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讲究七世而祧,那么李世民和赵光义也被“祧”了吗?

microkof


祧本指帝王祭祀远祖的家庙,另有一个含义是迁庙,也就是把隔了若干代的祖宗的神位迁到祭祀远祖的家庙里面,按照宗法制度,只有本宗的始祖不迁,因此被称为不祧之祖(不迁入祭祀远祖的祧庙的祖先)。

回到本问题的,李世民和赵光义都没有被『祧』(请出太庙)。

以唐宣宗时代的唐朝太庙十一庙制度而言,包括唐太祖李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等庙,我们注意到,在太宗和代宗之间的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都因为所谓亲尽而被『祧』了,然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和后来的唐朝皇帝血缘宗法关系较远,但是因为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所以没有被请出太庙。具体来说,唐德宗去世的时候,按照亲尽而祧的原则轮到唐高祖被请出去了,对开国皇帝而言这显然不合适,所以经过礼官讨论皇帝决定,结果是高祖和太宗都确定为不祧之祖,把高宗的神主牌请了出去,顺宗去世,中宗的神主牌被请了出去,于是,太祖李虎、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板上钉钉成为唐朝的不祧之祖。

至于赵光义,这么说吧,『不祧之祖』这个成语词汇本身就是出自 《宋史·礼志九》,原文为:

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太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也就是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是宋朝的不祧之祖,毫无疑问。


谈古论金


从理论上来讲,李世民的庙会被“祧(tiao,第一声)”,赵光义的会被保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又会不太一样。

祧这个字,有三个意思。

一是指祖先的宗庙,二是指后辈继承人,三是指迁移宗庙。像天子之庙,七世而祧中的祧指的就是第三种意思。

为什么要祧

其实吧,天子七庙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按照儒家的理念,五庙才是合理的。

一个始祖,加上往上四代祖先。也就是父亲、爷爷、曾祖、高祖。再往上的,尊重要尊重,国家层面的大型祭祀的时候也要祭祀,但是平时,只能不好意思了,和你不熟。

那些和当代皇帝不熟的祖先,从理论上来说,都要被迁走。这个呢,就是”祧“。

理论

按照上面这个理论,李世民本人并不是李家的始祖,所以差不多在唐代宗的时候就应该被祧走了。而赵光义,他本身是他这一支第一个当皇帝的,上面是他大哥好么。所以说,他是后面北宋皇帝身份合法的来源,他要是被祧了,还玩毛线呢?

实际

李世民是历史上著名的不守规矩皇帝,连自己的《起居注》都强行要看,他做出什么事情,一点都不惊讶。

为了让自己被长久祭祀,他玩出了两套花样。

1.加庙

上面说了,在实际操作上来讲,天子应该只有五庙。周天子有七庙是因为他有三个始祖,一个后稷,一个文王,一个武王,然后在加上四庙。

唐太宗很明显不是始祖,唐朝实际祭祀的始祖是他的爷爷李虎,按照规矩,再往下五代人,他就该被祧了。

这咋办呢,他先玩了个套路。说,俺们大唐要像西周看齐,也要有七庙。但是我们这个七庙不太一样,我们是一庙六亲。

这等于呢就是延缓了两代他被祧的时间。这还不是美滋滋。

2.不祧

弄出六亲之后,李唐迅速的弄出了六个祖先。开头的,当然就是我们熟悉的老子李耳(唐朝第一个被祧的就是李耳)。但是这明显没什么用啊,该来的还是会来,根本跑不掉。

但是汉武帝的故事,给了李世民启发。

在整个汉朝,有一个皇帝是非常特殊的——汉武帝。因为在他在并非始祖的情况下,居然得到了汉朝的永久祭祀(两汉都是,从礼法来讲,刘秀也是汉武帝的后代)。

因为汉武帝的功劳非常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有功于社稷就能描述的,在汉武帝要被祧的时候,有大臣上书,应该特别纪念他,所以得以被保留。

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想到了这个套路。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他又不能自己表扬自己,强行不祧,毕竟这点底线还是要有的。又不能完全学汉武帝,等快要被祧之后才建议,到时候被人忘记了不是亏大了。毕竟隔了六代,谁知道会发生点什么呢?

所以呢,他就让长孙无忌帮他实行套路。他前脚驾崩,长孙无忌后脚就带头上书,表彰确立了唐太宗的功绩,让唐太宗成了不祧之祖。高宗李治又是著名的孝子,自然是欢快的答应了。

PS:最搞笑的是后面的唐玄宗,也想这么玩,愣是玩出了九庙。结果不小心玩脱了,不祧没弄成,反倒是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场面一度很尴尬。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李世民应该被祧了,什么是祧?😄


用心去受1


李世民被祧了,赵光义可能没有。


贝贝127554956


会,没人能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