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即使教師工資上漲,工作積極性因職稱在工資上的干擾也不會明顯提高,您怎麼看?

百姓茶館話人生


教師工資肯定年年漲。那麼,漲工資不能戰勝高職稱!?——職稱太重要了。

〖一〗

國家已經建立健全了教師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基本上是,每年必調薪級工資,隔一年必調基本工資或者說績效工資的格局。這樣,使得教師的工資待遇能夠穩步增長,讓所有的教師不再因為工資報酬和待遇而發愁,從而能夠安心從教,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這種機制已經受到廣大教師的讚譽和支持!

大家都知道,這種政策是從2006年工資改革開始的。06年、08年、10年、12年、14年、16年、18年,連續七年調整基本工資或者績效工資,每一次調整的額度基本上都是平均增幅300元左右。而薪級工資是年年增加一級工資,並且其額度每隔三四年增加10%左右。績效工資從2009年開始,是隨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提高和調整。

〖二〗

工資逐年在增加,為什麼個別人的工作積極性和上進心還是沒有完全被調動起來呢?這與職稱評聘的影響不無關係。

一方面,工資無論怎麼調整,總是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人認為,工作沒有少幹,工資報酬卻非常低,有的和具有高職稱高工資的人相比,月工資相差1000元至2000元,特別是年輕人認為這不公平,不是同工同酬,不是按勞分配。

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問題,就是職稱高的教師,每次調整的幅度都非常大,例如,2018年7月1日調整工資的時候,一級教師調整的幅度大約是初級教師的二倍。也就是說,職稱低的老師怎麼調整也沒有職稱高的老師調整的多。那麼一些沒有得到晉級的老師肯定心裡面不高興,認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為什麼給高職稱的老師漲了那麼多的工資?難道他們的工作量大了嗎?

所以說,無論哪一次調整工資,職稱低的都趕不上職稱稱高。於是,一些人就認為還是職稱問題,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三〗

我們應該理性看待職稱問題帶來的工資差的問題。國家在設計職稱的時候,在設計調整工資的時候,不會想不到這樣的問題,那這到底為的是什麼呢?

我認為,就是為了獎勵和鼓勵長期從教人員。你堅持在教育戰線上長期工作,國家肯定要對你的這種貢獻有所表示的。怎麼表示呢?工資相對高就是一種具體的表現方式,而年輕人的工資低,也就是因為他的工作年限短,如果時間長了,到像我們這樣大的時候,一定比現在我們這樣的老教師的工資要高得多得多。

〖四〗

年輕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早日晉級高級職稱,因為職稱就代表著個人的水平和地位,代表著個人的工資待遇——職稱太重要太重要了!

理性看待職稱與工資高低問題。不能因為職稱和工資而影響工作!

————————

本頭條號關注教育教學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學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長是我的奮鬥目標!

謝謝關注與點評!


中小學教育者


桃子老師是一個教師。我以我的親身感受來回答這個問題。

工資只是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因素之一,當然今天我們只談工資對教師積極性的影響。

題主談到即使教師工資上漲工作積極性因職稱在工資上的干擾大家積極性也不會明顯提高,這是肯定的。

實際上同事們平時都很和睦,但是每每漲工資時到顯得挺彆扭。為什麼呢?就是長得多少問題。職稱高的長得多,職稱低的長得少,差距有時還不是一點點。因而漲工資時大家還到不談工資了,大家心知肚明,都感覺彆扭,這都是職稱惹得禍。

教師行業乾的好壞沒有明顯標準,工資唯一掛鉤的兩個因素就是職稱和年齡。由於沒有明顯標準,所以職稱評定中存在種種問題。甲評上了,乙氣不過,因為乙覺得甲還沒有自己教的好,只是甲有人罷了。如此這般,乙的工作熱情減退,甲評了職稱,感覺自己沒有了奮鬥目標了,熱情也隨之減弱,大家回到原點。但是漲工資時矛盾又一次凸顯,因為甲長得多,乙長得少呀!

本來漲工資時件好事,但是由於職稱差別,差距越來越大。職稱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還到成了阻礙教師積極性的絆腳石,不如取之也罷!

我是桃子老師!一家之言,同意的點贊,有異意的評論發表!謝謝!


桃子老師tz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工資上漲確能增加教師的生活幸福感,進而增加工作積極性,然而,幸福感是相對的,是與周圍其它人相比較形成的。幹同樣的活,如果漲工資後你的收入與其它老師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你還能幸福的起來嗎?八十年代,你家有一萬元就超級幸福了,被稱為“萬元戶”,因為村裡你最豪;現在你家有兩萬,但村裡普通人家都有幾十上百萬,你還能有幸福感嗎?老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然,人的能力有差異,完全平均化的吃大鍋飯更會打消教師的積極性。如何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呢?按勞分配是個好辦法:利益分配按教師付出勞動的質和量進行分配。只要如此,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只有讓職稱與利益分配脫鉤才能讓高職稱者放棄躺著獲利的心態,才能讓低職稱者更有獲得感,進而更願意付出,樂意付出!


冰劍2019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個說法比較切中當前許多教師的思想實際:即使工資漲得再高,教師的積極性也不會因此有大的提高。原因是:

1、職稱申報評審過程中存在的不正常現象,已經挫傷了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職稱的資格條件和名額比例限制,並沒有看到較大調整的跡象,使部分教師感到晉升高級職稱無望而失去信心。這種思想情緒必然會影響到整個教師群體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2、追求個人更高收入和更多利益,是人類的共性,理想和現實的反差又往往造成心理上的焦慮。於是便有了攀比,這山看著那山高。收入上的絕對平均只能養活平庸,不能激發積極性;過大的收入差距又增加了逆反心理。以職稱工資為主的教師收入分配機制不改變,其他的補充措施跟不上,如教齡津貼、10%的加提、績效工資、班主任費、鄉村補貼、車補等,仍然制約著教師的積極性。

3、社會人群中對教師職業略帶歧視性的偏見,也使原本工資收入就不低的教師在人前抬不起頭來。筆者當地退休教師6、7千,有的近8千,為什麼一般不透露自己的具體收入?就是怕被人酸。一位醫院護士長在老師面前直言:每月提成加獎金就萬元以上!小區的有位家庭婦女指著走過去的人說:這是個退休老師,退體金7千多呢!別人只是用眼角斜睨一下,流露中不屑一顧的樣子。酒局上介紹一位老師,同桌幾乎無人與之交流,介紹一位某局幹部,立馬有人寒暄敬酒、相見恨晚。教師的地位和尊嚴到了這步天地,漲點工資又有何用?


理想需求和現實供求的矛盾,政策制定和實際執行的偏差,個人利益和工作奉獻的碰撞,以及社會對教師形象的扭曲和偏見將長期存在,單純靠提高工資、換取教師的積極性是不現實的。當前緊迫的任務是,如何增強全社會的道德理想信念、崇尚無私奉獻的價值觀意識,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扯題太遠,歡迎批評!


鷹眼看教育


工資漲到一個月100萬,頂多興奮一個月,然後就有跌下去了。都給評上高級職稱也不會起到多大作用。依然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

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是信仰問題,我們這個民族啥都好,就是沒有信仰。無論做什麼都不是因為愛,因為責任,而是因為其他什麼金錢地位名聲之類的。

按理說,在所有的職業裡面,最開心的職業應該是當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天天和單純的孩子們在一起,人際關係簡單,工作也簡單,有一顆愛心,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就行了。但是,人們不喜歡。

太複雜,說不清楚,大家不妨看看周圍,有幾個的工作積極性特別高?有幾個特別滿意自己的工作,而且全身心投入的?


白海東


職稱能代表什麼?課講的好才是關鍵!應以一線教師同行評議情況為準,來評估和不斷改進教學質量。按精品課題和課時量進行激勵,精品越多,貢獻越大,自然應該收入更高。

基本規則:

以精品課題數量為依據,推行佔比30%的浮動工資。精品課題由區內同科目教師互聽課程錄像同行評議確定(只取同一課題相對最佳),校長50%的收入從優秀教師精品課題中提成,教導主任,班主任等管理支撐人員也從優秀教師的精品課題中少量提成。教育局關注區內各學校間的教育資源平衡,為各校精品課題數量均衡負責,並提供公共服務。

同行評議指區內教同一門課的老師互相聽課,大家討論匿名投票決定。這是相對最公平的方案,沒有權力,沒有權威,同票同權。另外評的不是一門課而是一個課題,所以大家都有機會。通過聽課就能發現和學到很多東西,這也是一個不斷提升不斷超越的過程。

*區內同一個課題沒有找到比你更好的,那麼你的就是精品!

具體方案:

1)教師工資:(學歷基準工資+課時經驗工資*累計課時量)佔比20%+(精品課題工資*精品課題量)佔比30%+(本月學員數量*本月課時量*課時工資)佔比40%+授課責任工資佔比10%

例如,本科學歷基準工資600,工作3年共授課720個課時,每課時經驗工資0.15元,精品課題工資平均分攤下來每節150元,這個老師兩個年級都帶過所有精品課題都有錄像的,現在仍被評為精品的有10節課,本月授課100人24節課,課時工資按1元算,授課責任工資500元用於考試作業批改等未出現質量問題。

那麼這月工資就是:

(600+720*0.15)+(150*10)+(100*24*1)+500=5108

2)班主任工資:教師工資佔比85%+管理責任工資佔比%10+本學期精品課提成佔比5%

例如,因本身也是教師,按公式計算本月教師工資5108元,管理責任工資500元未出現責任問題,所帶班級各科教師本學期精品課程工資合計3000元提成8%。

那麼這月工資就是:

5108+500+3000*0.08=5848

3)校長工資:學歷基準工資佔比20%+管理責任工資佔比30%+精品課提成佔比50%

例如,本科學歷基準工資1000,管理責任工資2000元未出現責任問題,全校各年級各科教師精品課程工資合計60000元提成0.5%。

那麼這月工資就是:

1000+2000+60000*0.005=6000

4)縣市教育局局長工資:學歷基準工資佔比20%+崗位業務工資佔比30%+管理責任工資佔比50%-所轄各區的“區內學校間精品課程數量標準差與該區內精品課程學校平均數的比值”扣減佔比約10%(以管理責任工資為基數計算)

例如,本科學歷基準工資1200,崗位業務工資2000,管理責任工資4000元未出現責任問題,下轄5個區,以某區為例,5個學校精品課程數量分別是300-360-400-380-360

那麼這月工資就是:

1200+2000+4000

-(區1標準差72/區1均值360)*4000/區數量5

-(區2標準差72/區2均值360)*4000/區數量5

-(區3標準差72/區3均值360)*4000/區數量5

-(區4標準差72/區4均值360)*4000/區數量5

-(區5標準差72/區5均值360)*4000/區數量5

=6400


火狐520


我也是教師,30多年從教。說句實話,漲點高興是有的,因全社會人都在漲,教師也是個小人物,高興也正常。要說會增加積極性,怕不會吧,因職稱的因素,可能積極性會更消退。實際上,教師的積極性與錢有關,但不是主要的,或者說與錢的關係特少。教師基本上全是上學讀書出身,這些人面子是超過錢的作用,在目下沒有硬標準的,人為的評優,樹模,評職等因素下 ,想改變教師狀態,怕不容易。當然現在教師的焦點聚在評職上,也說明確也很突出。在下邊基層學校想評個職,很難,與名額多少關係也不大。因除個別人有特別突出表現正常晉升外,可以說大多數評了職的,也永遠是心中的痛,那來積極性呢?男的不是玩命找,拉關係,就是用錢和人家說話,女的用錢,或用人和人家說話。反正都是3,4十歲以上的人了,用了什麼,只有自己知道,也是有苦說不出,可過了都是自己心中的痛。說不好點,職稱並沒有錯,只是最下邊的領導做的有點過。因此,現在你就是漲多高的工資,絕大多數的教師積極性也不會見漲,各有各的難。另,真與錢有關,現在社會上有錢人多的是,雖說國家查的很嚴,要是真想掙錢,辦法一定會有的,但只個別外,基本上沒教師去幹,說明教師思想還是積極向上的。要解決教師積極性,把聚焦的熱點解決好,自然會有所改變的。想想沒職稱時,領導同志幹一樣的話,誰也沒多拿什麼,人人都努力幹,你不幹行嗎?人人.天天泡在班上,自己搞複習資料,自己印,搞的全身全是油墨,也沒一個人表揚說好,自己乾的還.熱火朝天,同志們還天天都快快樂樂,現在想想,那都是神話,現在說出來怕都沒人信。


開心丨每天


作為一名長期堅守教學一線老師來說,對這樣的問題有著比較切實可靠的看法。

首先先談一下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應體現在老師對職業有著高度的認同感,熱愛這個職業,並樂於為這個職業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才華。

這種工作積極性是發自內心的,主觀上的體現。

有工作積極性的老師大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大都不待揚鞭自奮蹄,精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

一般有工作積極性的老師因教學效果顯著,成績優異,很大可能名利雙收。特別優秀的老師大都能晉升高一級職稱甚至走向領導崗位。

而隨著教師工資的逐步上漲,更加加強了廣大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會進一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同時也會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於教育事業。

而所謂因職稱因素而影響老師積極性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無論有沒有職稱,教師隊伍中都存在積極和不太積極的老師,正如毛主席所說;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教師隊伍也不例外。

作為學生不存在職稱問題吧,有的學生願意積極主動地學習,而有的學生不願意學習,道理是一樣的。

說職稱影響老師工作積極性,職稱不會背這個黑鍋。也不應該背這個黑鍋。

其實從事每個專業技術職業人員,都有職稱。如醫生等。惟獨教師職稱廣為詬病,其原因無外乎三條:

一是指標限制。二是缺乏公開公平。三是老教師優勢不在。教齡佔分少。導致一些一線老教師年年眼睜睜看著別人晉中級,晉高級,沒自己的份,心中有泛不盡的酸,有咽不完的苦,有訴不盡的怨,也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有奇蹟發生。

確實一線年齡在五十歲左右的老師,在教學效果上難於三四十歲的青壯年老師比拼。

如某中學一至三年級三個段,每段七個班。每段學科六至九科。

每科任老師既使在每學年期中期未四次考試中都考同段同科第一名,也難在績效考核中進入前五名。而縣級優秀教師表彰分到校的名額也就三四個。如何分配到自已一個名額?

更何況年度四次考試名次得不了第一名的老師,綜合考核分更低,更無緣一些優秀表彰證書。因此也更無緣高級晉升。

其實這些老師大都很敬業很辛苦的,他們工作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也是他們共同支撐起教育的藍天。他們雖然會埋怨,但不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身邊有一些年齡大的老教師已明確表態:遠離職稱,健康生活。他們與同科其它老師相比,雖做不到極致,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就是明證。

職稱確實影響老師幸福指數。無論真假,畢竟它代表了對自己專業素養的認證以及相應的待遇。但不會影響老師的工作熱情。畢竟教育是一個良心事業,而良心也是教師必須守住的底線。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自拍的美圖。






一襲輕嵐


振興教育要靠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充分調動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可起到引領示範的作用,而不是振興教育的全部。

如何調動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呢?

那就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可以期待實現的希望。

青年教師經過努力,獲得肯定和褒獎,有破格晉級的機會。會激發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潛能。

中老年教師,都有過曾經的輝煌。當年沒有職稱制度,現在又"人老珠黃"。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國家的富強。要尊重他們,就像尊重革命先輩一樣。讓他們也看到自己的希望,讓他們曾經的獎狀、獎章,也可以作為晉升職稱的衡量。這樣做 不僅僅是對他們一生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他們默默奉獻的嘉獎。更會激勵所有老師,為教育事業竭心竭力。

心不順,沒幹勁。振興教育,應該從解決教師的心願做起。


大哥73442327


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僅僅只是提高待遇確實不能取得太大的效果,但是要說完全沒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效果肯定是有的,提高了待遇,生活更有保障了,對於家庭和生活的憂心自然減少了,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學校。待遇提高了,相應的按工資比列扣除的考核性績效金額也提高了,為了讓自己的錢不落入別人的包包裡,教學積極性自然的也會提高一些。但是很顯然這種提高完全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效果有,卻跟國家提高教師待遇最終目的可能不盡相同。

就提高教師待遇,卻不能有效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方面來說,首先,酬勞分配不公平,基層教師,有太多的人付出和收穫是不相匹配的,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在這裡存在太多的意外,這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原因。

其次,教師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桃李滿天下,在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只是說的好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既有社會的,相關部門的,家長的,學校的,也有教師本人的,就不再一一道來。

再來,現在的教育者工作並不只是單純的教書和育人。有太多教書以外的事情佔據教師工作的時間。教書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需要每個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可是現在有太多別的事情佔據了老師的時間和精力,讓老師從心裡上就產生異常的疲倦,所以這也是現在很多老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教書很簡單,育人很難。

現在的課堂,多了更多的小心翼翼。原因不一。曾今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某小學一學生,下課得時候在跟同學玩耍的時候,被同學推了一下,坐在了地上,死活不起來。有同學報告給老師,老師來了之後,該同學還是不起來,並讓老師給家長打電話,家長什麼時候來,他就什麼時候起來。你們如何看這件事情呢?我當時聽了是有些無語的,事情的後續發展我是沒有關注的,曾今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只是我運氣好,雙方家長都比較講理,雙方商量著就把事情解決了。在整個過程中,我就起到一個通知的作用。現在的老師在育人這件事情上有太多的無奈和不敢,有太多的人心裡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息事寧人明哲保身的想法。可是我們的教育尤其不需要的就是息事寧人和明哲保身。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德”一直都是居於首位的,可是實際上,德育一直是不被重視和流於形式的。但其影響之遠,我們終將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一一體會並嚐盡其中苦楚,或者說現在已經初見端倪了。

從教育者的工作來說,其工作性質是特殊的,他面對的工作對象是人,而不是其他,說的偉大一點,教育者肩負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可是我們現在的教育行業者們卻從未感受過這份偉大,也從未因此感到自豪。

教師是一個需要精神信仰的行業。即便是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如此的,需要貢獻,但是不能討論生活。可教師也實實在在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想要做好,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對這個行業本身的信仰。可是我們現在的教育行業者對這個職業是沒有幸福感的,更多的人選擇這個行業並不是因為行業本身讓人有歸屬感或者自豪感,而僅僅只是為了生存。生存威脅帶來的積極性原則上能夠帶來長遠的影響,但是作為教育這樣一種肩負重任的職業,生存威脅帶來的積極性是消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