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一屆刷屏的“世園會”要花多少錢?

4月29日,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式開園,這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後,我國舉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類盛會。開園首日,共有3.5萬人入園遊覽,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也紛紛奔赴現場進行報道,一時間,“世園會”刷爆各大網絡平臺和媒體頭條。新旅界作為國內領先的文旅商業諮詢機構,也第一時間受邀入園體驗。

辦一屆刷屏的“世園會”要花多少錢?

其實,近幾年,大大小小的園藝博覽會在國內並不鮮見,甚至可以說“多到氾濫”。由官方認證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中國也舉辦過多次,例如1999年的昆明世園會,2011年在西安的世園會,2013年在錦州,2014年在青島,2016年在唐山,以及2021年即將在揚州。

中國舉辦世園會如此頻繁,那麼2019北京世園會有何不同,為何被稱為“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後,我國舉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類盛會”?其實,同樣都叫“世園會”,規格卻未必相同,按照官方的分類,A1、A2、B1、B2以及C、D等多種級別。

其中A1類是含金量最高的,是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和國際展覽局雙重認證,必須涵蓋園藝業的所有門類,舉辦期限為3至6個月,最小展覽面積50公頃,參展國家不少於10個,每年舉辦的A1類展覽會不得超過一屆;同一國家舉辦A1類世園會需間隔十年以上。在展覽會開幕之日前6-12年提交申請。

最“豪華”世園會

此次北京世園會正是A1類,中國上一次舉辦A1類世園會要追溯到20年前的昆明世園會。並且,由於A1類展會舉辦條件苛刻,並不是每年都有,從昆明世園會到北京世園會的二十年裡,只舉辦過五屆,平均四年一次。西安、唐山、青島等舉辦的世園會均為“A2+B1類”,各項要求要寬鬆得多,且每年可舉辦一次以上。

時隔二十年,中國再次舉辦A1類世園會,而中國的國力早已今非昔比,因此這屆世園會在規模上堪稱“大手筆”。

辦一屆刷屏的“世園會”要花多少錢?

北京世園會總佔地面積960公頃,這是西安世博園的2.3倍,是昆明世博園的4.4倍。其中園區面積503公頃,差不多相當於7個故宮。有11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參加,創下了A1類世園會國際參展方數量最多的紀錄。預計整個展出期間,參觀人數不少於1600萬人次。不出意外的話,這又是一項“歷屆之最”。

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主席貝爾納德·奧斯特羅姆也不得不表示,北京世園會規模創歷屆之最,將在生態文明、文化旅遊、綠色發展等領域留下諸多遺產。

如此大的規格和麵積,會產生兩個問題:第一,花了多少錢?第二,展覽結束後怎麼利用?或許,正是這兩個問題影響了A1類世園會的“可持續性”,導致其二十年裡只辦了五屆。

這屆世園會花了多少?

北京世園會投資多少?這是個低調的話題,各大媒體報道宣傳時頗為默契的提都不提。背後原因不難猜測,辦國際大會容易招致“勞民傷財”的批評。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這種批評曾掀起一陣輿論聲浪。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賬本”,也被不少人死死盯住,時刻準備借題發揮。從那之後,辦國際活動淡化投資額,成為主辦方避免麻煩的“工作方法”。

那麼北京世園會到底投資多少?經新旅界多方查證,終於在《北京市2017重點工程項目計劃》找到答案,該《計劃》顯示,北京世園會園區總投資額為156億元。需要聲明的是,新旅界多方追尋這一數據,並不為“借題發揮”,僅僅是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以及客觀全面呈現世園會相關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156億元僅僅是園區的建設成本,配套的周邊道路、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投入更是一大筆數字,如《北京市2017重點工程項目計劃》顯示,世園會交通市政配套的8條道路耗資35億元,世園會園區內外地下管廊約10億元,此外還有市政綠化、生態修復、媯水河治理等諸多投入。

事實上,辦國際性大會,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通常要超過園區建設,如昆明世園會園區建設僅13億元,但云南為這場大會投入超過了200億元,上海世博會直接投資約286億元,但據專家估算,加上道路、車站這類配套,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0億-4000億元。

即使不算配套的基礎設施投入,此次北京世園會的投資規模依然大大超過往屆,例如1999年昆明世博園園區投資為13億元,2011年西安世園會園區成本約20億元。

如此大的投資,當然不只是為了幾個月的展會。北京世園會興辦之初,就考慮了後續的利用,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在世園會結束後,園區內合適的場館包括公共空間將保留下來,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嚮往和追求,同時把整個園區作為北京西北地區構建完整旅遊帶的重點;園區也將助力冬奧,為冬奧會提供保障;同時,將把園區未來產業發展作為整個辦會後續利用的重要方面,讓園藝產業、旅遊產業成為發展的支柱。”

世園會舉辦過後,場地改造為景區也算是常規操作。如西安、青島的世園會舉辦過後,遺留下來的“世博園”成為了4A景區,錦州、唐山的世博園也都成為當地旅遊地標。昆明的世博園更是成功申報5A級景區,併成為上市公司雲南旅遊(002059.SZ)的核心景區。

對比國內的巨型景區,156億造一座園子不算太高,如同在北京的環球影城僅第一期投資就460億元,上海迪士尼投資規模340億元。但從往屆世園會場館後續的旅遊運營來看,想靠後續運營收回成本存在較大難度。2018年昆明世博園接待遊客約180萬人次,營收6600萬元,2017年西安世博園營收約1億元。這個規模的營收,要回收十幾、二十幾億的投資已經非常吃力,對應上百億的投資規模,更是壓力山大。

不過,對於大型活動,不能只算眼前的帳、短期的帳,也不能只算經濟的帳而忽視看不見的帳。要考慮長期社會影響和公共福利效益。其實這類大型活動,最主要的投資還不是場館和園區,而是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例如上文所述的世園會交通配套、地下管廊、市政綠化、生態修復、河流治理等,這些投資巨大,目的不是“炫耀給外國人看”,而是以巨資改善延慶的居住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改變延慶的產業結構,為做大綠色產業提供契機。

其實,很多城市的施政者辦這類大會的動機,就是藉著大會之機,為城市“脫胎換骨”,改善城市基礎設置,改造城市公共空間,扭轉城市經濟產業格局。特別是由於大項目的投資建設存在嚴格審批流程,地方政府想大搞建設,常規流程漫長而繁瑣,並且未必能順利批准,藉著辦大會的“綠燈”,一次性通過一大批城市建設和提升項目,可謂機會難得。

例如,唐山2016年的世園會規劃總面積22.6平方公里,比北京世園會還大一倍多。如果是為了展會,真的有必要這麼大嗎?其實,唐山是將一大片採煤沉降區改造成適宜旅遊休閒的城市花園,相當於對城市來一次“大手術”,從城市產業格局上,試圖逐漸扭轉重工業的城市形象,轉向旅遊城市和宜居城市。新旅界在唐山調查發現,這次大型活動,還使唐山全市上下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原來從未想過搞旅遊的企業們紛紛幹起旅遊項目,市民的心態也更加自信、開放和熱情。

辦一屆刷屏的“世園會”要花多少錢?

北京世園會,也將是北京延慶“脫胎換骨”的契機。世園會園區距離八達嶺長城和海陀山約10公里。八達嶺長城一年接待遊客量900萬人次左右,在國內各大景區中首屈一指,但長城遊覽屬於觀光旅遊,類型單一,遊客滯留時間短,二次消費少。未來北京世園會景區化後,大空間、大場景可擴展性極高、想象空間豐富,例如開展休閒、會展、科普、研學、運動、演出、精品購物、優質餐飲住宿等多項旅遊業態

,將和八達嶺長城等發揮協同效應,極大增強當地的旅遊吸引力。

上一次北京舉辦國際大型盛會是奧運會,那場“最貴奧運會”之稱的盛會,為北京留下全國性的旅遊地標,並向世人宣告“老北京也可以現代化”,城市佈局、產業結構也由此改變,市民也多了一處享受休閒生活的公共空間。此次,156億的園區建設投入,海量基礎設施配套投入,能否賦予延慶長期經濟動力?能否豐富北京及周邊市民休閒生活?能否真正惠及中國各地遊客?新旅界對此持樂觀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