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系列科普--14、術後的隨訪和複查

食管癌系列科普--14、術後的隨訪和複查


交代食管癌患者術後複查的週期、目的及意義,是外科醫生的職責所在,可現實中很多患者都不清楚,十分茫然。

▍通常我們要求患者在術後1個月時進行第一次複查,瞭解患者的體力恢復情況,進食狀態如何,體重變化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反流症狀等。複查的客觀檢查內容包括:胸部的增強CT,腹部頸部的超聲,抽血化驗血象、生化全項(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和腫瘤標誌物等。

此外,第一次複查的結果,作為術後基線資料,便於將來對比用。

如果不是早期的食管癌,需要做化療、放療的話,則在術後1個月就可以開始了。良好的營養狀況和體力儲備,是應對化放療的必備條件。

如果術後不用做化放療,則進入術後兩年內每三個月1次隨訪複查的流程,3-5年時每半年1次,5年以後改為1年1次。

如果術後化放療結束,則一般在治療結束後1個月時複查,之後也進入每3月/半年/1年的複查週期。

在醫生眼裡,關注的隨訪指標包括復發轉移率、生存率、生活質量等,就像患者也比較關心術後還能活多久,還能不能正常生活等核心要點。術後隨訪複查的意義就在於,醫生根據恢復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此外如果監測出了復發和轉移,可以早點干預,同樣達到延長生存的目的。

術後複查常出現的問題包括

◎ 吻合口狹窄,包括瘢痕引起的良性狹窄和癌性狹窄,鋇餐造影可初步鑑別,胃鏡檢查用來明確診斷。

通常出現吻合口瘢痕狹窄的原因包括:

◎ 醫生吻合時食管和胃黏膜切緣不整齊,引起環狀瘢痕;

◎ 術後發生吻合口瘻,周圍產生炎症;

◎ 患者為瘢痕體質;

◎ 術後返流性食管炎引起纖維瘢痕;

◎ 術後長期未進食,或總是吃流食和半流,吻合口未得到擴張形成攣縮。

說白了,我們能做的,就是選個好的外科醫生,吻合的時候切緣弄的整齊一點,術後早期恢復飲食,及時的擴一擴撐一撐,一旦出現了吻合口瘻,再癒合後狹窄的幾率要高上不少。瘢痕體質我們改變不了,但反流性食管炎是可以進行適當藥物干預的。

以前,我自己對患者術後的飲食指導也存在一點小誤區,總覺得術後應該多吃流食半流食,後來我建議多以軟食為主,現在我已經告訴病人,吃的食物種類完全不受限制,只要在口腔內經過充分的咀嚼,什麼都能吃,比如說如果每個食物都能保證被咀嚼20-30次以上,則都會變成流食或半流食。

吻合口狹窄常在術後1個月發生,也可以延遲發生,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通常以患者進食後的自我感受為判斷依據。所以醫生在隨訪時要了解病人的飲食種類和通暢程度,萬一醫生不聞不問,我們要主動的告訴這些哦。出現了吻合口狹窄,需要做內鏡下擴張治療,往往一次擴張都不夠,需要短期內連續做幾次,才會有滿意的效果。癌性狹窄,屬於腫瘤復發的範疇,這裡暫且不說。

◎ 胃食管反流,食管胃吻合術後有相當多的患者訴反酸,胃灼熱,很多患者訴在平臥位或者右側臥位時有苦水溢入口腔,通常提示十二指腸-胃-食管-口腔反流,可引起咽部炎症,導致咳嗽,還有些患者嚴重情況下可引起誤吸和肺部感染。

食管癌術後,100%所有的患者在胃鏡檢查時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反流,大約90%的患者術後的食管黏膜會有異常改變,因為原本抗胃酸反流的賁門被切掉了。沒有症狀的反流,可以不用治療。食管黏膜有融合性糜爛的話,可以間斷服用抑酸藥和胃動力藥。此外,手術以後半臥位很重要,為了避免反流,需要終身半臥位。食管癌術後頑固性咳嗽,要想到反流病的存在,除了用止咳藥以外,抑酸藥和胃動力藥用後可能會有奇效。

◎ 復發和轉移,所有手術的病人遠期復發轉移率在50%左右,當然越早期的食管癌,手術以後復發轉移率越低,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手術沒切乾淨,目前醫學對腫瘤的認識尚很有限,有可能的做手術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轉移,只不過現有的醫療手段還不能檢測出來而已。既然手術以後會出現復發轉移,那幹嘛還要做手術?因為做手術是目前根治概率最高的一種辦法,根據分期不同,根治率介於40%-90%之間,不做呢,遠期存活的概率不到5%。

復發轉移率跟病期的早晚有關係,所以通常會建議非早期的食管癌術後要做放化療,潛在的微轉移灶和殘留灶,有時候可以經過放化療完全殺滅。此外,復發還跟食管癌的多原發特點有關係,術後長期的反流刺激下,殘餘的食管也比較容易長新的腫瘤。目前,大家普遍能接受的觀點認為,腫瘤手術以後的復發轉移跟免疫力低下有一定的關係,但其實這樣的推斷是缺乏足夠證據的。

對於遠處轉移的患者來說,再治療以化療為主。對於局部復發,則以局部治療手段為主,比如放療、射頻消融、伽瑪刀、粒子植入、光化學治療等。局部復發以後,不排除再次手術的可能,但往往醫生都慎之又慎,因為圍手術期風險很高,治療效果還未必滿意,吃力不討好的事兒又有幾個人願意幹呢。pia pia pia,我是不是太消極了點。

如果要諮詢病情,建議使用“好大夫在線”搜索李少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