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營收下降,中國又成“最大輸家”?

這兩天,美國蘋果公司成為了不少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蘋果公司的老闆蒂姆·庫克再次下調了公司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截至2018年12月29日的三個月)的營收預期,從原來的至少890億美元下調到了840億美元。

這一數據也令很多美國的投資人感到失望。根據英國BBC的報道,這意味著蘋果公司的營收不僅同比將下降5%,而且也將是2016年以來蘋果首次在這個傳統的優勢季度出現營收下滑。

股市也受到了震動,蘋果股價上週四暴跌10%至142美元,比起兩個多月前大約233美元的高點,跌幅達39%,市值下降了4460億美元。不久前蘋果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但到1月3日,蘋果的收盤市值已跌至6747億美元,淪為領跌美股的“雷股”,總市值也被微軟、亞馬遜、谷歌紛紛超越。


蘋果營收下降,中國又成“最大輸家”?


(圖為蘋果股價K線走勢)

美國《紐約時報》更宣稱這是蘋果公司過去16年裡首度下調自己的營收預期。

然而奇怪的是,在這家美國媒體看來,蘋果手機之所以賣不出去的根本原因,居然是中國人沒錢了……


蘋果營收下降,中國又成“最大輸家”?

蘋果營收下降,中國又成“最大輸家”?


庫克甩鍋,中國人沒錢買蘋果了?

蘋果CEO庫克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對2019財年第一季度預期下調進行了甩鍋式解釋:

雖然我們預期在某些關鍵新興市場會面臨一些挑戰,我們並未預見到業績衰退的程度,尤其是在大中華地區。事實上,我們營收低於我們早先預期的很大一部分,以及我們全球營收同比降幅超過100%的比例,都發生在大中華區的iPhone、Mac和iPad業績上。

中國的經濟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放緩。政府發佈的9月份季度GDP增長處於25年來第二低位。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環境將進一步受到未來形勢的影響。隨著不確定性的增加繼續對金融市場發力,消費者勢必也會受到影響。隨著這一季度接近尾聲,我們在中國的零售店客流量和渠道合作伙伴數量均有所下降。市場數據顯示,大中華區智能手機市場萎縮尤其顯著。

iPhone營收低於預期(主要是大中華區的營收低於預期)導致我們本季度的營收低於原先的估計,並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們的全年營收同比下降。事實上,iPhone之外的類別(服務、Mac、iPad、可穿戴設備/家庭/配件等)的總體年同比增長19%。

iPhone以外的業績有不小的增長,但總體營收卻下滑了這麼多,足以說明iPhone拖了多麼大的後腿,其銷量降幅著實不小。

另外,庫克在信中提到:

超過100%的業績降幅發生在大中華區。但蘋果之前就不顧市場懷疑情緒,宣稱不再公佈具體的iPhone營收數據,所以暫時不知道在中國銷量下滑得到底有多慘。

蘋果在其它市場的營收還是上升的,所以中國市場銷售數據的劇降,是蘋果市值大降4460億美元的直接原因。庫克也將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歸因於中國經濟放緩,造成中國市場的iPhone銷量大降。

有些文章還提到了中美經貿摩擦引發的情緒。如《紐約時報》在題為《蘋果縮減業績預期因為中國iPhone銷量下降》(Apple Cuts Revenue Forecast Because of Slow iPhone Sales in China)的報導中認為,蘋果手機在中國銷量下降,說明“中國經濟深陷麻煩”。

事實果真如此嗎?

硬傷太多,中國消費者不好糊弄了

筆者認為,庫克及相關媒體有意迴避了蘋果手機本身的問題——蘋果手機技術停滯甚至落後,中國競爭對手大幅趕上。

更為糟糕的是,面對此種情形,蘋果並未重視,反而一再提價玩弄市場,引發中國用戶強烈不滿,普通用戶不會管蘋果的銷售數據如何,自己的用戶體驗才是最直接的,於是紛紛用腳投票,這才是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崩盤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