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報採訪時說:平衡事業家庭不是女性專有問題,而是兩性問題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佈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其中,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洛克菲勒大學教授、HHMI研究員Jue Chen(陳覺,音譯)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鎖志剛(Zhigang Suo)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中,約40%是女性學者,創下了歷年之最。

四名華人學者為新晉院士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福。

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英文名:George Fu Gao,“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983年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1986 年北京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4 年英國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後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 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2004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講師、博士生導師、 研究組長。2004-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2011年4月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7年7月起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福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主要從事T細胞識別、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播的機制研究等。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

顏寧,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2017年,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美國科學院院士Jue Chen。

Jue Chen(陳覺),結構生物學家,洛克菲勒大學WILLIAM E。 FORD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Jue Chen於1993年在俄亥俄大學獲得化學本科學位,1998年在哈佛大學取得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後分別在哈佛大學以及貝勒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入職普度大學,在普度大學相繼擔任助理教授(2002-2007),副教授(2007-2011)、教授(2011-2014)。在此期間,她還入選HHMI研究員(2008-)。2014年加盟洛克菲勒大學。她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細胞膜中轉運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美國科學院院士鎖志剛。

鎖志剛(Suo Zhigang),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1985年鎖志剛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力學系,之後赴美留學。1989 年在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即任教於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1997 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03-2006 任哈佛大學Gordon McKay 講席教授,2006年起任哈佛大學Allen E。 and Marilyn M。 Puckett 講席教授。2002年受聘西安交大“長江學者” 講座教授。 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應用力學執行委員會委員,美國理論與應用力學學會理事。與高華健、盧天健、黃永剛一同被稱作華人固體力學界“兩健兩剛”。

美國國家科學院官網上的搜索結果顯示,迄今為止,已有30名中國籍學者(含已故)入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這其中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2018年,在“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期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顏寧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採訪時說:平衡事業家庭不是女性專有問題,而是兩性問題。

祝贺颜宁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她接受女报采访时说:平衡事业家庭不是女性专有问题,而是两性问题

具體內容如下:

“而當我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來,那種感覺就會讓你覺得挺踏實的,然後挺有成就感。”

“別看我在微博上表現得很輕鬆,但背後熬夜工作、做不出來東西時的焦慮,這是別人沒辦法真正感知的。”

“做科研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你到另一個山頭髮現,前面又有更高的山峰要攀。”

“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科學家本來就不是定型的。”

“科學就是一個淺顯易懂的世界,對於性別,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任何偏向性的。”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期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顏寧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的採訪,就性別、學術、生活、成就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當科學家讓我覺得挺有成就感

2018年6月底到9月初,短短70天內顏寧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連發3篇論文,人們再次對這個年輕的團隊刮目相看。

談到多年來支撐自己堅持科研的動力,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與眾不同,而當我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做出來,那種感覺就會讓你覺得挺踏實的,然後挺有成就感。”

瞭解顏寧的人都知道她還是個“微博控”“科普達人”,51萬“粉絲”、4000多條微博;她興趣極廣,八卦新聞、電視劇、網絡小說,都能滔滔不絕地聊起來;她穿著打扮時尚、談吐幽默風趣。

曾有人因此覺得顏寧不像“科學家”,對此顏寧不以為然,她對記者說:“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科學家本來就不是定型的。我周圍有自組樂隊的科學家;有沉迷天文攝影的生物學家;有整天緊張的科學家;有很放鬆的科學家;有長得比藝術家還像藝術家的科學家;有不修邊幅的;也有非常時尚可以做模特的……我覺得大家對科學家不應該有一個刻板認識。”

的確,為了攻克葡萄糖轉運蛋白晶體結構問題,顏寧可以連續工作48個小時而不覺疲憊。攻關期間,從上午開始,除去用餐,她能一直連續工作到次日凌晨五六點,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兒又爬起來繼續工作。“別看我在微博上表現得很輕鬆,但背後熬夜工作、做不出來東西時的焦慮,這是別人沒辦法真正感知的。”

儘管如此,顏寧說自己仍然很享受當下的狀態。

科學的世界對性別沒有偏見

在世界生命科學大會舉辦的“分子,讓生命更精確”分論壇,顏寧是為數不多的受邀演講嘉賓,她流利的英語,清晰的邏輯闡述,令到場的中外參會者折服。

“科學就是一個淺顯易懂的世界,它其實沒有任何門檻,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夠的訓練,到了研究生階段,或者到了後面這個研究階段,它對於性別,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任何偏向性的。”

讓顏寧記憶深刻的是那次去瑞典參加“瑞典結構生物學全國會議”,會議邀請了全世界的知名科學家做主題報告,令顏寧沒有想到的是所有的報告人裡面竟然有一半是女性。她同時瞭解到,瑞典的科學家中,有一半是女性,而美國科學院的華裔院士中,女性的比例是要高於男性的。

其實在中國,雖然大學裡獨立領導實驗室的女性科學家的比例尚需提高,但並未影響屠呦呦成為中國科學屆的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所有這些,堅定了她的信念,在不同的場合,她一直在鼓勵女性從事科研工作。她鼓勵女孩子遵從內心,勇敢做出自己的職業選擇,“女性無論是選擇在職場工作還是在家全職,都應該出自本人真實的意願。而不是屈從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她說:“當科學家的好處在於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和休閒時間,很多人寧願放棄高薪收入的工作,為的是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研究。”“做科研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你到另一個山頭髮現,前面又有更高的山峰要攀。”

當記者問起做科研的終極理想是什麼?顏寧的回答是:“我想每一位生物學家的終極理想可能都是理解生命的起源與進化”。

為女科學家勇於發聲

在一次學院面試博士生的現場,一名男同事問一名應試的女生,“你現在到了一定年齡,將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顏寧當即表示:“這是一個有性別歧視的問題。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在科研領域,顏寧可以面對一個個難題仍然遊刃有餘,而卻會因為來自性別的困惑而深感不安。

顏寧的學生中,有個女孩成績優秀,是個難得的科研人才,遺憾的是這個女孩是因為擔心今後找不到工作,放棄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選擇了一個並不一定合適自己的工作提前就業。

顏寧說:“當我慢慢意識到許多女孩子,特別是我自己的學生,並不是沒有實力,只是因為社會家庭的共識,因為在某一階段或主動或被動地必須做選擇題,而脫離了她們本來挺有天賦的科研世界,我真的挺痛心。”

她強調:“其實我個人沒有感覺到因為性別受到任何歧視。但我認為現實中有很多對女性的要求是不公平的,比如說女性怎麼平衡事業和家庭。這本不是女性專有的問題,而是兩性問題。”

時至今日,不少女性在考慮是否要走科學這條路之前,首先要闖過性別關。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仍面臨這樣那樣的阻力和障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面向2030年》指出,當前科研領域仍以男性為主,女性只佔全球科研人員總數的28.4%。她們在獲取科研經費或在爭取研究機構內重要職位時往往處於劣勢。

“無論在大學錄取時,還是在實驗室做實驗時,女孩子和男孩子們沒有任何區別,大家都是玩命做實驗,然後該發好文章發好文章,但是到最後,為什麼成為教授的女孩子反而很少呢?”對此顏寧感到痛心疾首,於是她開始參與到支持青年女科學家的各種活動中。

從2015年起,她開始在多個公開場合為女性科學家發聲,擔任微信公眾號“賽先生”的主編,呼籲關注“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的話題,推介優秀女科學家的科研工作。

也是從2015年開始,顏寧在清華大學發起並主持“女科學家論壇”,邀請國內外優秀的女科學家參加討論,藉此呼籲更多人關注女性科研工作者群體面臨的與性別有關的問題和挑戰。

就在出席“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期間,她如約回到清華大學主持了每年一度的“女科學家論壇”。論壇每次一個話題,迄今為止已就包括“女科研工作者應如何平衡事業發展和家庭生活”“如何舒緩科研工作中的壓力與挑戰”“如何應對生育對事業的衝擊”以及當今社會熱議的“剩女”“女博士是第三類人”“女孩子如何建立自信心”等話題展開討論。

顏寧對記者表示:“你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有些規定,甚至是文化、大眾的期許,對女性的要求是不公平的,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大家能夠真正意識到問題的癥結,並且試圖一起去解決它。”

幹得出色

活得精彩

歡迎轉發點在看

大家都在看

“五一”的重大意義,習總書記這樣說

女報社論: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今天,致敬最美的你!

來源/綜合自“知識分子”微信公號、中國婦女報(記者 彭芸)

美編/李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