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农村高中以考上本科为荣?

___吕晓龙-


这么看:

一是农村大学升学率并不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农村考上大学的更少,我考大学那一年,共考上了我们三个。那时候全村人口大概在三四百人,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那一年近几年考上大学人数是最高的一年。算一下升学率的话,也就是1%左右。还再上去两年,邻村有个姐弟俩,同一年考上了大学,全乡轰动,放了三天电影庆贺。

二是还不是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农村还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也挺突出的。每年从乡镇中学考上高中的孩子本身就不多,有一些农村孩子高中毕业就就业了。我姐家在农村,家里有两个女儿先后都考上了大学,而且是一本。姐姐和姐夫都非常骄傲,说他们村里,两个孩子都考出来的很少,而且都是一本的,就他们一家。他说村里大部分人看着孩子学习不大好,就早让孩子们回家里务农了或者外出打工了。

三是农村孩子的出路更少,考上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对农村孩子来说,虽然考上大学的升学率不高,1%左右,大多数辍学的孩子选择务农或外出打工。但是相比那些在外面上班的人来说又辛苦,工作工种又不好。大家也都知道,只要能考上大学,以后就业就非常有希望了。所以即使自己家孩子没有考上大学,看到别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也是由衷的替别人高兴。再回头看一下,我自己的同学在家务农的那些,看到我们上班,总是眼里充满了羡慕啊,说还是你们上班好。

总之,农村人考上大学不容易,所以农村人考上大学,就非常骄傲与自豪。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真事。我高中的同桌,父亲是教育局领导,高考前花十几万把户口转到北京了(九几年),然后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名字就不说了,刚才说出来没通过审核),他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我们当地就是大专的水平。



在高考大省,比如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不要说农村高中,就算是县城里的高中和小城市里的市级高中,能考上本科的也是寥寥无几,以前没扩招的时候,一个学校四五百人,考上本科的不超过10个,有的班四五十人只考上1个。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谁考上本科当然会觉得无比荣耀,周围的人也会羡慕不已,至少在当地这样的人是出类拔萃的。这一方面说明了农村和小城市的教学水平还很低,另一方面就是教育体制。



如果是持有北京户口的学生,不要说考上本科了,如果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别人都不会高看你一眼,录取比例在那摆着呢,就算考不上清华北大,北京还有几十所重点大学,这些重点大学在外省人看来要想考上算得上是比登天还难了,但是在北京考生眼里,只有没考上清华北大又没条件出国留学的学生才会去上,对于其他广大考生梦寐以求的北京重点学校在北京考生眼里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三流选择而已。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到宽松的竞争环境参加高考肯定更容易考上好大学。如果没有条件就选择一个升学率高的中学读书最好,也许你在好高中里排五百名都比在农村高中排前五名成绩好。



超级女儿奴



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化导致的。好学生少,培养的少,留下的也少。教学质量等差异。


我是在家里的农村上的小学。三年级后自己村里的小学取消了,每天要跑到四五里地的别的村去上小学,无论刮风下雨 还是冬天下雪,整整坚持了四年,每天两个来回。那时候只是想到有学校上就行,能学到最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小学六年级毕业,对口升到了我们镇上的初中。从来没想过要花高价去城里上中学。初中几年,身边不断有辍学不上的同学。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三,中考考高中。学习好的会分到一个班冲刺中考,学习差的一个班准备上职业高中或者技校。班里的升学率真的吓人,一个实验班六十人左右,能正经考上二十多个就算非常好的了。我仍然记得当时我们班就考上了不到十个人。我的邻桌女生,学习非常刻苦,遇到不会题的一定会问到自己会了才行。成绩忽上忽下,非常不稳定,看的出来他非常想上高中。可惜的是基础实在太差,又不是太聪明。最后去学校拿通知书的时候,看到她的痛苦 失望 羡慕表情,至今仍然忘不掉。很同情她,觉得真的可惜,一个那么努力上进的人。她的人生应该就是外出打工 嫁人生子吧。



再说说高中。我本来分数是够上市里最好的高中的。无奈初中老师都一直劝我上县里的一高。说是市一高都是城里的娃,去到后怕不适应。还是县里高中好点,都是农村娃,教学也不差。最后懵懂无知的我听了老师的话去了县一高。事实上,市一高每年清华北大都能考上十个人左右,一本上线人数一千多人。而我们县一高早就落寞了,每年能考上一个清华北大的都会全是游行放鞭炮宣传,二本以上每年大概五六百人左右。

上到高中你会发现,好学生大部分是城市里的学生,他们有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有更好的资源,辅导班家教 什么的更是经常上着。父母自身的认知度也对孩子有很大帮助。我在高中以前几乎没上过什么辅导班。家长对我们的期待是考上二本就行了。三本专科我们也是不愿意上的,除非没办法选择了。对我们农村学子来说,考个二本真的太不容易了,一旦考上,镇上还会发一次学费补助。大概几千块。农村人的想法很简单,上一个不太差的学校,将来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不再做农活就行。这一切也就导致农村高中升学率不太好,因为学习特好的尖子生会被更好的学校主动挖走。留下的都是从小靠着自己唯一的信念,一步一步坚持下来的孩子。几乎完全靠老师 和自己,没有辅导班可以上,也没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间接导致了农村高中升学率,只要达到本科就会被统计出来,贴上红榜。因为二本以上升学率真的惨不忍睹啊。

我依然记得刚上高中那年,学校还会统计二本以上考生,贴光荣红榜。到我毕业那届,三本的在红榜上竟然占了一半还要多。教学质量,生源质量让我曾经辉煌的母校变得一年不如一年。(以上内容有跑题嫌疑,想到以前真的是有感而发。)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是相同的经历,可以留言讨论。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


日光倾城corn


我刚好是从农村学校考上本科学校的,这里来讲一讲我的经历,题主就明白为什么我们农村人为什么以考上本科为荣了。

我家在一个比较偏的村庄,祖上三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之念了三册书,爸爸念到初二就辍学了,在外面打工为生,我的母亲也是读完初中后就辍学了,其实她本来有机会通过体育特长进省城的体育中专读书的,但外婆家里实在太困难,根本就拿不出学费,另外外公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读书没啥用。

我所在的村里绝大多数孩子成长的轨迹通常是这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去广东打工。我相信这样的成长模式也是湖南、贵州、江西这些省份里很多农村孩子熟悉的。我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放养。辅导班、培优班、特长班?不存在的,我们压根就没听说过。

我们上小学和初中也是在农村里的村小和农村初中读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小学的有一位老师么次都是上午或者下午半天在学校里上课,因为他还有半天需要在农田里干活。初中的一位数学老师,黑眼圈特别重,因为他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出去打鱼、捉青蛙补贴家用。至于教育的质量,那就更加不用说了。我记得我念初三的时候,两个毕业班,一个毕业班的人数大概四五十多个吧,数学科目的最高分是七十多分。(满分120分)

后来我们学校有四个人利用择优生的指标才勉强考进了县城里的高中。进了高中读书后,我的数学就更差了,因为基础太差,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怎么办?只能拼记忆啊!

高中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个中的艰辛此处就不再说了,反正最后也算是磕磕绊绊地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二本。同一个初中毕业那四个人里还有两个也考上了二本。

回过头去看,近一百号人里面,考上二本的也就包括我在内的这三个人了。(或许还有其他人也选择高考并考上了本科,但数量也很少)。倒不是说考上了本科有多么了不起,但这样低的比例,联系到家族里受教育的程度,要把我和我父亲换位,我也会在村里大摆酒席,以我的儿子为荣的。


教育故事铺


农村和城市本来就有差距,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农村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农村孩子的目标就低。


城市孩子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奋斗目标就是省、市重点中学,高中升大学的目标就是全国重点大学,考上本科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引以为荣。而从农村出来念高中的孩子就相当于大山里飞出金凤凰了,已经很不简单了,一个村里能读上高中的学生真的是屈指可数,高中毕业能够考上一般的本科就很了不起了,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走在街上都会受到人们的另眼相看。

说实话,很多农村家长压根就不懂的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有什么区别,只要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家长就把整个家庭的命运交给孩子了,期盼孩子成龙变凤拯救贫穷的家庭。可是近几年来遍地都是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就业难问题,除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有出路。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三农张老师


说说我吧,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里爸妈那一辈的亲外甥(女)16个,只有我上了大学,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有好几个辍学回家了,上初中的时候班里37个人,去参加中考的27个,结果只有5个人考上了高中,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五个人里面有3个是从初三降到初一复习的。等上了高中,参加高考的有67个,二本以上有12个,一本只有1个,结果我上了个一般的大学。上了大学后感觉只有上学这条路,于是修了双学位,最后通过努力考上了还算不错的985。去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目前平均一个月到手有10000左右。想想当初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做为农村人能考上大学真心不容易(特别是山东的,能考上大学难上加难)在这里感谢爸妈对我无私的爱,感谢这一路走来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各位头条好友们共勉啊,都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打字真心不容易,加个好友给我点个赞!


奋飞42


我户籍农村,在老家生活了9年被爸妈接到了城里读书,一直到高考。

我因为后来一直在城市里长大,所以觉得,考上大学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只要愿意学习就能考上大学,因为从小成绩还不错,就从来没想过考不上大学这种问题。

但是每次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要跟我说好好学习,我是家里的长女,所以大家都盼着我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认为这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



后来回老家读了一年的高三,才发现,家里是真的很少人读到高中考上大学的。我的表姐妹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不读了,上了高中的人就更少了,而家里的高中一年一个重点班也就一半人考上本科这样,大家自然就觉得,能考上大学是一件能让人脱颖而出的事。

在我老家农村,考上大学都是要办酒席的,拉一块横幅说:祝**考上了*****大学,我当时觉得自己考的不好,不想办酒席,但是家里人坚持。不过横幅大概挂了两个小时不到我就把它扯了,实在觉得没必要,但是,家里都是觉得这是正常的,而且以之为荣。



所以,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根据实际读书读完,考上大学的人数而决定的,城里的,考上大学的比比皆是,大多数人都能尽量完成学业,考上大学,而农村里很多就是上不下去了就去打工,没有“必要”“浪费钱”,导致上大学的人特别少。


我只是围观


我是一名城里的老师,来自农村,家里有长辈在农村高中教书,也有亲戚孩子在读书,经常和他们讨论农村高中的尴尬问题,现在上本科本是轻而易举,可是在农村还是有一定难度。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从生源看,农村高中的生源质量很差。由于多年的计划生育导致农村的孩子减少,又由于城镇化导致大量的孩子入城,呆在农村的孩子不多,所以农村中学不停压缩,能选择的面非常小,很低的分数都可以进高中,进口差,出口自然好不了,没法改变。

第二,从师资看,农村高中里许多优秀的老师流失严重。不可否认城乡到如今差异仍旧巨大,无论从校园环境、教师成长空间、工资收入等等方面,城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凡是有一点门路的,都千方百计地入城了,没有门路的,什么都不要,进了培训机构或私立学校。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毕业生,也很少到农村中学,这一切都导致了农村高中的办学质量不高,所以上个本科也不容易。

第三,从家庭看,在农村就读的孩子,家庭情况一般不突出。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家庭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城里孩子成绩好,和家长的金钱投入和精力投入息息相关。凡是有一点门路的,经济情况稍好一点的,对教育还算重视的,早就千方百计进城了,没有进城的,要么是家庭情况差,要么是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

第四,从社会看,社会对农村中学重视不够。由于城镇化,农村高中在大幅萎缩,导致国家投入不够,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无法于城里高中抗衡,而高考是统一划线,自然处于不利地位,说实在的,连高考题目都有乡村歧视,更多的题目是为城里孩子设立的,特别是作文表现突出,比如说高考中的共享单车,乡村孩子很多都不知道。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有商榷的地方,请留言。


木叶看人间


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农村高中考上一本高校的几率很小,这就使得农村地区高中如果有学生考上本科的话,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农村高中.

农村地区的高中一般不是重点高中,这些高中往往是县里面的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没有重点高中强,况且普通高中是位于乡镇的话,更是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这所学校。中考以后,县里面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会进入县城的重点高中读书,其余成绩稍差的学生会进入这些普通高中读书,所以从生源角度来看的话,乡镇地区的高中生源要比县城的生源差很多。

往往是县城重点高中,占了全县考上二本公办高校的绝大多数,而普通高中考上公办二本高校的几率是很小的。




●我所了解的情况.

我所在的县是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山区县城,全县有一所重点高中、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中学。在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重点高中1900多名考生中,考上公办二本高校的人数有大概1100名。而那所普通高中考上二本高校的人数还不到50名。也正是因为普通高中每年考上二本高校的人数特别的少,所以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能考上二本高校都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了。


●农村学生.

我有统计过以前初中时候的那些同学的上学情况,我上初一的时候,全班总共有60多名学生,后来通过中考有大概十几名学生上了重点高中,其余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中有十几名去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读书。这十几名去重点高中读书的学生中,也仅有5名左右的同学最终上的是一本高校;去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读书的那些同学,有一部分考的是专科院校,其余的上完高中以后就外出打工了。所以综合的情况来看的话,全班60多名学生中仅有大概5六名学生考上了一本高校,考上二本高校的几率都是很低的,所以农村地区学生能够考上二本高校都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

我所在的小村庄,和我一届的学生大概有将近20名,到了那年高考的时候,大概有7、8名学生参加了高考,这7、8名学生中考上一本高校的有两名,考上二本高校的学生有大概四名,另外的一些考上都是专科院校。


●原因.

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实力是比较薄弱的,这些农村小学、初中师资力量并没有城里的学校那么强,而且其基础设施也是很弱的,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所招收的学生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地区,本身这样的普通高中师资力量就不是很强,更何况生源也不是特别的厉害,这就导致农村地区高中学生考上一本院校的概率是很低的,能考上一所二本院校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


饕餮视听


面对题主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之所以农村高中的孩子以上本科为荣,有多层次的因素,在此我们共同探讨如下:


一、在农村,大概也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作为一代一代的农村人,其实特别渴望进入城市生活,来摆脱农村贫穷的渴望;多数年轻人哪怕去城市打工都想脱离农村,但也会产生自卑感和胆怯感。如果考上大学,就是给农村孩子一个抬起头和别人平等对视说话的机会,所以农村的孩子考上本科,由衷的产生骄傲和自豪感。

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如果想有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文凭无疑是一块敲门砖,在城市,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都是要求有本科文凭。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取了本科就意味着可以上大学,就意味着能在城市找到体面的工作,也就意味着脱离了农村,过去城市的生活。在城里工作就意味着下一代能享受生活,更好的教育。



三、 农村教育水平的滞后,使农村的孩子能考上本科的几率相当的低。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是有明显差距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和城市的学校同日而语。从小学到高中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孩子能够考上本科,无疑是鱼跃龙门的大事。比较稀少,所以农村孩子有本科大学上,当然高考骄傲自豪,以此为荣的事。


四、好多人感觉“寒门再难出贵子”,是有它的道理的。农村教育的滞后,农村资源的匮乏,更加剧了农村孩子考上本科难度,再加上农村人整天为了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问,任由孩子野蛮生长。城市的孩子在教育资源很好的情况下,仍然花钱课外辅导,农村孩子没有这样的条件,更加剧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之间的差距。

总之,农村的孩子考上本科不容易,需要社会关注,改变农村教育,让孩子能考上本科,是刻不容缓的事,作为农村的教育工作着,期待给农村孩子一片蓝天,给农村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是魏老师,每天晚上八点直播高考志愿填报,点击头像关注我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