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村民眾籌蓋會“生錢”的樓

新鲜!村民众筹盖会“生钱”的楼

“今年真是開門紅啊!綜合樓的租金180萬已經提前到賬了。”茅法明興奮地說,“有了這180萬,我們又可以幹不少事了!”

已年過花甲之年的茅法明是浙江省天台縣始豐街道溪林社區主任(原茅導師村主任),去年2月被評為台州市十佳村(居)委會主任。他說的這幢綜合樓,就矗立在上三高速天台出口附近,總面積7700㎡。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座“致富樓”是茅導師村村民眾籌建起來的。

新鲜!村民众筹盖会“生钱”的楼

資料圖:茅法明(左)走訪綜合樓租戶。王昌印 供圖

茅導師村是天台縣始豐街道第一批實行城中村改造的村莊,原本地處城郊的村成了城市新區的核心位置,村民們相繼住進了體面的樓房,但村集體經濟卻依然薄弱,村裡寒酸得只能借房子辦公。

不少人開始打起了返還地的主意。早在10年前,該村的土地全部被徵用,當時有1000多平方米的臨街返還地,就在新城廣場的對面,周邊還有高速出口、客運中心,位置十分優越。有人勸當時擔任村支書的茅法明賣掉部分地。茅法明一口回絕:“半平方米也不能賣,我們不能把子孫飯給吃了!”

他有一個願望,就是要在這些地上,蓋一幢會“生錢”的綜合樓,讓村民們都能從中受益。但項目建設至少需要1000萬元資金,而村集體帳戶為零,銀行又貸不到款。

“憑你們的‘家底’,我看連地下室都建不起來!”鄰村群眾的一句玩笑話,給茅法明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茅法明思考著如何跨過眼前這道坎,妻子陳碧蓮說:“那段時間他白天吃飯不香,晚上睡不著覺,人跟生了病一樣,我陪他到衛生院掛了五天葡萄糖。”

“全村500多人,每人出資2萬元,就能建起大樓。”茅法明被自己的“奇思妙想”嚇了一跳,這樣的做法在當地沒有先例,他們要帶頭吃螃蟹。茅法明試著在村兩委會上拋出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眾籌”建議得到大家一致認同。緊接著,他承諾不直接參與項目建設,不到村集體報銷一分錢,定期公開賬目,邀請街道紀工委參與監督。村民們看到了村兩委的決心,也消除了疑心。

這麼大一筆投資,是一次籌資到位,還是按工程進度分期籌集?

精打細算的茅法明進行了詳細測算。他說:“籌資時和村民約好按農村合作銀行的利率,分期籌資比一次性籌資,可節省至少七八十萬利息!”

第一筆項目預付款是100萬元,他就按每人2000元的標準籌資,公告貼出5天時間,大家就都把錢打到了賬戶上。

年近九旬的村民葉先球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沒想到她也到銀行打了款。老人說:“法明做事牢靠,我信得過他。”就這樣,老人根據項目進度,先後5次參與籌資。

2016年底,村裡將已建成毛坯的綜合樓整體對外招租。

招租前,年租金預計120萬元到150萬元。“能多一萬是一萬。”茅法明和村幹部一起,反覆到周邊鄰街商鋪打聽行情,然後一遍遍對底價進行精準測算,預計最高租金能到170萬元/年,期間有人想以150萬元/年承租,茅法明頂住壓力,通過公開競爭,最終以180萬元/年的租金成交。

茅法明說,再過個五六年,等眾籌的錢全部還清了,村裡就可以每年從租金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給村民分紅了。

茅法明深諳只有村集體有錢了,才能給老百姓辦實事的道理。眼下,他終於不再為集體經濟的短板憂慮了。去年,茅導師村正式併入了溪林社區,村民變成了社區居民。

茅法明說:“不管是村主任還是社區主任,做一屆村幹部,總要做一些實事,才能無愧於選你的老百姓啊。”

新鲜!村民众筹盖会“生钱”的楼
新鲜!村民众筹盖会“生钱”的楼

編 輯 | 劉 瓊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新鲜!村民众筹盖会“生钱”的楼

網站投稿:http://tg.xcgbb.com/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