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方給我們的文件,哪個最關鍵?

拆遷方給我們的文件,哪個最關鍵?

當您成為拆遷戶的那一刻,接下來一段時間你會看到甚至簽字很多文件。而這些文件,有些帶著拆遷方的陷阱,有的你根本看不懂,有的你只聽過但是從來沒見到過。今天,小編就整理幾個在徵地拆遷環節重要的文件:

徵詢意見表~對於這份文件,被徵收人在無異議的時候可以選擇簽字。

尋求被徵地農民的意見,並要將被徵地農民知情、確認的有關材料作為徵地報批的必備材料。這個環節是徵地意見諮詢,如果徵地就必須要履行程序,對擬徵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被徵收人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土地調查表~誤登、少登可以不簽字。

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對擬徵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財產確認環節,一定要核對詳細,是之後要求補償的依據。

徵地批文及徵地公告~對於這種文件不需要簽字,但要拿出手機拍下照,留下證據,日後好維權。

徵地審批權和農用地轉用審批權由國務院和省兩級政府審批。

徵收土地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 徵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

(二)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麵積;

(三) 徵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

(四) 辦理徵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在徵地拆遷中無論是公益拆遷還是商業拆遷,土地徵收必須都得按照法律規定的流程走,其中缺一不可。徵地批文是土地徵收的合法依據,在創為律師維權的實際過程中曾出現徵地批文過期、少批多佔、不按照批准用途用地等多種情況需要大家謹慎,所以拍照是最好的固定證據方式。

安置補償方案~不用簽字,但一定及時將公告的補償方案拍照留存證據,因為這個和你最後拿到手的補償款息息相關。

不論是徵地還是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是被徵收人最為關心的,實踐過程中,很多被徵收人在遇到對補償安置方案不滿意時都不敢說出來,最終導致自己的合理補償有所流失。所以判斷安置補償方案的合理性尤為重要。

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 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徵收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

(二) 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三) 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

(四)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五) 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

(六) 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律師提示在遇到對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時一定要向上級部門反映或是諮詢律師,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兩種:第一對補償標準不認可由市、縣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裁決;第二對補償安置方案程序、批准程序也可以提起相應的複議或訴訟。

評估報告~對此當被徵收人覺得評估報告存在異議時可以選擇在上面不簽字。但是簽字了不代表就認同,如果對評估報告結果不滿意可在法定期限內提出複核。

評估報告在徵地拆遷中也起著絕定性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多地方拆遷都會在評估報告上面做手腳, 比如評估機構的選擇不合法、評估報告數額明顯有失公平、評估方法不合理等。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最為核心的法律文件,需將雙方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將承諾、允諾的條件約定在協議中,簽字確認的協議。

這個是重中之重的環節,所有的維權努力都是為了安置補償協議的公平公正,而最後補償款和置換房屋的取得也都要依賴安置補償協議要求履行法律義務,所以簽字一定要慎重,補償款不滿意?不籤!內容不清楚?不籤!約定不明確?不籤!違約條款沒有約定?不籤!......防止簽訂空白協議和逼籤手段,一定要保證協議內容明確具體。

徵地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作為土地徵收過程中最為核心的文件,必須要慎重起來,在籤補償協議時可詳細的看清楚裡面的內容,如果補償協議裡面有一項不合理或是不合法都不要在上面簽字。即使要簽字時,也要將拆遷方所答應好的條件約定在協議當中,避免造成拆遷方日後不認賬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