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記憶】池州首個全國勞模,曾參加莫斯科紅場閱兵典禮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貴池縣先後出了兩位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一位是羅光明,一位是龍冬花。羅光明比龍冬花年長26歲,當全國勞模也比龍冬花早四年。

2017年市檔案局聯合市總工會開展建國以來(1950年—2015年)我市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檔案資料徵集活動。徵集發現,我市最早的全國勞模是羅光明(貴池區馬衙街道楓嶺村農民),1950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表彰為“農業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是池州市首位全國勞動模範。由於某些原因,龍冬花名聲幾十年興盛不減,羅光明卻銷聲匿跡,不僅中青年不知其姓名,就連七八十歲的老人也將他淡忘了。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羅光明,1903年出生於貴池馬衙楓嶺村一個貧農家庭。兄弟五人,排行老五。他身材魁梧,絡腮鬍子,長方臉型、濃眉大眼、目光炯炯非常精神。

羅光明自幼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年輕時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師傅。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貴東、貴西開展游擊戰爭,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羅光明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新四軍游擊隊一位負責人,接受了革命教育。1941年初冬季節,寒氣襲人。一天黃昏,陰雨綿綿,羅光明家裡急匆匆跑來了一位衣衫襤縷的叫賣黃煙的人,厚道的羅光明沒有把他拒之門外,而是熱情地把他迎進了屋裡。這位“賣煙人”不是別人,乃是被日偽軍追趕的新四軍貴東遊擊區負責人之一的楊友華同志。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楊友華在羅光明家進進出出和羅光明促膝談心,對他講解革命的道理,著力引導他走革命之路。從此,羅光明的家成了新四軍游擊隊的聯絡站和落腳點,楊友華成了他家的常客,並經常變換身份,有時扮成叫花子,有時扮成賣黃煙、花生米的小販子,有時又扮成搖撥郎鼓的貨郎。以羅光明家為落腳點,夜晚來,早上走。羅光明也成了新四軍的交通員,積極為新四軍提供情報,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從楓嶺村到貴東遊擊區,翻山越嶺為新四軍送信、送情報。楓嶺到貴東地區有40多里路,多是灌木叢生的丘陵,為了避開日偽軍崗哨,他經常鑽山林,繞小道,一夜行走一個來回。巧妙地與日偽軍、漢奸相周旋。由於他精明機警,在幾十次傳送情報中未出過一次閃失,深受貴東遊擊隊同志一致好評。

1949年,解放軍過江,羅光明在本村積極組織村民開展送軍糧、柴草等方面支前工作,幫助解放軍打擊追剿蔣匪軍。是年夏,大同圩因暴雨潰堤,政府號召山區和未受災的地區從人力、物力上幫助災區。羅光明所在的楓嶺也遭受了水災。他一邊帶領群眾開展生產自救,一方面帶頭支援災區稻穀1700多斤。隨後,又帶領精壯勞力投入大同圩修復工程建設,出色地完成了修堤任務,受到了政府的表彰。這年9月間,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春,被評為縣勞動模範。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1951年,羅光明擔任楓嶺鄉農會主席。是年春,他組建瞭解放後貴池縣農村第一個團支部——楓嶺鄉團支部。他經常穿著一雙自己編織的草鞋,屁股後面插著一根旱菸袋,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投入土地改革,減租減息,剿匪反霸鬥爭。剿匪鬥爭中,他協助政府破獲了一起大刀會陰謀暗殺區鄉幹部的罪惡活動。

在反霸鬥爭中,表現尤為突出。當時楓嶺周圍有3個大惡霸:橫行鄉里的日偽自治會會長趙楚清,無惡不作的王吉輝,欺男霸女的羅秀甫。為了打擊惡霸的囂張氣焰,他走村串戶發動馬衙8個周邊村,開展鬥爭惡霸大會。他主持鬥爭會,控訴惡霸的滔天罪行,使過去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惡霸威風掃地,使受盡剝削,壓迫的群眾揚眉吐氣。

1951年,羅光明帶領翻身農民走共同致富之路,組成了貴池縣第一個互助組——羅光明互助組。在農業生產中,實行選種、改良土壤等科學方法,產量比其他農戶高出三四成,並且試種雙季稻,第一季試種引進的“勝利秈”優良品種,畝產達800餘斤,他的互助組為推廣雙季稻生產,探索了新路,提供了經驗。此舉受到華東局領導重視。華東局組織人員到楓嶺村參觀取經。年底,羅光明參加了全國工農兵英模代表大會,還應邀赴京觀禮。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羅光明是個性子急,又敢擔責任的人,他認定只要有利於發展生產的事就應該勇往直前。在家人的支持下,1952年,羅光明又以5個互助組為基礎,建立了貴池縣第一個初級農業合作社——楓嶺鄉農業社,同時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黨支部,自己被推選為黨支部書記。當時村裡有300多戶,入社農戶僅25戶,不到全村總戶數10%,多數農民持觀望態度,有的人甚至冷嘲熱諷,認為他在瞎搞。羅光明沒有後退一步,在合作化道路上走得異常堅定。他辦事公道,盡職盡責,很快得到社員信任,農業社越辦越紅火,觀望、嘲諷的農民都紛紛加入了農業社。

1952年秋,是羅光明一生難以忘懷的日月。他作為以賀龍為團長的中國農民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訪問期間,參加了蘇聯建國35週年莫斯科紅場閱兵典禮,在檢閱臺上,受到斯大林元帥的接見。其後還參觀了城市、工廠和集體農莊。歸國時,蘇聯政府贈送給羅光明一件呢大衣、一頂呢帽子、一塊手錶,還有留聲機、皮鞋、皮箱、畫冊等禮品。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回國後,他在安慶地區各縣以及周邊縣巡迴彙報。他不帶講稿,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數千人會場,掌聲雷動。聽眾對他的精彩演講讚不絕口,打心眼裡佩服他,稱他是農民的稱職代表。

1953年,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到貴池視察,派專車把羅光明接到縣裡,向他了解農村基層的現狀,隨後又訪問了羅光明農業社。省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題為《省委書記訪問羅光明農業社》的報道。在全省掀起了興辦互助組、初級社的高潮。

1953年10月,羅光明又作為農民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四總團第十分團,赴朝慰問志願軍。兩次出國,使羅光明大開了眼界,也使他名聞鄉里,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網絡資料圖

1954年,當地發生了百年罕見的大水災。為了戰勝自然災害,羅光明帶領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開挖蓮藕,排澇打壩,組織農民培植再生稻、播種秋玉米,大力推廣雙季稻新品種。這年冬季,鵝毛大雪漫天飛舞,羅光明深知“耕牛是農民的寶”,於是,每天踏著沒膝的大雪,一個牛圈一個牛圈地去查看;同時,他還挨家挨戶訪貧問苦,把黨的溫暖及時送到社員的心窩裡。

羅光明雖然沒上過學堂,但深知沒文化的苦處,深知文化的寶貴。接觸革命之後,在黨的教育下,他學習了不少文化知識,說話辦事比過去高明多了。於是創辦了楓嶺小學,培養了一批社會有用之才。當時文化工作隊,打算在楓嶺排演黃梅戲《打豬草》、《鬧花燈》,以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對此,他積極支持並親自登門做思想工作,啟發、鼓勵青年男女登臺獻藝。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事事帶頭,處處以身作則。1956年,全國在中小學畢業生中開展了“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大討論,省報約請羅光明寫篇文章,他結合自己的實際,撰寫了題為《勞動模範致全省中小學畢業生一封信》,發表於《安徽日報》頭版頭條。此文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畢業生的感激信、表態信像雪片似的飛到羅光明手中。

羅光明性格豪爽,大大咧咧,說話快言快語、直來直去,在領導面前講話也從不低三下四。對縣鄉領導不符合本地實際的所謂指示,有時當面辯解,有時聽之任之。縣鄉少數領導認為他驕傲,甚至說他狂妄自大,對他漸漸冷漠,在大躍進年月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不再安排他擔任基層領導。羅光明自知沒趣,便遠離官場,遠離領導,埋頭務農。

1958年後,羅光明先後全身心地在大隊和生產隊畜牧場、孵房裡為集體創造財富。他不怕髒和累,夜以繼日地勞動和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了生命的盡頭。終因積勞成疾,於1970年在家鄉病逝,享年68歲。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來源 :池州日報

審稿:周勁風 監製:徐翔

【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池州记忆】池州首个全国劳模,曾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典礼

大家都在讀:

【脫貧記】盲人按摩師:只要心中有光,腳下必然有路|養老金上調金額公佈!7月15日到手,這5類人卻拿不到!|選苗子!我省首設“海航班”,首招50人,你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