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舊日本喜歡用短管臼炮來充作海岸防衛炮?

臼炮是一種炮身短(口徑與炮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彈丸威力大,主要用於破壞堅固工事。按道理說這種威力雖大,但身管短、射程近的火炮並不特別適合當做海岸炮使用。海岸防衛炮的原則應該是將炮彈射到儘量遠的地方,儘早的攻擊到海上目標,符合這種要求的首先是身管長的加農炮(尤其是35倍徑到45倍徑的遠程加農炮)。但日本海岸線有其特殊性,日本的海岸線地形普遍的特點是地勢高,延伸入海的大陸架走勢陡峭,適合建設海防炮臺的地點大多處在海拔較高的高臺型地形上,這種特殊的地勢使得傳統的長身管加農炮用作海岸炮時存在著較大的一塊(貼近海岸線的)射擊死角,一旦敵方艦艇以決死突擊的方式突進到貼近海岸線的加農炮射擊死角的區域,就可以毫無妨礙的利用艦上的各種武器向炮臺傾瀉彈藥。這是國土狹小、海岸綿長的日本所不能接受的後果。

為什麼舊日本喜歡用短管臼炮來充作海岸防衛炮?

所以日本人反其道行選擇了大口徑臼炮充作海岸防衛炮,這種彈道彎曲的曲射火炮有效的填補了抵近海岸線區域的射擊死角,再有臼炮的炮彈重、裝藥多,從高處以泰山壓頂之勢砸到目標軍艦防禦脆弱的甲板上造成的破壞效果絕對要大過在加農炮彈在軍艦水線船殼上開洞的破壞效果。所以,日本人對大口徑臼炮充當海岸防衛武器這點上情有獨鍾,尤其是對280毫米的臼炮。

為什麼舊日本喜歡用短管臼炮來充作海岸防衛炮?

日本的280毫米榴彈炮是仿製自意大利,1884年(明治17年)大阪炮兵工廠仿照意大利280毫米榴弾炮進行試製、1886年(明治19年)於大阪府信太山進行了試射並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1887年(明治20年)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在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中將280毫米榴彈炮作為攻城炮的呼聲很大,但一直被攻城炮兵司令官豐島陽藏少將以搬運不便為理由拒絕。直到旅順會戰第一次總攻擊失敗後,才終於把準備裝配到鎮海灣要塞的280毫米彈炮配屬給第三軍,此後不斷增加數量,累計達到18門。

為什麼舊日本喜歡用短管臼炮來充作海岸防衛炮?

此炮因發射時,炮彈呼嘯聲巨大,如同火車駛過,又被俄軍稱為“火車炮”,然而事實證明,此炮無論是摧毀俄軍工事,還是摧毀港內俄艦,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克魯伯公司也模仿同一火炮製造了28釐臼炮,並賣給了俄國人(日俄戰爭大約有10門)。這兩種炮大體諸元是相同的,裝填方式為後裝式,使用吊臂將炮彈和藥包提升到水平高度,使用人工將炮彈壓入膛中,使得發射速度大大提高。兩種火炮最大的區別是日本280毫米榴彈炮膛線是左旋的,克魯伯造的與之相反。俄軍專門蒐集日軍射過來的未爆280毫米米炮彈,然後換上47毫米速射炮的引信再打回給日本人,日本人吃盡了自己射出去炮彈的苦頭,特別是在鞠家屯的280毫米榴彈炮陣地上,被打回來的炮彈擊毀了日軍自己的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