州的多位古絲織品專家經過仔細研究,發現該絲織品圖案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其製作工藝複製難度遠遠超過明朝的絲織工藝,之前在中國國內前所未見,該絲織品無論是圖案設計還是製作工藝技術在宋朝之後的絲織品中再無出現過。可斷定該高等級絲織品技法於南宋後失傳。科教頻道的解說當時讓我立即回想起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華”,蒙元滿清奉行對漢民族殘酷屠殺、壓迫、摧殘漢民族思想文化的真是罪行累累,馨竹難書。中華漢民族近千年以來真是多災多難!


春雨綿綿誠意滿滿111


筆者曾在哈密淖毛湖的戈壁灘深處工作三月有餘,回到首府烏魯木齊市,看到車如流車馬如龍,燈紅酒綠人潮湧動,就給了我恍若隔世的感覺。同樣的由於歷史的發展是不均勻的,每個時代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不同的時代有時雖然時間相隔不長,但是給你的感覺卻是天上地下,惶惶乎如同隔世,迷迷乎如比斷代。用今天的話來說,三年一代溝,只不過古代的代溝時間相對長一些而已。宋元明三代確實代溝巨大,如同秦與漢相隔不過5年,卻給人數百年的時代差距感;改革開放四十年,卻完成西方數百年的歷史進程!

在經濟中心方面,北宋的經濟中心在黃河以北,南宋的經濟中心在黃河以南,明朝的經濟中心卻實實在在的在江南了,南宋開始中國的南方人口與經濟總量超過北方。明朝建立後,最先建都在南京,朱棣篡位後才遷到北京,儘管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北京,但是經濟中心卻實實在在的在南方,蘇杭二州富甲於天下。西周至唐末,中國最繁華的地區是關中至洛陽地區,宋明以降,中國的繁華地區南遷至蘇杭。得益於南方的經濟人口崛起,明朝完成了我國封建歷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的統一進程,宋、元、清三朝都是從北方向南方統一的。

在文化與吏治方面,宋朝跟明朝有著天差地別,宋朝的文化以宋詞最為輝煌,明朝則流行於小說;宋朝吏治寬鬆而明朝吏治嚴酷,宋朝的儒學以理學為主,而明朝的儒學發展出了心學。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現代白話文是我國文學的發展歷史,每個時代都有文化高峰,而明朝首創的文字獄、八股文可算是文化的倒退。宋朝仁而治國,柔弱有餘而陽剛不足,故軍事上屢屢敗白,受盡列國欺辱;明朝剛強有餘而韌性不足,雖每次都能戰勝強敵,卻底蘊不足,最終半璧江山都保不住。如果明朝有南宋的底蘊,那麼南明小朝廷也不至於數十年間土崩瓦解,如果明朝經濟實力強大,也不至於軍響都發不出來,最終導致關寧鐵騎叛國投敵。

每個皇朝的建立者確定了這個皇朝的基本治國思想,宋太祖趙匡胤仁而英武,故宋朝君主多數以禮待臣民,文臣武將多數可以善終;明太祖朱元璋英武而殘忍,故明朝君主對待臣民十分嚴柯。宋朝高薪養廉,明朝酷刑治貪:宋朝武將多數可以善終,文臣相鬥不致對方於死地;明朝武將多數淒涼而終,文臣黨爭非消滅對方不可。王安石變法,反對他的人最多流放,不至於處死對方;張居正改革,反對的他的人非死即流,張居正倒臺後,清流們嚴厲打擊張居正的同黨,也是非死即流。最後一點,宋朝的大臣有尊嚴,明朝的大臣無尊嚴,明朝能在朝堂之上當眾廷杖大臣,死於廷杖的大臣不計其數。


大秦鐵鷹劍士


1990年距離晚清1900年同樣相隔90年,對中國人來說同樣恍如隔世。


因為歷史的前進不是勻速的,有時會出現一個加速度,在幾十年裡發生過去數百甚至數千年裡沒發生的大運動。




中國人口整體南移,文明中心從北方遷移到南方,這就好像今天有個人陷入昏睡,90年後醒來,發現中國經濟中心轉移到西部的甘肅,首都搬遷到西安,而沿海一帶變得人煙稀少,你會不會覺得恍如隔世?


我以前回答過一個“為何說同姓人之間在八百年前是一家?”,講到宋代到明代的民族大遷移。


歷史學家從戶口統計畫了北宋和明代的人口分佈圖,在大約200多年裡,原先繁榮的中國北方變得蕭條(唐代時河北是和江南並稱的經濟中心)整個中國北方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如邢州,人口從1萬多戶,下降到600戶,人口消失了95%之多。


再比如四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東坡那個時代的四川人,和今天的四川人不是一回事,可能口音,習俗,都不一樣,今天的四川人90%以上都是宋代以後在明清時期遷入的。



閉家鎖的紅楓


我覺得應該從更大的視界來看這個問題。

1,從文化的角度:唐宋之前,中國是開放的,是自信的,是飛揚的,從政治制度與文學作品中就能感受到那種意氣風發。當時的中國,是富足的。

而明朝是內斂的,奉行的是“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所以顯得整個時代都冷冰冰的。政治制度上,明顯更嚴酷,等級觀念更森嚴,皇權得到空前的加強,甚至開始禁海、閉關鎖國,人們的思想得到禁錮,八股取士更是砍掉了人的想象力,科技處於停滯(軍事除外)。

2,從世界範圍來看:明朝建立於1368年,當時西方世界已經開始文藝復興,處於思想的裂變期,而中國恰好在這個時期落入了“禁錮”期,上千年保持的優勢,一下子拉開了差距。

3,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而明朝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沒落期,越是沒落期,管制越嚴格;越是窮途末路,越是瘋狂。當然,這個不是明朝的主觀意志,而是時代賦予的。

4,宋與明之間,為什麼覺得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呢?因為中間隔了一個野蠻的元。元朝對中華文明,整體上是負面的,是導致了中華文明停滯甚至倒退的罪魁禍首,導致了中國文化的斷層。

家裡有家譜的可以去翻一翻,如果發現自己的祖上一代一代的名字都是數字的,那一定是元朝!爺爺叫王五六,父親叫王三四,兒子叫王八一,哥哥叫王一八……

當時整個漢族,已經處在了整體文盲的邊緣,說實話,如果不是朱元璋他們揭竿而起,漢族是可能會消失或者變成一個少數民族的。

這些上下的對比,一個富麗堂皇、色彩斑斕,一個冰冷無趣、黑白單調,所以感覺是恍如隔世。


商朝講歷史故事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以四十年為一個尺度,把四十年扔在明朝任何一個時段,最少只有一位,最多可以涵蓋6位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去世(1398年)到明英宗上位(1435年)。

如果以五年為一個尺度,扔在明朝的任何一個時期,最少一位,最多可以涵蓋3位皇帝。

但是,如果你把五年扔在元朝,你知道最多可以涵蓋多少元朝皇帝嗎?

1323年,南坡之變,元英宗被殺。

1328年,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去世

當年9月,元文宗與天順帝分別在大都和上都被擁立,兩都之戰爆發。

1329年正月,元明宗即位,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復位

英宗—泰定帝——元文宗+天順帝——元文宗——元明宗——元文宗

短短五年多的時間,元朝已經出現了5位皇帝,天子之位已經更迭了5次!!!

而如果把四十年扔在元朝的話,你知道會是什麼景象嗎?

從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順帝妥歡帖木兒,之間依次是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明宗,文宗,寧宗這9位皇帝。

而這九位皇帝加起來一共佔了多少年呢?忽必烈去世是1294年,元順帝即位是1333年,九位皇帝一共只有40年!!!

換言之,你只需要四十年,就可以經歷從忽必烈到元順帝一共11位皇帝的天下!!!

6的兩倍是12

這個意思就是,在同樣的時間裡,元朝創造出的帝王的數量的極限差不多是明朝的兩倍。

就算元朝只有90多年的時間,但當你看到絲毫不遜色於其他王朝君主數量的帝王世系表的時候,誰都會產生一種換了這麼多皇帝,真的過了好久好久的錯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